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5 动植物呼吸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表示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的是(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B.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C.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D.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2.如图,甲、乙、丙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的7包括呼吸道和肺,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C.丙图中的B表示氧气,A表示二氧化碳D.丙图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3.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人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4.下面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人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也会出现相似的实验现象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5.如图所示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B.过程c、d 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C.与血管甲相比,血管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D.血管乙处是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6.(2023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乐验证动物呼吸作用的装置,装置中放入碱石灰和若干健康、生命力旺盛的昆虫,实验前标记红色液滴位置。实验时,引起玻璃管内红色液滴移动的原因不包括( )A.昆虫的呼吸作用B.碱石灰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C.试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D.红墨水受到重力的作用二、填空题7.(2024·浙江期末)被新冠疫情惊扰的2020年,将留在每个人的记忆中。(1)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呼吸系统常常会受到侵犯,图甲中A是人体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 (填器官名称)。(2)图乙表示人体吸气过程的是 (填“B”或“C”)。(3)图丙中1代表的物质是 。8.(2024·浙江期末)如图所示,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向A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 (填“增强”或“减弱”,下同)。幼苗的光合作用 。(2)如果将A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都将减弱,其原因是 。9.(2024八下·浙江期末)如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人体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是 (填器官名称),它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2)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腷肌收缩,胸腔容积 (填“扩大”或“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3)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哪个生理过程? 。(4)图中C处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是通过____来完成的。A.气体扩散作用 B.肺泡的扩张与回缩C.呼吸作用 D.呼吸运动三、实验探究题10.(2023八下·金华期中)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感:种子D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1)A装置的作用是 .(2)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3)请指出D装置的一个优点 .(4)实验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B外壁发热,是因为 。11.(2023八下·仙居期末)小科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步骤1: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黑塑料袋中,用绳子扎紧袋口,不使外界空气进入,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步骤2:如图所示,用一根导管把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把新鲜菠菜放置暗处一个晚上的目的是 。(2)步骤2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除了要考虑实验样本的种类、数量等因素外,本实验中还应该设置对照组,具体方案是 。12.(2020八下·长兴期末)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连好的依据是: 。(2)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 。(3)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 移动(填“左”或者“右”)。(4)小科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对此,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人体的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肋间肌和膈肌的活动而实现的。当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体积变大,胸腔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人就吸气了。反之,人就可以呼气了。【解答】 表示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的是当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故答案为:B2.【答案】C【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 扩散: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的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是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的,这一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其中负责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具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解答】A. 甲图中的7包括呼吸道和肺,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A正确;B. 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B正确;C. 丙图中的B表示二氧化碳,A表示氧气,因为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通过肺呼出体外,C错误;D. 丙图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D正确;故答案为:C3.【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解答】A、为了防止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因此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昆虫的数量越多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越多,效果越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故不符合题意;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试管架固定而不是手握紧试管。故符合题意;D、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要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需要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可以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解答】A、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使丁锥形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需要除去,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不符合题意;C、装置丙中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一部分能量是以热的形式散失。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不符合题意;D、装置甲已经把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丙不遮光,植物因为缺乏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释放氧气,因此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D【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气体的扩散作用指气体从浓度高的地方扩散至浓度低的地方,直至平衡为止。【解答】A.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正确。B.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B正确。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所以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气。C正确。D.根据气体扩散原理,二氧化碳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D错误。故答案为:D。6.【答案】D【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装置中红色液体的移动与里面气压的变化有关,昆虫的呼吸作用,碱石灰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以及试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都会使得试管中的气压发生变化;【解答】A. 昆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会导致试管中的气压变小,所以A正确;B. 碱石灰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也会使试管中的气压变小,B正确;C. 试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 ,会使得试管中的气压变化,从而使得玻璃管呢红色液滴的移动,C正确;D. 红墨水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会是红墨水向下运动,D错误;故答案为:D7.【答案】(1)肺(2)B(3)二氧化碳【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 吸气和呼气是肺通气,也就是呼吸 在肺通气中,空气通过鼻腔和口腔吸入。 空气通过咽、喉和气管进入肺部, 然后以相反的方向经过同一条通路呼出。 肺部容积和空气压力的变化引发肺通气。 在正常吸气过程中,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腔抬升。【解答】(1)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呼吸系统常常会受到侵犯,图甲中A是人体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肺;(2) 图乙表示人体吸气过程的是B,膈肌上升,胸腔变小,胸内气压变大,膈肌和肋间外肌都舒张,肋间内肌收缩,当胸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气体呼出;(3) 图丙中1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2代表的物质是氧气,3代表的是氧气,4代表的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人吸进去氧气,呼出去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 肺 (2) B (3) 二氧化碳8.【答案】(1)增强;增强(2)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给幼苗的二氧化碳减少【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1)向A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增强,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幼苗的光合作用也增强,因为种子呼吸作用增强产生了更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光合作用增强;(2) 如果将A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都将减弱,其原因是 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给幼苗的二氧化碳减少 ;故答案为:(1)增强;增强(2) 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给幼苗的二氧化碳减少9.【答案】(1)肺(2)扩大(3)呼吸作用(4)A【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2) 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解答】 (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3)呼吸作用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所以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4)图中C处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所以,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故答案为:A。10.【答案】(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C装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可以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空气通入的速度(4)种子呼吸作用放出热量【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如果不去掉,那么对会后面的探究产生影响;(2)如果种子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和C中的石灰水反应,能够使其变浑浊;(3)空气的进入速度由D中流出水的速度大小决定;(4)温度升高,说明放热;温度降低,说明吸热。【解答】(1)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如果观察到C装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那么说明种子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3)D装置的一个优点:可以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空气通入的速度;(4)实验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B外壁发热,是因为种子呼吸作用放出热量。11.【答案】(1)避免菠菜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2)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3)取等量的用开水烫过的菠菜,重复以上实验【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植物在活细胞内,消耗有机物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解答】(1)本实验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把新鲜菠菜放置暗处一个晚上的目的是避免菠菜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2)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I变浑浊,所以步骤2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3)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除了要考虑实验样本的种类、数量等因素外,本实验中还应该设置对照组,具体方案是取等量的用开水烫过的菠菜,重复以上实验;故答案为:(1) 避免菠菜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2)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 取等量的用开水烫过的菠菜,重复以上实验12.【答案】(1)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2)对照作用(3)右(4)我不赞同他的看法,理由是:两个装置都是封闭的,总质量不合发生改变【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如果用双手握住试管,那么试管内气体受热后气压增大,红色液滴会向外移动,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甲装置中装有萌发的种子会进行呼吸作用,乙中煮熟的种子不会进行呼吸作用,二者对照,通过红色液滴是否移动,观察呼吸作用是否在进行;(3)图甲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使瓶内的气减少,试管内压强减少,红色水滴向右移动。(4)不论是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它们的装置密闭,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因此不能通过质量的变化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解答】(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连好的依据是: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2)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对照作用;(3)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4)我不赞同他的看法,理由是:两个装置都是封闭的,总质量不合发生改变。1 / 1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5 动植物呼吸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表示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的是(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B.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C.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D.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答案】B【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人体的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肋间肌和膈肌的活动而实现的。当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体积变大,胸腔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人就吸气了。反之,人就可以呼气了。【解答】 表示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的是当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故答案为:B2.如图,甲、乙、丙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的7包括呼吸道和肺,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C.丙图中的B表示氧气,A表示二氧化碳D.丙图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答案】C【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 扩散: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的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是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的,这一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其中负责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具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解答】A. 甲图中的7包括呼吸道和肺,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A正确;B. 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B正确;C. 丙图中的B表示二氧化碳,A表示氧气,因为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通过肺呼出体外,C错误;D. 丙图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D正确;故答案为:C3.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人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解答】A、为了防止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因此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昆虫的数量越多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越多,效果越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故不符合题意;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试管架固定而不是手握紧试管。故符合题意;D、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下面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人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也会出现相似的实验现象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答案】D【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要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需要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可以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解答】A、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使丁锥形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需要除去,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不符合题意;C、装置丙中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一部分能量是以热的形式散失。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不符合题意;D、装置甲已经把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丙不遮光,植物因为缺乏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释放氧气,因此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符合题意.故选:D5.如图所示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B.过程c、d 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C.与血管甲相比,血管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D.血管乙处是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答案】D【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气体的扩散作用指气体从浓度高的地方扩散至浓度低的地方,直至平衡为止。【解答】A.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正确。B.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B正确。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所以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气。C正确。D.根据气体扩散原理,二氧化碳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D错误。故答案为:D。6.(2023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乐验证动物呼吸作用的装置,装置中放入碱石灰和若干健康、生命力旺盛的昆虫,实验前标记红色液滴位置。实验时,引起玻璃管内红色液滴移动的原因不包括( )A.昆虫的呼吸作用B.碱石灰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C.试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D.红墨水受到重力的作用【答案】D【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装置中红色液体的移动与里面气压的变化有关,昆虫的呼吸作用,碱石灰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以及试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都会使得试管中的气压发生变化;【解答】A. 昆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会导致试管中的气压变小,所以A正确;B. 碱石灰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也会使试管中的气压变小,B正确;C. 试管内空气的热胀冷缩 ,会使得试管中的气压变化,从而使得玻璃管呢红色液滴的移动,C正确;D. 红墨水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会是红墨水向下运动,D错误;故答案为:D二、填空题7.(2024·浙江期末)被新冠疫情惊扰的2020年,将留在每个人的记忆中。(1)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呼吸系统常常会受到侵犯,图甲中A是人体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 (填器官名称)。(2)图乙表示人体吸气过程的是 (填“B”或“C”)。(3)图丙中1代表的物质是 。【答案】(1)肺(2)B(3)二氧化碳【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 吸气和呼气是肺通气,也就是呼吸 在肺通气中,空气通过鼻腔和口腔吸入。 空气通过咽、喉和气管进入肺部, 然后以相反的方向经过同一条通路呼出。 肺部容积和空气压力的变化引发肺通气。 在正常吸气过程中,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腔抬升。【解答】(1)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呼吸系统常常会受到侵犯,图甲中A是人体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肺;(2) 图乙表示人体吸气过程的是B,膈肌上升,胸腔变小,胸内气压变大,膈肌和肋间外肌都舒张,肋间内肌收缩,当胸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气体呼出;(3) 图丙中1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2代表的物质是氧气,3代表的是氧气,4代表的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人吸进去氧气,呼出去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 肺 (2) B (3) 二氧化碳8.(2024·浙江期末)如图所示,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向A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 (填“增强”或“减弱”,下同)。幼苗的光合作用 。(2)如果将A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都将减弱,其原因是 。【答案】(1)增强;增强(2)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给幼苗的二氧化碳减少【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1)向A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增强,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幼苗的光合作用也增强,因为种子呼吸作用增强产生了更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光合作用增强;(2) 如果将A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都将减弱,其原因是 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给幼苗的二氧化碳减少 ;故答案为:(1)增强;增强(2) 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给幼苗的二氧化碳减少9.(2024八下·浙江期末)如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人体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是 (填器官名称),它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2)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腷肌收缩,胸腔容积 (填“扩大”或“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3)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哪个生理过程? 。(4)图中C处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是通过____来完成的。A.气体扩散作用 B.肺泡的扩张与回缩C.呼吸作用 D.呼吸运动【答案】(1)肺(2)扩大(3)呼吸作用(4)A【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动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2) 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解答】 (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3)呼吸作用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所以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4)图中C处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所以,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故答案为:A。三、实验探究题10.(2023八下·金华期中)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感:种子D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1)A装置的作用是 .(2)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3)请指出D装置的一个优点 .(4)实验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B外壁发热,是因为 。【答案】(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C装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可以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空气通入的速度(4)种子呼吸作用放出热量【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如果不去掉,那么对会后面的探究产生影响;(2)如果种子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和C中的石灰水反应,能够使其变浑浊;(3)空气的进入速度由D中流出水的速度大小决定;(4)温度升高,说明放热;温度降低,说明吸热。【解答】(1)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如果观察到C装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那么说明种子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3)D装置的一个优点:可以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空气通入的速度;(4)实验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B外壁发热,是因为种子呼吸作用放出热量。11.(2023八下·仙居期末)小科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步骤1: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黑塑料袋中,用绳子扎紧袋口,不使外界空气进入,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步骤2:如图所示,用一根导管把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把新鲜菠菜放置暗处一个晚上的目的是 。(2)步骤2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除了要考虑实验样本的种类、数量等因素外,本实验中还应该设置对照组,具体方案是 。【答案】(1)避免菠菜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2)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3)取等量的用开水烫过的菠菜,重复以上实验【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植物在活细胞内,消耗有机物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解答】(1)本实验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把新鲜菠菜放置暗处一个晚上的目的是避免菠菜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2)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I变浑浊,所以步骤2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3)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除了要考虑实验样本的种类、数量等因素外,本实验中还应该设置对照组,具体方案是取等量的用开水烫过的菠菜,重复以上实验;故答案为:(1) 避免菠菜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2)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 取等量的用开水烫过的菠菜,重复以上实验12.(2020八下·长兴期末)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连好的依据是: 。(2)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 。(3)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 移动(填“左”或者“右”)。(4)小科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对此,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2)对照作用(3)右(4)我不赞同他的看法,理由是:两个装置都是封闭的,总质量不合发生改变【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如果用双手握住试管,那么试管内气体受热后气压增大,红色液滴会向外移动,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甲装置中装有萌发的种子会进行呼吸作用,乙中煮熟的种子不会进行呼吸作用,二者对照,通过红色液滴是否移动,观察呼吸作用是否在进行;(3)图甲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使瓶内的气减少,试管内压强减少,红色水滴向右移动。(4)不论是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它们的装置密闭,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因此不能通过质量的变化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解答】(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连好的依据是: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2)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对照作用;(3)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4)我不赞同他的看法,理由是:两个装置都是封闭的,总质量不合发生改变。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5 动植物呼吸(学生版).docx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5 动植物呼吸(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