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 二轮专题 议论文论证方法知识点汇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中考 二轮专题 议论文论证方法知识点汇总

资源简介

来一场有趣的辩论吧: 1、正方:网络让人更自由 反方:网络让人更不自由 2、正方:电子游戏开发智力 反方:电子游戏误人子弟 【提问方式】 下面划线句子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分析划线句子/某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划线句子/某段用了哪种/哪些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4分) 【技巧点拨】 论点 1、论点的概念: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或主张。 2、论点和论题 (1)联系 论点的三要素:论题、作者观点、判断句。 (2)区别 内容句式论点观点结构完整的判断句论题话题短语或词语
(3)判断下列文章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 《玫瑰与胶囊》 《我的书法经验》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标语口号应该提醒幸福》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 3、中心论点 (1)中心论点的概念: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 (2)中心论点的形式要求: 1.完整的句子,往往有明确的主语,有明确的判断; 2.不能用疑问句(反问句要改成陈述句,除明确要求原文不变); 3.不能用比喻、拟人(修辞句要还原); (3)如何寻找中心论点: ① 题目 一是题目本身是中心论点。 二如果标题是比喻句,那可以先找到比喻义,然后在文章中找出本义,加以概括就可以出来中心论点。 三是题目如是疑问句,答案往往是中心论点。 四是如果并列关系的论题,两者间关系的句子往往是中心论点。 ②开头段或结尾段 ③每段的首尾 (4)如何寻找分论点——概括段意法 概括这段讲了什么道理→根据其他的形式→找出分论点 二、论据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 论据反推论点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分析论据,看它证明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 (一)分类 (1)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以下几种: ①具体的事例;②概括的事实;③统计数字;④亲身经历、感受;⑤可靠的史实; (2)道理论据:指名人名言、公认事理、格言俗语、定律公式、自然科学原理等。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以下几种: ①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②民间的谚语和俗语、名言、警句等;③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等。 (二)答题格式 1、概括论据:对某段的内容进行概括; 【答题格式】某人做某事。 2、文章某段论据的作用:先判断用了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再概括论据的内容;最后再答作用。 【答题格式】列举了……事实/理论论据,具体有力的证明了……观点。 3、事实论据作用的答题公式:用“何人何事”真实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道理论据作用的答题公式:深刻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补写论据 补写论据一定要围绕文章的论点展开,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论据所证明的道理要与文章观点一致。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是要补充事实论据还是要补充道理论据,如果补充事实论据,可举名人事例,不但有更大的说服力,而且能展示自己的知识面,更容易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和赞赏;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补写事实论据的一般答题格式为: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补写道理论据,要补写一句与论点相关的名言警句、公理、俗语或诗词等。 三、论证方法 1、论证方法的含义 论证方法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它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论证方法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证方法的分类 (1)举例论证:常以“例如”“譬如”等字眼为标志,并且所讲内容均为有代表性的事实。 (标志:例如,如……;效果词:具体有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论据充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对比论证:需要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突出论证的观点。 (标志:一是反义词的前后运用,二是“反之”“但是”之类的词语转换。;效果词:突出) 答题格式: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 加以比较,从正反两面突出强调了……的观点(写分论点,如无则写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周密,给人深刻印象。 (3)比喻论证:即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理性分析。 (标志:比喻句;效果词: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论点(写分论点,如无则写中心论点)。使道理通俗易懂,易于读者接受。 (4)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标志:名人名言、权威数据、名人逸事、笑话趣闻等;效果词:有力 / 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题格式:运用引用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了……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道理论证:是从理论角度对事理进行阐述,一般内容均为经过检验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中外名言警句等。作者引用名人名言、被人们承认的理论以及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来论证观点的方法,又称讲道理。 (标志:“ ”;效果词:有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填论据)证明了……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 3、论证方法的识别: 事例(含概括事例) -------举例论证 运用比喻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 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引名言,讲道理 -------道理论证 引名言,内容为结论 -------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区别:
  引用论证严格讲是道理论证的一种,单纯的道理论证因为论证的严谨性以及所用道理的出处问题,给人的信任感不足,而引用论证多借用名人语录,普遍的公理,这些相比单纯的道理论证更有说服力。
  1、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
  2、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例如《谈读书》(人教版九上课文)第十段列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思想,逻辑修辞使人善辨”这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结论。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得出的论断令人信服。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答题思路】 1.审题,定位,判分(3-4分) 2.筛选知识点 3.完善格式,组织答案 【答题规范】 论证方法 + 内容概括 + 效果词 + 论证了……观点/论点(先分后总,由近及远) 【例题01】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 李洪兴 ①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一睹《四库全书》真容。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 ②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 ③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侍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④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⑤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有利于滋养时代的心灵。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需?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18.第②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8. 举例论证。举了故宫和中国美术馆展示画卷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的观点。 【例题02】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 ①“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也表明,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②屠呦呦就是用心专一的典型。55年里,除了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下工作;从 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历经 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科学界巨星“三钱” 之一的钱伟长,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他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研究。终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获得重要成就,被人称为“万能科学家”。屠呦呦、钱伟长的事业轨迹似乎在提醒人们:获得成功的途径,唯有专一。 ③反之,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一治国,痴迷木匠,虽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位著名的骨科专家,担任医院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不专一于“正业”,热衷搞房地产开发,虽然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地盘不断拓展,但诊断、医疗的服务质量却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医疗事故频发,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专一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④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追逐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步入歧途。 ⑤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 21.选文的第②、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1.(4分) 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具体典型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这一中心论点。 评分标准:4分。论证方法2分,作用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练习01】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①对比论证,如文章①-③段,通过对比突出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一观点。 ②比喻论证,如第④段中“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读书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影响。 ③举例论证,如第⑤段举了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 (论证方法1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分析作用2分) 【练习02】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分) 13.选文③--⑥然段,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请参考下面示例,分别概括⑤⑥自然段的分论点。(4分) 示例:第③ 自然段:要不断追求; 第④ 自然段:要勤勉。 第⑤自然段: 。第⑥自然段: 。 14.文章第④ 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2.( 4分)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13. (4分)第⑤自然段: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第⑥自然段: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或: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14. (4分)(共4分,论证方法2分,作用2分)比喻论证。把“优秀”与“勤勉’’比作“天然的盟友”和“孪生兄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勤勉”对天才的重要作用。 【练习03】 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 刘毅 ①笔者老家的村子里,水塘上曾经漂浮着各种垃圾,水体发黑,污染严重。家里条件好一些的村民都不敢喝井水,而是买桶装水喝。 ②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很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一年后回到家乡,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水塘已经彻底被填平了。村干部说,虽然村里增设了垃圾集中堆放点,经常组织打捞水塘里的垃圾,但水塘周围的群众仍然经常乱丢乱倒,环境卫生难以保持,不得已才采取了这个办法。 ③“填水塘堵污染”的事例告诉我们,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将阻碍重重,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④开电动车绿色出行的市民,拒绝烹饪珍稀野生动物的绿色厨师,为生态环保鼓与呼的环保达人,近年来,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但很可惜,这样的人还太少。在一些农村地区,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食品源头污染,垃圾随处乱扔,“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不少城市里,一些公共建筑夏季空调温度过低,无证烧烤摊烟熏火燎,倡导多年的垃圾分类形同虚设,有人长时间停车时不熄火。 ⑤我们都是污染的制造者,也应该是环境的维护者,公众踊跃参与环保、支持环保,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亿万公众能否践行绿色生活,这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系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增长点的蓝图能否实现。 ⑥要让践行绿色生活蔚然成风,应当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环保宣传,不断吸引环保“同盟军”,汇聚环保正能量。 ⑦在学校教育中“从娃娃抓起”,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并让他们回家后督促父母和长辈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环保“小手拉大手”。 ⑧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我国多个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几无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处罚不到位。而在韩国,对于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人,通过丢弃物品或摄像头找出丢弃者后,会处以20万到100万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0韩元)的罚金;在日本,如果发现有人乱扔垃圾,所在街道的志愿者会追踪到户并将垃圾退回,进行口头教育,按照法律规定,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还可能会被警察拘捕并罚款。 ⑨在期盼蓝天碧水的同时,我们既要问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也要问问自己为社会、为子孙后代做了些什么。让我们“起而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这样,山青水绿的美丽中国才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17.文章第⑧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出来,并加以说明。(3分) 17.①举例论证:举韩国、日本对乱丢垃圾者实行严格监督处罚的例子。证明践行绿色生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②对比论证:把韩国、日本对不按规定乱丢垃圾者监督处罚的到位与中国的不到位进行对比,强调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可以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根据今天所学内容,总结一下吧! 一.知识梳理 序号论证方法标志效果词12345
答题公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