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生活,感恩父母》——初中主题班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会生活,感恩父母》——初中主题班会设计

资源简介

《学会生活,感恩父母》——初中主题班会设计
一、班会背景
现在的初中生,尤其是市区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精心呵护着,在家里,他们是家人关注的中心,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们无条件地满足,造成他们不知道心疼自己的父母,更不懂得体谅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只有索取,没有回报。一旦自己犯错时,父母多说几句,他们就埋怨父母唠叨,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针对初中生任性,不尊重父母以及与父母沟通不畅等问题,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可召开本次主题班会——学会生活,感恩父母。
二、班会目的
1.让学生感受父母的恩情,感知父母的付出,懂得感谢、孝敬父母,充分体验到爱的存在和感恩的必要性,从而把这种感恩之情延伸到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社会,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统美德发扬光大。
2.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感恩,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家人和社会。
三、前期准备
1.搜集感恩父母的相关故事、视频、歌曲、手势舞、制作感恩卡片,自制问卷调查表,制作课件。
2.了解本班学生中孝敬父母的事例和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3.开展妈妈(爸爸)心情变化的综合实践研究,观察父母的心情变化并找出与自己有关的因素、体验一日为父(母)的生活并写出感受。
4.准备形式不同的“母亲节”礼物——特长展示。
5.组织班委会精心阅读学生的汇报资料,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让父母着急,担心,生气,设计出“感恩、孝敬”父母的活动方案。
6.准备活动中做游戏的道具如:鸡蛋、蛋糕盘、跳绳、凳子等。
四、班会流程
(一)我诉我心
1.用一个词语描述你与父母的相处方式或感觉。
2.觉得与父母相处的非常愉悦舒服为10分,两看两相厌为0分,请你为你们的亲子关系打分。
(二)问卷调查——测一测
谁是最了解父母的人?
1.爸爸的生日是____年____月____日。
2.妈妈的生日是____年____月____日。
3.爸爸的爱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最喜欢吃的菜 。
5.妈妈最喜欢吃的水果 。
6.爸爸最喜欢听的歌 。
7.妈妈最喜欢的颜色 。
8.爸爸穿的鞋的尺码 。
9.妈妈的身高是 。
10.爸爸最喜欢的运动 。
11.妈妈每天做家务的时间 。
12.爸爸、妈妈对我的期待是_________。
(三)小游戏——鸡宝宝的成长之路
游戏道具:(鸡蛋、蛋糕盘、跳绳、凳子)
鸡宝宝的成长之路有四大难关需要鸡爸鸡妈的帮助。
第一关:保证鸡宝宝的健康;
第二关:稳定鸡宝宝的情绪;
第三关:督促小鸡学习本领;
第四关:培养小鸡良好的性格。
游戏规则:
1.全体成员分为两组,每组抽取两位同学扮演鸡爸爸鸡妈妈。
2.爸爸妈妈各执托盘的一边一起跨越障碍物,鸡蛋不打碎为胜。
3.前两关爸爸妈妈一起跨越过去,后两关需要一起跳过去。
4.请关注在活动过程中情感的变化。
活动思考:
1.小鸡成长之路所碰到的难关我们碰到了没有?
2.我们的父母是否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与考验呢?
3.父母知道所面临的危险,会选择让鸡蛋贸然滚动还是安全地抓在手心?
4.鸡蛋碎了,游戏可以重来,生命可不可以重来呢?
(四)听故事,谈感受
剪短了的裤子
幽默大师马克·吐温要去美国一所大学演讲。在演讲的前一天晚上,他发现新做的裤子左边长了一小截。但是,裁缝铺已经关门。看来,只能凑合着穿了。这让他的母亲、女儿、妻子看在了眼里。
深夜,马克·吐温已经睡着了,但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却怎么也睡不着,她们都深爱着马克·吐温,牵挂着他那条短腿裤子。夜里,为了不吵醒别人,母亲悄悄地爬起来,摸黑找到了那条裤子。剪了剪,缝了缝,然后满意地睡觉去了。过了一会儿,妻子也起来了,摸黑剪短了裤子。又过了一会儿,马克·吐温的女儿也起来了。她像奶奶、妈妈一样,又一次剪短了那条裤子。
第二天早上,三个女人看到马克·吐温穿上了裤子,全都呆住了。因为他们看到,裤子左腿的裤腿短了一大截。马克·吐温也愣住了,当他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爽朗地笑了起来,穿着这条裤子就去了会场。到了会场,他还没有说话,全场哄堂大笑。但大师很镇定地开始了当天的演讲,演讲的题目即兴修改为:爱与沟通。
1.阅读故事《剪短了的裤子》后,独自思考3分钟。
2.以“爱与沟通”为题,小组中的每一位同学即兴演讲3分钟。要求联系自己和父母沟通的实际情况进行演讲。
3.小组讨论与分享
(1)父母平时以什么方式对你表达爱呢?你喜欢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吗?
(2)如果你喜欢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你表示过感谢吗?如果不喜欢,你怎样和他们沟通?
(3)你从别人的演讲中学到了什么?
(五)配乐朗诵
《爱,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那个一进门就喊“肚子饿了,饭怎么还没有做好”的是儿女。
那个一进门,衣服都来不及换,就下厨房烧菜做饭的人是父母。
那个一会说“粥烫了”一会儿嫌“菜咸了”的人是儿女。
那个哪怕就一点儿青菜、豆腐,也要精心烹饪,力争做出滋味的人是父母。
那个成天抱怨作业多,实在太累的人是儿女。
那个累了一天毫无怨言,洗衣打扫卫生再“陪读”的人是父母。
那个动不动就开口要钱,不给就生气的人是儿女。
那个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却从不在教育投资上吝啬的人是父母。
那个早上赖床,还不停抱怨家人的是儿女。
那个深夜入睡,黎明即起,准备早点的人是父母。
那个受了一点儿委屈回家苦水倒个不停,以求得同情和安抚的人是儿女。那个在外面受了再多气,回家却强作欢笑的人是父母......
爱,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六)拓展活动——陪我长大
全体学生跟随视频一起学习《陪我长大》手势舞
(七)献礼母亲节
1.体验母爱:
周末开展“我为妈妈换角色”活动,尽己所能完成妈妈日常的家庭事务,真实体验妈妈的辛苦,懂得体谅妈妈,感恩妈妈。
2.感恩母爱:
与妈妈一道观看记录自己成长的照片、录像等资料,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感恩妈妈为自己付出的心血,感受母爱的伟大。
3.回报母爱:
给妈妈一声问候、一个拥抱、一张贺卡、一封信,或为妈妈做一件小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把欢乐、祝福和关爱送到妈妈的心中。
(八)升华主题——感恩父母
1.教师总结: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会生活,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我感受到了你们对父母深厚的感情,就班会上的只言片语是道不尽大家对父母永恒的爱的,因此,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孝敬父母的诺言。世间最神圣的爱是父母之爱,世间最博大的情怀是父母的胸怀,爱我们的父母吧,因为只有他们才懂得你的一切,只有他们才会不计生死去爱你们。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补偿。所以趁我们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老师希望大家能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关心、热爱之情。
2.师生共同观看感人视频《感恩父母》,看完后每人写出不少于600字的观后感。
五、班会效果
学生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为他们的付出,会尝试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主题班会之后,有一些家长都与我联系了,谈到最近孩子的一些变化,在自己生日那天收到了孩子的祝福并用零花钱给自己买生日礼物等。尤其是小浩的爸爸,谈到以前经常为小浩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而打骂小浩,禁止小浩节假日外出,而小浩是每次必反抗,节假日还偷偷地出去玩并且很晚才回家,这让小浩爸爸特别苦恼。但是最近一次他因为学习态度问题骂小浩时,小浩一言不发,等他骂完后,小浩回到自己的房间去写作业,写完后让他检查(作业做的很认真),此时的小浩先向他道歉,然后提出爸爸能不能将每次的打骂改为提醒,这让爸爸很意外也很惭愧,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应该试着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而不是总用家长的身份去压孩子,这样的效果应该要好得多。只有重视互相交流,才能提高沟通质量。
六、教育反思
本次班会成功之处是学生通过参与问卷小测试、做游戏、朗诵、演讲、观看视频、做手势舞、写信、做卡片等形式懂得了关心、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与父母成为朋友,父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而对学生的进行父母教育要受时间和可塑性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孩子身上寻找突破口。面对孩子群体的优势在于改变孩子要比改变父母相对简单。所以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活动,学生认识到亲子冲突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了解彼此的感受、选择主动与父母交流能够帮助改善亲子冲突。
主题活动“鸡爸爸鸡妈妈快送我回家”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再去体验,也是本次班会课的情感高潮与关键。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同学们两两组合扮演鸡爸爸鸡妈妈,过障碍时大家的小心谨慎,通关的欢呼声,生鸡蛋破裂声音及“哎呀”之类的惋惜声,待音乐声停止,全部游戏结束,同学们的脸上尚留着余兴。之后的游戏分享,说到鸡蛋碎了,游戏可以重来,生命可不可以重来?全班顿时寂静,似有感悟,游戏的意图达到了。学生或多或少体会了做父母的深深的爱与无奈。小故事“剪短了的裤子”使学生明白了父母做事情都是以爱为出发点,但需要加强双方沟通才能达到预期良好的目的。配乐朗诵:“爱,总是差那么一点点”、问卷调查“测一测”中的十二个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自己也要多换位思考,搭建好“爱与沟通”的桥梁。
本次班会不足之处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些学生在做完游戏后还不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有些学生由于认知、理解的差异出现了一些不深入的言语,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羞于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情。针对这些情况,在以后的主题班会课中形式要更加多样化、老师充分引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内心深处向善、向美、知恩图报的一面得到充分的挖掘与体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