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0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研究一、选择题1.(2022·上虞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气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2.(2023八下·义乌期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图一表示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图二表示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C.图三表示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图四表示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3.(2023八下·金华期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实验结束时,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槽;②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③加热前试管内外壁有水珠;④试管口向上倾斜;⑤实验前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对准试管里固体进行加热.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只有①③⑥ B.只有②④C.全部 D.除了⑤外其余均是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氧气B.收集氧气C.氧气验满D.性质检验5.(2024·浙江期末)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A.①③ B.①②③⑥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6.(2024八下·绍兴期中)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所选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若选用E 装置收集氧气, 气体应从 (填“a”或“b”) 端通入7.(2023八下·杭州期中)下图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2)若以高锰酸钾为原料,用C、D装置制取、收集氧气时,C装置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收集装置中,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填序号),小正加热15.8g高锰酸钾,分解得到0.8g氧气时,此时试管中剩余固体的成分有 (选填KMnO4,K2MnO4,MnO2)8.(2022八下·丽水期末)如图所示,甲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氧气,乙装置收集氧气。请回答:(1)检查甲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发生装置,将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微热试管,如果观察到导管口 ,说明装置不漏气;(2)甲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需要调节A螺母和 (填字母)螺母改正错误;(3)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管通入。三、实验探究题9.(2024八下·杭州期中)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2)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填字母),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3)若选用装置D,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b或c)管进入。(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时,应从如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四、解答题1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原因是 。(2)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以备使用。(3)按图F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只答一条)。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4)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解析】【分析】根据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的组成和构成、反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解答】A、氯酸钾、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 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不含氧气,不符合题意;C、 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D、 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含氧元素,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D【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解析】【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B、根据最终氧气有剩余,质量不为零分析。C、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析。D、根据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以及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分析。【解答】A.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有催化剂反应快,无催化剂反应慢,但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错误。B. 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最终氧气有剩余,质量不为零,故错误。C.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最终瓶内气体约剩余五分之四,故错误。D. 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完全反应后不变,故正确。故答案为:D。3.【答案】D【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解析】【分析】 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步骤进行分。【解答】 在实验后试管破裂,这是操作不当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实验结束时,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槽,导致水倒流进试管而炸裂试管,故①正确 ;②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那里温度很低),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故②正确;③加热前试管内外壁有水珠,加热时,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故③正确;④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试管里药品的冷凝水流到很烫的试管底部而炸裂试管,故④正确;⑤实验前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只会导致气体外逸,不会导致试管破裂,故⑥正确;⑥有进行预热,直接对准试管里固体进行加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故⑥正确。故选D。4.【答案】B【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解析】【分析】A、根据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B、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分析;C、根据氧气验满要放瓶口处检验分析;D、根据铁丝燃烧实验要防止瓶底炸裂分析。【解答】A、加热试管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不符合题意;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符合题意;C、氧气验满要将带火星木条放瓶口处检验,不符合题意;D、铁丝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要预先加少量水或细沙,不符合题意;故选B。5.【答案】D【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气体分析。【解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图示中 ①②③④ 可用来收集氧气。故选D。6.【答案】(1)锥形瓶;铁架台(2)A;过氧化氢水+氧气(3)b【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1)根据仪器的器型分析;(2)根据氧气的制取原理和装置分析;(3)根据万用瓶的使用以及氧气的密度分析。【解答】(1)如图所示, ① 是锥形瓶; ② 是铁架台;(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反应物是固液,条件是常温接触,因此选择固液常温型即A;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若选用E 装置收集氧气, 气体应从 长导管导入,如图即从b管导入。7.【答案】(1)试管;集气瓶(2)没有棉花;(3)DE;KMnO4,K2MnO4,MnO2【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2)①高锰酸钾呈粉末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流可能将粉末带入导管,从而发生堵塞而发生爆炸,因此需要在导管口塞一团棉花。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3)①根据氧气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②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方程式,计算出生成0.8g氧气时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从而确定反应进度,进而确定剩余固体的成分。【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2)①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装置D或E收集;②设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2KMnO4K2MnO4+MnO2+O2↑316 32x 0.8g;解得:x=7.9g<15.8g由于7.9g<15.8g,以上计算和发生的反应可知:高锰酸钾未完全分解,固体剩余物是:KMnO4、K2MnO4、MnO2。8.【答案】(1)有气泡冒出(2)B(3)b【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1)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解答;(2)根据试管安装的注意事项和不同旋钮的作用解答;(3)将氧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比较,从而确定接入方法。【解答】(1)检查甲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发生装置,将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微热试管,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2)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为了防止水蒸气液化后倒流进试管底部造成炸裂,要求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则需要调整试管在铁架台上的高度和试管的倾角,因此需要调节螺母A和B。(3)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氧气应该从长导管b通入,空气从短导管A排出。9.【答案】(1)分液漏斗(2)A;催化(3)b(4)B;D【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根据所给仪器的名称解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氧气和空气的密度大小分析解答。【解答】(1) 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常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不需加热,应选用A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其中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3)若选用装置D,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b管进入,因为氧气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沿b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空气沿c导管逸出。(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时,应从如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该反应需要加热,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选用向下排空气法,也可选择D,因为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沿c管通入,集气瓶中的空气沿b管逸出。10.【答案】(1)A;C(或E);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或不易溶于水)(2)正(3)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写出一条即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而使集气瓶炸裂(4)E【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制取氧气的原理【解析】【分析】1、排水法:原理: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装满水的集气瓶中,让气体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出,达到收集气体的目的。优点:可以得到较纯净的气体。缺点:不能得到干燥的气体。2、排空气法:原理:根据气体与空气密度的不同,不断的向集气瓶中通入气体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出。达到收集气体的目的。优点:可以得到干燥的气体。缺点:不能得到较纯净的气体(空气易于收集的气体混合)。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要求:不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差较大的气体,与空气密度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解答】(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属于固体加热反应,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装置是 C(或E)(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以备使用。(3) 按图F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写出一条即可)。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而使集气瓶炸裂;(4) 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用的装置是E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1)A、C(或E)、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或不易溶于水)(2)正(3)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写出一条即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而使集气瓶炸裂(4)E1 / 1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0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研究一、选择题1.(2022·上虞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气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答案】D【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解析】【分析】根据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的组成和构成、反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解答】A、氯酸钾、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 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不含氧气,不符合题意;C、 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D、 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含氧元素,符合题意;故选D。2.(2023八下·义乌期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图一表示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图二表示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C.图三表示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图四表示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答案】D【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解析】【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B、根据最终氧气有剩余,质量不为零分析。C、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析。D、根据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以及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分析。【解答】A.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有催化剂反应快,无催化剂反应慢,但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错误。B. 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最终氧气有剩余,质量不为零,故错误。C.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最终瓶内气体约剩余五分之四,故错误。D. 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完全反应后不变,故正确。故答案为:D。3.(2023八下·金华期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实验结束时,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槽;②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③加热前试管内外壁有水珠;④试管口向上倾斜;⑤实验前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对准试管里固体进行加热.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只有①③⑥ B.只有②④C.全部 D.除了⑤外其余均是【答案】D【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解析】【分析】 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步骤进行分。【解答】 在实验后试管破裂,这是操作不当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实验结束时,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槽,导致水倒流进试管而炸裂试管,故①正确 ;②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那里温度很低),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故②正确;③加热前试管内外壁有水珠,加热时,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故③正确;④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试管里药品的冷凝水流到很烫的试管底部而炸裂试管,故④正确;⑤实验前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只会导致气体外逸,不会导致试管破裂,故⑥正确;⑥有进行预热,直接对准试管里固体进行加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故⑥正确。故选D。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氧气B.收集氧气C.氧气验满D.性质检验【答案】B【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解析】【分析】A、根据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B、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分析;C、根据氧气验满要放瓶口处检验分析;D、根据铁丝燃烧实验要防止瓶底炸裂分析。【解答】A、加热试管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不符合题意;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符合题意;C、氧气验满要将带火星木条放瓶口处检验,不符合题意;D、铁丝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要预先加少量水或细沙,不符合题意;故选B。5.(2024·浙江期末)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A.①③ B.①②③⑥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气体分析。【解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图示中 ①②③④ 可用来收集氧气。故选D。二、填空题6.(2024八下·绍兴期中)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所选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若选用E 装置收集氧气, 气体应从 (填“a”或“b”) 端通入【答案】(1)锥形瓶;铁架台(2)A;过氧化氢水+氧气(3)b【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1)根据仪器的器型分析;(2)根据氧气的制取原理和装置分析;(3)根据万用瓶的使用以及氧气的密度分析。【解答】(1)如图所示, ① 是锥形瓶; ② 是铁架台;(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反应物是固液,条件是常温接触,因此选择固液常温型即A;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若选用E 装置收集氧气, 气体应从 长导管导入,如图即从b管导入。7.(2023八下·杭州期中)下图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2)若以高锰酸钾为原料,用C、D装置制取、收集氧气时,C装置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收集装置中,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填序号),小正加热15.8g高锰酸钾,分解得到0.8g氧气时,此时试管中剩余固体的成分有 (选填KMnO4,K2MnO4,MnO2)【答案】(1)试管;集气瓶(2)没有棉花;(3)DE;KMnO4,K2MnO4,MnO2【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2)①高锰酸钾呈粉末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流可能将粉末带入导管,从而发生堵塞而发生爆炸,因此需要在导管口塞一团棉花。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3)①根据氧气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②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方程式,计算出生成0.8g氧气时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从而确定反应进度,进而确定剩余固体的成分。【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2)①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装置D或E收集;②设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2KMnO4K2MnO4+MnO2+O2↑316 32x 0.8g;解得:x=7.9g<15.8g由于7.9g<15.8g,以上计算和发生的反应可知:高锰酸钾未完全分解,固体剩余物是:KMnO4、K2MnO4、MnO2。8.(2022八下·丽水期末)如图所示,甲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氧气,乙装置收集氧气。请回答:(1)检查甲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发生装置,将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微热试管,如果观察到导管口 ,说明装置不漏气;(2)甲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需要调节A螺母和 (填字母)螺母改正错误;(3)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管通入。【答案】(1)有气泡冒出(2)B(3)b【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1)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解答;(2)根据试管安装的注意事项和不同旋钮的作用解答;(3)将氧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比较,从而确定接入方法。【解答】(1)检查甲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发生装置,将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微热试管,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2)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为了防止水蒸气液化后倒流进试管底部造成炸裂,要求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则需要调整试管在铁架台上的高度和试管的倾角,因此需要调节螺母A和B。(3)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氧气应该从长导管b通入,空气从短导管A排出。三、实验探究题9.(2024八下·杭州期中)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2)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填字母),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3)若选用装置D,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b或c)管进入。(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时,应从如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答案】(1)分液漏斗(2)A;催化(3)b(4)B;D【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根据所给仪器的名称解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氧气和空气的密度大小分析解答。【解答】(1) 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常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不需加热,应选用A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其中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3)若选用装置D,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b管进入,因为氧气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沿b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空气沿c导管逸出。(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时,应从如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该反应需要加热,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选用向下排空气法,也可选择D,因为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沿c管通入,集气瓶中的空气沿b管逸出。四、解答题1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原因是 。(2)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以备使用。(3)按图F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只答一条)。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4)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答案】(1)A;C(或E);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或不易溶于水)(2)正(3)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写出一条即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而使集气瓶炸裂(4)E【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制取氧气的原理【解析】【分析】1、排水法:原理: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装满水的集气瓶中,让气体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出,达到收集气体的目的。优点:可以得到较纯净的气体。缺点:不能得到干燥的气体。2、排空气法:原理:根据气体与空气密度的不同,不断的向集气瓶中通入气体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出。达到收集气体的目的。优点:可以得到干燥的气体。缺点:不能得到较纯净的气体(空气易于收集的气体混合)。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要求:不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差较大的气体,与空气密度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解答】(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属于固体加热反应,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装置是 C(或E)(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以备使用。(3) 按图F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写出一条即可)。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而使集气瓶炸裂;(4) 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用的装置是E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1)A、C(或E)、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或不易溶于水)(2)正(3)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写出一条即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而使集气瓶炸裂(4)E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0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研究(学生版).docx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0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研究(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