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 校园生态水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 校园生态水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化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校园生态水池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源于上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氧气的制备,第三单元水的净化及生命科学中生态系统的内容进行开展。校园一隅坐落着一个景观池塘,经常有学生在课下前去观赏。随着气温的升高以及缺乏管理,池塘常有异味散出,水质逐渐浑浊。为了使校园更清新美丽,本项目决定以“如何以所学的生物和化学知识对校园水池现状改进”为驱动问题。学生将结合初中化学中水的净化章节等相关知识,对校园池塘水质进行勘测,了解校园水池现在存在的问题;结合生物知识,尝试为水池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给鱼儿找些伴儿;加以pH、实验室制氧、水中物质的测定等化学实验探究,设计出生态水池的整体改造计划图及设计方案。
(二)项目价值:
无论是氧气、水、还是生态系统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基础的组分,因此最容易忽视它的存在,对知识点较难产生深层次理解。通过本项目,学生将书本知识结合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体会到自然科学的实用性。通过设计校园生态水池改造计划图及设计方案,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掌握水质检测及净化基础知识,体验构建或改良和谐的生态系统的过程,提升科学实验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在项目中培养查阅资料、搜集资料、信息汇总的能力,构建信息意识,运用广泛的资源对课本外的知识/情景做到探究、自学。
(三)项目目标:
1.知道水质净化方法与标准,能初步对水进行净化。
2.运用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结合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测定原理,采用对照实验对不同水体进行氧气含量检测和增氧。
3.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能运用相关知识设计水池生态改进设计方案。
4.通过小组活动相互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本质问题:如何创建一个和谐、丰富、稳定的水中生态系统?
驱动性问题:如何从化学和生物方面设计生态水池?
1.校园的水池存在哪些问题?能从哪些角度检测并净化水质?
2.如何让校园水池成为一个美丽的生态水池??
内容问题:
1.如何检测&净化/改善水质?
2. 如何增加水中含氧量?
3.有哪些生物可以共存在水池中?
4.鱼类生活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二、项目过程:
(一)前期调查、材料准备。
学生通过《校园/周边水域的环境问题》KWL 评价表,对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评估。
教师通过《校园/周边水域的环境问题》KWL 评价表掌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意愿。准备学习资料、实验所需仪器及试剂等。通过学情调查表对学生学情分析,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等,为项目启动和实施做好铺垫。
(二)项目启动。
引导问题:能否通过已有化学知识设计校园水池改进方案?能否从身边河道疏浚及热带鱼缸管理获得设计灵感?
教师以养鱼的问题作为情景导入,介绍项目任务、项目要求,根据要求明确程度自评表、小组任务检查表的填写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进行分组,组建小队、确定小组。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校园水池存在的问题;了解鱼类养殖,水质循环及净化等相关资料思考讨论其背后的化学原理,思考一个学校中的开放性水池需要哪些要素,要符合哪些特点。围绕所思所想初步制定各阶段实施计划、组员任务布置,完成关于要求明确程度自评表、小组任务检查表、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评价量规指标。
(三)项目实施中。
1.水质的检测与净化。
引导问题:校园的水池存在哪些环境问题?能从哪些角度检测并净化水质?
(如何测定水体pH?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净水?如何增加水中含氧量?)
学生通过精读、复习教材,思考第二第三单元大气和溶液中哪些知识点可以被运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测定水质的指标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思考产生污染的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法,可通过模拟实验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并初步将理论转化为设计方案和产品设计图。同时完成学习日志、个人记录表的填写,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的反思、改进,进行记录。
教师指导氧气&溶液知识点复习,提供水质检测方法指导,对各小组设计图做出指导,根据学习日志、个人记录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价。
2.水池中的生态系统组成。
引导问题:生物生存需要哪些环境因素?生物会对环境产生哪些正面/负面影响?应该如何解决?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哪些组成,可以如何丰富?
学生可通过复习教材内容,结合查阅资料了解生态水池饲养的要素,从合理性、可持续性、美观三个角度对设计图进行进一步加工。
教师指导生物相关知识点复习,对各小组设计图做出指导,根据学习日志、个人记录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价。
3.推动校园生态水池改进方案进程,进行实验验证。
活动内容:学生反思现阶段存在问题并思考解决策略。
思考所改进/设计的水池净化装置是否具有可行性,成本是否可控,其原理是否明确,是否环保。通过实验验证设计方案可行性,推动制作的进程。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测定水质pH、含氧量、【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课后自选)】;实验验证增加水中含氧量的方法可行性。
教师对实验内容及原理进行指导,安排学生合理自主规划实验方案。
4.校园生态水池设计分享会。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设计方案/其实际运用效果记录,说明设计理念等细节内容,完项目的展示环节。学习其他组的设计,同时吸取其他同学提出的建议,思考是否存在改进空间。完成作品评价量规的填写。
教师组织成品展示活动,通过作品评价量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项目化学习的收获,作出评价。
(四)项目成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以水的净化、氧气的制备、生态系统的组成为基础,结合询问与搜集的资料,完成校园生态水池的改进设计方案。根据溶解氧含量测定实验,对比自来水、冷开水、池水、雨水等多种水中溶解氧,并采用多种方式增加氧含量。并完成电子小报的制作。
三、项目反思:
学生在本次项目化学习中广泛搜集了资料,但因为化学接触时间不长,知识点没有形成关联,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及讨论表现有些混乱;同时项目难度较高,涉及较多学科内容且有关后期知识点,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对于水质检测等相关知识,市面上有较唯一的方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难以提出不同意见并讨论,学生在查阅资料时容易产生依赖性,缺乏自身的思考。
教师对于项目的引入更需要注重,加强项目与课本知识的联系。对于化学学科内容,将复杂知识简单化,将实验原理简化,强调实验操作与操作原因,强调控制变量的科学实验思想。对于生物学科内容,将已学内容学以致用,学会如何使用知识,同时让学生自己组织复习与强化,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分组介绍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水池的重要意义。对于小组任务分配的要求要更明确,并且在提交时间前多次跟踪进度,进行点评,确保小组内每个同学都各司其职,明确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