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复习课件(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复习课件(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四单元 知识点及习题
1、自由的意义?(P99)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P99-P100)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②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3、自由的含义?(P100)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P100)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5、★如何珍视自由?(P104)
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思想上)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行动上)
6、平等的意义?(P101)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7、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含义?(P101)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8、★“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02-P103)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9、★如何践行平等?①②③④(P105-P107)
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定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②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③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这些不平等的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④践行平等,需要我们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10、特权(P105)
(1)含义: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3)追求特权的后果: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11、公平的含义?(P109)
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12、公平的内容及要求?(P110)
(1)内容: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2)要求:
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13、★公平的重要性?①②(P110)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14.如何坚守公平P115-P116(1)(2)
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1)个人维护公平 P115
(2)制度保障公平 P116
15、什么是正义的行为?(正义的内涵)(P111)
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16、★正义的重要性?(P111-P113)
①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②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③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④正义作为(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17、正义的要求?(P112)
①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③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18、正义和制度的关系?(P113)
①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往往被当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
②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③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④作为社会制度中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19、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的意义?(P113)
①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20.为什么要守护正义?(为什么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16)
①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
②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
③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1)个人守护正义
(2)司法维护正义
①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②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21.如何守护正义?(P117-P118)
22、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P119)
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②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易错题练习
1.乐乐准备以“自由与法治”为主题撰写一篇主题演讲稿。下列名言可以作为演讲素材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B.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莎士比亚
C.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欧阳修
D.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孟德斯鸠
解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A与题意不符;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涉及自尊和自卑,B与题意不符;“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意思是,宁可为正义而死,也绝不愿苟且偷生,把死看得就像是回家一样,C与题意不符;“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涉及自由的含义,体现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D符合题意。故选D。
D
2.每年3月1日是世界零歧视日,2021年的主题是“结束不平等”。反对歧视,结束不平等需要( )
A.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无差别
B.反对特权保证人人平等
C.每个公民要履行相同的义务
D.勇敢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易错题练习
D
解析: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D说法正确;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无差别”“相同”说法太绝对,A、C说法错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保证”一词太绝对,B说法错误。故选D。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平等精神的是( )
A.杭州市图书馆多年来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
B.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C.在学校生活中,老师安排、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
D.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易错题练习
解析:ABCD:根据所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公民一律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一律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杭州图书馆的做法是平等对待每个读者的表现;我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最终走向共同富裕是践行平等的表现;老师安排、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逃避法律制裁,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任何人违法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由此可知,D说法错误,A、B、C说法正确;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故选D。
D
4.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以下选项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①老师对所有学生总是布置相同的作业
②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都考入同一类型学校
③政府增加对薄弱学校的教育投入,缩小学校间的差距
④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施资助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易错题练习
解析:政府增加对薄弱学校的教育投入,缩小学校间的差距,能够使所有在校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符合公平的原则;我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施资助政策,能够是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教育,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故③④正确,符合题意;①错误,学生有差异;②错误,“都考入同一类型学校”的表述,过于绝对。故选D。
D
易错题练习
5.非正义行为,是指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我们是未成年人,在面对非正义行为时,要做到( )
A.见义勇为,敢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B.尽量避开,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C.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智为”
D.无所顾忌的与非正义行为作斗争,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解析:C:我们是未成年人,在面对非正义行为时,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见义智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C是正确的选项;AD:选项是自我保护意识差的表现;B:选项是不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故选C。
C
易错题练习
6.近年来,我国一些法院通过网络平台主动、及时公开审判流程信息。过去,判决书只有双方当事人能看到,如今,公众对判决进行类案分析已经成为常态。这些举措有利于( )
①进一步推动司法公正
②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
③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
④法院建立和健全立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②:题文材料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司法公正;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杜绝”太绝对;④:错误,法院没有立法权;故选A。
A
7.社会公正是中国梦的基石,社会应该平等地为所有人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可能。为此,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 )
①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障
②当正义与制度融为一体时,公平与和谐才有可能实现
③正义的制度是为社会弱势群体制定的
④正义的制度推动社会的进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易错题练习
解析:本题考查正义的价值。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题干材料 一方面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 障;当正义与制度融为一体时,公平与和谐才有可能实现。另一方面说明正义的制度推动社会的进步。可见,①②④认识正确,符合 题意。正义的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制定的,③说法错误。故选B。
B
8.一男子行窃逃跑途经学校,被一群小学生联手拦截。在周围群众的协助下,男子被警方抓获。对小学生的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自不量力的危险行为
②是守护正义的正能量行为
③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行为
④是自觉承担责任的亲社会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易错题练习
B
解析:①说法错误。故选B。
【践行平等]
信息一 公交车上都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座,旨在保护和关爱弱势群体。
信息二 某市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开放,流浪者和拾荒者也可以进入图书馆读书。
信息三 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都可以看到相当比例的女代表和女委员行使权利、履行职责的靓丽风采。
(1)结合上述信息,请分享在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
(2)平等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请分享如何践行平等。
P101 两条及举例
P105-107①②③④
材料展示
材料一 孙中山多次在演讲中指出,一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范围,才是真自由。自由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追求的,但自由不等于为所欲为。一个人自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同时自由必须还要有制度保障,一个自由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法治的国度。
材料二 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然而,追求平等是件知易行难的事。南京一名环卫工人被狗咬伤,主人不仅没赔礼道歉,还一边殴打一边喊“你就配扫地,你儿子也就配扫地”;某县从乡镇选拔部分优秀教师,消息一出,人们纷纷“找关系”.……
联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什么叫自由 它与法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2)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珍视自由
(3)材料二启示我们应怎样践行平等
含义P100
P100 ①②③④
P104 ①②两段
P105-107①②③④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政法机关提出的工作要求。在追逐“中国梦”的道路上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理当成为撑起“中国梦”的重要基石。有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有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公平的意义有哪些?
材料展示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③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④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⑤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材料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三个价值取向是公正。公正就是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追求和实现社会公正,是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最大公约数之一,也是集结最广泛的社会力量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突破改革瓶颈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公平正义,是雕刻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坐标,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传承的精神基因。维护公平正义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据悉,你校八年级(1)班正在开展“崇尚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为什么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
3.参加此次活动后,你有哪些收获
1.维护社会公平,捍卫人间正义(追求公平正义是你我公同的责任)
2.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⑤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⑥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3.①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②认识到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③认识到我们要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材料展示
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价值追求。某校八年级(5)班同学据此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材料一
(1)漫画表明我国通过什么来保障公平
制度
材料展示
材料展示
材料二 班级按小组完成值日任务。到第四小组时,有的同学扫地,有的同学拖地,有的同学擦玻璃,有的同学擦黑板,有的同学为大家抬盒饭,只有李立什么都不干。
(1)为了针对维护公平正义,对立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2)如果你与李立同学一组值日,你会怎么解决这件事
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找到李立同学,指出他的行为对其他同学不公平,要求他完成值日任务。如果李立同学拒绝,可以将此事反映给老师,请老师帮忙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