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分题型复习:填空题三、填空题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请根据下面的实验现象进行填空。(1)图甲中A.B、C三根金属棒中有两根是具有磁性的磁棒,另一根是铁棒,它们互相靠近时的情形如图甲所示,则 棒是铁棒;(2)图乙中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着 ,对小磁针有的作用。如图所示为“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实验的电路图。实验时,闭合开关S线圈转动,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电动机转速将变________;若开关S闭合后线圈不转,则他应该检查:①线圈中是否有断路;②磁体是否还具有磁性;③电刷与________的摩擦是否太大及轴与轴架的摩擦是否太大等。如图所示,是一种利用健身球设计的充电器,当人们在转动球的时候就可以给电池充电,这时健身球里面的装置相当于________(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它工作时的原理是 ________。小金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闭合开关,用外力使导体棒ab水平向右移动,发现导体棒cd也随之运动起来,在此实验中:(1)甲装置应用的原理是 。(2)乙装置中导体棒cd运动过程中,电能转化成 能。(3)图B是电吉他主要部件的基本结构图,当拨动金属吉他弦产生振动时,经一系列转化后将电信号转化为吉他的声音信号,其工作原理与 (填“甲”或“乙”)装置相同。如图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通过比较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粒子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原因 。(2)由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已知硒的元素符号为Se,其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2SeO4,则硒元素的化合价为 ,该酸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总数为 个,组成该酸的H、Se、O元素质量比为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1)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选填序号)。(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族周期 IA 01 ⅡA ⅢA IVA VA VIA VⅡA He2 Li Be B C N O F Ne3 Na Mg Al Si P S Cl Ar(1)图1中第3周期、第VA族的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第2周期、第0族元素所组成单质的化学式为 ;和F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元素的名称为 。(2)图2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在元素周期表中是否占同一格子? 。你的依据是它们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 C2H4+ O2﹣= CO2+ H2O(2) KClO3﹣= KCl+ O2(3) Mg+ O2﹣= MgO(4) N2+ H2﹣= NH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入横线上)(1) Fe+ O2 Fe3O4(2) Fe2O3+ CO Fe+ CO2(3) KClO3 KCl+ O2↑(4) C2H4+ O2 H2O+ CO2.空气质量指数是指一种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有: 、 、 、 、和 等。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为 0至 500,并分成 个级别。指数 ,表示空气质量越差。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将会发生的现象有:①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② ③ 观察蚕豆叶表皮实验时,为了能观察到更多气孔,应当撕取图中的[ ] 制成临时装片。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 运输到叶脉,大部分水分通过[ ] 散失,小部分参与图中②④所示细胞进行的 等生理活动。经测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约 20%、粉砂粒的含量约 20%,黏粒的含量约 60%。(1)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 类土壤。(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种植多肉的土壤应含 有较多的 (选填“砂粒” 、“粉砂粒”或“黏粒”)。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是_____,它的内侧部分是_____,具有_____和_____的作用。(2)图中②是_____,它能够使茎_____,肉眼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3)图中③是_____,具有输导_____和_____的作用。将质量均为6克的新鲜萝卜条(形状大小相同)6块,分别放入装有等量清水和不同质量分数盐水的6个试管中。 30分钟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表面的水,用天平称其质量,数据如下表:(1)该实验中使用盐水和清水相当于控制 不同。(选填“土壤溶液浓度”或“细胞液浓度”)(2)分析表中数据信息可知,细胞液浓度最接近 。期末分题型复习:填空题三答案解析、填空题(1)C(2)地磁场【解析】(1)如果两个物体相互排斥,那么它们肯定带同种电荷。如果两个物体相互吸引,那么分两种情况:①只有一个物体有磁性,因此磁体吸引铁磁性物质;②两个物体都有磁性,且靠近的是异极。(2)地球周围存在磁场,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条形磁铁。小磁针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所以会始终指向南北方向。(1)根据甲图中的左图可知,A.B相互排斥,那么它们肯定都是磁体,因此C不是磁体,而是铁棒;(2)图乙中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快;换向器发电机;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2)机械(3)甲【解析】(1)根据图A可知,在甲装置中,导体棒ab水平向右移动时,它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此时会产生感应电流,则它的工作原理为电磁感应。(2)乙装置中的导体中有电流经过时,cd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3)根据图B可知,当拨动吉他琴弦时,琴弦振动,即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这和甲装置的原理相同。(1)中子数不同(2)同类原子中子数可以不同【解析】(1)三种原子是碳元素的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所以三种粒子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原因是:中子数不同;(2)由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同类原子中子数可以不同。+6;7;2:79:64【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根据该酸的一个分子的构成、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该酸的一个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硒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该酸的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总数为7个。组成该酸的H、Se、O元素的质量比为(1×2):79:(16×4)=2:79:64。故答案为:+6 7 2:79:64(1)乙(2)A;B;D【解析】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过去,由于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少数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或发生了很明显的偏向【解答】(1)甲α粒子直接穿过原子核,错误,丙α粒子靠近原子核路径变化幅度太小,错误,只有乙满足条件;(2)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正确;B、利用模型可以把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者过程呈现出来,在科学研究者作用非常大,正确;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并不是很完美,还有缺点,故错误;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正确。故ABD正确。故答案为:(1)乙;(2)ABD(1)非金属;Ne;氯元素(2)是;质子数相同(1)1;3;2;2(2)2;2;3(3)2;1;2(4)1;3;2【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解:(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氧气、二氧化碳、水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2、2.(2)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氯酸钾、氧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氯化钾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3)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氧气、氧化镁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最后调整镁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4)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氢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氢气、氨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氮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1.故答案为;(1)1、3、2、2;(2)2、2、3;(3)2、1、2;(4)1、3、2.(1)3;2;1(2)1;3;2;3(3)2;2;3(4)1;3;2;2【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解:(1)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氧气、Fe3O4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最后调整铁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3.(2)本题可从得失氧的角度配平,一个CO分子反应中获得一个氧原子变为二氧化碳分子,由于一个Fe2O3分子中氧原子的数目为3个,所以CO与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都为3,最后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Fe2O3、Fe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3)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氯酸钾、氧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氯化钾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4)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H2O、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2、2.故答案为:(1)3、2、1;(2)1、3、2、3;(3)2、2、3;(4)1、3、2、2.【答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臭氧;一氧化碳;6;越大【解析】空气质量报告中共涉及四项内容,它们分别是: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空气质量日报中污染指数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状况越差。【解答】污染指数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状况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故答案为: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颗粒物 臭氧 一氧化碳 6 越大石灰水变浑浊;杯内的液面会升高【解析】蜡烛燃烧消耗了杯子中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会造成杯子内的压强减小。在一个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蜡烛燃烧消耗了杯子中的氧气,随着蜡烛的燃烧,杯子中的氧气越来越少,蜡烛的火焰会逐渐熄灭;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会造成杯子内的压强减小,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会进入杯子;故会观察到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上升.⑤;叶下表皮;导管;⑥;气孔;光合作用【解析】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叶肉,⑤是下表皮,⑥气孔;观察蚕豆叶表皮实验时,为了能观察到更多气孔,应当撕取图中的[⑤]叶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脉,大部分水分通过[⑥]气孔散失,小部分参与图中②④所示细胞进行的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故答案为:⑤、叶下表皮、导管、⑥、气孔、光合作用(1)黏土(2)砂粒【解析】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根据它们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砂士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1)黏粒和粉砂粒的比例为80%,远超砂粒,整体土壤颗粒较细,符合黏土类土壤特征。故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黏土类土壤。(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故种植多肉的土壤应含有较多的砂粒。树皮 韧皮部 保护 输导有机物 形成层 加粗 不能 木质部 水分 无机盐【详解】(1)树皮由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所以,图中的①叫做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韧皮部,除具有保护作用外,里面有筛管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2)图中的②叫做形成层 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从而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能够不断加粗;但形成层很薄,肉眼不能观察到。(3)图中的③叫做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1)土壤溶液浓度(2)0.5%盐水【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吸水。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周围环境溶液的浓度大小。(1)题中是将“萝卜放入清水和不同质量分数盐水的6个试管中 ”,故 萝卜中的是细胞液浓度,盐水和清水相当于控制土壤溶液浓度不同。(2)当盐水的浓度为0.5%时,萝卜最后的质量与原来新鲜时的质量最接近,说明此时浓度最接近细胞液浓度。故答案为:(1) 土壤溶液浓度 ;(2) 0.5%盐水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