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旗下的讲话:汉字规范化,你我之必行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很荣幸在国旗下发言。今天发言的主题是:汉字规范化,你我之必行。同学们,你可曾留意过街边标语的错别字、异体字?你可曾留意过五花八门的网络语言与谐音烂梗?你可曾留意过风靡一时的“奶酪字体”?不规范化的汉字从线上流入到线下,甚至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也不经意地在说这些不正确、不规范的汉字。如果我们认为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并不会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交流意思的表达,从而对其熟视无睹,那么可能会对汉字文化的传承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想要弘扬汉字文化,让古老的汉字焕发生机,我认为必须坚持汉字的规范化。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定非汉字莫属。这不仅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汉字就担负起承载中华文化的重任,几千年来与中华文化相伴而行,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不朽篇章。早在西周时期,汉字就被作为“六艺”之一,列为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科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东汉时期,许慎更是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了“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论断。汉代还将能否掌握并规范书写足够数量的汉字,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大凡盛世,无不将文字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汉字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一直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就如同运载火箭一样,助推中华文化飞跃一个又一个新高度。一个个字符,就如同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传递着来自古代社会的音讯,描绘着中华文化发展演化的历史轨迹。不仅如此,汉字也同样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国家,对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的文字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书写汉字逐渐被打字取代,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更是无暇顾及汉字作为符号以外的文化价值。于是我们看到在媒体宣传中越来越多的对汉字的误用、滥用。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文字的快速发展也在消解着汉语言文字的文化精髓。如此下去,其害无穷。对自己的汉字母语都不能正确使用,不仅将影响个人,国家的形象,也严重影响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汉字规范化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效率。规范的汉字书写,可以减少歧义和误解,让我们的文字表达更加清晰和准确;规范的汉字使用,可以使我们从“词不达意”到“言必有中”。汉字的规范化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央视先后推出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选手们用规范工整的成语以及诗词表达自己的意思。规范的汉字使用不仅体现了选手的底蕴之深厚,还体现了选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之强。所以汉字的规范化不仅可以提高文字的表达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鼓励女儿学习汉语时曾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秀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作为汉字的使用者传承者,我们更有理由怀着敬畏、自豪的心态,珍视汉字,弘扬汉字文化。从我们的生活中就要做到汉字规范化。小到周练前的一次练字,大到考试中的作文书写。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写工整字,写规范字。正确合理地使用汉字,而不是用网络热梗代替;规范工整地书写汉字,而不是用“网红字体”代替。时光过隙,高三的学长学姐即将面临着高考。希望学长学姐们都能规范考场表达,正确书写汉字。笔尖生辉多力量,才思隽永心中藏,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由此,我呼吁让大家从现在开始,重视规范使用汉字,认真学习汉字的文化内涵。苦练基本功,将汉字说好,写好。不负文化传承的使命,用汉字书写祖国时代的新篇!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