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分题型复习:实验探究题五、实验探究题某生物小组在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大豆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广口瓶上分别贴上1,2,3,4的标签,在每个瓶底都放一薄层脱脂棉,将4等份种子均匀放置在4个瓶内.具体操作如下:瓶号 1 2 3 4处理方式 少量水润湿棉花,室温 不放水,棉花干燥,室温 少量水润湿棉花,0℃ 过量水浸没棉花和种子,室温实验结果 萌发9粒 ① 不萌发 不萌发(1)请根据实验装置推测:实验结果①,即2号瓶中的种子 。(选填字母)A.萌发B、不萌发(2)上述实验过程中,1号瓶与2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3)若要探究的实验变量是空气,应选择1号瓶和 号瓶来探究。(4)1号瓶萌发的种子有9粒,推测没有萌发的那粒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 。A.种子没有生命力B、种子不完整(5)据此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 。所谓“第四代试管婴儿”,就是针对那些虽有排卵功能,但身体条件不好,或者年龄偏大,致使卵子的质量不高、活力差的女性而采用的一种最新试管婴儿技术。具体方法是将她(甲)的卵细胞的细胞核取出,移植到一位年轻、身体健康女性(乙)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一个新的、优质卵细胞。然后再使这个新“造成”的卵细胞和其丈夫(丙)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重新植入女性(甲) 子宫内,这样就生下一个健康孩子。具体过程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A 是女性的 ,它不仅可以产生卵细胞,而且可以分泌 等物质,参与和促进女性身体发育,出现第二性征等。(2)图中 (填字母)是指一个新的优质的卵细胞,图中的 H 是 。(3)这样生下的孩子,好像有两个妈妈,其中妈妈甲为第四代试管婴儿的发育提供了 ,而妈妈乙则为第四代试管婴儿的发育提供了 。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植物体这一过程中,植物体内的水分含量会时刻发生变化(如图)。在这一过程中,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请你在图乙坐标中大致绘制出反映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植物体,其体内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曲线b,并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原因。小科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高低使它们的中心处于 ,调整的目的是 。(2) 小科同学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2 15 7.53 10 10 倒立、等大的实像4 7.5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5 4 —— 正立、放大的虚像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是 。(3)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4)小科用若干个小发光体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将“E”换成“F”(如图丙),在同一位置观察,屏上的像应是 。探究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让太阳光透过硬纸板的圆孔,将红色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硬纸板的圆孔上,在下方白纸上看到的颜色是 。(2)如图乙所示,让太阳光穿过纸板的狭缝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带通过蓝色玻璃板,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 。(3)仍用图乙实验装置,用绿色的纸屏直接吸收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带,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 。(4)实验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 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涛同学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a)所示:(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并画出蜡烛A和蜡烛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蜡烛的连线与镜面 ,两蜡烛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移去蜡烛B,将白卡片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察白卡片上 (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说明蜡烛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4)小涛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b)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 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5)正确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如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小卡片容易扭转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教材中为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小徐觉得实验装置有缺陷,对其进行了改进,如图乙。让三个相同的小车从同一高度同时静止下滑到三个轨道上,观察记录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运动情况,请分析:(1)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 ;(2)改进后实验的优势 ;(3)请设计表格,记录该实验需要观察的量。小金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某次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对应的时刻,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从乙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 ;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因此可以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的结论吗? ,为什么?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图形表示 星座。(2)图中字母标注的恒星中,为北极星的是 。(3)在中国可以观测到北极星的时间是 。(4)在冬季的晚上八、九点钟,观测到的北斗星斗柄朝 (方向)。(5)在野外没有罗盘(指南针)、地图等工具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北极星来判断方向,如果是阴雨天你将如何判断方向?如果在城市你将如何判断方向?小安同学在做“地球自转实验”时(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②用硬纸板做一个十字方向标;③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用大头针将十字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并使方向标的方向与经线、纬线一致;④按图示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⑤观察并记录。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2)假如小安站在方向标中心位置处,当地球旋转到乙图的C位置时,小安看到的太阳方位是 方。(3)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丙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在深夜的是 (填字母序号)。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人类对他的探索始终在进行。(1)据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以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里的黑气是指太阳黑子,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层。(2)小应在杭州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圭杆,于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分别观察杆影,如右图所示。则形成 (选填"a""b")表示的杆影时,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3)"帕克"太阳探测器于2018年8月12日升空,正式开启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日冕、"触摸"太阳的逐日之旅。如图乙所示,"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后,不是直飞太阳而是驶向行星A,以便通过该行星的引力作用改变探测器的速度和轨道。①图中行星A的名称是 。②"帕克"太阳探测器可以对太阳进行全方位探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请举一个对人类有影响的太阳活动∶ 。期末分题型复习:实验探究题五答案解析、实验探究题【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要形成对照实验必须是有唯一变量,1号瓶满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把1号作为对照组,与其他三组相比只有一个条件不同,所以可以形成3组对照实验。【解答】解:(1)2号瓶中的种子不放水,棉花干燥,室温,不具备种子萌发需要的一定的水分,因此不萌发,选B.(2)1号瓶内洒少量的清水,种子萌发了,而2号瓶不洒水不萌发,二者有唯一变量﹣﹣水,因此1号瓶与2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水.(3)1号瓶内洒少量的清水,有空气,种子萌发了,而4号瓶倒入过量的水使种子无空气不萌发,二者有唯一变量﹣﹣空气.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4)、(5)据此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种子没萌发有可能是温度不适宜,胚不完整.因此推测没有萌发的那粒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种子没有生命力、种子没有度过休眠期,故AB正确.故答案为:(1)B(2)水(3)4(4)AB(5)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解析】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其中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解:(1)图中A是卵巢,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雌性激素能够参与和促进女性身体发育,出现第二性征等。(2)图中E是指一个新的优质的卵细胞,图中的J是胚胎。(3)“第四代试管婴儿”技术表面上看是换细胞核,实际上是换了细胞质。健康女性卵细胞的细胞质后受精卵就能正常发育,与细胞的活力有很大关系,在细胞质中有一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结线粒体,能直接影响细胞的活力,甲提供了卵细胞和细胞核,乙提供了卵细胞的细胞质,丙提供了精子。故答案为:(1)卵巢;雌性激素;(2)E;胚胎;(3)卵细胞和细胞核;卵细胞的细胞质;【解析】解:通过分析知道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使蜡烛的像成立在光屏中央(2)倒立的缩小的实像(3)远离(4)C【解析】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实验前的调整工作.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实验题;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4)光屏上能呈接到的像是实像,实像是倒立的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找到和“F”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像即可。【解答】(1)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实验3,u=v=2f=10cm,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5cm。实验2,u=15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物距减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4)A.如图,和“F”比较,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不符合题意;B、如图,和“F”比较,左右颠倒,上下不颠倒.不符合题意;C、如图,和“F”比较,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符合题意;D、如图,和“F”比较,上下不颠倒,左右不颠倒.不符合题意。故选C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倒立、缩小的实像;(3)远离;(4)C(1)红色(2)蓝色(3)绿色(4)透过色光【解析】(1)(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4)根据前面的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即可。(1)红色透明塑料薄膜只能透过红光,红光照到白纸上呈现红色;(2)蓝色玻璃板只能透过蓝光,蓝光照到白纸上呈现蓝色;(3)绿色的纸屏只能发射绿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因此纸屏上出现的颜色为绿色;(4)实验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色光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1)较暗(2)垂直(3)没有;虚(4)乙(5)c【解析】(1)物体越明亮,发出的光线越强,缩成的像越明亮清晰;背景越暗,则物体看起来越明亮。(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解答;(3)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成在光屏上,因此是虚像;(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判断;(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解答】(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环境中进行。(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并画出蜡烛A和蜡烛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蜡烛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两蜡烛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移去蜡烛B,将白卡片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察白卡片上没有蜡烛A的像,说明蜡烛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图如下: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我认为在图(b)所示的甲、乙、丙三幅图中,乙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A中上下两条线不对称,故A错误;B中物体的开口向上,那么像的开口应该向下,故B错误;C中物体的开口向下,那么像的开口应该向上,故C正确;D中物体的开口向左上方,那么像的开口应该向左下,故D错误。故选C。(1)相反;钩码个数(2)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3)把小卡片剪成两半(4)D【解析】(1)由图甲可知,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能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因为这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要满足其他三个条件,只改变一个物体这个条件,下一步的操作就是把小卡片剪成两半就可以了。(4)由图乙可知,木块与桌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摩擦力会影响实验结果,故选:D(1)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2)便于同时观察比较运动距离(3)实验序号 水平部分的材料 小车运动的距离1 毛巾 2 棉布 3 木板 【解析】(1)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越大,那么最终运动的距离越大;它受到的阻力越大,最终运动的距离越小;(2)三个轨道并排,通过小车到达的位置先后,就能比较运动距离的大小,从而省去了刻度尺;(3)实验记录表格,第一行通过书写记录项目,根据记录项目的多少设计列数;因为实验通常要进行多次,所以第一列通常为实验序号,并根据实验次数确定表格的行数。(1)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2)改进后实验的优势:便于同时观察比较运动距离;(3)在实验中,需要记录的项目分别为:实验序号、水平部分的材料和小车运动的距离,因此表格有三列。因为材料有三种,所以实验要进行三次,那么表格共有四行,最终表格如下:实验序号 水平部分的材料 小车运动的距离1 毛巾 2 棉布 3 木板 0.35m/s;不能;因为从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斜面倾斜程度是相同的。【解析】(1)根据图片确定从乙到丙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平均速度;(2)注意分析斜面的倾斜程度是否发生变化。(1)根据图片可知,从乙到丙小车经过的路程:95cm-25cm=70cm=0.7m;对应的时间:05:08-05:06=2s,则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不能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的结论,原因为:因为从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斜面倾斜程度是相同的。(1)大熊(2)C(3)全年(晴 朗的夜晚)(4)北(5)在野外可以根据树的长势来判断:长在北半球的树木,朝南的一面长势较北面旺盛。在城市里可以根据居民的房屋来判断:一般的房屋都是朝南的。(其他方法合理亦可)【解析】大熊星座为北斗七星所属星座,大熊座的星星被想象为一只大熊的形象。在星图上,北斗七星的斗柄是大熊的长长的尾巴,斗勺的四颗星是大熊的身躯,另一些较暗的星构成了大熊的头和脚。 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的星座,古往今来各国的天文学家都很重视它。北极星,又称北辰、紫微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恒星,现阶段所指的是“勾陈一”。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因地球的自转,而北极星又处于天球转动的轴上,所以相对其它恒星静止不动。(1)图中的图形表示大熊 星座。(2)图中字母标注的恒星中,为北极星的是C。(3)在中国可以观测到北极星的时间是全年(晴 朗的夜晚)。(4)在冬季的晚上八、九点钟,观测到的北斗星斗柄朝北。(5)在野外没有罗盘(指南针)、地图等工具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北极星来判断方向,如果是阴雨天:在野外可以根据树的长势来判断:长在北半球的树木,朝南的一面长势较北面旺盛。在城市里可以根据居民的房屋来判断:一般的房屋都是朝南的。(1)自西向东(2)正西(3)B【解析】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经线至南北,纬线指东西,所以假如小安站在方向标中心位置处,当地球旋转到乙图的C位置时,小安看到的太阳方位是正西方。(3)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所以丙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在深夜的是B,处在白天的是D,A点将从白天到黑夜,C点将从黑夜到白天;故答案为:(1)自西向东(2)正西(3)B(1)光球层(2)a(3)金星;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解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中局部区域各种不同活动现象的总称。包括: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光斑:太阳光球边缘出现的明亮组织,向外延伸到色球就是谱斑。光斑一般环绕着黑子,与黑子有密切的关系。谱斑: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太阳风: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造成了地球上的极光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日珥: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日冕: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光球层和色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1)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2)如图,b杆影比较短,应该是北半球夏至日,a杆影比较长,应该是北半球冬至日,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故形成a表示的杆影时,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3)根据八大行星排序可知,行星A为金星。对人类有影响的太阳活动∶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