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预习速填】知识点一 新经济政策1.背景: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决定改变① 政策,以恢复和发展生产。2.开始时间:② 年。3.内容:(1)农业:以征收③ 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④ ;(2)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3)分配:实行⑤ 的工资制。4.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⑥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知识点二 苏联的工业化1.苏联的成立:⑦ 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⑧ ”。2.工业化的开展:1924年1月,列宁逝世。1925年,⑨ 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3.成果: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⑩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 。4.工业化的特征:苏联的工业化是在 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该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 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知识点三 农业集体化1.背景: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 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 运动。2.措施: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 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 ,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知识点四 苏联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 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 的形成。2.历史影响:(1)利: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 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2)弊: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 障碍。【自我检测】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是( )A.十月革命后人民生活极端痛苦B.国内战争的需要C.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D.列宁要把苏俄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2.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B.新经济政策实施后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3.使下表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发展商品经济B.实行农业集体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D.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答案【预习速填】知识点一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1921 ③粮食税 ④自由贸易 ⑤按劳取酬 ⑥工农联盟知识点二 ⑦1922 ⑧苏联 ⑨斯大林 ⑩五年计划 工业国 高度集中 市场知识点三 粮食收购 农业集体化 消灭富农 拖拉机站知识点四 工农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 反法西斯战争 体制【自我检测】1.C 2.D 3.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