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分题型复习:实验探究题四、实验探究题玉米叶的绿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绿色对白色为显性.为证明基因和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做了一个实验:取1000粒饱满程度相似的玉米种子,先播种在黑暗处,待其萌发成幼苗后,观察并记录幼苗叶的颜色,然后再将其移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叶的颜色,统计数据如下表:环境 幼苗株数及颜色绿色 白色黑暗 0 1000明亮 999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1)由暗处移至光下后,由白色变成蓝色的这999株幼苗可能的基因组成是 ,仍为白色的这一株幼苗的基因组成是 .(2)此实验用了1000粒种子,而不是只用了少数几粒,原因是 .(3)此探究实验的结论是 .早春温室种桃,成熟早 ,价格高,已成为果农增收的重要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桃树的授粉率,果农把熊蜂的蜂巢也搬进了温室,经熊蜂传粉的桃花,其坐果率达到95%。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熊蜂与普通蜜蜂一样,其发育顺序是 (填字母)。A.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B.受精卵→幼虫→成虫(2)经过熊蜂的传粉后,桃花接下来的生理过程是 ,所以桃的生殖方式是 。随后桃花的多数结构凋落,唯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 。(3)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如图);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桃花的每朵花有两种花蕊,却必须进行异花传粉,张晓明同学想验证一下桃花自花传粉能否完成受精作用继续发育。请你帮晓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① ,②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第一步:将4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纸后分为A.B两组,A组编码1号和2号,用于检测教室的空气,B组编码3号和4号,用于检测笔帽。第二步:将4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组号 培养皿号 操作A组 1号 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min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2号 置于教室讲桌上,不做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B组 3号 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盖盖,置培养箱培养4号 打开盖,不做其他处理,与3号同时盖盖,置培养箱培养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这两组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 号。A组实验的变量是 。(2)有同学认为,4号培养皿做“打开盖”这一步是多此一举,你认为是否需要做这一步? 。(3)如图是三天后观察到的A.B两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探究平而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4)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怎样移动,在光屏上都 (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5)如图乙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图丙中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 如图甲所示。(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 、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的像 (填选项)。A.无影响 B.变为原来的一半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D. 不成像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科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他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O点,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1)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的大小为 °;(2)如图乙,实验过程中,将 F 板绕 ON 前后转动,在 F 板上看不到反射,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答: 。(3)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线?答:____。A.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B.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已经知道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它刚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 v0 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有些同学还认为与滑块的质量有关。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探究“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是否有关”的课题时所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也参与进来。他 们选择的器材有:质量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的木块、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斜面、木板各一块,钩码 若干。(1)实验中应控制 和刚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不变。(2)假设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接触面绝对光滑,滑块将做怎样的运动? 。(3)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分别如下,你认为符合本课题探究要求的是 同学的设计。甲:让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分别在木块上放上数量不等的钩码,先后让其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及其上面钩码的质量。乙:先后让木块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 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丙:先后让木块、铁块、铜块、铝块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它们 分别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它们的质量。(4)下表是按符合本探究课题要求的实验步骤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 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滑块质量/克 200 250 300 350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米 0.651 0.651 0.651 0.651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实验器材: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实验过程: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1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2 2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 反映出来。(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 有关。(3)实验后,小科对高空落下的雨滴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感到好奇。他通过在阅资料知道:雨滴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达到最大速度后,雨滴匀速落向地面,此时雨滴自身的重力 受到的空气阻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表是小明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2)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 g.(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如图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4)由此可得出结论: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秋分,农历八月初九)在杭州开幕,为期16天。如图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示意图。(1)开幕式当天,地球所处位置在图甲中 处;太阳直射点在图乙 处(填数字)。(2)亚运会举办期间,杭州白昼时长 (选填“逐渐变长”“逐渐变短”或“不变”,下同),正午运动场上杆影的长度 读“北斗七星图形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 北斗七星图形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1) 。(2)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l999年6月7日,美国商务部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空间环境中心发表公报说,人类即将迎来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预计到2000年,这个太阳活动周期达到最大值,美国空间环境中心将对它进行密切跟踪,并及时发布有关信息。材料二:根据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的消息,2000年7月14日发生的太阳风暴,于l6日午夜零时开始和地球相遇,造成了严重的电离层暴。专家指出,这次电离层暴持续了20多个小时,是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1)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2)这次太阳风暴是由什么引发的 。期末分题型复习:实验探究题四答案解析、实验探究题(1)AA或Aa;aa(2)避免偶然性(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解析】(1)玉米叶的绿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绿色对白色为显性.表明绿色是基因组成是AA或Aa,白色是基因组成啊aa.由暗处移至光下后,由白色变成绿色,说明这999株幼苗体内含有绿色基因,因此可能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由暗处移至光下后,仍为白色,说明这一株幼苗体内没有绿色基因,因此其基因组成是aa.(2)1粒种子会有偶然性,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以此实验用了1000粒种子,而不是只用了少数几粒,原因是表明偶然性.(3)黑暗处萌发的幼苗都是白色的,由暗处移至光下后,999株幼苗由白色变成绿色,而有一株幼苗仍为白色.这说明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但是生物的性状也受环境影响.所以这此探究实验的结论是: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故答案为:(1)AA或Aa;aa;(2)避免偶然性;(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1)A(2)受精;有性生殖;果实(3)在桃花未开放前将每一朵花用透明塑料袋(或其他材料)套住(或将20朵桃花分成两组,对其中10朵进行套袋处理,另10 朵不做处理);花开后,对套袋的桃花进行自花传粉,取样不能太少【解析】植物开花后必需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后才能结出果实;植物体的生长需要的有机物是通过在光下进行的光合作用制造的,其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据此答题。(1)熊蜂的发育过程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故选A.(2)经过熊蜂的传粉后,桃花接下来的生理过程是受精,所以桃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随后桃花的多数结构凋落,唯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3)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如图);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桃花的每朵花有两种花蕊,却必须进行异花传粉,张晓明同学想验证一下桃花自花传粉能否完成受精作用继续发育。设计一个实验方案:1.在桃花未开放前将每一朵花用透明塑料袋(或其他材料)套住(或将20朵桃花分成两组,对其中10朵进行套袋处理,另10 朵不做处理)。2.花开后,对套袋的桃花进行自花传粉,取样不能太少。(1)2、4;教室空气(2)需要,保证变量唯一(3)不同环境中有细菌和真菌(或教室和笔帽有细菌和真菌)【解析】在做对照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目的设置变量,且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不进行变量处理的实验对象是对照组,进行变量处理的实验对象是实验组。细菌和真菌个体微小,几乎无处不在。(1)两组实验中,2号和4号未作变量处理,是对照组。A组实验中,1号打开盖可接触到教室空气,2号不做此处理,不能接触到教室空气,因此该组实验变量是教室空气。(2)B组实验探究笔帽上是否有细菌、真菌,3号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那么4号应不做此处理,以保证变量唯一形成对照。(3)由实验现象可知,教室和笔帽上均有细菌和真菌。(1)2;防止厚玻璃板前后表面成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2)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3)前侧;等效替代法(4)不能;虚(5)如图【解析】(1)玻璃板有前后两个面,光在上面发生两次反射形成两个虚像。且玻璃板越厚,两个虚像的距离越大,从而为寻找像的位置产生影响。(2)玻璃板是半透明的,虽然成像没有平面镜清晰,但是透过它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便于找到前面物体像的位置;(3)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寻找像的位置的操作解答。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4)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否则为虚像。(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防止厚玻璃板前后表面成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4)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怎样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5)连接12点和6点的刻度线作为对称轴,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右侧找到时针和分针的端点对应的位置,最后与转轴相连,得到对应的分针和时针的位置即可,如下图所示:(1)倒立(2)右(3)C【解析】(1)根据图乙可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则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此时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增大,即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需将光屏向右移动。(3)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对透镜的焦距等光学性能没有影响,因此物体肯定在透镜里成完整的像。因为照射到透镜上的光线减少,所以像的亮度变小,故C正确,而A.B、D错误。(1)50(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A【解析】(1)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根据“三线共面”的规律解答;(3)根据三线的位置关系分析判断。(1)根据甲图可知,反射光线OF与法线ON的夹角为50°,则反射角为50°。(2)如图乙,实验过程中,将 F 板绕 ON 前后转动,在 F 板上看不到反射,这一现象说明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平面与镜面垂直,则: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则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故选A.(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匀速直线运(3)甲(4)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无关【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需要控制除它之外的因素相同;(2)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解答;(3)注意控制其它变量,并且改变探究的变量;(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滑行距离与木块质量的关系。(1)实验中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刚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不变。(2)假设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接触面绝对光滑,那么滑块在水平面上将不受任何外力,此时它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3)在实验中,为了控制滑块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则需要滑块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为了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需要滑块在同一水平面上滑行。为了改变滑块的质量,可以在滑块上放不同的钩码,故甲的方案符合探究要求。(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滑块的质量增大时,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相同,那么得到: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无关。(1)石膏板的形变程度(2)高度(3)等于【解析】(1)鸡蛋的破坏力不能被直接观察到,但是可以根据石膏板的破坏程度来反应,即石膏板的形变程度越大,破坏力越大;(2)根据表格,确定物体下落时的破坏力与高度的关系;(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判断。(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的形变程度反映出来。(2)根据表格可知,楼层越高,石膏板形变程度越大,那么鸡蛋的破坏力越大,因此得到: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高度有关。(3)当雨滴匀速下落时,它处于平衡状态,即雨滴自身的重力与空气阻力相互平衡,那么二者相等。(1)天平;弹簧测力计(2)400(3)如上图所示:(4)物体所受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解析】(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需要的测量重力及质量的大小,用到弹簧测力计及天平(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由此可以得出表中漏掉的数据为400;(3)根据表中数据对应坐标(0.1kg,1N)(0.2kg,2N)(0.3kg,3N)(0.4kg,4N)(0.5kg,5N)画出图象如下图;分析图像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掌握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1)C;②(2)逐渐变短;逐渐变长【解析】图中A为春分日,时间在3月21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B为夏至日,时间在6月22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C为秋分日,时间在9月23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D为冬至日,时间在12月22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图中H为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1)开幕式 9月23日是秋分日前后,是位于图甲中C处,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且是从北回归线移动到赤道上的,故是②处,④也是在赤道上,但是它是从南回归线移动过来的。(2)在秋分日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随着时间推移,太阳直射点往南移,杭州(北半球)地区白昼会逐渐变短,太阳高度角变小,正午的杆影的长度会逐渐边长。(1)说明星座的形状在发生不断变化;说明各恒星之间的位置和距离也在发生变化【解析】1930年,国际天文联合会用精确的边界把天空分为八十八个正式的星座,使天空每一颗恒星都属于某一特定星座。由“北斗七星图形的变化图”可以看出不仅星座的形状在发生不断变化,另外恒星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也在发生不断变化。(1)往往会造成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使航天器和高空飞机的安全受到威胁,对人类的健康也会有影响(2)是由太阳风引起的【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通 称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 子(sunspot)、耀斑(flare)、日珥等2.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 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 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 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 志。3.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 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 出巨大的能量。 耀斑增强时地球上的短波通信会 受到明显影响。1.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往往会造成地球上无线电波短波通信中断,使航天器和高空飞机的安全受到威胁,对人类的健康也有影响 。2这次太阳风暴是由什么引发的是:太阳耀斑爆发,产生的一股较强的带电粒子流引起。故答案为:1.往往会造成地球上无线电波短波通信中断,使航天器和高空飞机的安全受到威胁,对人类的健康也有影响 。2.太阳耀斑爆发,产生的一股较强的带电粒子流引起。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