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 微小的生命世界 课时练习 粤教版(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一、单选题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 )才可以看清楚。A.放大镜B.显微镜C.老花镜2.观察植物细胞应用 。A.放大镜 B.显微镜 C.凸透镜3.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下列是天牛的触角是( )。A.B.C.D.4.要想看到植物的细胞结构,我们可以借助于____。A.放大镜 B.视频监控 C.显微镜5.下列图象中,通常最可能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是( )。A.石英晶体B.大肠杆菌C.蝶的口器6.显微镜下草履虫的身体外形,与图( )相似。A. B. C.7.使用显微镜时,对光的正确方法和顺序是( )①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③调节反光镜,直到看到亮的光圈④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①②③ B.④②③ C.②④③8.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相同 B.无关 C.相反9.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正确的方法和步骤是( )A.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B.安放﹣﹣调焦﹣﹣上片﹣﹣对光﹣﹣观察C.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10.2014年,非洲发生了埃博拉病毒疫情,许多人谈之色变。科学家们在研究埃博拉病毒时要用(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二、填空题1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顺序是 。①注视物镜,用手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②看到物体图像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③将所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④左眼注视目镜,并用手调节粗准焦螺旋,缓慢地提升镜筒12.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有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倍。13.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叶的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时的发现。在观察叶的 时,我们发现了气孔,在观察叶的 时,我们发现了叶绿体,它们分别与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关。14.蟋蟀的“耳朵”在足的 侧。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 , 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它们嗅觉很 。15.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 才能看清。但有些细胞却很大,如动物的 。三、综合题16.微小世界(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 )。A.列文虎克 B.亚斯 詹森C.罗伯特 胡克 D.鲁斯卡(2)请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名称填入对应的括号中。(填字母)A.载物台B.目镜C.反光镜D.调节旋钮E.物镜(3)在用显微镜在观察草履虫时,视野范围内的图如图所示,其中一条条的线是脱脂棉纤维,它的作用是( )。A.防止气泡产生 B.控制活动范围C.给草履虫当食物 D.给草履虫提供生活空间甲乙17.2020 年以来,我县降雨明显减少,各地山塘水库蓄水量锐减。尤其是从夏天开始,莒溪、矾山等一些山区乡镇供水形势愈发严峻。面对供水紧张,小明妈妈常常将洗过衣服的水拿来拖地。洗过衣服并拖过地的水还能再利用吗?小明各取一杯自来水和洗过衣服并拖过地的水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洗过衣服并拖过地的水变得很浑浊,里面有很多沙粒、毛发、皮屑、粉尘等杂质并且颜色变黑了。(1)小明对该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如右图:下列对污水处理的正确步骤是( )。A.初步处理:沉淀 再处理:过滤B.初步处理:过滤 再处理:沉淀.C.初步处理:过滤 再处理:天然净化(2)为了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小明应选择的过滤装置是( )。A. B. C.(3)为了探究经过初步处理和再处理后的污水是否存在微生物,小明将临时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并夹好后,首先要转动调节旋钮使镜筒( )。A.降低 B.抬升 C.降低和抬升都可以(4)小明把临时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后,从目镜中只看到一个亮圈,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四、实验探究题18.大罗山是温州城市的“绿心”,山上的生物种类真多啊!小鹿采集水样带回家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微生物。(1)请在图中补充完成显微镜的部件名称。(2)小鹿观察了水样,下列图片中属于草履虫的是( )。A. B. C.(3)小鹿将水样经过一周的培养,把培养液分成了等量的甲、乙两杯,每间隔10分钟取等量的培养液观察一次,观察记录如下: 微生物数量/只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甲(25℃) 27 33 39 45 52 56乙(10℃) 25 22 20 16 11 6小鹿想要研究的是微生物的生长与( )的关系 。A.空气 B.温度 C.阳光(4)根据对甲、乙两杯培养液的观察比较,小鹿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微生物一定繁殖越快。这样的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19.同学们很喜欢科学课,为了更好参与科学探究,很多同学都在家里建立了实验角,并开展研究。让我们走进小明家的实验角,和他一起做实验吧。(1)小明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观察报告单上的文字,发现其中有一种不能放大图像,它是( )。A. B. C. D.(2)小明选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进行观察,观察到以下三种图像,其中不属于细胞的是 。观察这些细胞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桌上的 (填器材名称)才能观察到它。A.B.C.(3)小明用桌上的B器材观察物体时,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①可能的原因是 。②解决的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一般用显微镜观察。2.【答案】B【解析】【解答】自罗伯特·虎克发现软木细胞以来,人们利用显微镜等仪器广泛地观察了各种动植物的细胞。最终,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故答案为:B。【分析】400多年前,科学家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人们通过显微镜逐渐发现了植物、动物等不同生物的内部构造和形态结构,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微小生物。3.【答案】B【解析】【分析】天牛是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咀嚼式口器,有很长的鞭状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可见B符合题意。4.【答案】C【解析】【分析】我们观察细胞时应该借助显微镜,用放大镜是不能观察到细胞的。5.【答案】C【解析】【分析】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碟的口器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需要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6.【答案】A【解析】【分析】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原生动物。7.【答案】B【解析】【分析】对光的方法是: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先用低倍镜找寻目标,再用高倍镜观察。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8.【答案】C【解析】【分析】使用显微镜是,慢慢把玻片向上移,所看到的物象向下移动,如果物象偏上,应把玻片向上移动,慢慢移动玻片时,可发现目镜中的物象移动方向跟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9.【答案】A【解析】【分析】使用显微镜时,移动玻片的方向和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步骤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故答案为:A。10.【答案】C【解析】【解答】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故答案为:C.【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11.【答案】③①④②【解析】【解答】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节光线使你尽可能的看清标本;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12.【答案】500【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物镜和目镜倍数的乘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13.【答案】表皮细胞;叶肉细胞【解析】【解答】气孔是外界环境和植物体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生长在表皮细胞中,形状类似圆盘状。叶绿体由两层细胞膜构成,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分析】气孔是圆盘状,主要存在于表皮细胞,叶绿体有双层膜,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14.【答案】内;不同;鼻子;灵敏【解析】【解答】蟋蟀属于昆虫。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它们嗅觉很灵敏。【分析】触角是昆虫进行接收外界信息的重要工具。15.【答案】显微镜;卵黄【解析】【分析】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但细胞很小,用肉眼很难观察到,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细胞也分为很多类型,最大的细胞是动物的卵黄。16.【答案】(1)C(2)(3)B【解析】【分析】(1)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于1665年发现的。当时他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后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cll命名之。(2)根据对显微镜结构的认识,从上到下依次为: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3)水生微生物的个体较小,身体趋于透明,运动较快,难观察,在普通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的时候经常会跑出视野范围,为了便于观察,放上棉花纤维,控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以利于其观察。17.【答案】(1)A(2)A(3)B(4)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应该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起或降下,直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水的净化,以及显微镜的使用。(1)污水处理先沉淀进行初步处理,再过滤处理。(2)A为过滤装置B为蒸发装置C为搅拌装置(3)使得镜筒抬升,以防触碰到临时装片。(4) 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应该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起或降下,直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18.【答案】(1)(2)B(3)B(4)不合理。 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微生物会死亡【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1)显微镜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2)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像鞋底一样的原生动物,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3)在数据表中可以看出变量是培养液的温度,所以研究的是微生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4)在一定的限度内,温度越高,微生物繁殖的越快,但超过了一定的温度,微生物会死亡。19.【答案】(1)C(2)C;显微镜(3)没有对光;调节反光镜,直到视野中出现亮的光圈【解析】【解答】放大镜、显微镜、加了水的烧杯都有凸透镜,及有放大的功能,但是空烧杯布局有放大的功能。图A、B都是细胞结构,而C是一种生物,它由很多细胞构成的,我们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的结构。 小明用桌上的B器材观察物体时,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可能是没有对光,我们需要 调节反光镜,直到视野中出现亮的光。【分析】本题考的是显微镜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