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6 光合作用及实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6 光合作用及实验

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6 光合作用及实验
一、选择题
1.光合作用的正确表达式是(  )。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B.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C.氧气+水有机物+二氧化碳
D.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2.(2022八下·滨江期末)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
A.使叶片呈绿色 B.吸收二氧化碳
C.吸收太阳光能 D.吸收氧气
3.关于教科书上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
B.叶片放到酒精中水浴加热是为了让叶片褪色
C.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生成
D.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是为了让它积累有机物
4.某植物叶片边缘呈黄白色,不含叶绿体。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后,切断部分叶脉,将叶片的部分区域的两面用锡箔纸遮蔽,如图所示。光照一段时间后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叶片a、b、c、d四个部位的颜色,发现只有d部位显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对比d、a,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对比d、c,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对比d、b,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5.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 A 是清水,液体 B 是酒精
D.液体A 是酒精,液体 B 是清水
6.(2023八下·婺城期末)“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如图是白莲植株的构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莲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当莲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关闭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而来的
D.莲叶表面的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a、b表示植物的两种生理活动,A、B表示两种物质,请分析回答:
(1)a表示的植物生理活动是   ,A表示的物质是   。
(2)a生理活动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同时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3)b作用的实质是分解   ,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
8.(2023八下·路桥期末)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关闭阀门K1和K2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③打开阀门K1,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管中,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④打开阀门K2,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验;
⑤取下两个塑料袋中的叶片a和叶片b,进行脱色、漂洗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两个叶片的颜色变化。
(1)步骤①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步骤③后,若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   。
(3)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步骤⑤后,叶片ab中变蓝色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
9.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
(3)试管①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   (填“能”或“不能”)。
(4)试管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   。
10. 如图所示为研究光合作用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请回答问题。
(1)请对实验步骤进行排序:   (填字母)。
(2)步骤 A 将植物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称为暗处理,其目的是   。
(3)上述步骤 B 加热一段时间后,小烧杯内的液体颜色和叶片颜色分别变为   。
(4)C中叶片滴加碘液后变蓝的部位是   。
(5)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
四、解答题
11.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第一步: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1小时暗处理;乙同学对盆栽银边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然后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第二步: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在热水中加热15分钟。
第三步: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向叶片滴加碘液,几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甲同学的探究目的是   。
(2) 乙同学的探究目的是   。
(3) 请你对甲同学的实验提出两条改进意见:   ;
   。
(4) 若甲、乙两同学都按正确的实验方案实施,产生的现象应该是怎样的
甲:   ;
乙: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 光合作用的正确表达式是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照和叶绿体是必不可以少的条件。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两大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够吸收光能,但只有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才有转化光能的作用,也就是说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以及大部分的叶绿素a会将它们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再由它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和化学能。
【解答】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具有吸收和转化光能的作用,而大部分的叶绿素a 和全部叶绿素b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A. 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 ,A正确;
B. 叶片放到酒精中水浴加热是为了让叶片褪色 ,B正确;
C.滴加碘液的目的为了检验有无淀粉生成,C正确;
D.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D错误;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解答】AC、通过对比d和c,实验变量是光照。被遮光的部分c处不变蓝,这是因为c处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未被遮光的部分d处变蓝,这是因为d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从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A和C正确;
B、对比a、d,有两个变量一水分和叶绿体,不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B错误;
D、对比d、b,实验变量是水。b处因为叶脉被切断而缺少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d处有水,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D正确。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脱色时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解答】脱色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由此可见:大烧杯内盛放的是清水,小烧杯内盛放的是酒精。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随时都能进行。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解答】A.莲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故A错误;
B.莲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失水时,保卫细胞收缩,气孔关闭,故B错误;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故C错误;
D.莲叶表面的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出的“门户”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
7.【答案】(1)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2)碳一氧
(3)有机物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植物通过光合作制造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光合作用转化光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为动植物提供能量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为动植物呼吸提供氧气来源,同时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只要是活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解答】(1)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是光合作用,A表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有机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b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8.【答案】(1)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
(2)氧气
(3)Ca(OH)2+CO2=CaCO3↓+H2O
(4)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植物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不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的淀粉被耗尽,从而使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
通过对比实验能够看出,光合作用能够生成氧气,呼吸作用能够消耗二氧化碳;
并且淀粉遇到碘液能够变蓝色。
【解答】
(1)在步骤①把植物放在黑暗处,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不进行光合作用,在黑暗处就可以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将整个装置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a叶片在透明的塑料袋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打开K1,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管中,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就能说明光合作用生成了氧气;
(3)b叶片在黑色塑料袋中,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但能够进行呼吸作用,打开阀门K2,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验,能够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取下两个塑料袋中的叶片a和叶片b,进行脱色、漂洗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两个叶片的颜色变化,能够发现a叶片能够变成蓝色,b叶片不变蓝色。
故答案为:(1)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2)氧气;(3)Ca(OH)2+CO2=CaCO3↓+H2O;(4)a。
9.【答案】(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3)不能
(4)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在细胞叶绿体中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解答】(1)根据实验过程可以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为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应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
(3)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不能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原因是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故答案为:(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2)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3)不能;(4)氧气。
10.【答案】(1)ADBEC
(2)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3)绿色和黄白色
(4)见光部位
(5)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解答】(1)(2)步骤A把天竹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有机物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步骤D将叶片正反面的一部分用黑纸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 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该同学经过B酒精脱色后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E步骤进行检测,漂洗加碘。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光合作用需要光。遮光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C中叶片A处(遮光部分)不变蓝色:未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故实验步骤为: ADBEC。
(3) 步骤B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酒精。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该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小烧杯内的液体颜色是绿色, 叶片变成黄白色。
(4)C叶片中见光部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 ;C叶片中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5)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11.【答案】(1)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淀粉
(2)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3)置暗处1小时改为一昼夜;热水中改为酒精中水浴(最好增设对照组:取暗处理后的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
(4)暗处理后的叶片最后不显蓝色,光照后的叶片最后显示蓝色;叶片银边处最后不显蓝色,叶片绿色部分最后显示蓝色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甲同学的探究目的是 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淀粉 ;因为甲同学案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叶片等有机物;
(2) 乙同学的探究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因为它选用的是银边天竺葵;
(3) 请你对甲同学的实验提出两条改进意见:置暗处1小时改为一昼夜,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完全消耗完、热水中改为酒精中水浴(最好增设对照组:取暗处理后的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
(4) 甲: 暗处理后的叶片最后不显蓝色,光照后的叶片最后显示蓝色
乙: 叶片银边处最后不显蓝色,叶片绿色部分最后显示蓝色
故答案为:(1) 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淀粉 (2) 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3)置暗处1小时改为一昼夜、热水中改为酒精中水浴(最好增设对照组:取暗处理后的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4)暗处理后的叶片最后不显蓝色,光照后的叶片最后显示蓝色、叶片银边处最后不显蓝色,叶片绿色部分最后显示蓝色。
1 / 1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6 光合作用及实验
一、选择题
1.光合作用的正确表达式是(  )。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B.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C.氧气+水有机物+二氧化碳
D.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 光合作用的正确表达式是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
故答案为:D
2.(2022八下·滨江期末)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
A.使叶片呈绿色 B.吸收二氧化碳
C.吸收太阳光能 D.吸收氧气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照和叶绿体是必不可以少的条件。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两大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够吸收光能,但只有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才有转化光能的作用,也就是说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以及大部分的叶绿素a会将它们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再由它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和化学能。
【解答】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具有吸收和转化光能的作用,而大部分的叶绿素a 和全部叶绿素b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
故选C。
3.关于教科书上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
B.叶片放到酒精中水浴加热是为了让叶片褪色
C.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生成
D.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是为了让它积累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A. 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 ,A正确;
B. 叶片放到酒精中水浴加热是为了让叶片褪色 ,B正确;
C.滴加碘液的目的为了检验有无淀粉生成,C正确;
D.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D错误;
故答案为:D
4.某植物叶片边缘呈黄白色,不含叶绿体。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后,切断部分叶脉,将叶片的部分区域的两面用锡箔纸遮蔽,如图所示。光照一段时间后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叶片a、b、c、d四个部位的颜色,发现只有d部位显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对比d、a,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对比d、c,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对比d、b,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解答】AC、通过对比d和c,实验变量是光照。被遮光的部分c处不变蓝,这是因为c处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未被遮光的部分d处变蓝,这是因为d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从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A和C正确;
B、对比a、d,有两个变量一水分和叶绿体,不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B错误;
D、对比d、b,实验变量是水。b处因为叶脉被切断而缺少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d处有水,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D正确。
故选:B。
5.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 A 是清水,液体 B 是酒精
D.液体A 是酒精,液体 B 是清水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脱色时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解答】脱色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由此可见:大烧杯内盛放的是清水,小烧杯内盛放的是酒精。
故答案为:C。
6.(2023八下·婺城期末)“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如图是白莲植株的构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莲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当莲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关闭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而来的
D.莲叶表面的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随时都能进行。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解答】A.莲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故A错误;
B.莲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失水时,保卫细胞收缩,气孔关闭,故B错误;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故C错误;
D.莲叶表面的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出的“门户”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a、b表示植物的两种生理活动,A、B表示两种物质,请分析回答:
(1)a表示的植物生理活动是   ,A表示的物质是   。
(2)a生理活动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同时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3)b作用的实质是分解   ,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
【答案】(1)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2)碳一氧
(3)有机物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植物通过光合作制造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光合作用转化光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为动植物提供能量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为动植物呼吸提供氧气来源,同时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只要是活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解答】(1)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是光合作用,A表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有机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b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8.(2023八下·路桥期末)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关闭阀门K1和K2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③打开阀门K1,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管中,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④打开阀门K2,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验;
⑤取下两个塑料袋中的叶片a和叶片b,进行脱色、漂洗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两个叶片的颜色变化。
(1)步骤①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步骤③后,若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   。
(3)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步骤⑤后,叶片ab中变蓝色的是   。
【答案】(1)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
(2)氧气
(3)Ca(OH)2+CO2=CaCO3↓+H2O
(4)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植物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不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的淀粉被耗尽,从而使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
通过对比实验能够看出,光合作用能够生成氧气,呼吸作用能够消耗二氧化碳;
并且淀粉遇到碘液能够变蓝色。
【解答】
(1)在步骤①把植物放在黑暗处,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不进行光合作用,在黑暗处就可以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将整个装置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a叶片在透明的塑料袋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打开K1,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管中,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就能说明光合作用生成了氧气;
(3)b叶片在黑色塑料袋中,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但能够进行呼吸作用,打开阀门K2,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验,能够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取下两个塑料袋中的叶片a和叶片b,进行脱色、漂洗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两个叶片的颜色变化,能够发现a叶片能够变成蓝色,b叶片不变蓝色。
故答案为:(1)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2)氧气;(3)Ca(OH)2+CO2=CaCO3↓+H2O;(4)a。
三、实验探究题
9.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
(3)试管①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   (填“能”或“不能”)。
(4)试管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   。
【答案】(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3)不能
(4)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在细胞叶绿体中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解答】(1)根据实验过程可以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为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应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
(3)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不能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原因是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故答案为:(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2)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3)不能;(4)氧气。
10. 如图所示为研究光合作用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请回答问题。
(1)请对实验步骤进行排序:   (填字母)。
(2)步骤 A 将植物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称为暗处理,其目的是   。
(3)上述步骤 B 加热一段时间后,小烧杯内的液体颜色和叶片颜色分别变为   。
(4)C中叶片滴加碘液后变蓝的部位是   。
(5)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
【答案】(1)ADBEC
(2)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3)绿色和黄白色
(4)见光部位
(5)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解答】(1)(2)步骤A把天竹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有机物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步骤D将叶片正反面的一部分用黑纸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 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该同学经过B酒精脱色后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E步骤进行检测,漂洗加碘。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光合作用需要光。遮光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C中叶片A处(遮光部分)不变蓝色:未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故实验步骤为: ADBEC。
(3) 步骤B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酒精。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该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小烧杯内的液体颜色是绿色, 叶片变成黄白色。
(4)C叶片中见光部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 ;C叶片中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5)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四、解答题
11.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第一步: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1小时暗处理;乙同学对盆栽银边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然后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第二步: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在热水中加热15分钟。
第三步: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向叶片滴加碘液,几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甲同学的探究目的是   。
(2) 乙同学的探究目的是   。
(3) 请你对甲同学的实验提出两条改进意见:   ;
   。
(4) 若甲、乙两同学都按正确的实验方案实施,产生的现象应该是怎样的
甲:   ;
乙:   。
【答案】(1)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淀粉
(2)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3)置暗处1小时改为一昼夜;热水中改为酒精中水浴(最好增设对照组:取暗处理后的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
(4)暗处理后的叶片最后不显蓝色,光照后的叶片最后显示蓝色;叶片银边处最后不显蓝色,叶片绿色部分最后显示蓝色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甲同学的探究目的是 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淀粉 ;因为甲同学案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叶片等有机物;
(2) 乙同学的探究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因为它选用的是银边天竺葵;
(3) 请你对甲同学的实验提出两条改进意见:置暗处1小时改为一昼夜,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完全消耗完、热水中改为酒精中水浴(最好增设对照组:取暗处理后的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
(4) 甲: 暗处理后的叶片最后不显蓝色,光照后的叶片最后显示蓝色
乙: 叶片银边处最后不显蓝色,叶片绿色部分最后显示蓝色
故答案为:(1) 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淀粉 (2) 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3)置暗处1小时改为一昼夜、热水中改为酒精中水浴(最好增设对照组:取暗处理后的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4)暗处理后的叶片最后不显蓝色,光照后的叶片最后显示蓝色、叶片银边处最后不显蓝色,叶片绿色部分最后显示蓝色。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