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真题练习(苏教版)第五单元观测天气(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真题练习(苏教版)第五单元观测天气(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观测天气
一、判断题
1.(2023·宿迁期末)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中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
2.(2023·金坛期末)谚语是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所以利用谚语预测天气变化一定全部准确。(  )
3.(2023·连云港期末)同一时间,小明测得学校塑胶跑道上气温比小树林草地上的气温高。(  )
4.(2023·吴江期末)公元132年,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相风铜乌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  )
5.(2023·南通期末)云量多的情况下一定会下雨。(  )
6.(2023·常熟期末)在一定的地区,日复一日,短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  )
7.(2023·宜兴期末)空气流动越快,风就越大。(  )
8.(2023·无锡期末)晴天就是天空中一片云都没有。(  )
9.(2023·南京期末)我的家乡夏季很热,冬季很冷,说的是家乡的气候。(  )
10.(2023·无锡期末)龙卷风是一种危害很大的气象灾害,常发生于雷雨天气。(  )
二、单选题
11.(2023·常熟期末)根据天气谚语识天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天 上钩钩云”预报是大晴天
B.“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是说连续吹几天南风后,往往很快就要转北风了
C.“燕子高飞”是预报雨来到、 “燕子低飞”是预报晴朗无云
12.(2023·太仓期末)右图是某地某天4个时间气温图,看图读数并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的气温最高,温度是17℃
B.14时的气温最高,温度是5"C
C.8时的气温最低,温度是-3℃
13.(2023·昆山期末)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  )
A.中午气温较高,早晚气温较低
B.一天中的气温温度都一样,无变化
C.早晚气温较高,中午气温较低
14.(2023·昆山期末)同时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气温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草地上和水泥地上的气温不同
B.草地上与离草地地面1.5米处的气温不同
C.水泥地上与离水泥地面1.5米处的气温相同
15.(2023·苏州期末)百叶箱内外涂白漆,主要目的是?(  )
A.美观牢固 B.引人注意 C.反射阳光
16.(2023·无锡期末)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南时,风是(  )。
A.东风 B.北风 C.南风
17.(2023·南京期末)如下图气温计显示此时的温度是(  )
A.66℃ B.20° C.20℃
18.(2023·常州期末)用(  )测量风的大小。
A.风力计 B.风力表 C.风力杆
19.(2023·通州期末)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状态,下面(  )不适合用来描述天气。
A.云量 B.降雨量 C.春旱
20.(2022·宿迁期末)24小时降水量小于10.0毫米属于(  )。
A.大雨 B.中雨 C.小雨
三、连线题
21.(2022·镇江期末)把气象要素与它们的测量工具用线连起来。
气温 风向标
风向 风力计
风力 雨量器
雨量 气温计
四、实验探究题
22.(2023·海门期末)不同地区的气候
下面是两个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情况统计表,仔细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从数据来看,地区   比较炎热,地区   降水更多(填”一”或”二”)。
(2)推测:今年地区一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是   月,地区二全年最高气温大约是    ℃。
(3)如果去地区一旅游应避开   ;如果去地区二旅游应避开   。(填”高温”或”雨季”)
23.(2022·昌黎期末)学习《天气》单元时,同学们坚持观察并记录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情况。
(1)以下是小明同学在9月12日四个不同时段(6时、10时、14时、18时)测量的气温,由于匆忙有几数据个没有及时记录,并且顺序打乱,请你帮他完成记录(在横线处写出A、C温度计的示数)。
(2)上图四个气温示数   (填字母)是当天14时的温度。
(3)通过上课实验测量我们知道,同一时间树荫下的温度比阳光下的温度   
(填“高”或“低”)。
(4)9月25日,小明用自制的雨量器测得24小时雨水在杯中的高度是18毫米,这一天的降水量是   毫米。
(5)参照下表的降水量等级表可知,9月25日这天的降水量应该属于   等级。(填“小雨”、“中雨”或“大雨”)
降水量等级表
小雨 24小时降水量0.1~9.9毫米
中雨 24小时降水量10.0~24.9毫米
大雨 24小时降水量25.0~49.9毫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解析】气温是用来衡量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分布状况和变化态势的重要指标。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中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2.【答案】错误
【解析】气象谚语之所以能够预报天气就是因为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的斗争中了解并总结出来一定的自然规律,总结出来一些谚语,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预知未来的天气情况,人们可以根据天气谚语了解天气情况,但不一定全部准确。题目说法错误。
3.【答案】正确
【解析】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中的气温是不一样的。塑胶跑道相比草地吸热快散热快,散发的热量会对温度测量产生影响,所以同一时间测量的塑胶跑道的气温比草地上的气温高。
4.【答案】正确
【解析】相风铜鸟是我国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5.【答案】错误
【解析】云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人们把天空中的云的多少叫做云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根据天空中云量的多少,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量多的情况下不一定会下雨,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6.【答案】错误
【解析】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等方面分析某地的气候特点。
7.【答案】正确
【解析】 根据对风力的认识,空气的流动越快,风的速度越大,则产生的风力就越大。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8.【答案】错误
【解析】 根据晴、多云、阴天气的划分,天空中云量小于整个天空的1/4,为晴天;天空云量大于整个天空的1/4,小于3/4,为多云;云量很多,没有阳光,但也没有下雨的天气是阴天。故该判断是错误
9.【答案】正确
【解析】 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即一个地方在某一段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及风等情况。气候包括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我的家乡“夏季很热,冬季很冷”描述的是气候。
10.【答案】正确
【解析】龙卷风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常发生于雷雨天气,虽然影响范围较小,但破坏力极强。
11.【答案】B
【解析】天气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天气现象的总结。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属于看风识天气的谚语,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14时的温度最高,是5℃,2时温度最低,是零下。
13.【答案】A
【解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较高,其中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所以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
14.【答案】C
【解析】一般生活中所说的气温,是指气象观测所用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米高处的温度。水泥地上与离水泥地面1.5米处的气温不同,白天水泥地上的气温高,因此校园里的温度是不同的。
15.【答案】C
【解析】百叶箱箱内外涂白漆,是为了多反射一些阳光,避免箱体被烤得过热,减少对箱内的气温计的影响。
16.【答案】C
【解析】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南方时,风向是南风,故选C。
17.【答案】C
【解析】观察图中温度计,发现左侧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右侧是华氏度,图中温度是20摄氏度,70华氏度。选项C正确。
18.【答案】A
【解析】气象学家把风的大小定为0-12级,共13个等级。风力计是测量风的大小的仪器。故选A。
19.【答案】C
【解析】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各种气象状态,我们可以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
20.【答案】C
【解析】24小时降水量小于10.0毫米属于小雨,24小时降水量在10.0-25.0毫米为中雨,24小时降水量在25.1-50.0毫米为大雨。
21.【答案】
【解析】根据气象要素与测量工具解答。
22.【答案】(1)二;一
(2)7;40
(3)雨季;高温
【解析】(1)通过统计图可知,地区二的气温比地区一的气温低,地区二比较炎热,地区一的降水量更多。
(2)通过统计图可知,地区二的年均气温比地区一的年均气温高,地区一的降水量7月比其他月份多,所以推测今年地区一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是7月,地区二全年最高的气温大约是40摄氏度。
(3)地区一多雨,地区二高温,如果去地区一旅游,应该避开雨季,地区二旅游应该避开高温。
23.【答案】(1)
(2)A
(3)低
(4)18
(5)中雨
【解析】此题考查天气的记录。
(1)温度计的每一个小格表示1℃,A在30以上4个小格,为34℃,C在20以上6个小格,为26℃。
(2)一天中14时的温度最高,所以是A。
(3)树荫下的温度低,减少了太阳的辐射热量。
(4) 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 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并按照12h和24h进行降水量等级划分。
(5)18毫米在10.0~24.9毫米之间,为中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