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备课组中考复习攻略板块一 语言积累运用1.应用文细节掌握应用文 标题 称呼 正文 此致敬礼 落款时间通知 所有应用文都有标题,标题在第一样居中的位置 √ 通知的具体事件、时间、地点、参与人员 × 所有应用文都有落款和时间,落款在时间上方,写在右下角借条 × 借的物品及数量,归还时间;数量要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假条 √ 请假缘由、请假时长、请您批准 可有可无启事 × 丢失事物的具体特征、数量、地点、联系电话 ×感谢信 √ 问候语、感谢的原因、所感谢的事带来的良好影响、感谢的话、祝福语 √书信 √ 问候语、具体事情、祝福语 √倡议书 √ 提出倡议的事情及原因、如何实行倡议的事、这样做的好处、呼吁的话 ×邀请函 √ 邀请的原因、具体时间、地点、诚挚希望您的到来 ×申请书 √ 申请的事项、申请的原因、申请后的作为、表明决心 √2.成语辨析方法分清感彩 根据语境判断词的情感色彩是否合理,小心褒贬误用分清适用对象 有些成语适用范围和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小心用错对象辨析内涵意义 切忌望文生义3.对联试题解法字数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 仄起平收,上联尾字仄声(三四声),下联尾字平声(一二声)词性 虚对虚,实对实,相对的词性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内容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不能重复4.句子排序题解法首末句排除 一般来说,带有代词、无明显主语、结论性的句子不能作首句句子分组排除 注意句子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关系、认知的一般规律,事物本身发展规律5.病句题解方法介词不放过 “通过”,“使”,“随着”,“让”等介词使用不当,使句子成分残缺动词不放过 小心动宾搭配不当否定词不放过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含肯定意味的词:禁止、切忌、杜绝等两面词不放过 两面对一面,常见两面词:能否、好坏、成败、强弱、有没有等关联词不放过 关联词搭配不当、使用不当、位置不当并列短语不放过 “和”“、”“并”等并列短语会出现搭配不当或顺序颠倒数量词不放过 表示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小心语义重复;如:大约、左右等6.图文转换题解图片转文字 1、分析图片构成;2、根据空间顺序描述图片内容,注意细节;3、写出图片寓意图表转文字 折线统计图:读趋势(逐渐升高、逐渐降低、趋于平稳)条形统计图:读最值(最高的是……,最低的是……,相差……)表格:读信息中的特别之处,可以是最值,可以是特殊,也可以是一般扇形统计图:读比率(……占比最高,……占比最低))文氏图:看重叠(想要……,既要……又要……)注:图表转文字一定要注意看表头,注意信息提取7.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抓住关键句 新闻的首句比较重要,还可以找具有概括性、判断性的句子规范表达形式 1、谁+干了什么;2、谁+怎么了注意限制条件 注意有无字数限制等版块二 阅读理解古诗词默写直接默写型直接型默写即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出下句写上句。备考时,可尝试以下方法。古诗系统背诵,古文分层记忆古诗系统背诵,即按照诗题、朝代、作者或正文的顺序一气背下至脱口而出,那么当你见到下句想不起上句时,题干标明的出处就可以帮助你习惯性地系统背出诗篇。古文一般偏长,故可采取分层记忆法,可先熟记层(段)意,默写时就可直接回顾某一层段的原文,无须从头背起去寻找上下句了。关注易错字,据意断形古诗文直接默写必然要背熟写对,其中也是有章可循的。几乎每年河北中考直接默写题挖的空都有对易错字的考查。因此,备考中要关注易错字,要注意区分形近字、同音字,熟记通假字。要有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可尝试据意断形,结合古诗文课下注释,在理解古诗文中词句意思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为“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家的边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地的上空”。如此,会关注到“蓬”应是“艹”,和竹子无关。理解运用型默写题干中会给出提示,往往是要求默写与内容、情感、写作手法等有关的诗句,有时还会结合现实生活情境来考查默写。简言之,句子赏析,倒过来就可以是一道理解默写题。备考时,可做如下准备:1.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会从手法、内容、情感等角度赏析古诗文句,特别是哲理句、写景句、用典句、修辞句、主旨句等。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能正确赏析古诗文句,是理解默写的基础。2. 将同一题材的古诗文名句加以归类,如描写类、抒情类、送别类等;将同一主题的名句加以归类,如山、水、花、鸟等;将同一作家的作品集中积累等。主题情境型默写2023年首次将古诗文默写融入试卷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中考查。以主题默写的形式出现,用“劳动”主题串起六篇古诗文中的句子,且所考查内容并非皆为名句。因此,在复习备考时,我们不仅要通篇背诵默写古诗文,还应加深理解,联系现实生活。古诗词鉴赏(1)课内外古诗词常见修辞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 课内诗句举例 课外诗句举例比喻 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突出事物的特征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其五)》]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更突出事物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对偶 用结构、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意义集中含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其一)》]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互文 相邻句子中所用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内容丰富,行文简洁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表达委婉,达到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 《黄鹤楼》)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二)课内外古诗词常见意象意象 表达情感 课内诗句举例 课外诗句举例松、梅、竹、菊 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君子、隐士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月 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夕阳 (斜阳、落日、 夕照) 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表达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怀 古幽情的悲凉意蕴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燕 春天的象征;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世事变迁的寄托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雁 表达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在外漂泊的孤独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杜鹃 (杜宇、望帝、子规、布谷)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古诗中的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柳 “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落花 (落红) 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羌管 (羌笛) 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三)课内外古诗词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课内诗句举例 课外诗句举例对比 运用对比,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秋瑾《满江红》)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以动衬静 (以静 衬动) 以动来衬托静的安静与淡雅,以静来凸显动的活力与灵动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乐景 写哀 用美好之景表现愁苦之情,更显得悲哀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 《观沧海》)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白描 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能抓住特征,如实勾勒人物、景物的情态面貌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十五从军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以小 见大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通过有限联想到无限境界,“物小蕴大”,意趣无穷 东风不与周郎 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赤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 下》) 长安回望绣成 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给读者留下丰富的联想空间,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典故 对前人诗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语言精练,含义丰富隽永,表达情感丰富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 《行路难(其一)》]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文言文阅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1.实 词 解 释技巧一:课内直接迁移法课内直接迁移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若该实词在课本中有多个意思,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技巧二:语境推断法如果找不到或者想不起来所考实词在哪篇文章里出现过,可以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推断词义。2.虚词意义与用法辨析技巧一:据意分析法河北中考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考查虚词意义与用法,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句子。做题时可根据课内积累和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技巧二:代入检验法既然河北中考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考查虚词意义与用法,那么在解题时,只要将课内已知的用法代入课外未知的句子中即可。如果讲得通,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从而获得正确答案。3.划分句子节奏(断句)划分句子节奏(给句子断句)是中考常考的文言文题型。要注意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此外,还有以下一些基本的技巧。技巧一:根据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需要通读全文,弄懂文段的主要内容。其次,根据文段的意思,尝试翻译要求断句的句子,理清所给句子的大意。这是正确划分节奏的前提。技巧二:借助特殊词,巧妙断句文言文中有以下一些标志停顿的特殊词。(1)人称代词往往是句子的主语,在句首。常见的有“吾、予、余”(我),“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你),“之、彼、其”(他)。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2)“盖”“夫”大多在句首,可以作句首发语词。(3)“耶”“乎”经常作表疑问的语气词,“矣”“耳”“也”往往是表示陈述的语气词,“哉”往往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这些词往往放在句末。(4)“也”“者”往往是句中停顿的标志词。技巧三:利用对称句式断句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解题时,注意观察句子结构是否相近,句式是否整齐。例如,河北中考题“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该句的句式是工整的,“饮酒人之常情”和“欺君臣子之大罪”结构相近,句式对应,所以应在“常情”后面断句。4. 句 子 翻 译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基本方法是“留、换、调、增、删”。“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如人名、地名等;“换”是替换词语,如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调”是调整语序;“增”是补充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删”是删除,如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等。具体答题技巧如下1. 通读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大意。在准确翻译句子前,应先通读该句,并结合上下文大致梳理句子意思,弄清句子停顿,为准确翻译做好准备。2. 紧抓关键词。文言文句子翻译赋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关键字词,就会失分。3. 关注特殊文言句式。(1)倒装句。①状语后置句。 “于”“以”等介词和它后面的名词往往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做动词的状语。这些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会置于谓语动词后,构成状语后置句。在翻译时,大多数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如“能谤讥于市朝”,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能于市朝谤讥”。②宾语前置。古汉语中有时句子的宾语会放在谓语前,构成宾语前置句,这时往往借助助词“之”将宾语前置。例如“何陋之有”,翻译时应将宾语“何陋”放在谓语“有”的后面,变成“有何陋”。③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时,往往借助“……之……者”或“……者”的结构将定语后置,翻译时将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即可。例如“马之千里者”,翻译时应将定语“千里”放在中心词“马”的前面,变成“千里马”。(2)省略句。文言文语句简洁,经常省略一些句子成分,如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等。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补全省略的成分。(3)判断句。文言文的判断句往往没有判断动词“是”,但仍表判断之意,翻译时要加上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句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乃”“为”“即”“是”等判断词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4)被动句。古汉语的被动句往往不借助被动词“被”构成,而是通过固定的句式表示。常见的被动句式是 “为……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5. 内 容 理 解第一步:审清题意,确定答题的要点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确定答题方向,从而准确地筛选信息。第二步:整体把握,准确筛选确定答题方向后,要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在原文寻找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第三步:明确要求,准确作答找到准确答案后,应再次审题,看题干对答案是否有更具体的要求,如“用原文中的话作答”,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或者是“哪两件事”,明确答题要求后准确作答。6. 人物形象分析第一步:抓题目有的文章,题目就已经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步:抓事件梳理跟主人公有关的事件,从这些事件中提炼人物的性格。在分析事件时,要透过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感知人物形象。第三步:抓评论抓住文章中作者直接评论人物的句子,或文中其他人物对主人公评论的句子,来分析人物形象。现代文阅读1.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2.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3.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1.记叙文阅读答题模版概括题 谁干了什么,结果怎么样(写人写事类)什么怎么了(写景状物类)作用题 题目作用: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揭示文章中心;3、作为文章线索; 4、交代记叙对象;5、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首段作用: 内容上:1、概括主要内容;2、开篇点题,点明主旨;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4、奠定情感基调。 结构上:1、总领全文;2、引出全文;3、为下文做铺垫中间段作用:承上启下;照应前文;为下文做铺垫尾段作用: 内容上:1、概括本段内容;2、点明中心,深化主题;3、引人深思,给人启示。 结构上:1、总结全文;2、首尾呼应;3、交代故事结局含义/理解题 词语含义:1、解释词语本义;2、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在文中义赏析题 词语赏析: 1、解释词语及其在文中的意思; 2、词语的表达效果 3、词语所表达的情感句子赏析: 1、找角度:描写或修辞 2、表达效果(见下格具体答题规范) 3、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句子赏析 角度:修辞 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抒发了…的情感。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抒发了…的情感。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的情感/强调了…的特点。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节奏感,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反复: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意思,突出了…的情感。反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了…设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句子赏析 角度:描写 人物描写:运用了(外、语、动、心、神)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 写出了…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了…的情感。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为…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交代人物人际关系;交代时代背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主题记叙顺序 作用 顺叙:1、有头有尾,条理清晰;2、使文章井然有序,脉络分明插叙:1、交代了…的内容;2、解释了…的原因;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补充说明; 5、使文章情节完整;6、避免了平铺直叙倒叙: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引出下文;4、使文章结构完整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由表达情感、给读者真实感第二人称:增强抒情性,便于情感交流;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引起共鸣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灵活表现手法作用 对比:衬托突出主体事物的特征,强调作者情感,使意义更明显欲扬先抑: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表达蓄势,使人物形象丰满,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伏笔:使文章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借景抒情:完整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2.说明文阅读答题模版说明方法作用 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具说服力,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作比较:化深奥为浅显,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了…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打比方:把A比作B,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引资料:引用…的典故/名言,激发读者兴趣,同时增强了文章可读性。删词题 xx一词能否删去:不能,原文“xx”一词是…的意思,表示…的限制,如果换成zz,与原文不符, 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限制性词语 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很、尤其、很大程度上等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早已、一直、渐渐、当时、刚刚、自古以来等等表示估计或猜测:大约、左右、差不多、也许等表消息来源:科学研究表明,实验结果发现等限定范围:全、都、主要、一切、大多数、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表频率: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屡次、偶尔等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文段作用 开头段: 内容上:1、引出说明对象;2、如以故事开头,增强趣味性 结构上:总结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段: 1、内容上:具体地说明… 2、结构上:1、照应标题和阅读;2、过渡结尾段: 内容上:一般有总结作用;与开头呼应 结构上:使结构更严谨3.议论文阅读答题模版议论方法作用 举例论证:列举…的事例,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客观、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充分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权威性,增强文章说服力。比喻论证:运用了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列举…和…的事例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观点更鲜明、更具有说服力。名著阅读1.考向分析1. 阅读革命文学作品,如《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体会、评析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2. 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艾青诗选》《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3. 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4.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5. 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2.名著梳理篇目及作者 内容概览及主旨概括《朝花夕拾》 鲁迅 作品叙述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作品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嘲讽和抨击了旧势力、旧文化《西游记》 吴承恩 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艺术加工而成。全书主要描写了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四人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小说表现出了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同时也表现出了封建社会中黑暗势力的特点,暗含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批判态度《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小说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庆地区的地下党人英勇斗争的故事。其中,集中笔墨描述了被捕的地下党人在渣滓洞、白公馆开展的争取自由、反对压迫的革命斗争,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讴歌了众多革命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斗志《骆驼祥子》 老舍 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小说通过写保尔从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水浒传》 施耐庵 作为一部英雄史诗般的小说,《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小说还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平等、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 小说通过写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揭露了18世纪上半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批判了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的行为《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本书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艾青诗选》艾青 收录了诗人自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革命烈士诗抄》 本书收录了自建党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们的代表作品。从中可以体会到革命烈士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力图上进的远大抱负、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和愿为革命事业粉身碎骨的壮志雄心板块三 作文1.高分作文(说明)说明:(1)漏写题目扣1分。(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2分。(3)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酌情扣1~3分。(4)不足55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降一等。好作文的表现方面:2.审题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就是在动笔写作前,要先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反复推敲题目和题干要求(包括提示性文字材料),以求理解题目的含义,确定写作内容和中心,确定写作方法的过程。换句话说,审题就是要把准命题者的脉搏,审出命题者的出题意图,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从而有效防止出现“偏题”“跑题”这样的写作大忌。因此,中考若想按要求作文,首先要学会全面、准确地审题。1.审出立意通过审题把握立意,主要借助题目和提示性材料。题干中的提示性材料对精准立意更是至关重要。有些配合题目出现的材料,其本身就可以作为作文立意,这样的拿来直接使用即可。在立意提取方面,命题者一般不会故意设置障碍,考生通过题干中所给信息就能把握住,关键是在行文中要贯串始终,做到不偏题、跑题。2.审出文体中考作文一般不限制文体,但是不限制文体不等于不考虑文体,相反,任何一篇文章都应有特定的文体。考生要有文体意识,写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有真情实感”是中考命题的基本要求,为了能让读者——阅卷老师产生情感共鸣,建议中考考场首选记叙文。3.审出内容作文的选材范围比较广,在一定程度上,这会导致有些考生失去方向和判断力,无从下手。作文选材基本秉承以下原则。4.审出写法结合题干中“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展开想象”“演讲稿”“续写”“改写”“扩写”等提示语,确定相应的写法。5.审出字数河北中考作文都会有字数要求,一般要求不少于600字。写作时,必须在考虑字数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作文内容,忌出现铺垫过多、主体缺失,却字数过多的情况。3.选材1.选材选真有条理地叙写真实事件,用真情去打动人心,能引起共鸣,这样的文章才是真性情的好文章。作文因熟悉而有细节,因细节而生动真实,因真实而情感真挚。2.选材选小郁达夫曾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越是细微之处,越真实典型,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力量。让我们从细小的、琐碎的生活细节中去感受,去体悟,去表达。3.选材选新作文素材要新颖。在校园中、家庭里、社会上,总有一些场面,让人热泪盈眶,总有一些画面,让人回味无穷。当你留心到老师诙谐的教育、同学善意的嘲讽、邻桌惊人的举动、父母谆谆的教诲、邻人期待的眼神……当你把它们用生花妙笔记录下来,必会感动每一个生活在平凡中的人。让我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撷取平凡生活中的细微体验,记录刹那间触动心弦的情思,用文字谱写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