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微观生命世界 能力检测卷 粤教版(2017) · 五年级下册科学一、单选题1.( )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小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A.放大镜 B.制作装片 C.显微镜2.修理手表、鉴别指纹、观察花粉通常会使用放大镜。这些场合使用放大镜的目的是( )A.观察肉眼看不清楚的细节B.观察物体真实的颜色C.改变物体的形状3.以下属于有毒蘑菇的是( )。A.颜色鲜艳,采摘后易变色B.菌盖较平伞面光滑C.分泌物清亮如水4.做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用来染色的是( )A.碘酒 B.酒精 C.盐水5.下列物体不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装上水的透明袋 B.没装水的玻璃杯 C.透明的玻璃球6.在观察池塘水中的微生物时,为了减小水中微生物运动的速度,下列方法有效的是( )。A.在载玻片上放少量渔网线,网住这些生物B.在载玻片上滴酒精,让微生物醉倒C.用吸水纸在载玻片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D.把水煮沸,再观察7.下列做法中,不能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是( )。A.出门戴口罩 B.勤洗手 C.随地吐痰8.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A.越大 B.越小 C.不变9.2014年,非洲发生了埃博拉病毒疫情,许多人谈之色变。科学家们在研究埃博拉病毒时要用(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10.在用显微镜观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时要先用高倍镜B.移动标本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同C.直接把洋葱放在载物台上观察D.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二、填空题11.食品的保质期与 和 有关。12.2020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遍及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研究发现,这种传染病的病毒可能来自 。13.食物在 、 、 的条件下容易发霉。14.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对人类 ,有些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是 的。15.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 生活的。三、综合题16.显微镜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作答。(1)如右图,显微镜结构名称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B.①目镜、②物镜、③载物台C.①物镜、②目镜、③载物台(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3)如图,要使视野“右上角”的图像移动到视野“中央”,我们应该向( )移动载玻片。A.左下角 B.右下角 C.右上角17.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其中A是 ,C是 。(2)对光时,小科从目镜中看一团漆黑,他通过调节 (填字母),才可能看到亮的光圈。(3)在调焦时,要先将镜筒下降,此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填字母)。(4)要把左图视野中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 方向移动。四、实验探究题18.下面是陈红做的"探究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最快"的对比实验,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各题。塑料袋编号 实验方法 面包所处环境 温度 霉菌生长快慢① 用牙签在面包上放同量的霉菌 面包上不滴水(干燥) 20℃ 慢② 在面包上滴10滴水 -5℃ 慢③ 在面包上海10滴水 20℃ 快(1)如果将塑料袋①和③作为对照组,可以探究 这一条件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2)要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应选择塑料袋 作为对照组。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3)从表中可推断出霉菌在 的环境中容易滋生。A.温暖潮湿 B.温暖干燥 C.低温干燥(4)下列关于霉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霉菌是微生物B.霉菌对人体会有很大危害C.我们应爱惜粮食,食物发霉后,可以将发霉的部分去掉,只吃剩余部分。(5)电冰箱能保鲜食钧,主要是利用它产生的 环境,创造了使食物不容島发霉的条件19.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需要用到以下器材,请选择正确的器材填在横线上。载玻片 盖玻片 碘酒 滴管 清水 小刀 吸水纸 镊子(1)先用 把洋葱切开。(2)在一块干净的 的中央用 滴一滴 。(3)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轻轻划“#”字,用 轻轻撕取内表皮。(4)将撕下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将 倾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注意不要有气泡。(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 , 然后用 从另一侧吸引,直至整个标本染上颜色,临时装片标本制作完毕。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2.【答案】A【解析】【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3.【答案】A【解析】【解答】颜色鲜艳,采摘后易变色的蘑菇是有毒的。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蘑菇是一种室内种植的食用菌,从菌丝体逐渐生长成子实体,最终成为食用菌,在适合的环境中才能更好更快地生长。蘑菇属于腐生真菌中的一种,其体内并没有叶绿素的存在,因此不能直接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蘑菇生长过程中,主要是将培养料中的各类营养物质作为营养来源,从而实现生长发育。培养料一般由猪粪、牛粪以及磷肥、等各类物质组成。4.【答案】A【解析】【分析】做洋葱表皮细胞时实验时,为了便于观察,用碘酒染色。5.【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放大镜的知识,没装水的玻璃杯是不具有放大作用的。6.【答案】C【解析】【分析】 观察微生物时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或者用吸水纸在载玻片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都可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7.【答案】C【解析】【分析】细菌几乎无处不在,但是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可怕,因为细菌大致可以分为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可以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方法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AB能减少致病细菌传播,C不能减少致病细菌传播。8.【答案】B【解析】【解答】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越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掌握放大镜的原理。9.【答案】C【解析】【解答】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故答案为:C.【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10.【答案】D【解析】[解答]使用显微镜时应该先低倍镜后高倍镜,故A不符合题意。移动标本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故B不符合题意。需放在载玻片再去观察,故C不符合题意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掌握样本的制取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1.【答案】包装方式;食品类别【解析】【分析】食品的保质期和包装方式、食品类别有关。一般真空包装保存时间长一点,含盐含糖量高,含水分少的保质期长。12.【答案】动物【解析】【分析】新冠病毒可能来源于动物,比如蝙蝠,老鼠、水产品等。13.【答案】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解析】【解答】食物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要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主要是把食物或衣物放在干燥、通风、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分析】本题考查食物的发霉。14.【答案】有害的;有利的【解析】【分析】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有利有弊。绝大多数细菌对人是有利的,少数对人有害。15.【答案】菌丝;腐生【解析】【分析】 菌体播种后白色的菌丝慢慢地在土壤中蔓延生长,渐渐地在覆土层中形成菌丝层后再扭结成米粒大小的白色原基,原基继续长大,就长成了蘑菇的形状。16.【答案】(1)B(2)C(3)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结构以及使用。(1)考查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调节旋钮等。(2)考查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顺序,一滴二斯三展四盖五染六吸。(3)考查显微镜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17.【答案】(1)目镜;载物台(2)D(3)B(4)左上【解析】【分析】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1)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其中A是目镜,B是物镜,C是载物台,D是反光镜。(2)目镜中看到一团黑,说明没有光线进入眼睛,通过调节D反光镜,才可能看到亮的光圈。(3)在调焦时,要先将镜筒下降,此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B物镜,防止压破玻片标本。(4)由于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当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时,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只有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能到达视野的中央。18.【答案】(1)潮湿(2)C(3)A(4)C(5)低温【解析】【分析】(1) 我们发现①和③,温度一样,一个干燥一个潮湿,所以探究的是潮湿度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2)探究温度对霉菌的影响,要保证其它条件都一样,只有温度不一样,所以选择②和③ 。(3)根据对比实验的现象,我们发现霉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4)有人以为把发霉食物表面的霉斑清除干净,食物照样可以吃了。事实上,霉菌的营养菌丝已经深入到食物的内部了。因此,食物一日发霉,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5)冰箱里温度低,霉菌喜欢温暖的环境,所以冰箱里的食物不容易发霉。19.【答案】(1)小刀(2)载玻片;滴管;清水(3)镊子(4)盖玻片(5)碘酒;吸水纸【解析】【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1.先用小刀把洋葱切开,拨开洋葱,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轻轻划“#”字,使用小刀注意安全。2.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的中央用滴管滴一滴清水。3.用镊子轻轻撕取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4.将撕下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将盖玻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注意不要有气泡,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观察。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用吸水纸从另一端将多余的染液吸去,玻片标本制作完毕,染色后有利于观察。正确的顺序切、拨、划、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