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专题05 模型、符号、原子结构(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点大串讲--专题05 模型、符号、原子结构(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5 模型、符号、原子结构
一、模型、符号
模型:
(1)模型方法: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3)事物的复制品、一副图、一张表、计算机图像、复杂过程的示意(比如公式),复杂对象的示意都可以是模型。
符号:
(1)定义:代表事物的标记。
(2)意义: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运动学:s、v、t 电学:U、I、R 单位:V、A、Ω、m、s,另外还有:天气符号、停车场符号、禁止吸烟符号等。
二、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的构成: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如,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他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4)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例如金属铝有铝原子构成,铅笔芯内的石墨由碳原子构成的。
2.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m数量级。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氢分子是最轻的分子,其分子质量数量级是千克。
(2)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3)组成某个分子的原子肯定比分子更小。如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氢原子比氢分子小。但并不能说明原子一定比分子小,某些原子比某些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
三、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时间 人物 原子模型
1803 道尔顿 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实心球模型。
1897 汤姆森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西瓜模型。
1911 卢瑟福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点和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原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行星模型。
1913 波尔 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分层模型。
卢瑟福实验
(1)大部分粒子顺利通过,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2)少数粒子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
(3)极少数粒子原路返回,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成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
(2)原子核在原子钟所占的体积极小,其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但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质量。
(3)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4)夸克: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 夸克还可以再分。
带电的原子:
(1)离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阳离子:带正电
(3)阴离子:带负电
5. 同位素:
(1)概念: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特点: ①三相同: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②三不同:中子数不同,原子质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一、模型、符号
1.下列四个图形中属于符号的是
A.原子结构 B.节水标志 C.甲烷分子结构 D.足球烯结构
【答案】B
【解答】A. 此为原子结构模型,故不符合题意;
B. 此为节水标志符号,故符合题意;
C. 此为甲烷分子结构模型,故不符合题意;
D. 此为足球烯结构模型,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下列表达方式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水分子 B.电压表
C. D.磁感线
【答案】B
【解答】A、水分子的微观结构属于模型,故A错误;
B:是电压表的符号,不属于模型,故B正确;
C:为速度的公式,是通过公式表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属于模型,故C错误;
D:磁感线,磁感线属于模型。
故选B。
3.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原子结构 B.杭州亚运会会徽 C.新冠病毒 D.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B
【解答】A. 图中为原子结构模型,属于模型,A错误。
B.图中为杭州亚运会会徽的标志,是标志,不属于模型,B正确。
C.图中是新冠病毒模型,属于模型,C错误。
D.图中是二氧化碳分子结构模型,属于模型,D错误。
故答案为: B。
4.在日常生活与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用符号或模型来表达一定的信息。下列教材中出现的图示属于符号的是(  )
B. C. D.
【答案】D
【解答】A、是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A错误;
B、是一幅电路图,是实际电路的抽象模型,B错误;
C、是用磁感线表示条形磁体的磁场模型,C错误;
D、表示警示,注意符号,D正确。
故选D
5.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B. C. D.
【答案】C
【解答】磁感线、地球仪、甲烷分子结构,都表达了对象的某些特征,为模型,电流表只是简单地区分电器元件的一种表达方式,属于符号,故ABD不符合题型,选C。
6.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模型就是实物
B.模型都是将实物按比例放大,便于人们观察
C.模型不能按实物大小制作
D.模型便于人们研究被观察的对象
【答案】D
【解答】模型不一定是实物,模型可以是将实物按比例方法或者缩小,便于人们观察,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D
7.下列叙述中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 (  )
A.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事物,可避免因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B.数学公式也是模型
C.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地球仪是表示地球的符号
【答案】D
【解答】A.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或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A正确。
B.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B正确。
C.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故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
D.地球仪属于地球缩小的复制品,属于模型。D错误。
故答案为:D。
8.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模型法”“比值定义法”等研究方法。下面主要用到“模型法”的是(  )
A.速度的定义式的得出 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探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
【答案】D
【解答】A. 速度的定义式的得出是利用比值定义法,A错误;
B.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效替代法的应用,B错误;
C. 探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属于控制变量法,C错误;
D.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属于模型法,D正确;
故答案为:D
9.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以是某种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
②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
③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答】模型可以是某种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 ,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所以①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 :D.
10.下列各项,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欧姆定律:I= B.水分子:
C.金属元素钠:Na D.一种原子结构:
【答案】C
【解答】A. 欧姆定律:I=是公式,是物理模型,故不符合题意;
B. 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是水分子模型,故不符合题意;
C. Na可以表示金属元素钠,是符号,不属于模型,故符合题意;
D. 表示原子结构模型,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微观粒子模型
1.(2024八下·余杭期中)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2O B.O2 C.O D.
【答案】B
【解答】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氧分子的符号是 O2 ,故选:B
2.(2024·浙江二模)2023年7月 12日,由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火箭助推器内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符号表征看:甲的化学式是C2N2H8
B.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之比为2:3
C.从微观构成看:丙物质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D.从宏观物质看:生成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答案】B
【解答】A、甲的化学式是C2N2H8 ,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方程式为C2N2H8 +N2O42CO2+2N2+4H2O,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之比为2:8,符合题意;
C、 丙物质为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不符合题意;
D、 生成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3·浙江期中) 下面是一些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分别代表不同种类元素的原子,其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可能是氧化物, 、 为单质, 三种元素组成,都不是氧化物。
故选A。
4.(2023·浙江期中)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答案】D
【解答】A. 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错误;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而不是最小的微粒,故错误;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而不是分子,故错误;
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4八下·长兴期中)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答案】C
【解答】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A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分别由原子和离子保持其化学性质,B错误。
C、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构成分子的原子拆散重新组和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化学变化中,原子个数与种类不变,C正确。
D、分子比构成其的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打,但是如果是其他原子,就不一定能够,比如氢原子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小,构成的氢分子比比较大的原子比如钾原子体积和质量都要小,D错误。
故答C.
6.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
D.物质都是由分子紧密排列而成的
【答案】A
【解答】A、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故正确。
B、分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错误。
C、分子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错误。
D、分子间有间隔,且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由原子、离子构成,故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4八下·长兴月考)用“”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水由水分子构成,保存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水分子化学式为H2O,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C
8.(2024八下·临海期中)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 B.氯化钠 C.水 D.石墨
【答案】C
【解答】铁、石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故ABD错误,选C.
9.(2024八下·杭州期中)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氯气由氯原子构成
④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⑤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⑥原子不能再分
⑦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A.②⑤⑥⑦ B.①④⑤ C.④⑤ 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分析】①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分成原子,故①错误;
②氢原子的原子核内不含有中子,故②错误;
③氯气是由氯气分子构成的,故③错误;
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④正确;
⑤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所以原子得失电子后就带上了电荷,形成离子,故⑤正确。
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但在原子碰撞中仍可再分,故⑥错误;
⑦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不是微粒的本身大小发生改变,故⑦错误;
【解答】由分析可知,正确的说法是④⑤。
故答案为:C。
10.(2024八下·杭州期中)辨析概念或物质之间的区别十分重要,下列有关分析中合理的是 (  )
A.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氢的三种同位素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C.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本质上是一样的,电动机也可用来做发电机
D.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答案】C
【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有的物质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的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故A分析不合理;
B、氢的三种同位素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总的质量数不同,故B分析不合理;
C、电动机与发电机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工作电路中是否有电源,有电源的是电动机,没有电源的是发电机,故C分析合理;
D、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元素只讲种类,而原子既讲种类,也讲个数,故D分析不合理。
故答案为:C。
11.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和分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C
【解答】A.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分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如图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   和   ,分裂出来的   又重新组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   构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答案】(1)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
(2)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解答】(1)从微观粒子角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裂出来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三、原子结构模型
1.(2024八下·温州期中)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①玻尔:分层模型 ②卢瑟福:核式结构 ③汤姆生:面包模型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答案】B
【解答】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 年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了轨道式原子模型(即分层结构模型)。
所以,先后顺序为③→②→①。
故答案为:B。
2.(2024八下·温州期中)2024年2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宣布,研发含撸-177抗癌新药取得实质性进展。鲁-177相对原子质量为177,核外电子数为71,则其质子数为
A.177 B.106 C.71 D.142
【答案】C
【解答】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1,
故答案为:C。
3.(2023八下·婺城期中) 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成功合成117号元素。该元素已获正式名称“Ununseptium”, 元素符号为Uus。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7 个质子,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 倍,是目前获得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原子。该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117 B.174 C.291 D.408
【答案】B
【解答】 Uus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7 个质子,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 倍,则相对原子质量为291,该原子中子数为 174.
故选B。
4.下列有关原子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B.玻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C.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D.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答案】B
【解答】A、 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是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不符合题意;
B、玻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不符合题意;
C、 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是发现原子核,原子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转动 ,不符合题意;
D、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 即“西瓜模型”正电荷是西瓜肉,电子是西瓜籽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图示为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原子呈电中性
【答案】A
【解答】A、 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不能得出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符合题意;
B、由模型图示可知,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不符合题意;
C、 由电子绕核作运动可知,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不符合题意;
D、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个数相等,中子不带电可知,原子呈电中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题图) (6题图)
6.卢瑟福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图示线条中,可能是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abcd B.abc C.bcd D.ad
【答案】C
【解答】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大多数粒子不改变方向穿透原子,即b,少数粒子出现偏转即c,极少数粒子被反应弹回来,即d,但不会绕核运动,即a。
故选C。
7.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⑤⑥
【答案】A
【解答】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空间运动,而不是镶嵌原子中,错误;②原子是可分的,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正确;③原子呈球形,正确;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正确;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正确;⑥电子质量小,虽然原子核体积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正确;
故选A。
8.(2024八下·东阳期中)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乙、丁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C.甲、丁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甲、乙为互为同位素原子
【答案】C
【解答】A、 甲、丙的原子中都有1个质子和1个电子,核电荷数相同 ,不符合题意;
B、 乙、丁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不符合题意;
C、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甲、丁相对原子质量都是3 ,符合题意;
D、 甲、乙质子数不同,不是互为同位素原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有三种原子,A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B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9个中子,C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是同种原子
B.B和C核外电子数相等
C.A和B是同种元素,且互为同位素原子
D.A和B核电荷数不同
【答案】C
【解答】 A、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原子,所以A和B不是同一种原子,故A 错;
B、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B和C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
C、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A和B都是氧元素,是同种元素,且互为同位素原子,故C 正确;
D、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A和B核电荷数相同,故D错。
故选:C。
10.(2023八下·杭州期中)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夸克带电量为+(2/3)e,d夸克带电量为-(1/3)e,e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B.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C.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答案】C
【解答】A、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所以质子是由 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
故答案为:C。
11.据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氢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这对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关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一定含有3个中子
B.它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1个氢原子核
C.它的组成可以用H5表示
D.可以推测出它的化学性质与氢气不同
【答案】A
【解答】A、该氢微粒的原子核中只含质子,不含中子,符合题意;
B、 氢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 ,一个氢分子2个原子核,该氢微粒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1个氢原子核 ,不符合题意;
C、 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 ,不符合题意;
D、 两粒子构成不同,可以推测出它的化学性质与氢气不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据报道,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与带正电的氧离子作用,制造出新物质。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氧单质 B.都是氧的同位素
C.分子是由氧元素构成的. D.属于化合物
【答案】A
【解答】A、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单质 ,符合题意;
B、都是氧的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C、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4八下·余杭期中)C-14 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具有放射性,科学家利用C-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C-14 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 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 C-14 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 平衡。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C-14 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 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C-14 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 代。请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 C-12 原子相比, C-14 原子结构上的不同是   不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字母)。
A.C-14 原子属于碳元素
B.C-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
C.C-14 原子比 C-12 原子的质量大
【答案】(1)中子数
(2)A;C
【解答】(1)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它们结构上的不同是中子数不同;
(2)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属于碳元素,故正确;
B、 C-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即质子数是6,故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也就是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因此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故正确;
故选:AC。
14.(2024八下·温州期中)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C1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12C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   不同。
(2)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气氘氚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则三种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   。
(3)结合已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可多选)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
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12C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
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1和37C1,二者数量百分比各占一半
E.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1)中子数
(2)氕
(3)B;C;E
【解答】(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2)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气氘氚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则三种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氕。
(3)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
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故正确;
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12C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故正确;
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l和37Cl,但是二者数量百分比不一定各占一半,故错误;
E、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正确;
故答案为: B C E。
15.(2023八下·义乌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带正电)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
(1)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②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需要用到的是    。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3)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a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
A. B. C. D.
(4)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答案】(1)①③④
(2)不会
(3)D
(4)一个质子
【解答】 (1)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所以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绝大多数α粒子(带正电)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的 体积很小;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一个带正电的微粒且体积很小,它们之间由于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而使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 ,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说明原子内部带正电的微粒不仅体积小 而且质量相对很大;由以上说明可知需要用到的知识是①③④;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受到的周围正电荷的斥力可以相互抵消,α粒子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3)根据实验现象知:大多数α粒子方向不变,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出现非常大的偏转可知图像D正确。
(4)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微粒,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说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变成了8 个,所以打出了一个质子。
16.(2024八下·湖州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甲)。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如图乙)。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偏转。于是,卢瑟福推测: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里“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丙)。结合图丙,请列举得出“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这一结论的主要证据是   。
(3)基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你认为丁图中最符合实际的原子结构为   (填字母)。
【拓展与应用】在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为强化同学们对分子结构模型的理解,老师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实践性活动,并为此次活动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表:
“甲烷分子结构模型制作”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不合理 同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调
指标二 形态规整、能很好体现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形态规整、但不能体现分子的立体结构 形态扭曲与实际不符
(4)小科、小红两位同学均用超轻粘土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如图戊所示)。参照评价量表,组长把小红作品的“指标一”评定为“优秀”,而“指标二”评定为“合格”。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1)原子核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3)C
(4)将中间的碳原子进行适当处理,将周围的四个氢原子安装在对应位置构成一个正四面体结构
【解答】(1)卢瑟福推测: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里“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出“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这一结论的主要证据是: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
(3)根据散射实验可知,原子中间为原子核,周围几乎都是空的,故选C;
(4)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我的建议是:将中间的碳原子进行适当处理,将周围的四个氢原子安装在对应位置构成一个正四面体结构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5 模型、符号、原子结构
一、模型、符号
模型:
(1)模型方法: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3)事物的复制品、一副图、一张表、计算机图像、复杂过程的示意(比如公式),复杂对象的示意都可以是模型。
符号:
(1)定义:代表事物的标记。
(2)意义: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运动学:s、v、t 电学:U、I、R 单位:V、A、Ω、m、s,另外还有:天气符号、停车场符号、禁止吸烟符号等。
二、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的构成: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如,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他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4)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例如金属铝有铝原子构成,铅笔芯内的石墨由碳原子构成的。
2.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m数量级。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氢分子是最轻的分子,其分子质量数量级是千克。
(2)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3)组成某个分子的原子肯定比分子更小。如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氢原子比氢分子小。但并不能说明原子一定比分子小,某些原子比某些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
三、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时间 人物 原子模型
1803 道尔顿 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实心球模型。
1897 汤姆森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西瓜模型。
1911 卢瑟福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点和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原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行星模型。
1913 波尔 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分层模型。
卢瑟福实验
(1)大部分粒子顺利通过,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2)少数粒子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
(3)极少数粒子原路返回,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成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
(2)原子核在原子钟所占的体积极小,其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但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质量。
(3)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4)夸克: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 夸克还可以再分。
带电的原子:
(1)离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阳离子:带正电
(3)阴离子:带负电
5. 同位素:
(1)概念: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特点: ①三相同: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②三不同:中子数不同,原子质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一、模型、符号
1.下列四个图形中属于符号的是
A.原子结构 B.节水标志 C.甲烷分子结构 D.足球烯结构
2.下列表达方式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水分子 B.电压表
C. D.磁感线
3.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原子结构 B.杭州亚运会会徽 C.新冠病毒 D.二氧化碳分子
4.在日常生活与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用符号或模型来表达一定的信息。下列教材中出现的图示属于符号的是(  )
B. C. D.
5.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B. C. D.
6.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模型就是实物
B.模型都是将实物按比例放大,便于人们观察
C.模型不能按实物大小制作
D.模型便于人们研究被观察的对象
7.下列叙述中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 (  )
A.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事物,可避免因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B.数学公式也是模型
C.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地球仪是表示地球的符号
8.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模型法”“比值定义法”等研究方法。下面主要用到“模型法”的是(  )
A.速度的定义式的得出 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探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
9.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以是某种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
②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
③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各项,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欧姆定律:I= B.水分子:
C.金属元素钠:Na D.一种原子结构:
二、微观粒子模型
1.(2024八下·余杭期中)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2O B.O2 C.O D.
2.(2024·浙江二模)2023年7月 12日,由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火箭助推器内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符号表征看:甲的化学式是C2N2H8
B.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之比为2:3
C.从微观构成看:丙物质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D.从宏观物质看:生成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3.(2023·浙江期中) 下面是一些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分别代表不同种类元素的原子,其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4.(2023·浙江期中)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5.(2024八下·长兴期中)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会变
D.原子构成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一定比分子小
6.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
D.物质都是由分子紧密排列而成的
7.(2024八下·长兴月考)用“”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8.(2024八下·临海期中)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 B.氯化钠 C.水 D.石墨
9.(2024八下·杭州期中)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氯气由氯原子构成
④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⑤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⑥原子不能再分
⑦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A.②⑤⑥⑦ B.①④⑤ C.④⑤ D.③④⑤
10.(2024八下·杭州期中)辨析概念或物质之间的区别十分重要,下列有关分析中合理的是 (  )
A.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氢的三种同位素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C.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本质上是一样的,电动机也可用来做发电机
D.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11.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和分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2.如图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   和   ,分裂出来的   又重新组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   构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三、原子结构模型
1.(2024八下·温州期中)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①玻尔:分层模型 ②卢瑟福:核式结构 ③汤姆生:面包模型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2.(2024八下·温州期中)2024年2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宣布,研发含撸-177抗癌新药取得实质性进展。鲁-177相对原子质量为177,核外电子数为71,则其质子数为
A.177 B.106 C.71 D.142
3.(2023八下·婺城期中) 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成功合成117号元素。该元素已获正式名称“Ununseptium”, 元素符号为Uus。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7 个质子,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 倍,是目前获得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原子。该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117 B.174 C.291 D.408
4.下列有关原子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B.玻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C.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D.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5.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图示为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原子呈电中性
(5题图) (6题图)
6.卢瑟福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图示线条中,可能是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abcd B.abc C.bcd D.ad
7.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⑤⑥
8.(2024八下·东阳期中)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乙、丁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C.甲、丁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甲、乙为互为同位素原子
9.有三种原子,A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B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9个中子,C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是同种原子
B.B和C核外电子数相等
C.A和B是同种元素,且互为同位素原子
D.A和B核电荷数不同
10.(2023八下·杭州期中)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夸克带电量为+(2/3)e,d夸克带电量为-(1/3)e,e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B.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C.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11.据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氢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这对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关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一定含有3个中子
B.它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1个氢原子核
C.它的组成可以用H5表示
D.可以推测出它的化学性质与氢气不同
12.据报道,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与带正电的氧离子作用,制造出新物质。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氧单质 B.都是氧的同位素
C.分子是由氧元素构成的. D.属于化合物
13.(2024八下·余杭期中)C-14 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具有放射性,科学家利用C-14来测定古代遗存物的“年龄”。大气中的C-14 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 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 C-14 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 平衡。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C-14 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 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C-14 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 代。请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 C-12 原子相比, C-14 原子结构上的不同是   不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字母)。
A.C-14 原子属于碳元素
B.C-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4
C.C-14 原子比 C-12 原子的质量大
14.(2024八下·温州期中)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C1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国际上采用12C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   不同。
(2)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气氘氚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则三种原子中百分比含量最多的是   。
(3)结合已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可多选)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它所有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自然界中大部分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由此推测大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
C.若相对原子质量采用12C的1/6作为标准,则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会改变
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35C1和37C1,二者数量百分比各占一半
E.在化学变化中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与其他原子化合,计算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仍能使用该金属元素原来的相对原子质量
15.(2023八下·义乌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带正电)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
(1)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②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需要用到的是    。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3)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a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
A. B. C. D.
(4)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16.(2024八下·湖州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甲)。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如图乙)。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偏转。于是,卢瑟福推测: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里“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丙)。结合图丙,请列举得出“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这一结论的主要证据是   。
(3)基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你认为丁图中最符合实际的原子结构为   (填字母)。
【拓展与应用】在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为强化同学们对分子结构模型的理解,老师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实践性活动,并为此次活动设计了相应的评价量表:
“甲烷分子结构模型制作”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两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不合理 同种颜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调
指标二 形态规整、能很好体现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形态规整、但不能体现分子的立体结构 形态扭曲与实际不符
(4)小科、小红两位同学均用超轻粘土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如图戊所示)。参照评价量表,组长把小红作品的“指标一”评定为“优秀”,而“指标二”评定为“合格”。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