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好队员 传承秉礼精神,争做秉礼好少年——小学主题班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争做好队员 传承秉礼精神,争做秉礼好少年——小学主题班会设计

资源简介

争做好队员 传承秉礼精神,争做秉礼好少年——小学主题班会设计
一、班会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厚望,我们应当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向英雄先辈学习、向优秀前辈学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勇当大任,自觉树立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远大抱负,不断增强紧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生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幸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和奋斗者,我们要努力学习,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不负时代,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
二、班会目的
1、通过图文呈现、故事讲述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悟秉礼精神的内涵。
2、通过教师阐发、小组讨论、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展示等,让学生深化认识红色精神的时代传承及当下价值.
3、通过情景扮演、卡片寄语等形式,指导学生如何将秉礼精神内化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如何将红色品质与“秉礼好少年”标准相结合,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用一言一行传承红色精神。
三、前期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去秉礼学校打卡。
2、录制人物介绍视频。
3、记录身边的秉礼好少年,介绍他们的光荣事迹。
四、班会流程
(一)学习秉礼学校历史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班会主题是“传承秉礼精神,争做秉礼好少年”。大家在周末都已经参观过秉礼学校,接下来我们来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一下巩义市西村秉礼学校的历史。
巩义市西村秉礼学校是巩义市第一个中共农村党支部的成立地。1933年,中共地下党员赵建宇任秉礼学校校长,大力聘请王桂五、郑文升、徐宝森等共产党员和党外进步人士到校任教。时值民族危机深重、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之际,秉礼学校师生以学校为阵地,开展革命活动,宣扬进步理论,下乡公开演出,号召民众抗日,同时举办夜校,传播革命思想,开展农运工作。1938年6月巩县第一个中共农村党支部在秉礼学校建立,1939年元月中共巩县委员会在此成立,在县委领导下,众多学生接受革命洗礼,成为共产党员,把革命火种带往四方,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设计意图】秉礼学校是中共巩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生长在秉礼小学,应当利用好身边的革命遗址、红色资源、使少先队员们对秉礼学校的历史有所了解,这一环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静下心去了解这片土地过往的历史和发生的变化,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缅怀革命先烈,致敬“秉礼精神”。
(二)追忆英雄
牡丹花落天留香,霜雪枯草孕春床,天怜常忆英雄事,伟业拔高少年郎。今天我们能有这样舒适、自由、快乐的生活是先辈们不畏艰辛,挥洒血泪和汗水为我们换来的,让我们一起跟随时间的年轮看看你是否还记得那个人的那些事。
1、请大家猜猜这是谁的剪影吗?
你们真聪明,他们就是秉礼学校的创建人李玉田、校长赵纯一、赵建宇以及教导主任王桂五。
2、谁能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吗?
1913年,在东村村李玉田等人的主持下,由西村、东村、李家窑、山东、车元、羽林庄、堤东、蔡庄8个村,共同创办了秉礼学校,校址设在西村镇李家窑村的五岳庙,首任校长赵纯一。
1934年,赵建宇被聘为校长。此后,他聘请中共党员以及进步人士刘子汉、赵逸青等到学校任教,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大胆改革:讲授鲁迅、高尔基等中外进步作家的作品;组织文艺宣传队到农村演出,向群众宣传抗日统一战线,号召群众捐钱捐物,支援抗日前线;同时,在师生中发展共产党员,引导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1936年12月西安事变、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秉礼学校师生都曾成立文艺宣传队走上街头,张贴标语,高唱抗日歌曲,庆祝国共合作抗日,宣传中共抗日救国主张。因此,可以说是赵建宇最早将革命的火种带到了秉礼学校,带到了巩县农村。
1937年8月,王桂五被聘为秉礼学校教导主任。1938年2月,巩县新沟村人、中共党员张正兴在西村秉礼学校发展了一批党员,赵建宇、王桂五同时加入了共产党。6月,中共巩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秉礼学校建立,支部书记王桂五。
秉礼学校党支部建立后,更加积极的发展党员,扩大党的影响。1939年1月,中共巩县县委成立,王桂五同志任县委书记,赵建宇担任统战委员。1940年后,赵建宇又聘请张鸿甫、郅文升等进步人士到校任教,继续宣传革命思想,开展抗日活动,先后发展中共党员35人。秉礼学校成为巩县培养优秀党员、革命骨干的摇篮。
【设计意图】红色革命故事离现代学生的生活比较远,“追忆英雄”环节聚焦身边红色记忆依托真实情境展开,通过介绍秉礼学校的英雄任务,引导学生从秉礼学校的发展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
(三)传承秉礼精神
在我们身边,确有许多传承着秉礼精神的时代先锋,从李玉田到吴西元,从赵纯一到赵建宇,从刘子汉到赵逸青,从王桂五到张正兴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其事迹令人叹服,其品格光彩照人,其精神感天动地。那么到底什么是秉礼精神呢 秉礼精神是一种“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秉礼精神的传承。秉礼精神,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
秉礼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巩义儿女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面对敌对势力的阻挠诋毁,面对自然灾害的汹涌来袭,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巩义故事”。
请讲一讲身边的秉礼好少年的故事吧。接下来请全体同学一起合唱《歌唱祖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传承革命先烈“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秉礼精神,通过对周围好人好事的描述,明确了继承的方向,以合唱的形式抒发爱国之情。
(四) 争做秉礼好少年
同学们,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中国明天的命运就掌握在你们的手里,当然真正的爱国不是一堂主题班会所能完全体现的,真正的爱国更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没有对父母、老师、同学、班级、学校的爱是不能谈及爱祖国的,希望你们从今以后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继往开来,艰苦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接下来请大家谈一下感受自己的感受吧:身处秉礼小学,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将秉礼精神铭记在心,我们一直在学习着,进步着,成长着,借助学校的校风校貌,我们将成长为兴趣爱好广泛、行为习惯良好、认知基础扎实、身心发展健康、有责任担当,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活力和能力的小学生。
请同学们一起宣誓:在此,我们郑重承诺,在学校教师的教育下,在家长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们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刻苦锻炼,争做新一代秉礼好少年,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时刻准备着!
【设计意图】:通过班主任寄语、谈感受、宣誓的方式,将奋斗的目标和行动的规划以具体言语的形式输出,相比停留在意识层面,会有更好的实际意义,有利于促进爱国精神的落实。
五、班会效果
本次班会将秉礼学校校史、秉礼精神作为重要的载体,多渠道、多途径的呈现给学生,让“红色资源”更加鲜活。班会通过“学习秉礼学校校史”、“追忆英雄”环节让少先队员们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艰苦奋斗深入,学习了革命先烈、时代楷模、平凡英雄身上无限忠诚、无畏困难、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传承秉礼精神”环节,将过去与现在衔接,更好地体会当今的幸福生活之不易,从光辉事迹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争做秉礼好少年”环节,引导少先队员们不断奋斗,砥砺前行,秉承“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教育反思
本节班会突出了秉礼学校生活化的特色,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再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充分利用秉礼精神以丰富的学生生活并且予以拓展,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地班会教育,要做好主题班会课与品德教育课的有机整合,要做好导行的环节。教师要千方百计围绕班会主题,让学生搜集大量生动鲜活的秉礼学校历史、创建人等信息材料,并且在实践中放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搜集爱国名人名言和爱国影视故事到达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
当然在这次主题班会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学生搜集的秉礼学校校史、任务简介,课前没有对材料进行处理,所以汇报时既没有激情澎湃之感,也没有抑扬顿挫的故事效果,汇报的环节效果还不够显著。通过这节主题班会课,发现学生对爱国主义知识的学习有着很高的热情。我还应该在爱国主义教育这方面多下些功夫,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网络资源等,多查找一些爱国主义的知识,教给学生如何来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如:会唱国歌也是爱国的表现,从唱国歌上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否真正爱国,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在唱国歌时的神情和态度就能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都能说明我们究竟爱不爱国,究竟有没有民族自豪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