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坚持依宪治国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坚持依宪治国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坚持依宪治国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我国国家生活中重大事务和活动、解读我国宪法基本内容以及分析真实案例等学习活动,理解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明确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理解维护宪法权威、坚持依宪治国,必须依宪执政,并理解宪法是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行为准则。锻炼材料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分析社会现象的思维能力,自觉提升政治认同即进一步充分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自觉提高法治观念,增强宪法意识,践行宪法精神。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一框“坚持依宪治国”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课共有两框内容,第一框“坚持依宪治国”,包括“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两个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着重从学习、分析宪法基本内容入手,阐述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框架及其性质特征,并由此明确提出“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这一重要知识内容和观点,同时,进一步阐明我国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必须坚持依宪执政,必须以宪法作为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根本的行为准则,坚持维护宪法权威,依宪法治国。 【学情分析】 总体上看,八年级学生对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务、活动,以及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尚不能有明确的认知;在学科学习思维上,亦不能深入解读、分析文本资料内容,抽象、提炼正确的观点、认识,如,学生尚不能从教材呈现的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中,分析其与国家生活、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这一重要知识、观点;另外,八年级学生总体上尚不甚了解法律基本知识。为此,在本课教学中,把“理解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引导学生明确我国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进而引领学生认识和理解坚持维护宪法权威,坚持依宪治国,就必须坚持依宪执政,就必须以宪法作为行为准则。 【教学重点】 理解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教学难点】 理解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活动】:知识回顾、新课先知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中,我们学习了“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等内容,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知道“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明确了“维护宪法权威,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就必须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保障公民权利,实现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那么,“我国宪法的权威”该如何得到坚持、实施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一课学习内容回顾,引导学生在巩固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思考如何坚持、实施宪法,呈现新课学习内容脉络。 【讲授新课】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国情知多少 设问(或问题): 1.我们国家每年要召开两会,你知道两会的全称是什么吗? 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3.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材料:教材P20页“运用你的经验” 解答:第一个问题,两会的全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个问题,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个问题,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这是我们党十八大以来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成果。这些都是有关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方略,反映了我们党的意志和主张,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我们始终坚持执行、贯彻。这就需要我们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固定下来,并在我国宪法中予以明确的规定。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自行阅读宪法,从生活经验出发,尝试回答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国家制度、治国基本方略等“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二】: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一)阅读、分析材料:教材21页的“探究与分享”和“相关链接” 设问(或问题):我国宪法规定了哪些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具有怎样的性质? 材料:1.教材21页“探究与分享”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图片 2.教材P21页的“相关链接”——“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 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宪我国现行宪法目录和宪法中明确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等文本内容,认识“宪法是对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规定。” (二)阅读、分析材料:教材P21页的“相关链接”和“探究与分享” 设问(或问题):1.宪法规定的这些有关我国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反映和体现了“谁”的意志和主张呢? 2.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材料:1.教材P21页“相关链接” 2.教材P21页的“探究与分享” 分析: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设计意图:从在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的根本任务”内容中,引导学生理解宪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和主张,也集中地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并从分析全民大讨论我国现行宪法草案的情景,以及具体阅读宪法目录中第三章国家机构的基本内容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宪法充分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从而理解: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活动三】:维护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必须坚持依宪执政,以宪法作为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行为准则。 (一)阅读、分析材料: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内容 设问(或问题):该如何维护我国宪法的权威,坚持依宪治国呢?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分析:“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阐明了宪法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维护宪法的权威就需要我们坚持实施宪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理解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增强维护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二)阅读、分析材料:《中国共产党章程》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设问(或问题):“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之间的关系? 材料:1.《中国共产党章程》节选 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节选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分析:维护、坚持宪法权威,体现我们党和人民的意识,保障“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地位”,必须坚持依宪治国,必须首先坚持依宪执政。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党章党纪等党内法规对党员的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维护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坚持依宪治国必须首先依宪执政。 (三)阅读、分析材料:教材22页相关链接——“我国宪法序言规定” 设问(或问题):坚持维护我国宪法权威,又对我国公民、社会组织以及国家机关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 材料:教材22页相关链接——“我国宪法序言规定” 分析:在我国宪法序言中明确规定,“我国宪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以及各政党、各社会团体、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这就表明,在我国宪法面前,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没有“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宪法序言最后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对 “根本的活动准则”的具体规定,理解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理解宪法的最高权威和效力。 (四)阅读分析材料:对侮辱国旗行为绝不姑息 设问(或问题):案例中的“吴某某”为什么会受到法律处罚? 材料:对侮辱国旗行为绝不姑息(材料来源:法制日报)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吴某某“剪破国旗”、“损毁国旗及旗杆”、以及“随意丢弃国旗”等行为,且情节比较严重,违反了我国宪法有关规定,也违法了我国《国旗法》相关规定,因而,必然要受到法律处罚。这也警示我们:每个公民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严格履行法定义务,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宪法尊严。 设计意图:通过个人违法宪法和法律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五)分析宪法宣誓制度 材料:上海市政府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图 设问(或问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 分析:维护宪法权威,必须坚持依法执政,首先就要坚持依宪执政。 任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 设计意图:结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理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理解维护宪法权威的意义。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分析宪法基本内容,明确了“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明确了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维护宪法权威,实施依宪治国,首先就必须依宪执政;同时,任何公民、组织和国家机关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认真履行和承担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义务和职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