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3.16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练习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3.16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练习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16 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课时培优练 粤教版(2017) · 六年级下册科学
一、单选题
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主要是(  )。
A.相互利用的关系 B.相互竞争的关系 C.吃与被吃的关系
2.下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  )。
A.菊花 B.老虎 C.杨树
3.下面食物链正确的一项是(  )
A.蝉→螳螂→黄雀 B.树→蝉→螳螂→黄雀
C.黄雀→螳螂→蝉→树 D.黄雀→螳螂→蝉
4.“草→羊→狼”这条食物链中(  )是消费者。
A.只有羊 B.只有狼 C.羊和狼
5.池塘里的水草、小鱼、鸭这些生物存在食物联系,正确的食物链是(  )
A.鸭→小鱼→水草 B.鸭←小鱼←水草 C.鸭←水草←小鱼
6.下列食物链中(  )是正确的。
A.鹰←蛇←老鼠←小麦
B.鹰→蛇→老鼠→小麦
C.小麦→老鼠→蛇→鹰
7.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  )
A.互相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科说:“不同环境中植物对水分、阳光等条件的需求是不同的。”
B.小明说:“动物适应环境能力强,因此只要不是冰天雪地的地方,动物都可以生存。”
C.小红说:“为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我国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D.小兰说:“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隐含了一条食物链,其中,____处于这条食物链的最顶端。(  )
A.螳螂 B.蝉 C.黄雀
10.以下书写正确的食物链是(  )。
A.青草←野兔←狼
B.青草→羊→狼
C.蚜虫→瓢虫→食虫鸟
二、填空题
11.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是树叶→     →     →   
12.生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   。
13.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   ,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   。
14.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
15.在“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   种消费者,生产者是   。
三、综合题
16.认真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3分+1分+2分共6分)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飞来落在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不防背后划过一道绿色刀影, 转眼之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螳螂正要品尝美餐,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射长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蛤蟆还没来得及吞咽螳螂,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窜,准确无误地一口咬住蛤蟆。正在这时,盘旋在天空中的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在
大自然里,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场面。
(1)写出林德曼例子中的食物链:   →   →   →   →   →   。
(2)这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   。
(3)这条食物链中的消费者是   。
1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
(2)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   ,兔、鼠等属于   ,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   和   。
(3)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是   。
(4)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
四、实验探究题
18.开心农场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小科和同学们来到学校“开心农场”观察生物,体验农事。如图所示,“开心农场”分为多个区域。
小科在“绿豆发芽实验区”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1)下表是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对于表中的数据,你的解释是   。
  种子总数 已发芽数 未发芽数
1号组(18℃) 18 16 2
2号组(4℃) 18 1 17
(2)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和(  )等条件。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空气
(3)有同学猜测“绿豆苗的生长可能需要阳光。”,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温度 B.空气 C.光照 D.土壤
(4)绿豆苗长出的绿叶,能制造自身生长所需的养料,这个过程称为(  )。
A.制氧作用 B.营养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5)小科打算在“生态瓶制作区”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生态瓶的选材上,除了选择透明的瓶子、水草、小鱼小虾、田螺以外,还缺少(  )。
A.池塘水沙子 B.自来水水葫芦
(6)在生态瓶中,水草主要为小鱼的生活提供(  )。
A.二氧化碳和食物 B.氧气和食物
C.二氧化碳和氧气 D.二氧化碳和氮气
(7)评价我们制作的生态瓶,最重要的指标是(  )。
A.生态瓶的美观程度 B.生态瓶的体积大小
C.生态瓶中生物生存时间的长短 D.生态瓶中生物数量的多少
(8)如果将生态瓶中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可能会看见什么现象?请写出其中一种可能的现象。
(9)在“其他生物养殖区”里生活着多种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
上面的生物之间有着哪些食物关系?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10)寒冷的冬天到了, 青蛙会冬眠。你还知道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哪些行为?请列举两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担任,消费者由动物担任。
2.【答案】B
【解析】【分析】消费者一般吃别的生物。
3.【答案】B
【解析】【解答】食物链中必须有绿色植物。因此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
4.【答案】C
【解析】【解答】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此题羊和狼是消费者,草是生产者。
【分析】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答案】B
【解析】【分析】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为止。
6.【答案】C
【解析】【分析】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结束。分析选项可知,小麦→老鼠→蛇→鹰是正确的食物链,C符合题意,AB错误。
故选:C。
7.【答案】B
【解析】【解答】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是动物。
8.【答案】B
【解析】【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也能生存,例如北极狐。
9.【答案】C
【解析】【分析】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隐含一个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为:树一蝉一螳螂一黄雀,其中黄雀在这条食物链的最顶端。
10.【答案】B
【解析】【分析】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食物链书写要有箭头且注意方向,箭头指向的是消费者。A选项箭头指向错误,C选项没有生产者。
11.【答案】蝉;螳螂;黄雀
【解析】【解答】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含的食物链是树叶→蝉→螳螂→黄雀。
【分析】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2.【答案】食物网
【解析】【解答】生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的概念。
13.【答案】生产者;消费者
【解析】【解答】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分析】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4.【答案】消费者
【解析】【解答】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创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创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消费食物的叫做消费者。
15.【答案】2;水稻
【解析】【解答】老鼠吃水稻,所以老鼠是消费者。蛇吃老鼠,所以蛇是消费者。而水稻是生产者。
【分析】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6.【答案】(1)花;蝴蝶;螳螂;蛤蟆;蛇;鹰
(2)花
(3)蝴蝶、螳螂、蛤蟆、蛇、鹰。
【解析】【分析】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林德曼例子中的食物链为:花→蝴蝶→螳螂→蛤蟆→蛇→鹰。
(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所以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花。
(3)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所以食物链中的消费者是蝴蝶、螳螂、蛤蟆、蛇、鹰。
17.【答案】(1)9;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
(3)草;猫头鹰
(4)猫头鹰、青蛙、鼠
【解析】【解答】1.该食物网中共有9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是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2.草属于生产者,兔、鼠属于消费者,生态系统中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分解者和非生物;3.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数量最少的生物是鹰;4.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鹰、青蛙和鼠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
【分析】在食物链中,越靠近底端的生物数量越多,越靠近顶端的生物数量越少;在食物网中,如果一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了,那么它的食物以及它的天敌的数量会受到影响。
18.【答案】(1)适宜的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2)B
(3)C
(4)D
(5)A
(6)B
(7)C
(8)小虾数量减少
(9)小草→蚜虫→七星瓢虫→青蛙
(10)大雁迁徙、小狗换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平衡。
(1)18℃时,绿豆种子几乎全部发芽,而低温环境下,几乎不发芽,说明绿豆几乎都发芽适宜的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2)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3)探究光对绿豆苗生长的影响,则只需改变一个条件为光照,其他均不变。
(4)植物在光的作用下进行光合作用,生成养料和氧气。
(5)生态瓶模拟整个生态系统,除了有生物在,也需要非生物,生态瓶中的水尽量是池塘水。
(6)水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7) 评价小生态瓶制作的主要标准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及其决定的生态瓶维持稳定的时间长短。
(8)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如果一种生物突然增多,那么定会造成生态系统破坏,小鱼增多,鱼吃虾米,那么小虾数量短时间内减少。
(9)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一般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结束。
(10)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会做出不同反应,例如换毛、冬眠和迁徙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