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 小学班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 小学班会

资源简介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 小学班会
一、班会背景
时代背景: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背景:因受到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许多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缺乏关注。其实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帮助学生重拾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迫在眉睫。
班级现状:调查发现,自入学起,学校便举办了一系列中华文化相关活动,但文物传承文化的意义价值知之甚少。因此,在本次班会上,我以保护、宣传优秀中华文物为例,鼓励学生意识到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必要性,争做文物保护使者,不忘历史,振兴中华!
二、班会目的
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影视素材,使学生深刻认识文物保护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增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意识;通过讲故事、观点交流、实地探访等活动,懂得“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道理。
2.情感目标: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了解文物保护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行为目标:通过小组活动,设计具体的宣传保护文物方案,大力倡导保护文物的文明行为,教育学生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和文物古迹,不乱涂乱画,互相礼让,适当的场合学会举止端庄,保持安静。
三、前期准备
教师准备:
1.以“文物保护”为着眼点,搜集相关政策文件、查找影视视频、图片等资料。如《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3〕46号。
2.准备《逃出大英博物馆》视频。
3.设计并撰写主题班会,制作配套课件。
学生准备:
1.走进博物馆,寻找到自己心仪的"老物件",利用互联网或相关书籍了解其历史,准备一个“文物故事我来讲”讲稿。
2.寻访一处家乡文物保护景点,了解其来历及历史意义。
四、班会流程
(一)文物无声——但历史震耳欲聋
1.师:同学们,最近网上有一个热点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你们都看了吗?故事以历史八国联军侵华为背景,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我国因为战争流失在外的文物玉壶希望回家的故事。
2.学生观看谈感受:沉重的历史与民族自豪感。
生: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那些曾经被侵略、被掠夺的历史。
生:……勿忘历史,振兴中华,我们要保护文物,传承文化。
3.师小结:在全世界47个国家至少218家博物馆中,收藏着167万多件中国文物。这些文物的来源、流转问题相当复杂。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仅1840年以来,便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流散出境。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公开资料显示,馆内现有中国文物超2.3万件,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玉器以及唐宋三彩、五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珐琅器等几乎所有艺术类别,跨越整个中国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从直观上拉近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之间的距离,影视化的方式也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文物代言——他的故事我知道
1.师:同学们每一件深埋地底的文物,每一件博物馆中的藏品,每一件流落在外的宝物,每一件我们有幸看到的器皿、雕塑……,背后都蕴含着属于他的时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解开她的神秘面纱一探究竟吧!
2.学生讲解自己搜集到的文物故事或家乡的文物古迹。
小组交流、班级展示,可配以图片、PPT等多种方式
生1:河南有安阳殷墟、郑韩故城、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等4处已挂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郑州商城、郑州大河村、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内黄三杨庄、三门峡庙底沟、渑池仰韶村、信阳城阳城、舞阳贾湖等9处入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安阳殷墟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亚长牛尊……
生2: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明,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圣地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最古老的登封观星台等都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全市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文物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我们身边的石窟寺。北魏佛教盛行,帝王笃信佛教,大规模兴寺凿窟。云冈、龙门和巩县,都为北魏一代帝室集中国家的力量开凿的石窟。它起于云冈昙曜五窟,继以龙门宾阳中洞,而终于巩县石窟寺,年代蝉联,系统分明……
3.师小结: 每一个文物都有它自己的故事,都有它自己的价值。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去保护这些文物,去传承这些文化,去讲述这些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展示讲解,了解文物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同学们保持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情,对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视。因为我们身上流淌的,就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不变的最深沉的文化自觉的基因、家国情怀。
(三)文物有家——我送他回家
1.师:回到刚才的短视频,这集不到3分钟的短片中,贡献了颇多金句:“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从哪来的回哪去”“你要带我回中国吗”“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这些台词单看平平无奇,但在这个特别的故事设定里,每一句话都能读出背后的深意:那是流落海外的孤苦无依,也是迷失他乡的无路可走。从这个角度来看,《逃出大英博物馆》似乎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能量,用晓畅直白的语言,将一个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通过一个小切口表达出来。
2.生讲述搜集的关于文物遗失、损坏的资料
3.师小结:集体记忆唤醒了情感追忆,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文物记录着历史,承载着历史信息。“文物回家”的重要性在于——文物和国家,彼此血脉相连。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话交流,使学生对文物有更多的了解,更对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这一观点有更清楚的认识,为接下来要做的文物守护、文化传承打基础,做铺垫。
(四)文物守护——文化源远流长
1.师:播放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钟表组的故事》
生思考:视频中的故宫修表师傅们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你认为是什么使他们在这个近乎枯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2.师:回顾一下视频中修表师傅的模样,他的话语和神态表现了什么状态?生 :……
3.师:师傅们提到,许多钟表都是孤品。什么叫孤品?只有一件。所以他们尽全力进行修补,就是为了将瑰宝流传下来。感谢他们,如今的你们,甚至是你们未来的子女才能在故宫中看到咱们古人的智慧与工艺的精湛!
4.师小结: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中华文明资源。文物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即使修复了也难有往日的风采神韵。钟表组师傅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特质与精神,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工匠精神的品质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并发展。
5.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文物保护宣传方案。如:
广大市民朋友们:
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物的浓厚氛围,激发和培养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热爱家乡,了解家乡历史文化,自觉爱护文物,保护文物古迹。
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文物保护行为。
三、不在文物古建上乱刻乱画,做文明人。
四、勇于同文物违法行为作斗争,积极协助公安部门侦破文物案件。
五、从我做起,做文物保护的监督者与践行者,并用自己的一言一
行去影响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文物行动中。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了解文化传承者的故事和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品质与精神,加深对优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宝贵性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制作宣传方案,弄明白我们应该对保护文物做些什么。
五、班会效果
教师带领学生对本次班会做总结,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师:哪位同学愿意谈谈自己的收获?
生 :……
师:通过本次班会,你们能对优秀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老师期待看到你们担负起文化使者这一使命,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传递中国正能量!
【设计意图】在经历了班会所有环节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班会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达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六、教育反思
整个班会流程共有文物无声、文物代言、文物有家、文物守护四个环节,通过这四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层层加强,从直观的影视作品到深入的交流思考,再到实地探访后所激起的文物保护欲,文化传承梦,家国大义情。学生的感情逐步深入、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升了孩子们对于文化的自信和热情,也让他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新方向,看到了对于历史的铭记和珍惜。让我们一起借鉴这种精神,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并以此振奋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