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4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4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

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4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
一、选择题
1.地质人员考察时发现一种螺纹的矿石(X)。研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化学式是FeS2
B.该物质由铁、硫、氧三种元素组成
C.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D.SO2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2. 2.4g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3.在化学反应A+2B=C+D中,5.6gA和7.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同时得到D的质量是(  )
A.0.2g B.5.6g C.0.4g D.0.73g
4.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B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若2gA2与80g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2C的质量是(  )
A.8g B.80g C.28g D.18g
5.在9.3克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5克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题中的“一定量”是73克
B.反应共产生11.7克NaCl
C.若用10%的稀盐酸将5克沉淀完全溶解,则所用稀盐酸的量与题中的“一定量”相等
D.Na2CO3消耗的稀盐酸与NaOH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等
6.(2023八下·金华期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值是7
B.丁是一种化合物
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 : 7
二、填空题
7.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完全分解生成两种单质。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因为撞击,气囊内生成N2的质量为21g,则分解的叠氮化钠质量为    g。
(3)完成下列反应式:2NaN3+   =Na2O+3N2↑+Cu(填化学式)。
8.“适量的铁粉与147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g ?”计算此题时,除题中所给数据必须使用外,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若用a表示此数据;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
9.由干燥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8克,把该固体混合物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反应完全后,冷却到反应前的温度,称得试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为5.6克.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原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0.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   (填仪器名称)相同。
(2)图乙中的实验现象是   。
(3)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10倍,“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
(4)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5)用乙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的实验,消耗了的盐酸。请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质量。
四、解答题
11.(2023八下·义乌期中)“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KO2),其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____+3O2↑。制氧剂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1)化学方程式待填处,应填上的化学式为    。
(2)若该呼吸器需为使用者提供24克氧气,则至少需要含KO271%的制氧剂多少克?
12.(2024八下·东阳期中)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某同学误把高锰酸钾当二氧化锰加入反应,反应前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2.96g,加热混合物到质量不再减少,反应后混合物的质量为8.8g,将反应后的固体溶入水中,过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87g。
(1)求制取氧气的质量。
(2)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
(3)求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13.(2024·浙江期末)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取15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使之恰好完全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是90.6g。
(1)生成的CO2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14.为了测量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现取稀盐酸200g,分五次向稀盐酸中加入相同样品,每次加入样品5g,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样品中杂质不与酸反应生成气体)
实验顺序 1 2 3 4 5
生成气体的质量 1.76 1.76 1.76 0.44
求:
(1)m=   。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5. 实验室用65克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5分钟后停止加热试管,待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58.6克。
(1) 生成了多少克氧气
(2) 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克 (列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分析;
【解答】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已知物中氧原子个数为22,反应后氧原子个数为22、铁原子个数为4、硫原子个数为8,则4个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8个硫原子,故每个X分子由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则X的化学式为FeS2,A正确;
B、该物质由铁、硫两种元素组成,B错误;
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C错误;
D、SO2中的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2)= 1:1,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生成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即该物质中碳元素,生成水中氢元素即该物质中的氢元素,则,则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和是1.2g+0.2g=1.4g<2.4g,则该物质还含有氧元素,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A和B参加反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C和D的质量之和,故D的质量是,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确定涉及物质的质量比,再结合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计算相关质量分析。
【解答】由图像可知,反应物BC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为5:4,当BC质量为时,生成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
故选D。
5.【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A. 设碳酸钠质量为x,
由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CO2═CaCO3↓+H2O可知,
Na2CO3-CaCO3,
Na2CO3-CaCO3
106 100
x 5g

x=5.3g,
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5.3g×+(9.3g-5.3g)×]÷=11.7g,
设盐酸质量为y,
HCl-NaCl,
36.5 58.5
y×10% 11.7g
y=73g,
题中的“一定量”是73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反应生成11.7g NaCl,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5g 3.65g
若用10%的稀盐酸将5g沉淀完全溶解,则所用稀盐酸的质量=3.65g÷10%=36.5g,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Na2CO3消耗的稀盐酸与NaOH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和生成物质量相等。
【解答】由题意得,甲乙为反应物,丁为生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
A.(14-2)+(26-x)=36-5,故x=7;
B.化合反应生成物一定为化合物;
C.丙质量不变,丙可能为催化剂;
D.甲:乙=(14-2):(26-7)=12:19.
故答案为:D
7.【答案】(1)
(2)32.5
(3)CuO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方程式书写方法分析;
(2)根据生成氮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 叠氮化钠质量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解答】(1)由题意可知,氢氮化钠撞击分解生成钠和氮气,方程式为 。
(2)设分解的 叠氮化钠质量为x
2NaN3 2Na+3N2↑
130 84
x 21g
130:84=x:21g
x=32.5g
(3)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该方程式为 2NaN3+ CuO =Na2O+3N2↑+Cu。
故答案为:(1) ;32.5;(3) CuO 。
8.【答案】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a 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要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就需要知道稀硫酸中溶质硫酸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题目还需要给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假设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生成H2的质量为x.
Fe + H2SO4 ═ FeSO4 + H2↑
   98        2
  147g×a      x
x=3a g故答案为:3a 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代入方程进行计算的物质的量都必须为纯净物的质量,本题只给出溶液的质量时无法完成计算.
9.【答案】2KClO3 2KCl+3O2↑;2.4g;1.875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有:一设、二写、三摆、四列、五解、六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是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求氯化钾的质量,固体残渣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由题意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8g-5.6g=2.4g
设反应中生成KCl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 3O2↑
149          96
x           2.4g
解得x=3.725g
所以MnO2的质量为:5.6g-3.725g=1.875g
故答案为:(1)2KClO3 2KCl+3O2↑;(2)2.4g;(3)1.875g.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要配平,始终不要忘记质量守恒定律.并且要了解差量法求气体的质量的方法。
10.【答案】(1)分液漏斗
(2)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5)解:设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质量为。
答: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质量为。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分液漏斗的用途分析;
(2)根据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3)根据微型装置节约药品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验满方法分析;
(5)根据反应的氯化氢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解答】(1)题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题图甲中的分液漏斗相同。
(2)图乙中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节约药品,产生的废弃物少,操作方便。
(4)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2)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4)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5)0.088g.
11.【答案】(1)KOH
(2)解:设制得96克氧气需要KO2的质量为x,
4KO2 +2H2O=4KOH+ 3O2↑
284   96
x   96g
x=284g
则至少需要含KO271%的制氧剂的质量=284g÷71%=400g。
答:至少需要含KO271%的制氧剂的质量为400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KO2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4KO2+2H2O=4_+3O2↑可知,反应前有4个钾原子,10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反应后已知的有6个氧原子,则化学方程式待填处应填上的化学式为:KOH。
12.【答案】(1)
(2)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为X,生成氧气质量为Y
316 87 32
X 0.87g Y
3分
答: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16g。
(3)
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Z
149 96
Z
4分
答: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67.7%。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即为生成氧气质量分析;
(2)根据生成二氧化锰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高锰酸钾质量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锰质量计算出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质量,由氧气总质量计算出氯酸钾生成氧气质量,再利用氧气质量和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氯化钾质量分析。
13.【答案】(1)4.4
(2)66.7%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由此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5g+80g-90.6g=4.4g.
(2)解:设 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44
15gx     4.4g
100:44=15gx:4.4g
x=66.7%
故答案为:(1)4.4;(2)66.7%。
14.【答案】(1)0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44
5gx     1.76g
100:44=5gx:1.76g
x=80%
(3)200g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为1.76+1.76+1.76+0.44=5.72g
设稀盐酸质量分数为y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73   44
  200gy   5.72g
73:44=200gy:5.72g
y= 4.745%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确定第5次加入样品不反应分析;
(2)根据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碳酸钙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每加入5克样品完全反应产生1.76克气体,而第4次加入5克样品产生气体0.44克,说明盐酸完全反应,则第5次加入样品不再发生反应,m=0.
15.【答案】(1)6.4克
(2)63.2克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发言权物质的质量-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高锰酸钾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的氧气的质量=65克-58.6克=6.4克。
(2)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MnO2+ O2↑
316   32
x   6.4克
解得:x=63.2克
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6.4克。
(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63.2克。
1 / 1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4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
一、选择题
1.地质人员考察时发现一种螺纹的矿石(X)。研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化学式是FeS2
B.该物质由铁、硫、氧三种元素组成
C.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D.SO2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答案】A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分析;
【解答】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已知物中氧原子个数为22,反应后氧原子个数为22、铁原子个数为4、硫原子个数为8,则4个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8个硫原子,故每个X分子由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则X的化学式为FeS2,A正确;
B、该物质由铁、硫两种元素组成,B错误;
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C错误;
D、SO2中的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2)= 1:1,D错误。
故选:A
2. 2.4g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生成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即该物质中碳元素,生成水中氢元素即该物质中的氢元素,则,则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和是1.2g+0.2g=1.4g<2.4g,则该物质还含有氧元素,故选:C。
3.在化学反应A+2B=C+D中,5.6gA和7.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同时得到D的质量是(  )
A.0.2g B.5.6g C.0.4g D.0.73g
【答案】A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A和B参加反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C和D的质量之和,故D的质量是,故选:A。
4.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B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若2gA2与80g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2C的质量是(  )
A.8g B.80g C.28g D.18g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确定涉及物质的质量比,再结合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计算相关质量分析。
【解答】由图像可知,反应物BC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为5:4,当BC质量为时,生成的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
故选D。
5.在9.3克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5克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题中的“一定量”是73克
B.反应共产生11.7克NaCl
C.若用10%的稀盐酸将5克沉淀完全溶解,则所用稀盐酸的量与题中的“一定量”相等
D.Na2CO3消耗的稀盐酸与NaOH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等
【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A. 设碳酸钠质量为x,
由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CO2═CaCO3↓+H2O可知,
Na2CO3-CaCO3,
Na2CO3-CaCO3
106 100
x 5g

x=5.3g,
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5.3g×+(9.3g-5.3g)×]÷=11.7g,
设盐酸质量为y,
HCl-NaCl,
36.5 58.5
y×10% 11.7g
y=73g,
题中的“一定量”是73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反应生成11.7g NaCl,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5g 3.65g
若用10%的稀盐酸将5g沉淀完全溶解,则所用稀盐酸的质量=3.65g÷10%=36.5g,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Na2CO3消耗的稀盐酸与NaOH消耗的稀盐酸质量相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23八下·金华期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值是7
B.丁是一种化合物
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 : 7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和生成物质量相等。
【解答】由题意得,甲乙为反应物,丁为生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
A.(14-2)+(26-x)=36-5,故x=7;
B.化合反应生成物一定为化合物;
C.丙质量不变,丙可能为催化剂;
D.甲:乙=(14-2):(26-7)=12:19.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7.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完全分解生成两种单质。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因为撞击,气囊内生成N2的质量为21g,则分解的叠氮化钠质量为    g。
(3)完成下列反应式:2NaN3+   =Na2O+3N2↑+Cu(填化学式)。
【答案】(1)
(2)32.5
(3)CuO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方程式书写方法分析;
(2)根据生成氮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 叠氮化钠质量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解答】(1)由题意可知,氢氮化钠撞击分解生成钠和氮气,方程式为 。
(2)设分解的 叠氮化钠质量为x
2NaN3 2Na+3N2↑
130 84
x 21g
130:84=x:21g
x=32.5g
(3)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该方程式为 2NaN3+ CuO =Na2O+3N2↑+Cu。
故答案为:(1) ;32.5;(3) CuO 。
8.“适量的铁粉与147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g ?”计算此题时,除题中所给数据必须使用外,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若用a表示此数据;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
【答案】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a 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要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就需要知道稀硫酸中溶质硫酸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题目还需要给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假设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生成H2的质量为x.
Fe + H2SO4 ═ FeSO4 + H2↑
   98        2
  147g×a      x
x=3a g故答案为:3a 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代入方程进行计算的物质的量都必须为纯净物的质量,本题只给出溶液的质量时无法完成计算.
9.由干燥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8克,把该固体混合物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反应完全后,冷却到反应前的温度,称得试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为5.6克.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原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   .
【答案】2KClO3 2KCl+3O2↑;2.4g;1.875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有:一设、二写、三摆、四列、五解、六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是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求氯化钾的质量,固体残渣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由题意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8g-5.6g=2.4g
设反应中生成KCl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 3O2↑
149          96
x           2.4g
解得x=3.725g
所以MnO2的质量为:5.6g-3.725g=1.875g
故答案为:(1)2KClO3 2KCl+3O2↑;(2)2.4g;(3)1.875g.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要配平,始终不要忘记质量守恒定律.并且要了解差量法求气体的质量的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
10.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   (填仪器名称)相同。
(2)图乙中的实验现象是   。
(3)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10倍,“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
(4)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5)用乙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的实验,消耗了的盐酸。请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质量。
【答案】(1)分液漏斗
(2)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5)解:设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质量为。
答: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质量为。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分液漏斗的用途分析;
(2)根据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3)根据微型装置节约药品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验满方法分析;
(5)根据反应的氯化氢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解答】(1)题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题图甲中的分液漏斗相同。
(2)图乙中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节约药品,产生的废弃物少,操作方便。
(4)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2)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4)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5)0.088g.
四、解答题
11.(2023八下·义乌期中)“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KO2),其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____+3O2↑。制氧剂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1)化学方程式待填处,应填上的化学式为    。
(2)若该呼吸器需为使用者提供24克氧气,则至少需要含KO271%的制氧剂多少克?
【答案】(1)KOH
(2)解:设制得96克氧气需要KO2的质量为x,
4KO2 +2H2O=4KOH+ 3O2↑
284   96
x   96g
x=284g
则至少需要含KO271%的制氧剂的质量=284g÷71%=400g。
答:至少需要含KO271%的制氧剂的质量为400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KO2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4KO2+2H2O=4_+3O2↑可知,反应前有4个钾原子,10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反应后已知的有6个氧原子,则化学方程式待填处应填上的化学式为:KOH。
12.(2024八下·东阳期中)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某同学误把高锰酸钾当二氧化锰加入反应,反应前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2.96g,加热混合物到质量不再减少,反应后混合物的质量为8.8g,将反应后的固体溶入水中,过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87g。
(1)求制取氧气的质量。
(2)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
(3)求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1)
(2)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质量为X,生成氧气质量为Y
316 87 32
X 0.87g Y
3分
答: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16g。
(3)
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Z
149 96
Z
4分
答: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67.7%。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即为生成氧气质量分析;
(2)根据生成二氧化锰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高锰酸钾质量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锰质量计算出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质量,由氧气总质量计算出氯酸钾生成氧气质量,再利用氧气质量和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氯化钾质量分析。
13.(2024·浙江期末)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取15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使之恰好完全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是90.6g。
(1)生成的CO2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答案】(1)4.4
(2)66.7%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由此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5g+80g-90.6g=4.4g.
(2)解:设 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44
15gx     4.4g
100:44=15gx:4.4g
x=66.7%
故答案为:(1)4.4;(2)66.7%。
14.为了测量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现取稀盐酸200g,分五次向稀盐酸中加入相同样品,每次加入样品5g,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样品中杂质不与酸反应生成气体)
实验顺序 1 2 3 4 5
生成气体的质量 1.76 1.76 1.76 0.44
求:
(1)m=   。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0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44
5gx     1.76g
100:44=5gx:1.76g
x=80%
(3)200g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为1.76+1.76+1.76+0.44=5.72g
设稀盐酸质量分数为y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73   44
  200gy   5.72g
73:44=200gy:5.72g
y= 4.745%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确定第5次加入样品不反应分析;
(2)根据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出碳酸钙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每加入5克样品完全反应产生1.76克气体,而第4次加入5克样品产生气体0.44克,说明盐酸完全反应,则第5次加入样品不再发生反应,m=0.
15. 实验室用65克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5分钟后停止加热试管,待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58.6克。
(1) 生成了多少克氧气
(2) 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克 (列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1)6.4克
(2)63.2克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发言权物质的质量-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高锰酸钾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的氧气的质量=65克-58.6克=6.4克。
(2)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MnO2+ O2↑
316   32
x   6.4克
解得:x=63.2克
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6.4克。
(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63.2克。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