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程标准】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本课重难点】1.二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问题、改革的曲折与剧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生命力。【本课立意】1.从二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就和问题入手,指出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最终未能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并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由此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遭受巨大挫折。2.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因此前途光明,同时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历史意义。【时空坐标】学习过程 A.自主预习和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苏联的发展:(1)二战后的发展:①成就: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②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2)赫鲁晓夫执政时期(1953—1964年,重心在农业):①改革:(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A.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B.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C.改革工业管理体制。D.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秘密报告。②成效:A.农业发展: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B.科技发展: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③问题:A.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B.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3)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1964—1982年,重心在重工业):①成就:A.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B.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把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②问题:A.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前期成效显著,后劲不足。B.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C.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D.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4)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1985—1991年,重点前期在经济,后期在政治):①前期: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改革成效甚微。②后期: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放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③结果:A. 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B.“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C.解体: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2.共同点:①目的相同:都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②内容有相同之处:都有对农业、工业领域的改革。③结果都失败了(脱离实际)。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1.南斯拉夫:(1)政治: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2)经济: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2.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被苏联出兵扼杀)(1)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改革的《行动纲领》,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2)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3.其他国家:民主德国(“东欧国家之首”)、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三.东欧的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与东欧剧变:1.南斯拉夫:改革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2.概况:(1)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2)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3)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4)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3.方式:(1)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变化相对平稳。(2)罗马尼亚:发生了流血冲突。(3)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4)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5)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4.实质:社会制度(性质)发生了变化。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3)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2.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3)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4)中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5)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合作探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1.通过东欧社会主义的建设至解体,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巩固训练 1.戈尔巴乔夫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对记者说:“那不是我出卖了党, ……党的保守派应该对党的解体负责,正是他们给党带来了最沉重的打击,败坏了党的名声,把实现自己的计划当作主要的手段。”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解体是( )A.苏共党内分裂政见纷争 B.民族分离运动所导致的C.政治改革不彻底的结果 D.经济改革不彻底的后果2.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别变化。自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政局出现大动荡,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据此可知,两个德国重新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A.西德政府的策略得当 B.德意志民族要求统一C.东欧剧变的有利环境 D.平衡大国获取了支持学习小结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