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共4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共42张PPT)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崇尚法治精神
崇尚法治精神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维护
宪法
权威
坚持
宪法
至上
增强宪法意识
2.1坚持依宪治国
2.2加强宪法监督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我国的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
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
单元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者之间的关系
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
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1.政治认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道德修养: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
3.法治观念: 树立少年当自强的观念,做一个不负时代重托的当代中国青少年,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4.责任意识:初步具备从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识, 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自由平等的内涵、意义。
教学难点: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核心素养目标
1.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是什么?
2.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
3.自由的含义?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5.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及表现?
6.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自主思考:
01
无法治不自由
从古自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陶渊明
厌恶官场束缚,辞官归隐田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陈胜吴广
不堪忍受秦朝暴政,发动大泽乡起义
孙中山
不满封建帝制,倡导“三民主义”
老一辈共产党人
为了争取自由平等的生活, 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不惜牺牲生命,大义凛然。
1.你还知道哪些追求自由的事例?
2.你喜欢自由吗?为什么?
3.咱们学校哪些规则限制了你的自由?
4.你认为,如果没有这些规则,可能会有哪些危害?(可以从自己、他人、学校等方面思考)
从心所欲,
不逾矩。
——《论语》
1.自由的含义及体现?
自由主要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A含义
B体现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还有:纪律、道德
结合材料,谈谈五一”假期的 “旅游自由”带来了什么?
据统计,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旅游需求井喷,无论是凭烧烤“出圈”的淄博,还是北京、成都等传统热门旅游地,甚至是小众旅游地,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人们早前由于新冠疫情而被长久压抑的旅游需求得到满足,与家人或朋友相约一同旅游,出门感受自然之美和历史文化,实现了“旅游自由”的国人幸福感“爆棚”。
文化和旅游部5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1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1480亿元,同比增长128.90%,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2.74亿的国家级项目,你参加了吗
2.自由的意义?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024年4月14日,有网友发布视频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子不让坐,视频很快引起网友热议。视频显示,一阿姨对在下铺挂帘子的年轻人进行拍摄,并称不让一位70岁的老人坐下,这位阿姨还呼吁网友们评评理。
论自由:卧铺里的挂帘
议一议:
(1)你认为年轻人是否有卧铺上挂帘子的自由?
(2)你认为老人是否有权利要求坐下铺,并拍视频曝光的自由?为什么?
旅客与铁路运输企业构成合同法律关系,旅客对其购买的座席具有使用权。从票价来看,卧铺下铺旅客购买价格一般比中铺或者上铺高,其中原因之一即是下铺位更加方便坐,下铺旅客多付费用的价值应当有所体现。提倡下铺旅客为中铺上铺旅客让座,但应本着自愿原则,不应做强制要求。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乘客在购买车票时,就和承运人,即铁路公司之间建立了合同关系。车票上明确标注了乘客的座位或是铺位信息,这实际上是对乘客在列车上拥有特定座位或铺位使用权的确认。从法律的层面上,上铺的乘客并没有权利直接坐在下铺上,而是需要取得使用权人,也就是下铺旅客的许可之后,才可以坐。
议一议:
(1)你认为年轻人是否有卧铺上挂帘子的自由?
(2)你认为老人是否有要求坐下铺,并拍视频曝光的自由?为什么?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3.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
②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归纳笔记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有自由。
一句话:享受自由须守法治底线, 法治规范、保障自由。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02
法眼看平等
下列情况符合平等原则吗?结合身边的实例,谈谈你对平等的认识。
男女同工同酬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政策
少数民族考生中考加分
军人优先
老弱病残孕专座
一次选举一人一票
看图片·同等情况中找平等
城乡同票同权
同工同酬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权利上的平等)
教育公平
城乡平等
你认为这种规定是否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矛盾?为什么?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第二层含义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条件上的平等)。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老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给生命让路
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生活补贴,保障其受教育权
平等的含义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机会平等)
(结果平等)
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1.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是什么?
整体感知
人类追寻平等的足迹
美国独立宣言
“人皆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的权利。
法国人权宣言
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世界人权宣言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党的十八大
把平等写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都以“均贫”为口号。如太平天国运动,口号“薄赋税 均贫富”。
清代大思想家康有为对平等思想也有论述:“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宪法第33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从材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平等的作用(地位/意义)?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
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你知道我国哪些法律有关于平等的规定吗?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议一议: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哪些方面的体现?
平等地享有权利
平等地履行义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③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③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拓展】简单概括就是: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不自由
法眼看 平等
自由的作用及含义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平等的含义及意义
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治标定自由界限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宪法规定
课堂小结
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
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平等追究责任
1.“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对名言理解错误的是( )
A. 一旦违法就将被剥夺全部的自由
B. 超越了法律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C. 权利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
D. 任何权利和自由都是有限制的
达标检测
A
2.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说明(  )
①公民行使权利,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②在生活中,我们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③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来自法律
④公民享有的权利广泛而真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A
3 、任何权力都不得位于法律之上”,这一法律格言蕴含的道理有(  )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是相同的
③不同情况不得差别对待
④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4. 史料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日问诸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人说金榜题名者,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云云,朱元璋听后皆不满意。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们不放弃法律赋予的权利
②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最快活
③自由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随心所欲” ④法律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D
5、 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这告诉我们( )
A. 自由就是为所欲为
B. 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的
C.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D. 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C
6.自由是珍贵的。珍视自由,我们应该(  )
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②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③摆脱限制,无拘无束
④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