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火山与地震训练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火山与地震训练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3单元 火山与地震 综合检测卷 粤教版(2017) · 五年级下册科学
一、单选题
1.海拔较低,宽广,平坦的地形(  )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2.深圳的主要地形是(  )。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3.地球内部存在塑型流动的岩浆的是(  )。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D.地表
4.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  )
A.森林 B.湖泊 C.平原
5.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最主要原因是(  )。
A.水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人类乱砍伐森林等行为破坏环境
D.地壳的运动引起
6.下列哪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7.地震来临时,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有(  )。
①应该尽快跑到空旷处 ②在学校上课时,由于人多,逃跑慢时就跳楼
③躲入卫生间、厨房、墙角等空间较小的又有通气管道的地方
④就近躲在桌子、床等比较结实的物体下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  )。
A.西部高,东部低 B.东部高,西部低 C.一样高
9.自然界中(  )地形容易发生侵蚀。
A.山区 B.平地 C.草原
10.2018年6月,经过为期近4天的海上航行,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天鲲号”于12日成功完成首次试航。这标志着“天鲲号”向着成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迈出了关键一步。请回答问题。
(1)疏浚江河入海口时发现,河床堆满细沙,主要原因是(  )。
A.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B.海浪对土地的侵蚀 C.流水对土地的侵蚀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B.在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
C.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
二、填空题
11.经过多种方式的研究,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   ,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中心部分叫做   ;把表层和中心之间的部分叫做   。
12.   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   并引起其震动,就是地震。
13.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   、   。厚度最厚的是    。
14.为了精确地、全景式的描绘地球面貌,摄影师进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   进行拍摄地球,从而获得更清晰、更准确的图片。
15.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   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
16.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请将图上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山地   平原   盆地   丘陵   高原   
17.地幔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如   、   。
岩石的碎屑沉积下来,经过几百万年,逐渐加厚,在压力作用下变成坚硬的   ,如   、   。
在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很多   和   都变成了另一种岩石:   ,如石灰岩变成了   。
三、综合题
小鹏在探索“地球及其运动”,如下图:A、B分别代表北极和南极,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8.此时的C地处于一天中的   ,D地处于   。(选填“白昼”“黑夜”)
19.此时,北极圈出现   现象,南极圈出现   现象。(选填:极昼、极夜)
20.随着地球不断地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   交替的现象。
21.此时,北半球处于   季,南半球处于   季。
2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有世界上最高峰   ,有“天府之国”之称的   盆地,有“鱼米之乡”之称的   平原等。
23.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地球的四大圈   、   、   、   ,恰到好处地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适合的环境。
24.
(1)请在下图中填出地球内部结构的名称。
(2)地震主要发生在   层面,而火山喷发则与   和   的运动有关。
四、实验探究题
25.小鹿利用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等物体进行了一个模拟实验,把提前准备好的土豆泥在铁盘上堆成小堆,在中间挖个洞,把番茄酱倒入小洞,再用土豆泥封住,并用酒精灯加热。如图所示。
(1)实验中,用   模拟岩层,用   模拟岩浆,用酒精灯加热模拟   。
(2)在模拟火山爆发实验中,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火山即将喷发的是(  )。
A.封住处的土豆泥被慢慢顶起
B.土豆泥纹丝不动
C.土豆泥冒着热气,出现了裂缝
(3)如图,(  )易出现火山喷发。
A.A处地带 B.B处地带 C.C处地带
(4)火山喷发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写出1点即可)
26.跟着课本游中国。
我国幅员辽阔,小科在学习了书本知识后,想跟着课本游中国。于是在周末的自主时间,他上网查阅了很多关于我国地形地貌的详细材料,制定了旅游攻略(如图)。
(1)黄河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被中国人称为“母亲河”。小科查阅资料后发现,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水流湍急,对河床有很强的   作用。在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时,水流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在黄河下游,随着河流流速的   ,部分泥沙会   ,形成冲积平原。
(2)长白山天池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课堂中我们曾做过相关模拟实验(如右图),土豆泥模拟   ,番茄酱模拟   ,用酒精灯加热模拟   。
(3)关于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
B.不会给人类有利的影响
C.会烧毁森林、房屋,污染空气
(4)在敦煌雅丹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的风化作用创造出了这一奇特的景观。“风的作用”会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以下哪个地形是被风带走的沙子在风力减弱时沉降下来形成的?(  )
A. B. C.
(5)下列关于地形地貌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风蚀地貌在湖州很常见
B.人类的活动不会影响地形地貌的改变
C.与改变地球地形地貌的内力作用相比较,外力作用对地球的改变是缓慢的,需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的地形主要有:平原(平坦,起伏小)、高原(面积大,开阔,周边有陡坡)、丘陵(高低起伏,有许多低矮山丘)、山地(地势高,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高,中间低)。
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不同地区的地形,我国地形特征复杂,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而深圳主要地形是丘陵。
3.【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幔存在塑型流动的岩浆。
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西高东低,西部高山高原,东部丘陵平原多。
5.【答案】D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缘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D选项符合题意。
6.【答案】B
【解析】【分析】发生滑坡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就地理条件来说,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以及上部呈环状的山体是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形。
7.【答案】B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遵循“先躲后逃”的原则,首先要就近躲避,地震后马上逃到安全的地方,勿靠近围墙,根据正确的指示采取行动,在震中区,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带,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悟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惊慌乱跑,不能跳窗逃生,也不能使用电梯,否则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①③④是正确的选项。
8.【答案】A
【解析】【分析】考查我国的地形地貌,我国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9.【答案】A
【解析】【分析】 自然界中山区地形容易发生侵蚀。我们在山区可以多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山体滑坡。
10.【答案】(1)C
(2)C
【解析】【解答】(1)河水侵蚀中上游的土地,在下游沉积。
(2)我国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
【分析】水流对土壤具有冲刷和沉积的作用,叫做水力腐蚀。
11.【答案】地壳;地核;地幔
【解析】【解答】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最外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中心叫地核,地核和地幔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球由外到内的结构。
12.【答案】地震;地表
【解析】【分析】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13.【答案】地壳;地幔;地核;地核
【解析】【分析】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核厚度约为3468千米;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其中厚度最厚的是地核。
14.【答案】航拍;卫星
【解析】【解答】航拍又称空拍、空中摄影或航空摄影,是指从空中拍摄地球地貌,获得俯视图,此图即为空照图。比航拍还要清晰、准确的拍摄技术是卫星拍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获取地球地貌的拍摄技术。
15.【答案】岩石
【解析】【分析】考查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表面被岩石包裹着的。
16.【答案】①;②;③;④;⑤
【解析】【分析】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相对凹下的地表形态。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和缓,称之为丘陵。平原是地势低平坦荡、面积辽阔广大的陆地.根据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称为低平原,平原是地势低平坦荡、面积辽阔广大的陆地。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险峻。
17.【答案】岩浆岩;玄武岩;花岗岩;沉积岩;石灰岩;砂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大理岩
【解析】【分析】导致地表变迁的力量有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内部力量有火山喷发、地震、大陆漂移。外部力量包括风、流水、冰、温度变化、海浪。岩石的形成方式:地慢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岩石的碎屑沉积下来,经过几百万年,逐渐加厚,在压力作用下变成坚硬的沉积岩,如石灰岩、砂岩。在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很多岩浆岩和沉积岩都变成了另一种岩石:变质岩,如石灰岩变成了大理岩。
【答案】18.白昼;黑夜
19.极昼;极夜
20.昼夜
21.夏季;冬季
22.珠穆朗玛峰;四川;长江中下游平原
23.内部圈;大气圈;大气圈;生物圈
【解析】【分析】
考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形成的昼夜交替现象。
18.考查地球的昼夜变化,阳光照射的C点是白天,d点是黑夜。
19.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极是极昼,南极是极夜。
20.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出现。
21.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22.考查我国的地形地貌
23.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24.【答案】(1)
(2)地壳;地幔;地壳
【解析】【分析】(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2)考察地震和火山形成的原因。
25.【答案】(1)土豆泥;番茄酱;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2)B
(3)B
(4)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火山灰和火山岩是好的筑路材料(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破坏环境。
(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在这个实验中,用多层橡皮泥模拟岩层,土豆泥模拟地壳,用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2)A.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说明火山喷发正在酝酿中,即将爆发,故A不符合题意;
B.土豆泥纹丝不动,不能说明火山喷发即将发生,故B符合题意;
C.土豆泥冒热气说明火山喷发前期的活动,火山灰、岩浆等喷发物即将喷出,故C不符合题意。
(3)分析图片吗可知,B处的地壳最薄弱的地方,易出现火山喷发。
(4)火山喷发是一种地质灾害,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污染大气,遮挡阳光,破坏环境。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能烧毁森林、淹没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
26.【答案】(1)侵蚀;减慢;沉积
(2)火山;岩浆;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3)B
(4)B
(5)C
【解析】【分析】
(1)水流对土壤有侵蚀作用,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水流湍急,对河床有很强的侵蚀作用。在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时,水流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在黄河下游,随着河流流速的变慢,部分泥沙会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2)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很大,所以熔化了的岩石在压力的作用下,从底层的薄弱处爆发出来,形成火山喷发。我们做了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土豆泥模拟地壳,番茄酱模拟岩浆,用酒精灯加热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
(3)火山喷发是严重的地质灾害,破坏力惊人,但是在造成破坏的同时,火山喷发也有有益的一方面,比如火山喷发带来的矿物质、丰富的地热资源等。选项B的说法是错误的。
(4)“风的作用”会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沙漠地形是被风带走的沙子在风力减弱时沉降下来形成的;沙滩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5)人类的活动会影响地形地貌的改变,比如人工挖渠,植树造林等,与改变地球地形地貌的内力作用相比较,外力作用对地球的改变是缓慢的,需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