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课时培优练 粤教版(2017) · 六年级下册科学一、单选题1.鱼必须在水中生活,一旦离开水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改变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2.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3.藏羚羊栖息于海拔( )米的高原地带,早晚觅食,善于奔跑。A.1000-2000 B.3000-4000 C.4000 50004.生物的进化主要是( )的结果。A.自己选择 B.自然选择 C.随机选择5.斑马的条纹外形能让草丛中的狮子( )。A.发现不了B.害怕C.模糊视线,难以选定目标6.地球上生物不同形态主要由( )决定的。A.生物本身 B.生物生存的环境 C.人类7.下列生物属于大自然选择产生的结果的是( )。A.杂交水稻 B.长颈鹿 C.金鱼8.长颈鹿中只剩下长脖子的群体是因为(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偶然性 D.变异二、填空题9.变色龙利用 隐蔽自己;毒箭蛙利用 警告捕食者;枯叶蝶利用 免遭捕食。10.现代的长颈鹿是 选择的结果。11.变色龙生活在沙漠中,它的肤色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是 选择的结果;斑马身体黑白相间的条纹,在阳光或月光的照射下,反射光线各不相同,起着模糊或分散其体型轮廓的作用,展眼望去,很难与周围环境分辨开来,是 选择的结果。12.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 生存下来,而 则被淘汰掉。13.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 变化时 所造成的。14.达尔文出版了《 》,并将自然界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 的过程叫做 。三、判断题15.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 )16.数百万年前的地球上的古代生物,与现今的生物种类相同,外形特征也相同。 ( )17.不同的环境生存着不同的生物。( )18.科学家根据恐龙牙齿化石的特点,可以判断恐龙的食性。( )19.在田野中,黄色青蛙因为有好的伪装而被保留下来,而绿色青蛙被猎食者吃掉。( )四、综合题20.阅读题。美国《科学》杂志网站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大约60万年前,北极熊与它们最近的亲族——棕熊分道扬镳,成为独立物种,其在进化树上的年龄比此前认为的要“高寿”5倍多,这意味着北极熊在进化过程中花费了更多时间适应寒冷的极地生活。北极熊和棕熊在体型、肤色、皮毛类型、牙齿结构等方面均差别明显,但此前基于线粒体DNA的研究表明,北极熊由棕熊进化而来,但线粒体DNA由母体传给后代,只占了整个基因组中很小的部分,因此仅用线粒体DNA重构物种的进化史就像是只读了一本书的几页那样,容易错过基因组其他独立遗传区域表达的信息。研究显示,更新世的全球气温达到长期低点。研究人员推测,北极熊和棕熊进化时的分道扬镳可能由地球的冷却过程触发。研究人员表示,在全球变暖影响栖息地的情况下,是否有足够时间做到“适者生存”将是北极熊面临的重要挑战。(1)北极熊成为独立物种的时间大约在 前,与它最近的亲族是 。(2)研究人员推测,触发北极熊与最近的亲族分道扬镳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这样推测依据是什么 (3)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如果北极熊还能存活下来,它在体型上可能会怎样进化 21.(一)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小军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太原市植物园游玩。植物园汇集了20多个国家的3000多种植物,真叫人流连忘返。(1)请将下列植物与它们对应的生活场馆连起来。骆驼刺 热带雨林馆垂柳 沙生植物馆芭蕉树 水景园莲花 杨柳椴树园(2)请你在括号内正确的答案上画圈。沙生植物馆里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仙人掌类的植物。它们为了适应沙漠环境,叶子多呈(柱状 刺状 五指状);宽大且肥厚的部分是它们的茎,这样的茎可用来(运送空气 储存水分 接收更多阳光) ;茎的表皮多覆盖着一层蜡质,这样可以(防止动物啃食 运送空气 减少水分蒸发);它们的根系(发达 退化 有较多假根)。从温室出来,他们决定去杨柳椴树园一探究竟。毛白杨、河北杨、新疆杨、加杨以及馒头柳、龙爪柳等各色树种为这片区域增姿添彩。(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杨柳适应寒冷环境的方法是( )。A.叶子表面覆有蜡质层B.落叶C.叶子呈针状五、实验探究题22.观察动物图片,解决相关问题。(1)猜想一下,该动物生活在 。A.热的环境中 B.冷的环境中(2)你这样猜想的依据是什么?请写出两点。(3)现在全球正在变暖,如果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推测一下该动物的命运会怎样?(4)该动物皮毛保暖性好,且外观漂亮,有人将其制作成皮毛一体服饰,你认同这种做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23.我想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为什么喙大而强壮的地雀可以存活下来?(1)我的猜测 。(2)我的实验设计:剥花生比赛。实验材料:镊子、钳子、花生。实验步骤:①小组内合作分工,将组内成员分为两组,一组成员使用 ,模拟 ,另一组成员使用 ,模拟 。②两组成员开展剥花生比赛,要求借助工具剥花生,时间为一分钟,比比哪组剥的花生多。③反复实验3到4次。(3)实验中的现象 。我的解释 。(4)拓展应用:这一现象符合生物进化学说,是 选择的结果。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解答】鱼离开水后就会死亡,这是由于环境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生物依赖于环境而生存。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生物在环境中生存,并受环境的选择。2.【答案】A【解析】【解答】北极熊身体的特征说明生物可以适应环境,A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 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如:仙人掌的叶子变为针刺状就是为了适应缺水的沙漠环境;旗形树适应长期的单一风向的环境;以及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是为了适应北极严寒的环境等。3.【答案】C【解析】【分析】藏羚羊栖息于海拔4000 50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在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进化论,生物的进化主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5.【答案】C【解析】【分析】在阳光或月光的照耀下,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有吸收和反射光线的作用,身躯的轮廓也就变得变幻不定。斑马的条纹能让草丛中的狮子模糊视线难以锁定目标,是斑马的保护色。6.【答案】B【解析】【解答】生物的形态是由它们生存的环境决定的。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环境对生物存在一定的选择作用。7.【答案】B【解析】【解答】长颈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分析】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C·R·达尔文提出。8.【答案】A【解析】【分析】远古时代由于气候的变化,草地大量退化。长颈鹿被迫把头伸往高处吃食树叶。个体较高的长颈鹿比较有生存的优势。个体较矮的个体吃不到树叶而灭绝。身体较高的长颈鹿所生的后代,它的体高可能超过它的父辈,也可能低于它的父辈(遗传没有方向性),低于父辈的长颈鹿吃不到树叶,又被淘汰掉了。长此以往长颈鹿的脖子越来越长。这种进化又有方向性,生物进化的方向性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9.【答案】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解析】【分析】动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自我保护方式。10.【答案】自然【解析】【分析】长颈鹿是通过漫长的自然选择成为现在的形态,可以通过长脖子吃到别的动物吃不到的食物。11.【答案】自然;自然【解析】【解答】环境对生物的身体特征的选择性叫做自然选择。【分析】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C·R·达尔文提出。12.【答案】生存斗争;适应者;不适应者【解析】【分析】考查自然选择的定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13.【答案】环境;自然选择【解析】【分析】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 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14.【答案】物种起源;淘汰;自然选择【解析】【分析】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在观察、研究大量动物的基础上,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达尔文的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达尔文是研究物种进化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5.【答案】(1)正确【解析】【分析】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6.【答案】(1)错误【解析】【分析】根据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选择规律,地理环境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生活在地理环境中的生物也在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化。由此推测数百万年前的地球上的古代生物,与现今的生物种类不会完全相同,外形特征也不会相同。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17.【答案】(1)正确【解析】【解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同的环境生存不同的生物。【分析】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18.【答案】(1)正确【解析】【分析】科学家根据恐龙牙齿化石的特点,可以判断恐龙的食性。植食性恐龙的牙齿一般比较钝,呈叶状,勺状,用来研磨食物。肉食性恐龙的牙齿一般呈刀状、刺状、边缘带锯齿、向后弯。用于切割、刺穿、咬碎骨头等。19.【答案】(1)错误【解析】【解答】在田野中,绿色青蛙因为有好的伪装而被保留下来。【分析】有很多动物她们都会有自己的保护色,它们身体的颜色会和环境的颜色接近,因而不会被猎食者发现而保存下来。20.【答案】(1)60万年;棕熊(2)原因可能是由地球的冷却过程触发。 依据:研究显示,更新世的全球气温达到长期低点。(3)体型变小,露在外面的器官会变大。【解析】【解答】分析材料,可知北极熊成为独立物种的时间大约在60万年,与它最近的亲族是棕熊。研究人员推测,触发北极熊与最近的亲族分道扬镳的原因可能是由地球的冷却过程触发的, 依据是:研究显示,更新世的全球气温达到长期低点。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如果北极熊还能存活下来,它在体型上会变小,露在外面的器官会变大。【分析】阅读材料题我们要抓住关键点,同时结合我们掌握的知识。动物的形态主要是为了适应它们的生存环境,不适应的将会被淘汰。21.【答案】(1)(2)刺状 ;储存水分;减少水分蒸发;发达。(3)A【解析】【分析】(1)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植物,植物与环境紧密联系。骆驼刺属于沙生植物馆,垂柳属于杨柳椴树园,芭蕉树属于热带雨林馆,莲花属于水景园;(2)沙生植物馆里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仙人掌类的植物。它们为了适应沙漠环境,叶子多呈刺状;宽大且肥厚的部分是它们的茎,这样的茎可用来储存水分;茎的表皮多覆盖着一层错质,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它们的根系发达;(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杨柳适应寒冷环境的方法是叶子表面覆有蜡质层。22.【答案】(1)B(2)个体大,耳朵小(3)北极狐将可能灭绝(4)不对,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多样性。【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1)猜想一下,该动物生活在冷的环境中。(2)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愈小。北极狐的短鼻子和小耳朵显然是有利于防止散热,个体大有利于抵御寒冷,是动物适应环境长期形成的特征。(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如果地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北极狐将缺少食物和住所,北极狐将可能灭绝。(4)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物种多样性。23.【答案】(1)喙大而强壮的地雀可以咬破种子坚硬的外壳,而喙小而不坚硬的地雀则咬不破所以饿死了。(2)钳子;喙大而强壮的地雀;镊子;喙小而不坚固的地雀(3)使用钳子夹的花生多;钳子比镊子大,更容易夹开花生。所以同理在当时喙大而坚硬的地雀更容易存活下来。(4)自然【解析】【分析】(1)对两种鸟的生理特征做出假设;(2)利用钳子来模拟喙大而强壮的地雀;而用镊子来模拟喙小而不坚硬的地雀;通过比较两种工具可以咬开花生的数量来比较两种鸟可以进食的数量;(3)实验现象:坚硬的钳子可以咬开的花生的数目更多,这说明喙大而强壮的地雀可以吃到的食物更多;(4)实验结论: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