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九课●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全民守法既是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法治中国的最高境界。前提关键重点基础防线人大、政府政府法院、检察院公民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9.4 全民守法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湖南某高三女学霸百日誓师大会上激情演讲2023年2月23日,湖南某中学高三女生在百日誓师大会上的激情演讲,那一场热情澎湃的演讲,感染了无数的高考学子,每一句金句输出都能点燃同学们的激情。但就是这样一场精彩的演讲,却惹得众多网友们的不满,遭到了网友们的无情谩骂和嘲讽,酸到极致的键盘侠们开始对这个花季女孩进行无休止地网暴。有的人还理直气壮的说: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感想是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的权利。据了解,当地相关部门也已介入调查,对散布负面信息的人员进行追踪。高三“誓师女生”遭网暴“你面目狰狞的样子真难看”,看到该名高三学生在台上费力地演讲,有的家长甚至不屑表示“孩子,你读书可不能读成她这个样子”。部分网暴言论:警方提醒,网络空间是公共空间,网络社会同样是法治社会,发布网络言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底线。你如何看待“网暴”行为?网络是法外之地吗?为什么?全民守法一、全民守法的内涵1.全民守法的内涵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所有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主体: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国家机关一、全民守法的内涵2.全民守法的必要性(原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P107第一自然段)何某爱弹钢琴,退休后在家支起两架钢琴,除自己弹奏之外,还招了几个学生,在晚上进行教学活动。此起彼伏的琴声没有让小区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反而成为影响邻居休息的噪声。在居委会、派出所多次协调未果的情况下,邻居将何某告上了法庭。何某则认为自己是在合法行使权利。何某的行为是否侵犯了邻居的权益?为什么?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会如何处理?何某有弹琴和教学生的权利,但其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损害其他居民休息的权利。何某应当履行自身义务,保障他人休息权利的实现。如遇到此类情况,可以与何某进行协商解决,讲明道理和法律知识,如协商未成功,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全民守法的内涵(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要求: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要求: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要求: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3. 全民守法的要求(公民角度)一、全民守法的内涵2023年2月23日,湖南某中学高三女生在百日誓师大会上的激情演讲,那一场热情澎湃的演讲,感染了无数的高考学子,每一句金句输出都能点燃同学们的激情。但就是这样一场精彩的演讲,却惹得众多网友们的不满,遭到了网友们的无情谩骂和嘲讽,酸到极致的键盘侠们开始对这个花季女孩进行无休止地网暴。有的人还理直气壮的说: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感想是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的权利。据了解,当地相关部门也已介入调查,对散布负面信息的人员进行追踪。结合案例和教材内容分析网络暴力对我们有何启示?键盘侠们开始对这个花季女孩进行无休止地网暴。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感想是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的权利。侵犯了高三女孩的名誉权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应该遵守不得利用言论自由侮辱、诽谤、诋毁其他公民的义务应尊法守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当地相关部门也已介入调查,对散布负面信息的人员进行追踪。结合案例和教材内容分析网络暴力对我们有何启示?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不可分离①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的权益,义务则是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启示:【知识拓展】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别让我以为没事,葬送你的一生如何推进全民守法?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1.观念上: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二、推进全民守法2.行动上:投身依法治国实践,尊法守法。3.道德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1.观念上: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内化于心)二、推进全民守法2.行动上:投身依法治国实践,尊法守法。要求: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外化于行)近年来,朝阳群众曾多次协助警方查案,参与破获多起明星吸毒、嫖娼等大案。二、推进全民守法3.道德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处需的般道德。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二、推进全民守法知识拓展全面依法治国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对不同主体的要求依法执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行政机关: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和公民:监察委员会:司法机关:立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中国共产党:总结: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1.总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宪法角度: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3.中国共产党角度: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4.立法机关角度: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行政机关角度: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6.司法机关角度: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7.公民角度: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推动全民守法,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综合探究 P113页课堂总结一、全民守法的内涵二、推进全民守法9.4全民守法1、内涵2、原因3、要求(公民角度)国家角度1、增强全民法治观念2、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尊法守法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怎么做)1.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状态。2.建设法治中国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监督者。3.公民在行使自身合法权利时,不允许损害其他公民的利益。4.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享有自己的权利,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5.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加以维护。6.推进全民守法要坚持把全民学法和用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7.全民守法要求公民应先行使权利,后履行义务。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合法手段普法和守法依法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依法履行义务易错易混1.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信仰②法律主要依靠人们内心的信仰保证实施③要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④要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②错误,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材料强调对法律的信仰和遵守,而不是通过法律表达诉求。排除③。D2.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提到:“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 )①实现全体公民立法、司法和守法平等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③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主动性④完善国家法律援助制度,缩小法律援助范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②③:“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因此,推进全民守法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主动性。②③符合题意。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和守法平等,不是全体公民立法平等。①说法错误。④:完善国家法律援助制度是公正司法的要求,不是推进全民守法的要求,并且要扩大法律援助范围,而不是缩小。④排除。C3.近日,成都某小区业主推电瓶车进入电梯后瞬间爆燃,致使电梯内多人烧伤,其中包括一名未满周岁的婴儿。火灾现场惨烈情景触目惊心,再次敲响电动车消防安全警钟。禁止电动车“上楼入户”需要公民( )①完善行政执法模式,促进行政执法规范有序 ②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 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②③:禁止电动车“上楼入户”需要公民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故②③入选。①④:选项①④的行为主体是政府,而题干强调的是公民,故①④不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