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2法律保障生活课件(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2法律保障生活课件(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9.2 法律保障生活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1.政治认同:通过对法律特征的学习,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明白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法治观念:认识法律的含义,明确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能够体会法律是我们的“保护神”。
3.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法律的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观察三幅漫画,漫画中的行为分别通过什么方式来约束和规范?
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无证驾驶、后悔呀!
道德
校规
法律
法律与道德的共同作用: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自主学习
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法律的特征
为什么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特征
运用你的经验
威严
维护社会
公平、正义
保障、
秩序、
自由、
安全、
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
值得信赖
……
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说说这种感受是由何而来的。
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和范围
法律
道德
校纪校规
国家制定或认可
国家强制力
全体社会成员
约定俗成
风俗习惯
范围内的成员
学校制定
学校
学生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习近平
①联系: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②区别:法律、道德、纪律、规章等行为规范在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等方面存在区别。
1、法律与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的关系?(联系与区别)
中华儿女历来崇尚“精忠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今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12月21日上午,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宣传解读和贯彻实施,形成推动法律正确有效实施的浓厚社会氛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共同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新闻发布会。
想一想: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如何产生的?
知识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过程
2022年7月
提出,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2023年6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2023年10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0月24日通过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2023年10月24日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国家创制法律的形式
制定
认可
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法律、修改或废止现在法律的活动。
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提案——审议——表决与通过——公布
法律与其它规则的区别
道德和纪律不由国家制定
思考:
国家是依靠哪些力量来保证法律实施的呢?
警察
法庭
监狱
军队
国家强制力
法律的特征: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天津市第一中级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刘国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对扣押在案的受贿所得财物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不足部分继续追缴。刘国强也成为2015年11月《刑法修正案(九)》实施后,第九名适用死缓终身监禁的落马高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败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还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即使是公职人员,违法犯罪也会受到法律制裁,说明什么道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全体社会成员指生活在当前社会中的人,包括长期在当地生活或工作的外国人。
贪官被判刑
司机违章被罚
外国人因违法被驱逐
16名中学生被判刑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2)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笔记整理
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1
2
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
法律的作用
学校应当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欺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经营者采用网络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是无理由不等同于无条件退货;
作用1: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3月21日,一段令人气愤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 3名游客接连用硬物在八达 岭长城城墙上刻画。 一名女性游客在刻画后,随即将手中的硬物递给同行的男性游 客。该男子接过硬物后,随即也在城墙上“潇洒”地刻画起来。
3月22日中午,北京市公安局延庆分局官方微博 发布通报称,已将张某林、李某荣、苏某芳等3 名违法行为人查获。目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已对三人作出行 政拘留并处罚款的处罚。
旅游法规定:旅游者有权自主
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应当遵
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对于刻画、 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
思考:该案例启示我们法律具有怎样的作用
  《旅游法》第二章 明确规定:旅游者
应当履行文明旅游的义务、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告知及配合的义务等。
同时还规定:旅游者享有自主选择权、 信息知情权、受尊重权、请求救助和保护权、 获得赔偿的权利,等等。
【 法 律 链 接 】
作用2: 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
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
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 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
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警察罗某醉酒后驾驶警车,撞伤骑电动
车的苏某。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宣判,
认为罗某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构
成危险驾驶机动车罪。罗某身为警察,
竟在出事后驾车离开,影响极坏。根据
以上犯罪事实、情节、和危害程度,法 院做出以下判决:判决罗某拘役5个月, 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并给予苏某经济
赔偿。
③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
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
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 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这体现了法律的哪一作用
①总述: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
③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②规范作用: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笔记区: 法律有何作用?
说一说:有哪些法律保护我们生活?
思考:从上述表格中,你读出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法律保障生活
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周全的保障,使我们能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讨论: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对此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
拓展空间
观点错误。有些事情可以依靠规则和道德即可调节。法律具有局限性,它只负责调节一小部分社会关系,还需要道德、规章制度进行补充。法律不是万能的,要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课堂小结
法律保障生活
法律的特征
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