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题型复习:实验题五(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题型复习:实验题五(含解析)

资源简介

期末分题型复习:实验题五
、实验探究题
在学校实验室开放时,同学们对手摇发电机非常感兴趣,他们想: 发电机产生感应电流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于是他们开展了探究,如图是他们所用的发电机和实验记录表:
(1)根据表格可知,他们准备研究发电机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是否与   有关。
实验顺序 线圈转速 线圈转向 小灯泡亮度
1
2
3
(2)他们根据小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电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像这种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易直接观测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下列方法属于“转换法”的是   (填序号)
①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知力;②比较速度大小时,选取一定的时间, 比较通过的路程;③根据纯净物中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区分单质与化合物;④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3)判断电流大小,除了借助小灯泡观察之外,实验室常用   表来测量。
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他们变换螺线管上线圈的绕法,调换电源的正负极,利用小磁针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极性,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
(1)小科比较图A和B,认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极性与电源正负极的位置有关,N极在靠近电源负极的一端。你认为小科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依据是   。
(2)小明进一步比较图A和D或B和C,认为螺线管上线圈绕法相反、电源的正负极位置也相反,然而磁极极性相同,说明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极性与   有关。
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设计并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表是他们实验中记录的具体数据,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电流/A 0.8 1.2 1.5 0.8 1.2 1.5  
最多能吸引小铁钉的数目/枚 5 8 10 7 11    
(1)首次通过实验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2)根据同学们的实验,可知他们猜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   。
(3)实验中,同学们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
(4)比较他们的第1、2、3(或4、5、6)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如图所示,是   (电动机或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放在水平方向磁场中的矩形线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当线圈转到如图位置时,请判断此时电路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并做相应的解释   。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    (填“正确”或“错误”)。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查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
(1)重铬酸钾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重铬酸钾中铬的化合价是   价。
(2)硫酸铬是由   和   (写离子符号)构成的,硫酸铬中铬的化合价是   价。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邱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5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人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简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邱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可看到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注射器向左移动到   mL。
(3)若不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成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停留在   ml处。
(4)若按小邱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如   。
小明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发现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足量的白磷,并用酒精灯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伸到了瓶底,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A容器中。
③按下玻璃棒,让玻璃棒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测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燃烧匙、白磷、玻璃棒、玻璃管体积忽略不计)。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   。
(2)若实验成功,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则a、b、c三个数据应满足   = 。
(3)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小明观察到集气瓶内水位会先下降一段,然后才会上升。水位会下降的原因是   。
如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问
(1)指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须进行的操作是   .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实验时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化学方程式   .
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已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1)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小气球先鼓起再变瘪。其中“变鼓”的原因是   。
(2)B实验中,实验前后,烧杯中钠元素的质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A.B两个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序号)。
科研人员在某市选取下列三块土壤栽培引进的美国提子:
A.砂粒比例较多的山坳坡地
B.土壤质地比较均匀的平地
C.河湾内河泥堆积而成黏粒较多的河套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浇一样的水,施相同的有机肥,完全相同的田间管理,收获时的产量A地最高,C地最低,连续两年都得到相同的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土壤颗粒、水、空气含量角度分析适宜美国提子生长的土壤性状:   。
(2)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种植美国提子,应特别注意的田间管理是 (填字母)。
A.浇水 B.施肥 C.松土通气 D.排水防涝
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有机物在植物茎中的运输途径,设计了以下实验:把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了“环割实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
①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并有一定程度的萎缩;
②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③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
请帮助该兴趣小组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是通过木质部   。
(2)环割后一段时间,切口上方有瘤形成,说明切口上方有有机物的积累。而切口下方至植物体的根部渐渐萎缩,其原因是   。
(3)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   ,理由是   。
期末分题型复习:实验题五答案解析
、实验探究题
(1)线圈转速、线圈转向
(2)①
(3)电流表
【解析】(1)表格需要记录的有实验中控制的因素和得到的现象,根据因素可以得到研究的因素是什么;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3)电流表是测量电流大小的工作。
(1)根据表格可知,线圈转速、线圈转向是实验中要控制的因素,小灯泡亮度是实验中得到的现象。据此可知,他们准备研究发电机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是否与线圈转速、线圈转向有关;
(2)实验通过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这个现象来判断电流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转换法”。①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知力,力不可直接观察利用作用效果进行观察使用了“转换法”;②比较速度大小时,选取一定的时间, 比较通过的路程,没有使用“转换法”;③根据纯净物中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区分单质与化合物,没有使用“转换法”;④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这是利用了模型。故可填①;
(3)判断电流大小,除了借助小灯泡观察之外,实验室常用电流表来测量。
故答案为:(1)线圈转速、线圈转向;(2)①;(3)电流表
(1)错误图;C和D中N极在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
(2)线圈绕法和电源的正负极位置
【解析】(1)利用小磁针,根据磁极之间相互作用判断C、D中的螺线管的磁极方向,分析是否与小科的结论一致即可;
(2)如果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只与电源正负极方向或线圈绕法中的一个因素有关,那么磁极极性应该相反,而不是相同,据此分析解答。
(1)C中,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那么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在电源正极一侧;D中,小磁针的左端为N极,那么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还是在电源正极一侧,因此:我认为小科的结论是错误的,依据是:C和D中N极在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
(2)小明进一步比较图A和D或B和C,认为螺线管上线圈绕法相反、电源的正负极位置也相反,然而磁极极性相同,说明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极性与线圈绕法和电源的正负极位置有关。
(1)奥斯特
(2)电流
(3)吸引铁钉的数量
(4)当电磁铁的线圈匝数相同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解析】(1)根据相关科学发展史解答;
(2)根据表格数据,找到其中的变量,确定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电磁铁会吸引小铁钉,吸引小铁钉的数量越多,则电磁铁的磁场越强;
(4)分析表格数据,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
(1)首次通过实验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2)根据表格可知,变量是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因此它们猜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电流。
(3)实验中,同学们是通过比较吸引铁钉的数量来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
(4)根据实验1、2、3得到:当电磁铁的线圈匝数相同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答案】发电机;没有感应电流,因为线圈没有切割磁感线
【解析】(1)如果电路中有电源,那么为电动机;如果电路中没有电源而有电流表,那么为发电机;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②在磁场中;③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电路中只有电流表没有电源,因此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
(2)当线圈转到如图位置时,此时电路中没有感应电流,理由:线圈没有切割磁感线。
(1)错误
(2)A
(3)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解析】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错误。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1)三;+6
(2)Cr3+;SO42-;+3
【解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字母代表一种元素。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计算铬的化合价;
(2)根据硫酸铬的组成解答。根据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律解答。
(1)根据化学式 K2Cr2O7 可知,重铬酸钾由K、Cr、O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K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那么得到:(+1)×2+2x+(-2)×7=0,解得:x=+6;
(2)根据化学式 Cr2(SO4)3 可知,硫酸铬由Cr3+和SO42-组成。其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1)装置气密性好
(2)10
(3)6
(4)橡胶塞弹出、注射器活塞弹出等等
【解析】白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注射器活塞左移至刻度处。;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注射器活塞左移至刻度处;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若不使用弹簧夹,可能导致橡胶塞弹出、注射器活塞弹出等等。
(1)烧杯
(2)
(3)白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放出的热又增大了瓶内的气体体积,气体体积增大值大于消耗的氧气体积值,瓶内气压大于瓶外气压,部分水会被压出集气瓶造成水位下降
【解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烧杯;
(2)在实验前,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等于集气瓶的容积与注入水的体积之差,即c-a;
在实验后,由于氧气消耗吸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等于水的总体积与原有水的体积之差,即b-a;
因为吸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所以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为:b-a;
那么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烧杯
(2)振荡
(3)塑料瓶变瘪了
(4)CO2+H2O═H2CO3
【解析】(1)熟悉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2)旋紧瓶盖后,振荡使之充分接触;(3)根据压强的变化分析;(4)根据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1)由图示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2)旋紧瓶盖后,振荡使之充分接触,还需进行的操作是振荡.(3)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小了,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了.(4)实验时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1)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气球鼓起
(2)不变
(3)A
【解析】(1)根据磷燃烧放热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分析;(3)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变化需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才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 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使气球鼓起 ;
(2) B实验中,实验前后,烧杯中钠元素的质量不变;
(3)因B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1) 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气球鼓起 ;(2)不变;(3)A.
(1)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
(2)D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不一样的影响
(1) 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C地水分过多,不利于植物根的呼吸植物生长不好,产量低:A地是矿物质粒比较多的沙地,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有利于根的呼吸,因此产量高。
(2)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种植美国提子,在田间管理上应注意排水防涝。
故答案为:(1)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
(1)由于水与无机盐;中的导管运输的,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照样能得到水与无机盐,所以叶片照常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叶片的生命活动所利用
(2)由于得不到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3)死亡;切口以下部分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而萎缩,最终死亡
【解析】根据木质茎的结构相关知识解题。
解:(1)因为植物中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而光合作用主要是在植物的叶上进行的,故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2)由于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进行的,环剥后,有机物无法送到切口下方,造成切口以下部位不能及时获得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3)环剥后,由于有机物无法送到切口下方,造成切口以下部位不能及时获得有机物,长此以往,植物体慢慢萎缩,直至死亡;
故答案为:(1)由于水与无机盐、中的导管运输的,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照样能得到水与无机盐,所以叶片照常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叶片的生命活动所利用;(2)由于得不到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3)死亡、切口以下部分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而萎缩,最终死亡。
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