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分题型复习:选择题一、选择题如图所示,这是一个自制的小指南针。用硬纸板和大头针制作指南针的底座,使缝衣针磁化后,穿过按扣的两孔,放在底座的针尖上,当小指南针静止后,针尖指向北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针尖能指北,是受到地球周围磁感线的作用B.针尖是指南针的S极,针尾是指南针的N极C.制作的材料缝衣针可以是金属铜D.若自制指南针静止时明显偏离南北方向,说明该空间存在除地磁场以外的其他磁场“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必须要有的意识,关于用电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高于220V的电压是安全电压B.潮湿的手可以接触开关C.打雷下雨的时候能站大树下D.高大建筑物的顶端要安装避雷针如图,弹簧测力计甲、乙下分别挂一个条形磁铁和铁块,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端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甲、乙都变大 B.甲、乙都变小C.甲变大,乙变小 D.甲变小,乙变大如图所示,一个闭合的正方形线圈从一个蹄形磁铁的上方落下,其aa′边进入蹄形磁铁直至底部,线圈的边长比磁铁的高度长,是在此过程中( )A.线圈中无感应电流产生B.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线圈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产生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以上说法都不对无线充电技术开始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如图所示,将手机等电子设备靠近或放置在像鼠标垫一样的充电板上时,手机内的线圈就产生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这种无线充电原理的是( )A. B.C. D.下列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A.硅Si B.铜Cu C.锌Zn D.银Au下列符号中,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的是( )A.Mg2+ B.Zn C.Al3+ D.2Cu大蒜中含有的一种有效成分“硫化丙烯”(C3H6S)具有一定的杀菌食疗作用。下列有关硫化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化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B.硫化丙烯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硫化丙烯分子中碳、氢、硫元素质量比为3:6:1D.硫化丙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首先打破“原子不可再分”的科学家是( )A.汤姆逊 B.卢瑟福 C.牛顿 D.奥斯特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a,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的质子数为( )A.a+2+3 B.a-2-3 C.a+2-3 D.a-2+32024年6月1日,某市市区的空气质量指数为80~94。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与相应的空气质量类别对应表来判断,该市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与相应空气质量级别表空气质量指数(AQI) 0~50 50~100 100~200 … >300空气质量状况 Ⅰ(优) Ⅱ(良) Ⅲ(轻度污染) … Ⅴ(重度污染)A. Ⅰ级 优 B.Ⅱ级 良C.Ⅲ级 轻度污染 D.Ⅴ级 重度污染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A.N2 B.O2 C.H2O D.CO2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NaCl+KNO3═KCl+NaNO3B.医疗上用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2Al(OH)3+3H2SO4═Al2(SO4)3+3H2OC.正常雨水也显弱酸性的主要原因 H2O+CO2═H2CO3D.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2Fe+3CuCl2═2FeCl3+3Cu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食盐和水混合后得到食盐水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利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但又不引入新气体.下列物质符合该实验的是( )A.红磷 B.木炭 C.铁丝 D.蜡烛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A.树木因缺氧而死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C.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D.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关于如图所示的大豆、玉米的根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豆——直根系 玉米——须根系B.大豆——直根系 玉米——直根系C.大豆——须根系 玉米——须根系D.大豆——须根系 玉米——直根系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作肥料B.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及时回收C.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D.施用适量石灰,改良土壤取一段木本植物的茎,将其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枝条的一部分会变红,变红的部位是( )A.树皮 B.所以浸入水中茎的部分C.茎中的木质部 D.茎中的韧皮部关于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伸长区B.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依次是根﹣﹣导管﹣﹣筛管﹣﹣气孔C.蒸腾失水的主要门户是气孔,气孔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D.地球上如果没有植物,生物圈的水循环不受影响期末分题型复习:选择题一答案解析、选择题D【解析】根据磁体的性质分析A. 针尖能指北,是受到地球周围磁场的作用,不是磁感线,A错误B. 针尖指向北,因此针尖是N极,针尾是S极,B错误C.铜不能被磁化,C错误D.自制指南针正常情况下静止时会指南北方向,如果偏离南北方向,说明还存在其他磁场,对指南针产生干扰,D正确故答案为:DD【解析】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对人来讲不高于36V的电压是安全电压,但在潮湿的环境中低于36V的电压也能使人触电致命。雷电时的电压非常高,原来不易导电的物体在雷电时都变成了导体。闪电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生物被闪电击中生物会死亡,建筑物被闪电击中建筑物会被破坏。A.不高于220V的电压是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的电压,A错误;B.潮湿的手可以接触开关,潮湿的手接触开关时绝缘体会因为潮湿而变成导体,导致触电的发生,所以不可用潮湿的手接触开关,B错误;C.打雷下雨的时候能站大树下,大树一般高于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更易遭到雷击,雷击后的大树成了导体强大的电流通过大树导致站在大树下的人触电,所以不能站在大树下,C错误;D.高大建筑物的顶端要安装避雷针,高大建筑物易遭到雷击,安装避雷针后可将强大的电流通过避雷针引入地下,避免了毁坏建筑物,D正确。故选DD【解析】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感线是从螺线管的北极发出并回到南极。但是,在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是从螺线管的南极指向北极。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由此做出判断。接通电路后,由右手螺旋定则(安培定则)可知,蹄形电磁铁左侧上端为N极,电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端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磁性增强,甲弹簧测力计下端条形磁铁受到蹄形电磁铁的斥力作用增大,故甲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小,乙弹簧测力计下端铁块受到电磁铁的吸引力增大,故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大。故D选项正确。B【解析】图中为闭合电路,其中一部分导体aa′边在磁场中做了切割磁感线运动,因此会产生感应电流,由机械能转化成电能.A【解析】根据电磁感应的知识分析判断。根据“手机内的线圈就产生电流”可知,无线充电的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A.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摆动,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故A符合题意;B.当导线中有电流经过时,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B不合题意;C.闭合开关后,缠绕线圈的铁钉能够吸引大头针,利用的是电流的磁效应,故C不合题意;D.闭合开关后,通过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这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D不合题意。故选A.D【解析】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要求分析。【解答】A.硅元素符号为Si,不符合题意;B、铜元素符号为Cu,不符合题意;C、锌元素符号为Zn,不符合题意;D、 银元素符号为Ag,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B【解析】根据在化学符号前面添加数字,此时的化学符号只有微观含义,不能再表示其宏观含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Mg2+表示一个镁离子,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故选项错误.B、Zn宏观上表示金属锌、锌元素,微观上表示1个氮分子锌原子,既具有微观意义,又具有宏观意义,故选项正确.C、Al3+表示一个铝离子,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故选项错误.D、2Cu微观上表示2个铜原子,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故选项错误.故选:BA【解析】 (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可知,同一分子中,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越大,它的质量分数越大;(3)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4)根据化学式弄清硫化丙烯的分子构成。【解答】硫化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6+32=74,故A正确;硫化丙烯分子中碳、氢、硫元素质量比:(12×3):(1×6):32=18:3:16,故C错误;根据C中分析可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最大,因此它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根据化学式C3H6S可知,一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而硫化丙烯只能由分子构成,故D错误。故选A.AA【解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据此分析计算。【解答】原子A的质子数为a,则 A2- 的核外电子数为:a+2;B3+ 是B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则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3;因为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B元素的质子数为:a+2+3。故选A.B【解析】城市的空气质量以其空气质量指数API(为整数)衡量,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该市市区的空气质量指数为80~94 ,介于50-100之间,空气质量状况 良B【解析】【解答】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也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B、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C、动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但水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故选B.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C【解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解:A.氯化钠和硝酸钾不能反应,错误;B、胃液中含有的是盐酸不是硫酸,错误;C、正常雨水呈酸性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正确;D、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不是氯化铜,错误;故选C.B【解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解答本题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只有这样才能对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解答】A.食盐和水混合后得到食盐水不属于化学反应;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不属于化学反应;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BA【解析】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解答】解:A.红磷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故正确;B、木炭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二氧化碳,故错误;C、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在氧气中燃烧,故错误;D、蜡烛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二氧化碳,故错误;故选AC【详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方向自上而下。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导致铁丝割破树皮,使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故C符合题意。A【解析】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像大豆、白菜那样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像小麦、葱那样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由许多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做须根系。一般地说,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如菜豆的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有是须根系(如小麦的根系)。根据直根系和须根系的定义,以及题图可知,大豆的根系为直根系,玉米的根系为须根系。故答案为A.B【解析】人类对土壤的破坏行为有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对有害人体的汞、铅、镉、砷等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从地层深处采掘出来以后,不加妥善处理,任其散落到地表各地,污染环境等等。A选项人畜粪便可以作为肥料,A正确;B选项大量使用塑料会影响土壤的结构,不及时回收会污染土壤,符合题意;C选项减少农药使用,可以有效的保护土壤和水资源;D选项适量碱石灰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故答案为:B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解答时可以从导管的位置、功能、无机盐的利用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导管的位置和功能.解: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因此可以看到变红的部位是茎中的木质部.故选:C.C【解析】(1)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3)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其中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此题是一道综合题,关键是分清植物体中两种运输物质的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功能及区别.解:A.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错误;B、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上而下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B错误;C、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蒸腾作用是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C正确;D、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D错误.故选:C.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