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题型复习:填空题一(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题型复习:填空题一(含解析)

资源简介

期末分题型复习:填空题一
、填空题
如图甲为奥斯特实验,当水平导线中通有如图所示的电流时,小磁针S极将偏向纸外,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使通电导线沿   (东西/南北)方向放置.乙图是“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实验,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有机玻璃板上均匀的撒满铁屑,放小磁针的目的是   ,闭合开关后为了更好地通过铁屑客观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接下来的操作是   。
如图甲,当站在地面上的人接触裸露的火线时,人会触电,说明人体是__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如图乙,当我们正确使用测电笔时,虽然有电流通过人体,但却不会触电,此时加在人体的电压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6伏。

小丽在做如下图的实验,闭合开关 S 后,观察到 a、b 两枚铁钉吸引大头针的现象。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    有关;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 电磁铁 a 的磁性强弱的变化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实验还能说明稀硫酸溶液    (填“容易”或“不容易”)导电。
如图所示,内部均装有磁铁的两块清洁器N和M隔着窗玻璃总能合在一起移动,这让玻璃清洁变得安全高效。两块清洁器能合在一起的原理是   。
有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的元素:甲的单质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工业上应用广泛,且在地壳中的含量也很丰富。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丁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甲的单质是   ,乙元素是   ,乙和丙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丁的离子符号   。
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1)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下图所示。则右下图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从A,B,C,D中选一个)并说出理由   。
(2)某矿石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化合物,经测定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图甲。由此可推测,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
(3)图乙是小明同学模仿甲图构建的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图中的A表示的是   元素。
如图是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
(1)图中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   ;
(2)F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氟离子,其符号为   。
有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三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________种,从化学性质的角度看,________与水的化学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如图,左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右图是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在左图的B点处,此时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   (选填“高”、“低”或“相等”)。当胸廓变化处于右图的乙状态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反映于左图中的哪一段   (用左图中的字母表示)。
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验证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如图,小科将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团棉花并测出试管、棉花与药品的总质量为。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为V,再次测得反应装置与物质总质量为,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据此请回答:
(1)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好处是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才收集气体
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
D.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各种物质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用A代替“大于”,B代替“小于”,C代替“等于”,D代替“无法判断”,请分别选用“A”、“B”、“C”或“D”填空.
(1)沸点:在同温同压下,氧气   氮气;
(2)微粒直径大小:分子   原子;
(3)50mL酒精与150mL水充分混合:溶液的体积    200mL.
(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甲醛(CH2O)   醋酸(C2H4O2).
幼苗移栽时的成活率受其体内水分多少的影响。以下是部分注意事项,请结合下图回答:
(1)带土移栽。目的是为了减少对根尖________区细胞的损伤。
(2)减少叶片数目。可减弱________作用。
(3)防止幼嫩的茎被折断。茎中运输水分的结构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并研究出能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海水稻”。
(1)“超级杂交水稻”的茎不能明显增粗是因为其茎中没有   (填茎的结构名称)。
(2)耐盐碱水稻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所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吸水,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   作用。
如图所示,采用的是现代农业中的“无土栽培”技术,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配制适宜的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营养液可以更合理地满足不同植物以及同一种植物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从而使植物长得更好。
(1)在栽培过程中,如果植物长得矮小,茎秆细弱易倒伏,同时叶片上带有许多褐斑等症状,可判断该营养液缺少含   (元素)的无机盐。
(2)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的浓度不宜过高,请说明理由:   。
(3)在栽培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往营养液中通入空气,其目的主要是______。
A.促进蒸腾作用 B.提高呼吸作用速率
C.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D.加速无机盐的吸收
(4)无土栽培技术一般都在大棚内进行,请写一条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的方法:   。
(1)土壤中存在无机盐的证据是   。
(2)土壤中的   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的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   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是   。
期末分题型复习:填空题一答案解析
、填空题
南北;显示磁场的方向;轻敲玻璃板
【解析】(1)在正常情况下,小磁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当导线和小磁针的指向平行时,小磁针受力最大,即它的偏转最明显。
(2)小磁针在磁场中会受到磁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则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出磁场的方向。
(3)铁屑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当轻敲玻璃板时,铁屑跳动摩擦力减小,它们会在磁场的作用下排列起来,从而显示磁场的分布规律。
(1)如图甲为奥斯特实验,当水平导线中通有如图所示的电流时,小磁针S极将偏向纸外,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使通电导线南北方向放置。
(2)乙图是“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实验,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有机玻璃板上均匀的撒满铁屑,放小磁针的目的是显示磁场的方向;
(3)闭合开关后为了更好地通过铁屑客观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接下来的操作是:轻敲玻璃板。
导体;小于
线圈的匝数;变大;容易
【解析】
本题中两个电磁铁是串联的,使它们的电流相等,a线圈匝数大于b的匝数,所以它是研究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
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变化,滑片片P向右移时,变阻器的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变大;
实验中稀硫酸是电路的一部分,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说明稀硫酸是导体,容易导电。
故答案为:线圈的匝数;变大;容易。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解析】如图所示,内部均装有磁铁的两块清洁器N和M隔着窗玻璃总能合在一起移动,这让玻璃清洁变得安全高效。两块清洁器能合在一起的原理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Si;Al;Al2O3;H+
【解析】根据各种元素的特征推断元素的名称,进而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等。
【解答】(1)甲的单质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工业上应用广泛,则甲为硅元素,则甲的单质为Si;
(2)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乙为铝元素,符号为Al;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则乙和丙形成的化合物为三氧化二铝,化学式为: Al2O3 ;
(4)丁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它的质子数为1,则丁为氢元素,它的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符号为H+。
(1)C;分子间的间隙变大了
(2)碳酸钙(或CaCO3)
(3)氮(或 N)
【解析】(1)物态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分子的种类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当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最大,故选C。
(2)由于给出的图示中不含碳元素,所以不存在的是碳酸钙,所以不可能含有碳酸钙。
(3)CO(NH2)2中碳氢氮氧的质量比为12:4:(14×2):16=12:4:28:16,所以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氮元素,所以A表示氮元素。
(1)Ca
(2)F﹣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
(2)离子的写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该元素为钙元素,符号为Ca;
(2)F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氟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其符号为F-。
2;H2O2
相等;BC
【解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回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左图: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在左图的B点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0,表示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故填:CO2+2NaOH=Na2CO3+H2O.
便于直接读出氧气的体积 BCD
【解析】
(1)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好处是便于直接读出氧气的体积;
(2)A.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不会造成m1-m2≠ρV,不合题意;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才收集气体导致部分氧气没有收集起来,会造成m1-m2≠ρV,符合题意;
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会造成氧气的体积读数不准确,造成m1-m2≠ρV,符合题意;
D.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造成继续加热过程中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没有收集在量筒内,会造成m1-m2≠ρV,符合题意。
(1)A
(2)D
(3)B
(4)C
【解析】(1)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2)分子、原子的种类都很多,无法比较直径大小;(3)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隙进行分析;(4)根据组成比较甲醛、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在同温同压下,液氮的沸点小于液氧的沸点;(2)分子、原子的种类都很多,无法比较直径大小;(3)分子之间有间隙,酒精和水混合物,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会进入到彼此的分子间隙之中,所以体积会减小;(4)在甲醛、醋酸组成中碳、氢、氧个元素原子的个数比都是1:2:1,所以,甲醛、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故答为:(1)A;(2)D; (3)B; (4)C.
(1)根毛(2)蒸腾(3)③
(1)形成层
(2)小于;蒸腾
【解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当植物细胞液溶度大于土壤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1)形成层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所以“超级杂交水稻”的茎不能明显增粗是因为其茎中没有形成层;
(2)水往浓度高的地方走,所以耐盐碱水稻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所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吸水,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1)形成层(2)小于;蒸腾作用
(1)钾
(2)如果高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会导致植物失水
(3)B;D
(4)晚上适当降温
【解析】 氮肥:主要作用于叶片、全株都不可缺氮肥,氮肥被称为植物的基本元素。 磷肥:植物生长前期,磷肥主要促长根、后期作用于果实和种子。 钾肥:主要长茎杆。
(1)植物长得矮小,茎秆细弱易倒伏,同时叶片上带有许多褐斑等症状,说明该营养液缺少含钾的无机盐
(2)水会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如果营养液的浓度高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中的水会流向营养液,导致植物失水。
(3)A. 通入空气对蒸腾作用没有影响,A错误
B. 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因此通入空气的目的是提高根细胞的呼吸作用,B正确
C. 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 根对无机盐的吸收需要能量,能量是来自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提高呼吸作用速率可以加速无机盐的吸收,D正确
故选B D
(4)提高产量的本质是增强光合作用,从而增加有机物,减弱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提高大棚作物产量的方法:晚上适当降温,减少呼吸作用;延长光照时间等
故答案为:(1)钾 (2)如果高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会导致植物失水 (3)B D (4) 晚上适当降温
(1)加热蒸发过滤后的土壤浸出液会有固体残留物
(2)腐殖质;水分;空气;无机盐
【解析】根据土壤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及营养物质的功能等知识解题即可。
(1)取土壤样品少量,用水溶解,然后将土壤浸出液滴在玻片上;再将玻片放在火焰上加热;若玻片上有固体残留物,则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若没有固体残留物,则证明没有无机盐;
(2)土壤中的小动物,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物;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土壤颗粒之间储存的氧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是无机盐;
故答案为:(1)加热蒸发过滤后的土壤浸出液会有固体残留物;(2)腐殖质、水分、空气、无机盐。
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