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如图所示为某地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下列叙述与报告内容不相符的是(  )
A.该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PM10
B.该日空气质量等级属于轻度污染
C.污染物O3可导致酸雨
D.汽车尾气是污染物SO2和NO2的来源之一
干燥的土壤完全燃烧后质量会变轻,其原因是(  )
A.水分蒸发了 B.有机物燃烧掉了
C.土壤中留出了较多的空隙 D.以上均正确
如图是直流电铃的原理图。下列关于电铃工作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流通过电磁铁时,电磁铁有磁性且A端为N极
B.电磁铁吸引衔铁,弹性片因发生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
C.小锤击打铃碗发出声音,是由于铃碗发生了振动
D.小锤击打铃碗时,电磁铁仍具有磁性
如图,四根相同的橡皮筋下挂着等质量的小条形磁铁(橡皮筋在弹性范围内,磁铁间不会吸在一起),橡皮筋被拉得最短的是(  )
A.a B.b C.c D.d
防疫期间,公共场所会使用次氯酸钠(NaClO)、双氧水(H2O2)、酒精(C2H5OH)等消毒液,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离子 D.氧气
海水稻是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盐度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下列有关海水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海水稻是水生植物,体内无导管和筛管
B.海水稻的面世,可以应对我国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C.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海水稻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D.海水稻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总是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
②对人体而言锌是有害元素
③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但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④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这跟水约占人体质量的以上有关
A.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对自身最重要的意义是(  )
A.提供二氧化碳 B.提供水分
C.提供能量 D.提供氧气
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无机盐称为骨盐,其中含有氟化钙(CaF2)。氟化钙中氟(F)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1 C.+1 D.+2
剪取带叶的茎泡在红色液体里,过一段时间,将茎横切,可以看到染红的部位是(  )
A.树皮 B.导管 C.筛管 D.形成层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  )
A.硫 B.木炭 C.红磷 D.蜡烛
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熄灭酒精灯火焰 B.氧气验满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蒸发食盐水
在生物体内可产生下列反应;
①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②6CO2+6H2O+C6H12O4(贮存能量)+6O2
下列能完成反应式①和②所表示的过程的是 (  )
A.绿色的塑料花 B.水稻
C.蘑菇 D.蝗虫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一般不选用粉末状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因为二者反应速率太快
C.能选用石灰石与稀硫酸作原料,生产二氧化碳气体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因为都是反应物状态相同且不需要加热
如图是抓拍机动车闯红灯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光控开关接收到红灯发出的光会自动闭合,压力开关受到机动车的压力会闭合,摄像系统在电路接通时可自动拍摄违章车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光控开关接收到红光,摄像系统就会自动拍摄
B.机动车只要驶过埋有压力开关的路口,摄像系统就会自动拍摄
C.只有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都闭合时,摄像系统才会自动拍摄
D.若将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并联,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填空题(2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时,也要保留)。
(1)   Na+   H2O=   NaOH+   H2↑。
(2)   Fe2O3+   HCl   FeCl3+   H2O。
(3)   Fe2O3+   CO   Fe+   CO2。
(4)   C2H2+   O2   CO2+   H2O。
每年4月份油菜花开,龙泉黄南村总会吸引一大批游客前来赏花踏青。油菜花期长达30多天,期间需要大量水,油菜花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油菜花吸水时,植物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外界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左端的S极正对着电磁铁。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条形磁铁将   运动(填“向左”或“向右”),条形磁铁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 ℃热水的作用:   。
“安全用电,从我做起”。如左图是已接入家庭电路中的一个插线板。
(1)插线板上标记A的插孔,应与家庭电路的   线相连。
(2)多个用电器同时插在插线板上工作,它们的连接方式是   联。
(3)将电烤箱的插头插入插线板,闭合开关,家里的空气开关跳闸了,原因可能是   。
、实验探究题(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图中通过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个数的多少来说明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采用了   法;(填科学方法)
(2)根据图示的情境说明电流一定时,   ,电磁铁磁性越强。
(3)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分散的原因是   。
小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他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① 1.2g /  
② 1.2g CuO 0.5g  
③ 1.2g MnO2 0.5g  
(1)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2)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仍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   (简述操作和现象);
(3)【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敏对植物产生氧气的条件和场所进行了研究。
实验一:取两个相同的密闭玻璃罩,甲中放入点燃的蜡烛,乙中放入与甲相同的点燃的蜡烛和植物,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如图甲、乙)。小敏根据图乙中的蜡烛燃烧时间比图甲中   (选填“长”或“短”)的现象,得出植物可以产生氧气的结论。
实验二:在图甲、乙实验基础上,增加一组实验,与图乙实验器材相同,将蜡烛点燃和植物一起放入玻璃罩,并对玻璃罩进行   处理,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并记录,得出结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产生氧气。
实验三:用水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一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丙);
②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如图丁)。
实验中使用好氧细菌的目的是指示   产生的位置,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绿色植物产生氧气的场所。
、解答题(2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为测定镁和硫酸镁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先称取混合物10g,放入一干净的烧杯中,然后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100g,平均分五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0.12 x 0.36 0.4 y
(1)上表中x=   、y=   。
(2)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为多少?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现有10%的Na2CO3溶液,请按照下面要求计算:
(1)106g上述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    g.
(2)106g上述溶液与足量10%的稀盐酸反应,最多可生成CO2多少g?
(3)向106g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发生反应为:Na2CO3+HCl+NaHCO3+NaCl,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再加入稀盐酸才开始放出CO2,请在图中画出产生气体的曲线.
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R1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U1=6伏,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忽略不计。其中R0为保护电阻。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毫安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图乙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
(1)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30℃时,热敏电阻阻值为   欧。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继电器的磁性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图甲中警铃应接在   之间(选填“AB”或“CD”)。
(3)图甲中线圈下端的磁极是   极(选填“N”或“S”)。
(4)当探测温度达到80℃时,警铃报警。则保护电阻R0的阻值应为多大?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下,火柴就能继续燃烧;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上述两种现象。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C
【解析】A.根据图片可知,该日的PM10后面的数值为194,它是最大的,因此它是空气首要污染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左图可知,该日空气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臭氧O3不会导致酸雨,而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汽车尾气是污染物SO2和NO2的来源之一,故D正确不合题意。
B
【解析】本题考查土壤的成分,土壤主要是含有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物,在燃烧后,水分会蒸发、有机物会被燃烧掉。
土壤主要是含有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物,在燃烧后,水分会蒸发、有机物会被燃烧掉。注意题干中关键词“干燥”,说明影响质量改变的不是水分,那么质量变轻的主要原因就是有机物燃烧掉。故此B选项正确
故选B
D
A
【解析】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小磁铁受到磁力的方向,结合条形磁铁磁场强弱的分布规律分析判断。
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可知,a、b受到向上的排斥力,那么弹簧的拉力F=G-F排斥。c、d受到向下的吸引力,则弹簧的拉力F=G+F吸引。
那么a、b弹簧受到的拉力肯定小于c、d弹簧受到的拉力。
条形磁铁两端磁场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那么弹簧受到的拉力:a则弹簧的长度:a故选A.
A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化学式 NaClO 、 H2O2 和 C2H5OH 可知,次氯酸钠、双氯水和酒精中都含有O元素,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B
【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A.海水稻是种子植物,具有输导组织,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主要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错误。
B.因为海水稻是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盐度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所以海水稻的面世,可以应对我国土壤盐碱化的问题,正确。
C.根系是一株植物上所有根的总和,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不定根多而发达,如玉米、小麦、水稻的根系,错误。
D.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土壤溶液溶
的质量分数超过根毛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细胞就会失水,错误。
故选B。
A
【解析】根据对元素的分布,以及元素的作用的知识分析判断。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铝元素,故①错误;
②对人体而言锌是有益的,它对人的智力会有很大影响,故②错误;
③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但种类少于金属元素,故③正确;
④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这跟水约占人体质量的以上有关,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③④。
故选A.
C
【解析】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变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植物体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故C正确。故选:C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B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氟化钙(CaF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钙元素显+2价,设氟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x=0,则x=-1价。
故选B
B
【解析】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两种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导管和筛管的功能和位置.
解: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将剪取带叶的茎泡在稀释的红墨水里,10分钟后取出横切,可以看到染红的部位是木质部中的导管,因为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故选:B.
C
【解析】【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能除去氧气,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正确;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
【解析】解:A.应该用灯帽熄灭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氧气的验满应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应伸入瓶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及过程;识记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及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①C6H12O6+6O2—6CO2+6H2O+能量,这是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②6CO2+6H2O+C6H12O4(贮存能量)+6O2,这是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A.绿色的塑料花既不能进行①有氧呼吸,也不能进行②光合作用,C错误;
B、水稻既能进行①有氧呼吸,也能进行②光合作用,B正确。
C、蘑菇能进行①有氧呼吸,但不能进行②光合作用),C错误;
D、蝗虫能进行①有氧呼吸,但不能进行②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B
C
【解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制得的气体的反应速度是否适中、是否便于收集等,进行分析判断.
C、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在实验室制取气体,“制取”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的选定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般不选用粉末状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因为二者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C、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是因为反应物状态相同(固液常温型)且不需要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答案】C
【解析】根据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光控开关与压力开关串联,二者同时控制电磁铁。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只有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都闭合时,才会有电流经过电磁铁,它才会产生磁场,将衔铁吸下来,接通摄像系统所在的电路,摄像系统才会自动拍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填空题(2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2;2;2;1
(2)1;6;2;3
(3)1;3;2;3
(4)2;5;4;2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1)观察发现,反应物中有2个H原子,生成物中有3个H原子,可以在NaOH前面×2,在H2O前×2,从而保证H原子个数相等。再观察发现,此时左右O原子都是2个,只需在Na前面写2,从而配平。
(2)观察发现,在HCl前面写3,可以保证Cl个数相等;而在HCl前面写2,可以保证H原子个数相等。因为H和Cl都在HCl中,此时可以将最小公倍数6写在HCl前面,然后在FeCl3前面写2,在H2O前面写3保证它们的个数相等。比较可知,此时在 Fe2O3 前面写1就能配平。
(3)左边Fe有2个,只需在右侧Fe前面写2保证它的个数相等。左侧有4个O,右侧有2个O,可以在CO2前写2保证O原子个数相等,但是此时C原子个数不等。观察发现,只需在CO和CO2前面都写3,可以保证方程配平。
(4)观察发现,在 C2H2 写2,在O2写5,在 CO2 写4,在 H2O 写2,此时方程可以配平。
根;大于
【解析】(1)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上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尖吸水能力最强的是成熟区。
(2)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吸水,反之,失水,
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故油菜花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 油菜花吸水时, 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吸水,反之,失水,而根毛区细胞液泡里的细胞液质量分数一般较土壤溶液质量分数大,利于吸收水分,故植物根部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外界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根;大于
向右;不变
【解析】(1)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右端的极性,然后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判断条形磁铁的运动方向;
(2)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1)根据图片可知,螺线管上电流方向向上;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上,此时大拇指指向左端,因此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条形磁铁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极将向右运动;
(2)在条形磁铁运动过程中,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1)白磷A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上升,红磷C不燃烧
(2)提供热量和使白磷B与空气隔绝
【解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与白磷燃烧的现象分析;
(2)根据热水可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分析。
(1)锥形瓶中白磷A温度能达到着火点且能与氧气接触,所以能燃烧, 产生大量白烟,白磷燃烧放出热,温度计示数上升,红磷C不燃烧 ;
(2) 烧杯中70 ℃热水提供热量和使白磷B与空气隔绝;
故答案为:(1) 白磷A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上升,红磷C不燃烧 ;(2) 提供热量和使白磷B与空气隔绝 。
(1)地
(2)并
(3)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解析】(1)根据三孔插座的接线方法解答;
(2)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3)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①短路;②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据此分析解答。
(1)在三孔插座上,左边接零线,右边接火线,中间的孔接地线。根据图片可知,A孔应该与家庭电路的地线相连。
(2)多个用电器同时插在插线板上工作,它们不会相互影响,则它们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3)将电烤箱的插头插入插线板,闭合开关,家里的空气开关跳闸了,原因可能是: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实验探究题(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转换
(2)线圈匝数越多
(3)大头针被磁化,下端磁极相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解析】(1)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
(2)分析图中实验,确定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根据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结论;
(3)大头针会被电磁铁磁化,它们都会变成一个小磁体,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解答即可。
(1)图中通过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个数的多少来说明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采用了转换法;
(2)两个电磁铁串联,那么通过的电流相等;甲的线圈匝数多,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多,说明甲的磁性强,因此得到结论:当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3)被吸引起来的大头针全部被磁化,且下端都是同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大头针下端分散。
故答案为:(1)转换;(2)线圈匝数越多;(3)大头针被磁化,下端磁极相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1)小
(2)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酸钾,混合均匀后加热,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3)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个催化效果更好
【解析】(1)若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那么相同体积氧气时所用的时间就比没有氧化铜时的时间小;
(2)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氯化钾溶于水而氧化铜不溶于水,因此称量得到的0.5g黑色粉末应是氧化铜。如果在试管中再次加入氯酸钾,那么会继续生成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据此分析解答。
(3)当氯酸钾和催化剂的质量相同时,生成相同体积氧气所用的时间越短,则说明反应越快,即相应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越好。
【解答】(1)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2)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仍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酸钾,混合均匀后加热,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3)【评价设计】我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个催化效果更好。
长;遮光;氧气;叶绿体
【解析】(1)蜡烛燃烧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而实验一中得出植物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是因为放有植物的蜡烛燃烧的时间比没有放植物的时间长;
(2)实验二中缺乏了对照实验,实验二的结论是有光植物产生了氧气,要额外设置一组除没有光照外其他均相同的实验进行对照;
(3)好氧细菌会具有产生氧气的部位,通过好氧细菌的分布可以知道产生氧气的位置;由实验三可知,好氧细菌分布在有光照的叶绿体周围,说明叶绿体是植物产生氧气的场所。
第1空:根据图乙中的蜡烛燃烧时间比图甲中长的现象,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支持燃烧,得出植物可以产生氧气的结论。
第2空:根据对照实验要求,将蜡烛点燃和植物一起放入玻璃罩,并对玻璃罩进行遮光处理。
第3空:好氧细菌会具有产生氧气的部位,通过好氧细菌的分布可以知道产生氧气的位置。
第4空:好氧细菌分布在有光照的叶绿体周围,说明叶绿体是植物产生氧气的场所。
、解答题(2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0.24;0.4
(2) 设镁的质量为Xg;
Mg+H2SO4=MgSO4+H2
24 2
X 0.4g
X =4.8g;
m(MgSO4)=10g-4.8g=5.2g;
所以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5.2g=1.04g;
m(Mg)=4.8g+1.04g=5.84g;
Mg%=58.4%
(3) 设硫酸的质量为yg;
Mg+H2SO4=MgSO4+H2
98 2
y 0.12g
y=5.88g;
H2SO4%=29.4%
该题主要是表格类型的化学计算题,要从表格中的数据着手,寻找规律;
【解答】(1)第一次加20g硫酸产生了0.12g气体;第三次依然加10g硫酸产生的气体总质量为0.36g;所以规律是每加10g硫酸会产生0.12g气体;因此第二次加入10g硫酸产生的气体总质量为0.12g+0.12g=0.24g;第五次反应结束,气体总质量不会再改变,所以y=0.4g;故答案为:0.24;0.4;
(2)设镁的质量为Xg;
Mg+H2SO4=MgSO4+H2
24 2
X 0.4g
X =4.8g;
m(MgSO4)=10g-4.8g=5.2g;
所以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5.2g=1.04g;
m(Mg)=4.8g+1.04g=5.84g;
Mg%=58.4%;故答案为:58.4%;
(3)设硫酸的质量为yg;
Mg+H2SO4=MgSO4+H2
98 2
y 0.12g
y=5.88g;
H2SO4%=29.4%;故答案为:29.4%;
故答案为:(1)0.24;0.4;(2)58.4%;(3)29.4%。
(1)10.6
(2)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消耗的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则有
Na2CO3+ 2HCl=2NaCl+H2O+ CO2↑
106 73 44
10.6g a x
解得:x=4.4g a=7.3g
(3)解:设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需要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Na2CO3+ HCl=NaHCO3+NaCl
106 36.5
10.6g y
y=3.65g
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100%=36.5g;
碳酸钠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73g
故碳酸氢钠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的质量为73g﹣36.5g=36.5g,故曲线为:
【解析】根据已有的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解答,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根据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结合碳酸钠和二氧化碳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解:(1)106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106g×10%=10.6g,故填:10.6.
(1)90;增大
(2)CD
(3)N
(4)80℃时,R1=30欧
R总= =120欧
R0=R总-R1=120欧-30欧=90欧
【解析】(1)根据乙图确定3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根据乙图确定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控制电流的变化,进而对电磁铁的磁性变化做出判断;
(2)分析温度升高时衔铁的运动方向,它接通哪个电路,警铃就应该接在这个电路上;
(3)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线圈的极性;
(4)首先根据乙图确定8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然后根据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最后根据公式R0=R总-R1计算保护电阻R0的阻值即可。
(1)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30℃时,热敏电阻阻值为90Ω。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因此继电器的磁性将增大。
(2)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增大,它的磁磁性增大,将衔铁吸下来接通CD所在的电路而报警,因此警铃应该接在CD之间。
(3)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左;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左,此时大拇指指向下端,那么下端为线圈的N极;
(4)根据乙图可知,8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1=30Ω;
此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为:;
则保护电阻R0=R总-R1=120Ω-30Ω=90Ω。
第 1 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