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原电池第2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简单的原电池。。教学重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电池的构成,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三个问题: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如何设计原电池?3.原电池原理有哪些应用?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设计原电池【设疑】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呢?【讲述】从理论上讲,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实际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外电路负极(还原性较强的物质) 正极(氧化性较强的物质)。 2.内电路将两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作定向运动。 3.闭合回路4.电极材料的选择负极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材料,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容易失去电子。正极一般选用活泼性比负极差的金属材料或石墨等惰性电极。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②金属和非金属;③金属和化合物;④惰性电极。5.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解质溶液是为正极提供放电的物质,因此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若是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烧杯中进行,则左右两个烧杯中的电解质溶液应与电极材料具有相同的阳离子。【思考与讨论】原电池设计的步骤。【总结】1.先将已知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两个半反应。2.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结合两个半反应,找出正负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3.组成闭合回路。4.按要求画出原电池装置图。原电池的设计思路 ——“两极一液一连线”。【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步骤,自己设计原电池,并画出原电池装置图。【思考与讨论】设计盐桥原电池的思路是怎样的呢?【讲述】可以将设计盐桥原电池的步骤总结如下:还原剂和氧化产物为负极的半电池。氧化剂和还原产物为正极的半电池。根据电极反应确定合适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外电路用导线连通,可以接用电器。内电路是将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盐桥连接内电路。【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步骤,自己设计盐桥原电池,并画出装置图。【展示】展示示例(答案不唯一,正确即可)【例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 +Cu = Cu2++2Ag设计的原电池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____;电解质溶液Y是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电极流向______电极。答案:(1)铜 AgNO3溶液(2)正 2Ag+ +2e-=2Ag(3)Cu Ag【例2】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拆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氧化还原反应:2FeCl3 + Cu = 2 FeCl2 + CuCl2,(1)可以写成: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2)请将此反应设计成带盐桥的原电池,(3)画出装置图。答案:(1)Cu-2e-=Cu2+(2)2Fe3++2e-=2Fe2+(3)教学环节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思考与讨论】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原电池工作原理有哪些应用呢?【总结】1.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如:如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反应制H2,常用粗锌,它产生H2的速率大。原因是粗锌中的杂质和锌、稀硫酸形成原电池,增大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使产生H2的速率增大。【例题】下列制氢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纯锌和1mol/L 硫酸B.纯锌和18 mol/L 硫酸C.粗锌和 1mol/L 盐酸D.粗锌和1mol/L 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几滴CuSO4溶液。答案:D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例1】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 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解析:若a、b 相连时a为负极,则活动性顺序a>b;c、d相连时电流由d→c,说c是负极,则活动性顺序c>d;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是正极,则活动性顺序a>c;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b是正极,则活动性顺序d>b,故活动性顺序是a>c>d>b,答案:B【例2】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强的是( )A.甲和乙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盐酸溶液中,乙溶解,甲上有H2气放出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比乙失去的电子多C.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D.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两种金属之间构成原电池,根据甲有有H2气放出,为正极,乙溶解为负极,故乙比甲活泼性强,故A错误;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活动性强弱与失去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所以B错误;D.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说明乙的活泼性比甲的强。故选C。答案:C【讲述】3.设计化学电源,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新型化学电池,寻求和制造干电池和蓄电池等化学能源4.保护金属设备:被保护金属作正极5.解释某些化学现象。【组织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P95中的,化学方程式中的变化与守恒,体会化学方程式的变化与守恒思想。课堂小结课堂检测(1)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 )(2)原电池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 )(3)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以实现。 ( )(4)石墨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电极。 ( )(5)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 )(6)NaOH+HCl=NaCl+H2O可自发进行,可设计成原电池。 ( )(7)Zn-Cu-稀硫酸原电池中,正极“半电池”可为Cu-稀硫酸,负极“半电池”可为Zn-ZnSO4溶液。 ( )(8)CaO+H2O===Ca(OH)2是放热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 ( )答案:(1)√ (2) × (3)× (4)× (5)√ (6)× (7)√ (8)×2.在Cu-Zn原电池中,200 mLH2SO4 溶液的浓度为0.125 mol/L , 若工作一段时间后,从装置中共收集到 0.168 L升气体,则流过导线的电子为 mol,溶液的pH变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解析:答案:0.015 大3.关于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铜电极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C.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是2H++2e-===H2↑D.取出盐桥后,电流表仍会偏转,铜电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解析: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A选项正确;盐桥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B选项错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选项错误;取出盐桥后不能形成原电池,铜电极在反应后质量增加,D选项错误。答案:A分析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B.②中M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C.③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D.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解析:②中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和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故Al作负极,③中Fe在浓硝酸中易钝化,Cu和浓硝酸反应失去电子,故Cu作负极,A、C项错误;②中电池总反应为2Al+2OH-+2H2O===2AlO2-+3H2↑,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Al+8OH--6e-===2AlO2-+4H2O,二者相减得到正极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B项正确;④中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项错误。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