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教学目标1.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宪法意识,强化国家认同 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责任意识: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2.知识目标 知道宪法的原则;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了解国家在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和守法等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知道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认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宪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难点: 1.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小明的道德与法治老师让小明利用假期时间对我国的国家机关进行一次调查,调查后,小明有了一个发现: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都有“人民”两个字。 思考: 1、你见过或听过哪些带“人民”的国家机关? 2、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引导学生体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讲授新课】 <活动一>: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请大家认真阅读《宪法》,并结合教材4-6页内容,思考: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答案提示: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活动二>:阅读教材P6“探究与分享”,回答: 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国家事务,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提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中学生作为国家的主人,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教师总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活动三>:自主探究:播放视频《新时代中国人权》 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人权内容的广泛性。 从学生能感知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实例,引领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我国为什么如此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活动四>:PPT展示国家机关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材料,总结 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提示:从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守法等角度回答。 教师归纳: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④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⑤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课堂小结】 展示本节课思维结构图,理解“宪法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增强主人翁意识。承担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展示习近平法治思想金句。 <拓展延伸活动>:品金句,议法治: 分组讨论,任选一题: 选择两句印象最深刻的习近平法治语录,感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立场。 查找资料,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