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班会:男生女生,快乐同行(小学微班会)【活动背景】1.学情分析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小学高年段男女生的相处逐步由自然的“两小无猜”式进入到“异性疏远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言语、行为和心理。五年级学生喜欢情景体验、角色扮演,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大多数学生乐于表达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发言。上课班级有良好的小组交流和小组汇报的习惯。课前,通过“烦恼信箱”、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了解上课班级学生关于男女生相处时的烦恼主要集中于“起哄”和“传闲话”这两种现象,大部分学生不知道面对这类情况时该怎么应对,需要课堂指导。2.主题解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小学高年级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本课以“起哄”“传闲话”两种现象为切入点,通过视频、案例分析、情景体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用接纳、理解的态度去化解与异性交往中的矛盾和烦恼,用欣赏、学习的态度与异性和谐相处,感受友好相处的乐趣,自然度过“异性疏远期”。【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案例视频、情景表演,了解面对异性正常相处“起哄”“传闲话”现象背后的原因,包括好奇、跟风等。2.情感目标:在案例视频和情景表演中,共情与异性正常相处却被“起哄”“传闲话”的同学难受、委屈的心情和尴尬的处境。3.行为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情景体验,尝试在面对异性正常相处“起哄”“传闲话”行为时,做到“不参与”“会劝阻”,以及“不理会”,继续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写下与异性同学相处的温暖瞬间;演员提前排练情景剧《摔倒之后》。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导演情景剧《摔倒之后》。【活动时间】20分钟活动过程一、温暖伴行开场:回顾课前写下的异性同学相处的温暖瞬间,提出近期男生女生之间的相处出现了一些烦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日常与异性同学相处时的温暖瞬间,感受到男女生的友好相处其实是特别美好的,营造温暖轻松的氛围,同时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做好情感铺垫。】二、倾情助行(一)观看“烦恼”视频:面对异性同学正常交往,身边的同学起哄。(二)观看情景表演《摔倒之后》:面对异性同学正常交往,身边同学起哄和传闲话。1.采访演员(1)采访起哄、传闲话的演员:同学为什么会起哄和传闲话?(预设:觉得好奇、随大流、跟风等)(2)采访被起哄、传闲话的演员:作为被起哄或平时被传闲话的当事人,你有什么感受?(预设:难为情、伤心、委屈等)2.互动补充:如果你们被起哄或传闲话,你有什么感受?3.教师小结:男女生的相处是正当的,也是健康的。起哄、传闲话其实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会带给当事人伤害,是不对的!(三)同桌交流:遇到起哄和传闲话的情况,作为当事人和旁观者,分别可以怎么做?(预设:主动沟通、寻求帮助、不理会等)【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视频和情景剧活动体验,为学生共情提供了易于感受的心理空间。从分析原因、共情问题所带来的伤害到思考解决的方案,层层递进,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三、携手践行(一)小组讨论:遇到起哄和传闲话的情况,作为当事人和旁观者,具体怎么说、怎么做?(二)参与情景体验:请同学参与到刚才的情景表演中,具体演绎自己会怎么说、怎么做。(三)教师示范:如何面对不听旁人劝告,不顾当事人感受的起哄、传闲话的情况。【设计意图:在情景剧体验中,践行面对起哄和传闲话的情况的应对方式。】四、共勉同行(一)谈收获:说说学习完这节课自己的收获。(二)教师总结:其实整节课,无论是小组交流、台上台下互动补充,还是情景体验,我们男生、女生,一直在快乐同行,真心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能够珍惜小学时光,珍惜身边这份宝贵的同窗情谊!【设计意图:梳理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激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所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