资源简介 (共40张PPT)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单元复习第三单元 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速览】作出决策对内实践对外实践形成理论x提出目标x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978年1992年2017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十四大1997年2002年2012年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设立4个经济特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0年1984年1985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0年明确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重要会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首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单元时序进程】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开放内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习近平首提中国梦2022年中共二十大新时代、社会矛盾变化【大概念知识结构】《光明日报》影响:促使思想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性质: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结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图文说史】1.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左图这篇报刊文章。当年发表该文章的出发点是( )A.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B.解放人们的思想C.推动土地改革进程 D.推动工业化建设B2.该文章的发表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两 个 凡 是”方针现实问题人民心声错误方针思想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文化大革命积累下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纠正错误“两个凡是”方针引起普遍不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时间、地点主要 内容 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意义1978年、北京1.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2.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3.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考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知识要点梳理】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决议。1980年,中共中央恢复刘少奇的荣誉,平反最大冤案。1.平反冤假错案:2.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知识要点梳理】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考点2.全面拨乱反正【图文说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下列选项最符合图片内容的是( )A.开辟了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C.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2.难点释疑:怎么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D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大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邓小平理论是从这次全会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VS思想纠错领导核心历史地位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指导思想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哪次会议?【知识拓展】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启示【知识拓展】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中)心的转移1927年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受挫,文家市决策之后,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1949年3月,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勇于纠错,敢于担当,与时俱进;办好中国的事情,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考链接】1.(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下图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城市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2.(2022年陕西中考)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③都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④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 ② ④ D.①③④B18户农民立下的田地包干到户的生死契约【图文说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一领域展开?改革试点最早实行于何时何地?改革先从农村展开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2.左图中农民土地改革的具体方式是什么?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3.下图小岗村的变化与农村的哪一改革政策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核心内容:作用: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结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考点1.起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识要点梳理】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即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只有经营权和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公有制不变所有制 结构 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变为以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职权划分 由政企不分变为实行 ,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分配方式 由平均分配变为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全面展开主要内容中心环节历史意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增强企业活力1.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2.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公有制经济政企分开按劳分配考点2.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知识要点梳理】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知识拓展】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土地政策 时间 所有制变化 启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50---1952年1953---1956年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仍是土地私有制不变)1958---1978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变农民土地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根本上变革所有制)政社合一,“一大二公”土地公有制性质未变土地公有制不变,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1)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改革要保护农民利益,以民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3)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4)制定政策一定要符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知识要点梳理】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考点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明确目标)背景提出完善意义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补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先农村后城市;(2)先试点后推广;(3)循序渐进,不断完善。1.(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农村改革就此拉开序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A改革开放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3年 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3年 江西省)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横线处应填(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考链接】【知识要点梳理】考点1.经济特区的建立第9课 对外开放建立 ______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特点代表作用1980汕头珠海深圳厦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面积最大)【知识要点梳理】第9课 对外开放考点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开放措施年份开放格局特点推进范围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1980198419851992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点建立海南经济特区(面积最大)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1990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开放沿江、沿边城市、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兴办4个经济特区线面内地沿海第一阶段:请进来【知识要点梳理】第9课 对外开放第二阶段:走出去考点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背景 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时间 ____________,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意义2001年12月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图文说史】第9课 对外开放2.“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指的是什么/哪座城市?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2022·辽宁盘锦·25)上图中邓小平的题词,反映了我国哪个历史性决策的实行?改革开放第9课 对外开放【知识拓展】比较近代对外开放和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比较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背景 本质 影响近代对外开放现代对外开放列强侵略中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独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丧权辱国、被迫开放独立自主自愿开放平等互利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加剧中国贫穷落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提升了综合国力,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都先开放沿海沿江地区;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都促使中国与世界接轨,有利于学习外来先进技术。【中考链接】1.(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40多年来,它“先行先试”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如今,它“先行示范”正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它”指( )A.深圳 B.汕头 C.厦门 D.珠海2.(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对比图中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A.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建设道路:理论依据:建设目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知识要点梳理】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他是谁?评价: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邓小平【图文说史】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1)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意义: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形成 1978年1982年逐步发展 1987年走向成熟 1992年1992年指导思想 1997年首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况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①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④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⑤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⑥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知识要点梳理】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1.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确立过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1987年1997年2002年2012年2017年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重要会议【知识要点梳理】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生产力、文化、人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知识要点梳理】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2.2017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什么?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2022年,中共二十大指出,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难点突破】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易混区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注意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图文说史】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得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评价邓小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精神:2.(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神舟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对接,中国高铁不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中国—中亚峰会的顺利举行。这一系列令世界瞩目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 B.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D.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1.(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依据教材构建“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历程”思维导图(如图)。这一历程体现了( )A.经济建设的市场化 B.现代中国工业化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社会生活信息化AC【中考链接】1.首次提出: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上深刻阐述中国梦宏伟蓝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5.“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建国10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实现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知识要点梳理】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考点1.中国梦宏伟蓝图3.基本内涵2.深刻阐述:【知识要点梳理】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考点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动力)1.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关键)2012年中共八大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年12月江苏调研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2.内涵演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五大新发展理念: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知识要点梳理】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考点3.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表现:(1)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3)对外: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目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投行;加快自贸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措施*4)(2)对内: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知识要点梳理】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考点4.开启新征程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宣布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了解)3.2022年,中共二十大:2020年完成对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新征程是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的奋斗目标是( )A.推翻三座大山统治 B.实现共产主义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D3.(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将在( )实现A.2027年 B.2035年 C.2049年 D.2056年C【中考链接】1.(江苏苏州高新一模)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的主题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中最可能出现在2012---2021年的是( )A.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科教兴国 B.米棉之战 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C.另起炉灶 “九二共识” 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时期 道路 起点 开辟者 相关思想 相同点(启示)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毛泽东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走中国特色革命、建设道路。【知识拓展】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巨变,分别与哪三位历史人物有关?这三次巨变指什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行改革开放,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富起来了”“站起来了”“醒过来了”【知识拓展】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