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旱灾与洪涝灾害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中图版必修1第三章第1节课时2新课导入2016年夏天,湖北遭遇特大暴雨洪涝侵袭。6月30日至7月6日,武汉累计降水量超过580毫米,刷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周降水量最高值。大水围城,多处道路、桥梁、隧道、地铁站点无法通行,部分地区供电、通信中断。截至7月11日,武汉市有100多万人受灾,12万公顷农作物受损,8000多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近40亿元。新课导入【思考题】武汉这次洪涝灾害为什么这么严重 它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结合图文资料,理解旱灾和洪涝灾害的概念,分析旱灾与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综合思维)学习目标/ 01旱 灾概 念1概念:指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供水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危害2思考题:干旱灾害的危害有哪些?分 布3高频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最严重区 :非洲抗旱程度低高分布—中国空间:形成四个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时间: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拓展延伸我国的旱灾多发区及成因思考题:读图分析我国旱灾的多发区的成因。问题:读图分析我国旱灾的多发区的成因。素养培优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问题:1.[区域认知]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_平原、_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__。答案:华北 长江中下游 东南沿海问题: 2.[综合思维]从资源方面看,北方地区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北方地区水资源数量少、耕地多、水土资源不匹配、供需矛盾突出。问题:3.[综合思维]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北方地区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北方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增加;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扩大;北方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量大。/ 02洪 涝洪 灾1因大雨或融雪引发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洪灾、涝灾洪水灾害雨涝灾害洪涝灾害形成原因2来水大排水不畅调蓄能力差来水量大气候:降水多,变率大水系: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覆盖率低来水量大思考题:从“来水”角度,分析长江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排水不畅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或占用河道排水不畅思考题:从“排水不畅”角度,分析荆江河段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调蓄能力差围湖造田泥沙淤积3多发区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思考题:读图分析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气候因素从气候因素看,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形因素从地形因素看,多发于江河的两岸,特别是河流的中下游和地势低洼的地区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和广大山区。思考题答案:不会。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简称洪灾。问题: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素养培优材料一 连续暴雨加之泄洪的影响引发了河北涿州的重大洪涝灾害,因洪水的影响,截至2023年8月1日,涿州全市受灾人数133 913人,受灾村居146个,面积225.38平方公里。截至7月31日,已统计农业受灾面积9 726亩。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问题:1.[区域认知]结合材料,总结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答案:时间分布: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问题:2.[综合思维]我国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自然原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我国多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风活动异常,雨带停留时间偏长,形成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台风活动产生的暴雨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形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共43张PPT)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生物灾害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中图版必修1第三章第1节课时1新课导入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唐山抗震纪念碑的碑文如此诉说着这场重大灾难新课导入【思考题】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地震会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1.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和形成条件。(综合思维)2.结合区域图、统计图、剖面图等,分析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描述成因及危害。(地理实践力)3.结合案例,说出生物灾害的类型,描述其危害。(区域认知)学习目标/ 01地 震自然灾害1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形成条件诱因:自然界异常变化承受灾害的客体: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分 类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农业和林业灾害)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海洋(水文)灾害孕灾环境:地 震2定义: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类 型构造地震诱发地震构造地震分 布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特点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直接危害造成各类建筑物倒塌和损坏,交通、通信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次生危害引起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方法技巧1.地震的量度指标——震级与烈度 震级 烈度定义 表示震源释放能量多少的级别 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单位 级 度影响因素 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大小依据 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 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方法技巧2.地震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致灾因子 ①地震的震级高低;②与震中距离远近;③震源深浅;④场地条件,包括土质、地形、地下水、是否有断裂带通过等;⑤地震发生时间受灾体 ①房屋建筑、工程设施和设备的抗震能力;②地震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③预测预报的准确程度;④震区群众的救灾意识及震后抗震救灾措施素养培优材料一 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材料二 北京时间2022年6月1日17时,在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6.1级地震。截至2022年6月3日凌晨5时已造成4人死亡,42人受伤。问题:1.[区域认知]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答案: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问题:2.[地理实践力]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一般东重西轻?答案:虽然我国西部地区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对小得多;而东部地区城市密集,人口稠密,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问题:3.[综合思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此次地震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原因。答案:自然原因:地处地震带上,震级高,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人口集中等。/ 02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地质灾害1滑坡泥石流2015年11月浙江丽水山体滑坡现场2010年8月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现场后缘滑动面滑坡体坡脚放射状裂缝横向裂缝滑 坡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形成自然条件①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破碎;②地势起伏较大;③地下水、地表水、降水对岩体的润滑作用;④地震、河流侵袭等对坡体稳定性的破坏ABCD泥石流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引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自然条件①山高谷深、地势陡峻;②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③短时间内大量流水;④地震等破坏坡体稳定性滑坡和泥石流形成条件—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不当的工程建设等,都可能触发或者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环境,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安全造成威胁。滑坡和泥石流的相同点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巨大;主要发生在山区滑坡和泥石流的不同点—多发地读图说出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区分别在哪里?滑坡和泥石流的不同点—多发地不 同 点 多发地 主要发生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 西南地区最为多发运动物质体积 较大 较小是否有水参与 可以无水参与 必须有水参与生物灾害2虫害鼠害虫害的危害农作物减产;危害森林鼠害的危害危害植物的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的破坏,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拓展延伸思考题:读图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及危害。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西南地区地质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地形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的山体多降水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开垦、开矿,植被破坏多滑坡泥石流我国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的危害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自然环境改变素养培优受台风“海葵”残涡和季风影响,2023年9月10日至11日,广西玉林多地出现特大暴雨。受此影响,玉林发生多起山体滑坡事件,造成7人遇难、3人失联。右图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问题:1.[区域认知]分析我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位置。答案:我国泥石流多发区主要是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及黄土高原。问题:2.[区域认知]分析我国滑坡的分布特点。答案:我国滑坡的地理分布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南密集、西北稀少。两线之间为滑坡分布密集区。问题:3.[综合思维]分析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多发泥石流和滑坡的原因。答案: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原因: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高原的过渡区,斜坡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问题:4.[人地协调观]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虽然严重,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大,为什么?答案: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共43张PPT)台风与寒潮 海洋灾害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中图版必修1第三章第1节课时3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结合图文资料,描述台风与寒潮和海洋灾害的成因和危害。(综合思维)学习目标/ 01台 风概 念1概念: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低纬度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结 构23危害不利影响:台风天气常伴随着强风、暴雨、巨浪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强风暴雨巨浪有利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消暑降温影响中国的台风4范围:中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路 径1.台风有百害而无一利。 (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都受台风的影响。 ( )3.台风只有夏秋季节影响我国沿海地区。 ( )判 断×××素养培优材料一 1月4日5时,2018年第1号台风“布拉万”(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诞生第3早的热带风暴)中心位于我国南沙永暑岛北偏西约255千米的南海西南部海面上。“布拉万”在菲律宾造成3人死亡和5.55亿比索的财产损失(约合1 090万美元)。材料二 下图为“布拉万”移动路径示意图。问题:1.[区域认知]为什么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世界上台风最多的地方?答案: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广阔,受暖流影响,水温高,水汽供应充足。问题:2.[综合思维]材料中日期是否有误,隆冬季节也会有台风形成吗?答案:没有错。热带太平洋洋面上冬季气温也很高;可以形成台风,但势力比夏季台风弱。问题:3.[综合思维]探讨台风会造成哪些危害。答案:台风带来的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02寒 潮概 念1定义: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 ℃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 ℃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成 因2昼短夜长,接受的太阳辐射很少地面被大量冰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气温很低干冷空气堆积形成密度较大的冷气团强冷空气向低纬度流动冬半年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强冷空气活动寒潮的形成、分布及影响3影响我国的寒潮4【思考题】1. 你能根据左侧的地图说出强冷空气(寒潮)的源地吗?2. 读图说出寒潮入侵我国的途径有哪些?寒潮的影响5拓展延伸山脉走向对寒潮活动的影响阻挡,寒潮势力减弱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上界,很少影响南北走向:形成冷空气通道,冷空气长驱南下东西走向:阻挡寒潮,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山脉走向素养培优1.[区域认知]从图中看,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三个省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问题:2.[综合思维]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答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山脉多东西走向,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所以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问题:3.[地理实践力]强寒潮入侵,对我国中东部地区农业生产有何影响?答案:强寒潮天气入侵我国,中东部地区可能会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大风、强降温天气,不利于设施农业生产,将导致中东部地区农业设施及棚内作物遭受不同程度低温冻害和风、雪灾害;南方地区部分茶芽、经济林果和在地作物也易遭受寒冻害,雨雪天气也将影响蔬菜的采收和运输。降温天气对北方地区冬小麦无明显不利影响,且雨雪天气利于麦田增墒保温。/ 03海洋灾害灾害性海浪1概念: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等引起的海浪危害海上: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危害近海:冲击和摧毁沿海堤岸、码头等,还常伴随着风暴潮,导致沿岸船只遭受巨大损失甚至沉没危害上岸后:导致水产养殖受损、农作物被淹和土地大面积盐渍化风暴潮2概念: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热带气旋风暴潮时间:多发生在夏秋空间:在纬度较低的沿海地区,西北太平洋地区、墨西哥湾沿岸、孟加拉湾沿岸等较为多见温带气旋风暴潮时间:多发生在春秋空间:在中高纬度沿海地区,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较为多见我国风暴潮的分布热带气旋风暴潮:多集中在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温带气旋风暴潮: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危 害船只沉没、堤坝决口、农田淹没、房屋被毁、交通通信受阻、渔业受损、人员伤亡、海水入侵等海 啸3概念: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形成过程海底地震发生时,会向海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海水接收能量后便迅速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到岸边形成巨大的“水墙”,并迅速向陆地推进。危害常造成岸堤决裂、船舶倾覆、建筑物倒塌、人员严重伤亡,损失巨大。分布世界上80%~90%的海啸发生在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国家也时常受到海啸的危害。拓展延伸影响风暴潮形成的因素影响因素:地理位置、河流、地形、海岸形状、海底地形等。思考题:读图分析孟加拉湾地区风暴潮频发的原因有哪些?问题: 读图分析孟加拉湾地区风暴潮频发的原因有哪些?答案:①孟加拉湾是热带气旋高发区;②面向印度洋,夏季受到西南风的影响,助长潮势;③海岸形态呈喇叭状,海水大量涌入,海岸收窄,推高潮位;④孟加拉湾海底地形平坦,陆地地势低洼,对风暴潮的阻力小;⑤孟加拉湾河流众多,流量大,与海潮顶托,加剧了风暴潮的灾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 课时1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生物灾害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3.1 课时2 旱灾与洪涝灾害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3.1 课时3 台风与寒潮 海洋灾害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