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www.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时空坐标农牧出现 两河文明 埃及文明 印度文明 爱琴文明 汉谟拉比 赫梯帝国 玛雅文明 雅利安人 希腊城邦 亚述帝国 罗马王国 波斯帝国 佛教产生 亚历山大 基督教 罗马分裂 西罗马亡-7000 -3500 -3000 -2000 -18C -17C -1500 -8C -7C -6C -334 1C 395 476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程标准】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过程;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2.难点: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时空定位】【自主学习】第一遍看书:快速浏览本课的内容,包括图片、小字部分,完成以下问题。第二遍看书:再次细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作出标记。1.人类文明的产生(小组合作完成)①产生过程②产生根本原因③产生主要标志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区域 代表文明 成就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本课小结】【当堂检测】1.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A.雅典民主政治 B.僭主政治 C.罗马共和政体 D.寡头政治2.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经济的发展3.《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里强调了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地理条件 D.思想条件4.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5.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也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这表明法老的统治采用A.集权专制 B.分权专制 C.等级制度 D.礼仪德治6.吠陀经典里的《原人歌》中唱道:“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据此可见,婆罗门宣称种姓是A.佛祖安排 B.国王指令 C.神灵旨意 D.人民意愿7.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下列承载着古埃及文明历史的文字是8.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农业和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局限 B.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9.与其他文明相比,希腊保留城邦小国林立的局面时间很长,而且是在这种城邦体制下达到其文明的繁荣昌盛的高峰。这说明城邦A.具有独立自主特征 B.最终演变为大国C.有利于文明的发展 D.促成了民主政治10.伯利克里统治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阿纳克萨哥拉斯、雕刻家菲迪亚斯和“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等,都来自外邦。据此可知,此时的雅典A.人文思想广为流传 B.公民与非公民区别消失C.社会氛围较为宽松 D.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拓展学习】1.文明出现的标准英国学者格林 丹尼尔于1968年出版《最初的文明》,归纳文明的三条标准:第一条标准就是要有城市,城市人口要达到5000人以上。第二条标准是要有文字,它是文明最核心的体现。第三条标准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即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的建筑,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等。不少学者提出来最好再加上一条,就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2.早期的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⑴第一次分工:原始社会后期,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引起了部落间的产品交换,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⑵第二次分工: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促使私有制的形成。⑶第三次分工:奴隶社会初期,出现的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它促进了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开始积累了商业资本,脑力劳动开始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农业、畜牧业(前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