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语言题型知识点汇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语言题型知识点汇总

资源简介

枪械类型使用说明狙击步枪狙击步枪又称单发栓动步枪,是可以在超远距离击杀敌人的枪械,无论是攻击力,还是射程都比其他类型枪械厉害,是“伏地魔”的必备武器之一。瞄准镜则是为狙击枪提供了更清晰的视野(win94是例外,无法装备瞄准镜),而消音器则可以提高玩家的隐蔽性(win94是例外,无法安装任何枪口)。 枪械类型:AWM、M24、Kar98k、win94精确射手步枪精确射手步枪又称半自动狙击枪、连狙,是比较强势的一类枪支,在更新前属于狙击步枪中的一类,这类枪支伤害较高(VSS除外),精准度、射程仅次于狙击步枪,同时属于突击步枪的配件也可以安装(战术枪托除外),射速较快,缺点是远距离会有很大的弹道下偏。 枪械类型:SKS、MINI14、VSS、SLR、MK14、QBU突击步枪自动步枪适合在中近距离使用,也可以在中远距离利用瞄准镜的优势,来对对手进行远距离点射,但距离一旦变远,自动步枪的精准度,就会大打打折扣,使用不当更是会暴露自身的位置。 枪械类型:AKM、SCAR-L、Groza、M16A4、M416、AUG、QBZ冲锋枪冲锋枪的优势在于它近距离的射速,在近身战的时候,枪法好的玩家可以占到非常大的优势,而冲锋枪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仅射速非常快,而且近距离稳定性高。但其劣势也非常明显,除了射程近之外,冲锋枪的基础弹夹非常浅。 枪械类型:UMP9、VECTOR、Tommy Gun、Micro UZI霰弹枪霰弹枪的主要优势在于屋内战斗,或者是贴身战斗,但是巨大的威力,也为这把武器带来很高的危险性。有些霰弹枪还需要打两发换一次子弹,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不确定性,另外S12K可通用步枪枪口与弹夹。 枪械类型:S1897、S12K、S686机枪火力非常猛,非常适合在敌人有载具的时候进行扫射,极高的射速可以轻松将载具打爆。虽说这把枪后座力不大,但并不适合持续的扫射,另外如果安装高倍镜连续射击将不可控。 枪械类型:M249、DP-28手枪最容易找到的枪械,射程短威力小。落地没其他枪械时可,以捡来用,使用时尽量贴近射击。 枪械类型:P92、P1911、P18c、R1895、R45、Sawed-Off弓弩它们非常罕见,整个地图不会那么轻易搜到,它们是近战最犀利的武器,也是唯一能造成伤害并无视任何防护手段的武器(平底锅除外),装弹与射速速度较慢、箭道下坠速度快,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是它的优点,而且自带红点瞄准镜,只能根据箭道来推测位置。 枪械类型:十字弩
说说这些加黑底的词的作用,删掉会怎样,换成别的词会怎样? 【考点解读】 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性、生动性) 对于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既要了解某个词语限制角度,还要体会它在句中具体语境中的特殊作用,这样才能理解语言准确对突出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考点:多体现在一些修饰,限制语上,词性常是副词。 【提问方式】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能否替换成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从文章中找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 【技巧点拨】 说明文语言题型 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同说明文本身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说明文语言简明准确、通俗易懂、清楚明白、条理分明、概括性强。说明即解说,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说明文的语言既不同于记叙文语言,也不同于议论文语言;既不是为了感动人,也不是为了说服人,而是为了使人明白,获得知识。语言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准确性,这是说明文语言的特色。 说明语言特点:准确、具体、简明、浅显易懂、概括性强,其中准确是前提,在这些先决条件下,语言才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词性上常是副词,它们往往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 表约数:约、大约、近、上下、左右 表确数:30倍、1/5/、30%、一千年前 表程度:最(多)、至少、全部、几乎、常常、往往、相当、尤其 表示时间:当时、刚才、刚刚、有时候 表范围:大多数、大部分、遍及、一般 注:经专业机构调查、研究发现、专家调研称......表示有科学依据,表现说明文准确性。 同时,说明文的语言有时也在准确,严密前提下具有生动性。 2. 说明语言的生动性,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的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会适当的采用生动的说明。主要体现在说明方法(打比方、摹状貌、引用)、修辞(拟人)、有表现力的词语(形容词、动词、成语)、表达方式(描写)等的运用上。 说明文语言题型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 解释词语意思; 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例举反义;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例:“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他们都是一样的。 能否替换成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 表态:不能替换; 定性:解释所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词的意思,词说明了/表明了......) 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性。 例:“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不能,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如果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语言的准确性。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表态(删还是不删)。 定性,解释词语和解释句子。(词的意思,词说明了/表明了......)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例:“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 答:不能删去,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从文章中找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 先找到词句,如包含数字的、带有修饰限制词的; 按照类型1解答 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例题01】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句中“大多”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大多”表示大部分是这样,但也不排除有不引用活水的情况。如果去掉,就表示所有池沼都是引用活水的,与原意不符。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解题技巧:这类题的解题先要作出判断,然后分析词的本义及在文中的作用,进而分析去掉后的表达效果,最后回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例题02】 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句中“好像”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型时,可先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再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说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例题03】 广西乐业的一个洞中大厅——红玫瑰大厅长300米,宽200米,最高处达260米,这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 句中“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不能。“相当”表示红玫瑰大厅和人民大会堂的规模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一样,和事实不符。用“相当”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型时,要先作判断,然后从词义来分析两个词的区别,最后分析互换后的表达效果。 说明文写作:(明确说明对象)记叙文以情感人,议论文以理服人,说明文以知明人。 说明语言要注意,准确简明和周密。 语言准确前提下,平实生动皆可以。 说明文的表述,无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要求准确无误,要符合客观实际。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对数量的多少、范围的大小、程度的深浅、次序的先后等方面做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反映。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主要、几乎、大约、一般、之一等词,考查时常用删除法,即该词保留着说明了什么,删去有什么不好。(2)同义词的慎重选用。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典型例题 【练习01】 下列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 之一 2、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至少 3、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 可能 4、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多 5、其(生态住宅)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一切 【练习02】 石墨烯,潜在应用令人惊喜   ①2017年,英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先后利用不同方法,实现了对氧化石墨烯层间距的精准控制,使得体积较小的水分子可以顺利通过,而盐离子则被堵在门外。该成果展现了氧化石墨烯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巨大潜力。   ②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的孪生弟弟。自2004年英国物理学家在实验室内用看似不可思议的撕胶带的方法,从大块石墨中剥离出科学家曾理论预言不可能稳定存在的单层石墨烯以来,石墨烯这一科学名词已变得家喻户晓。短短十几年,围绕石墨烯的各项研究发展迅猛,并展现出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③石墨烯是碳材料家族中的一员,是由一个个碳原子在平面内按照六边形蜂窝状结构排列形成的一种层状材料。由于其厚度只有一个碳原子的大小,约为0.34纳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二十万分之一。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薄材料,石墨烯也被称作是一种二维材料。   ④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二维原子结构,石墨烯展现出了许多普通三维材料并不具备的奇异性质。单层石墨烯的透光率高达97.7%,肉眼看过去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它有着绝佳的导热性,传热导能力是金刚石的两倍以上。石墨烯的机械强度极大,比钢铁还要强200倍。如果把1平方米的单层石墨烯做成一张吊床,区区0.34纳米的厚度便可以稳稳地承载一只猫。石墨烯还具有十分优良的电学性质,导电性比银和铜还强,载流子迁移率比碳纳米管和硅还高。   ⑤基于石墨烯极其优异的物理特性,人们对它的应用寄予厚望。近十年的研究表明,石墨烯在基础研究、高频电子器件、柔性显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新能源电池、超级电容、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非凡的应用潜力,被誉为黑金和新材料之王。   ⑥ 在众多潜在应用中,石墨烯净水技术不仅在原理上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在实验室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众所周知,活性炭作为一种常见的传统污水处理材料,内部有很多疏松的孔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石墨烯特殊的层状和孔状结构,使其吸附能力是活性炭的成百上千倍。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微观调控、修饰与改性,制造出许多种不同的具有超高效吸附特性的石墨烯基吸附材料,它们不仅能吸附超过自身质量数百倍的污染物,还可以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可以说,石墨烯在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方面提供了令人惊喜的全新解决方案。   ⑦ 目前,中国石墨烯产业已被列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我国石墨烯领域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包括石墨烯净水技术在内的一些技术突破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我们相信,与石墨烯有关的新技术、新发明会在不远的将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类带来巨大福音。 1.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迄今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不能删去, 迄今为止意思是到现在为止,起限制作用;(1分) 说明石墨烯是人类到现在为止发现的最薄材料,以后还可能发现更薄的材料。(1分)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分) 【练习03】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略有删改) 1.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4分)  (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1) (2) 答:(1)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并不是很了解。(2分) (2)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的,是有科学根据的;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准确、严谨地说明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基本上是对称的。(2分) 【练习04】 塑料袋真的应该抵制吗   ①2008年的一纸限塑令施行至今已有十年,其间围绕塑科袋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由于不可降解,塑料袋早已成为多数环保主义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海龟和海鸟误食塑料袋后死亡的图片更激起人们对塑科袋的痛恨。   ②但其实,人们对塑料袋的认识,大多是错误的。   ③伤害海洋动物的是所有垃圾,而不仅仅是塑料袋。事实上,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2008 年,北京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仅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在上海,这个数字是7%。   ④流行于环保主义者中间的一种说法是,塑料袋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和100万只海鸟的死亡。   ⑤不过这些健康风险并不会发生在所有的海鸟身上,它对于那些通过反刍喂养幼鸟的物种影响比较显著。而且,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塑科袋与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的死亡率有相关关系,来自美国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专家的研究表明,塑料袋对于海洋哺乳动物的伤害远没有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严重,   ⑥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的确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塑料袋定是杀死海洋动物的凶手。一个名叫卡斯卡迪亚的专业动物尸检组织对2010年4月死于美国西稚图海滩的灰鲸进行解制之后发现,在鲸鱼的胃中存在塑料袋、小毛巾、手套。鞋子和其他垃圾,同时这只灰鲸头部还有一个明显的由螺旋浆造成的伤口。   ⑦海洋哺乳类动物误吞塑料袋的比例并不比误食其它垃圾高,靠限制塑料袋保护海洋动物并不比限制鞋子、手套更有效,   ⑧环保组织常用吞下了塑科袋的海龟照片来证明海龟是白色污染的受害者。不可否认,这种情况也许确实存在,但是图片的超强冲击力也不能直接证明塑料袋对海龟的影响。   ⑨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在200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塑料袋极少是海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要减少对海龟的伤害,禁止钓鱼比限制使用塑料袋更有用。根据美国海洋渔业局的统计,造成海龟非正常死亡最多的人类活动是渔业而非塑料袋制品污染。   ⑩因此,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   ⑾除了伤害海洋动物之外,塑料袋对大气、土壤、水的污染和对石油的消耗也一直为人诟病。然而真相出乎人们意料。   ⑿2005年,苏格兰政府发布了全面评估塑料袋和纸袋对环境影响的报告,结果认为属于环境友好型的纸袋和布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环保,生产时,纸袋要比塑料袋多消耗10%的能量,耗水量更是塑科袋的四倍,生产纸袋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塑科袋的3.3倍。结束使用周期后,纸袋还会造成2.7倍于塑料袋的固体废弃物。   ⒀同时,塑料袋使用的便捷已经让许多家庭主动对塑料袋进行绿色处理。他们会把超市和菜市场的塑料袋拿回家储存,在套垃圾桶和装东西时拿出来二次甚至多次使用。   ⒁ 不可降解性被认为是塑料袋的原罪,然而它的破坏力往往与低回收利用率绑定在一起,不可降解四个字听起来十分骇人,但事实上,除了塑料制品外,金属制品和玻璃制品也不可降解,玻璃制品自然腐烂需要1000年左右,是塑料制品的5倍。   ⒂人不可能把这些材料的使用都一并禁止,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不可降解的材料能否被妥善地处理。塑料袋处理的尴尬在于焚烧会污染大气,填埋又污染土地,回收利用就成为它最好的去处。   ⒃国原本塑料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成为制塑的原料,发热发电的材料,从此变废为宝,改过自新,然而低回收率却阻碍了这一切。欧洲国家塑料的回收率在45%以上,德国和日本的回收率都在60%以上,可中国的回收率却仅有25%, ⒄限制塑科袋对环保的作用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大,只要回收利用得当,塑料袋也并非罪大恶极。 一-摘自《青年文摘》2018 年第9期有删改 1.文段⑧中加点的也许确实是否矛盾 请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不矛盾。因为,也许是表推测,因为作者觉得没有确凿可信的证据证明这是事实,但也知道海龟吞食的垃圾中确有塑料袋,海龟的死塑料袋脱不了干系。所以两词连用表示这样一种事实,就更准确。 【练习05】 智能家居安防 ①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无线电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前瞻性的新产品, ②通常,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系统。 ③第一是门禁系统。可靠安全的防盗门至关重要,它是家庭防护的第一道防线。门禁系统为主人提供坚固防范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多出入的方便。主人可以授权自己、家人、访客,通过密码、指纹、语音口令等智能识别方式方便地进出家门。 ④第二是报警系统。报警系统由防盗报警系统、防火灾报警系统和防燃气泄漏报警系统等组成,它可以作为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方式让家庭能够避免外界侵入和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报警系统通过安装在室内外的各种传感器,将探测发出的信号最快地传递给相关人员。如烟雾火警探测器和可燃气泄漏探测器,它们在烟雾或可燃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迅速发出警报以便用户知晓。 ⑤第三是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用于本地和远程了解特定区域情况,保留录像备查,起着威慑、监督、取证和管理作用的网络系统。监控系统具有实时监控功能,通过分布在室内的监视器、触摸屏等设备,可以监控住宅周边、门口、各个房间、室内通道等重点区域的实时情况。用户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家里的变化。系统还会自动将实时监控的影像通过硬盘录像功能录制下来,如果有盗贼闯入,就可以记录下盗贼的影像作为证据。 ⑥此外,考虑到室内环境安全问题,环境监测系统也被划到安防这一块,顾名思义,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是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的系统,包括甲醛探测仪、PM2.5探测器、二氧化碳探测器等。该系统的功能是实时对空气中某些有害物质的探测和对空气质量进行调节。 ⑦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各种智能防护设备通过信息通讯系统、网络系统彼此配合,协调工作,组成一个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它为我们享受高品质的智能居家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如烟雾火警探测器和可燃气泄漏探测器,它们在烟雾或可燃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迅速发出警报以便用户知晓。 选文第②段“通常,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系统”一句中,加点的“主要”一词为什么不能删掉? 【答案】14. 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报警系统通过安装在室内外的各种传感器,将探测发出的信号最快地传递给相关人员。 15. “主要”起限制作用,说明了三个系统只是智能家居安防系统中最重要的三个系统,还有其他的系统,删去后就变为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只有这三个系统,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练习06】 保护湿地 ①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本之一,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国际湿地公约》认为,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或半咸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处不超过6米的浅海。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等。 ②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享有“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等美誉。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湿地仅占地球表面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③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湿地面临各种威胁。 ④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造成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近40年来。我国已有50的濒海滩涂不复存在,全国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退化。湿地生物资源和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湿地生物种类减少,威胁生态系统平衡。湿地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近岸海域屡受赤潮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全国大型河流约61%的河段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东部地区湖泊、河流的污染和富营养已成为公害。 ⑤更令人忧虑的是,即使在今天,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脆弱性仍未得到人们的认识和重视。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严重威胁仍在进一步加剧。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存环境。具有环保意识的人们要像保护自己的肾脏那样,保护湿地。 14. 从文章整体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15. 第②段说“湿地仅占地球表面6%,却为地球 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中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14. 逻辑顺序 15.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湿地所占面积之小与为物种提供生态环境比例之高对比,具体准确地突出湿地的重要性。(只答一种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作说明也可)。 16. 不能删去。“约”即“大约”,表示约数(概数),而不是确数,在文中起限制作用,是说全国大型河流61%左右的河段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不是确切的数字。删去后就变成了就是这个准确地数字,这与事实不符。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根据今天所学内容,做出总结: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能否替换成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从文章中找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