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7 土壤的组成和结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7 土壤的组成和结构

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7 土壤的组成和结构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2.(2022八下·诸暨期末)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
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
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
3.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  )
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③⑤⑥④②①
4.如图所示土壤,它的(  )
A.通气性好,保水性好,有利于植物生长
B.通气性好,保水性差,有利于植物生长
C.通气性好,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D.通气性差,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5.如图所示为常见的绿肥植物——紫云英,该植物还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
A.提高土壤中的无机盐成分 B.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
C.给植物提供食物 D.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
6.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是重要的资源。 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C.稻草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
D.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胁在于过度开发和土壤污染
二、填空题
7.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枯叶落人泥土,成为土壤的   部分。
(2)“在用手搓土壤”的实验完毕后,要反复冲洗双手,是因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   。
(3)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会造成土壤缺少   ,从而影响根的   。
8.为了测定土壤成分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学在校园中采集了土壤的样品。经测定,其土壤成分的比例如下表:
空气 水 粉砂粒 砂粒 黏粒 有机物
25% 25% 14% 16% 15% 5%
(1)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   。
(2)该土壤的通气性   (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   (填“较好”或“较差”),对植物生长   (填“有利”或“不利”)。
9.(2022八下·杭州期末)《诗经》中关于农业的研究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1)“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意思是背起锋利的犁到田里耕地。因为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    。耕地松土,目的是使农作物根系的   作用增强,有利于吸收。
(2)“茶寥朽止”意思是将杂草等埋在田里,腐烂后可以做肥料。适量施肥有助于作物生长,如   肥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与运输。施肥过多,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植物根毛细胞就会失水。
10.(浙教版科学八下 4.6 保护土壤)土壤污染
(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   和   。
(2)土壤污染的种类
①   污染: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导致土壤的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
②   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污染。
(3)土壤资源的过度开发   、   、   和   等,都会造成土壤资源的流失。
三、实验探究题
11.(2021八下·柯桥期末)某研究小组在常温下设计如图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的加热操作的作用是   ;
(3)预测两天后的实验现象是   。
1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1 土壤的成分 同步测试(1))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四、解答题
13.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 10 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 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给根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的有机质是由植物的根部、小动物、植物与动物残留物、腐殖质与微生物等组成.
【解答】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来源。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燃烧,如果数量减少、有焦味,证明土壤含有有机物,
故选 C 。
2.【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各种化肥农药的滥用会造成土壤污染 。
【解答】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B、滥用化肥,导致土壤成分发生改变,污染土壤。
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是农业节约用水的方法,发挥水的最大效能,合理。
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 ,充分利用土壤,合理的措施。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土壤形成过程包括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母质,释放矿物养分,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高等植物作用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并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其中,生物对母质有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合理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反之,则会引起土壤退化。
【解答】最初的地球上并没有土壤,土壤的形成从岩石风化开始的,然后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所以 A 、 C 、 D 均错误, B 正确。
故选: B
4.【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砂质土的性质:含沙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 颗粒一般, 渗水速度一般, 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解答】 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土壤中的固体部分(矿物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做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
【解答】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解答】A.土壤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它们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的遗体遗物中含有有机物,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稻草还田的有机物必须经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壤贫瘠,土壤污染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影响植物的产量和质量,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1)有机物
(2)微生物
(3)空气;呼吸作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 (1)植物的枯叶落人泥土,成为土壤的 有机物 部分。
(2)“在用手搓土壤”的实验完毕后,要反复冲洗双手,是因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 微生物 。
(3)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会造成土壤缺少 空气 ,从而影响根的 呼吸作用 。
故答案为: (1) 有机物 ; (2) 微生物 ; (3) 空气 ; 呼吸作用 。
8.【答案】(1)壤土类土壤
(2)较好;较好;有利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粘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
【解答】(1)该土壤类型是壤土类土壤;
(2) 该土壤的通气性较好,透水性较好,对植物生长有利。
故答案为:(1) 壤土类土壤 (2)较好;较好;有利
9.【答案】(1)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呼吸
(2)钾肥;根毛细胞液浓度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1)根从土壤中吸收的主要是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养料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
(2)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的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当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解答】(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耕地松土,目的是使农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增强,有利于吸收。
(2)适量施肥有助于作物生长,如钾肥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与运输。施肥过多,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植物根毛细胞就会失水。
10.【答案】(1)土壤的污染;过度开发
(2)化学;生物
(3)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种类以及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解答】(1)土壤资源受到多方面威胁,其中最大的威胁来自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2)土壤污染的种类有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前者是 因为工厂和生活废水以及固体污染物的排放等造成的。后者是病菌或者寄生虫和病毒产生的;
(3)突然资源流失原因较多,例如过度的开发,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等等。
故答案为(1)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2)化学,生物;(3)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水土沙漠化、盐渍化。
11.【答案】(1)泥土中有无微生物
(2)杀死微生物,作对照
(3)甲瓶中无明显现象,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1)由甲乙实验装置可知,该实验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现象,来验证土壤中是否存在微生物;
(2)强热处理的土壤中的微生物都被杀死了,与乙组形成对照;
(3)甲组中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甲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而乙组土壤中存在微生物,其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乙组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故答案为:(1)泥土中有无微生物;(2)杀死微生物,作对照;(3)甲瓶中无明显现象,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答案】(1)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
(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初步得出答案。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土壤中的动物有蚯蚓、蜈蚣、蟋蟀等等,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解答】(1) 通过题图可知,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2) 未经加热的泥土中含有土壤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土壤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 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故答案为:(1)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13.【答案】(1)650毫升;750毫升
(2)土壤有空隙
(3)20%
(4)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 土壤空气是存在于土壤中气体,是土壤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壤形成有重大意义。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量筒的量程为200mL,甲图的读数为:50mL;乙图的读数为:150mL;则盛有铁块烧杯加水量为:3×200mL+50mL=650mL;盛有土壤烧杯加水量为:3×200mL+150mL=750mL;
(2)相同的烧杯底面积相同,铁块和土壤块的体积相同、高度相同,加水至淹没,烧杯和物块之间的空间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相同。盛有土壤的烧杯中加入的水的体积更大,只有一种可能,即土壤有空隙,可以容纳一定量的水。
(3)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就是盛有土壤的烧杯中加入的水的体积与盛有铁块的烧杯中加入的水的体积之差,即:750mL-650mL=100mL;
土壤的总体积为:10cm×10cm×5cm=500mL;
则土壤中所含空气的体积分数为:100mL/500mLX100%=20%。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为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给植物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1 / 1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专题17 土壤的组成和结构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的有机质是由植物的根部、小动物、植物与动物残留物、腐殖质与微生物等组成.
【解答】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来源。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燃烧,如果数量减少、有焦味,证明土壤含有有机物,
故选 C 。
2.(2022八下·诸暨期末)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
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
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各种化肥农药的滥用会造成土壤污染 。
【解答】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B、滥用化肥,导致土壤成分发生改变,污染土壤。
C:在干旱地区喷灌或滴灌,是农业节约用水的方法,发挥水的最大效能,合理。
D:在适宜的耕地上玉米与大豆套种 ,充分利用土壤,合理的措施。
故选B。
3.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  )
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③⑤⑥④②①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土壤形成过程包括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母质,释放矿物养分,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高等植物作用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并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其中,生物对母质有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合理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反之,则会引起土壤退化。
【解答】最初的地球上并没有土壤,土壤的形成从岩石风化开始的,然后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所以 A 、 C 、 D 均错误, B 正确。
故选: B
4.如图所示土壤,它的(  )
A.通气性好,保水性好,有利于植物生长
B.通气性好,保水性差,有利于植物生长
C.通气性好,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D.通气性差,保水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砂质土的性质:含沙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 颗粒一般, 渗水速度一般, 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解答】 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土壤中的固体部分(矿物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如图所示为常见的绿肥植物——紫云英,该植物还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
A.提高土壤中的无机盐成分 B.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
C.给植物提供食物 D.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做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
【解答】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是重要的资源。 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C.稻草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
D.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胁在于过度开发和土壤污染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解答】A.土壤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它们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的遗体遗物中含有有机物,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稻草还田的有机物必须经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壤贫瘠,土壤污染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影响植物的产量和质量,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7.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枯叶落人泥土,成为土壤的   部分。
(2)“在用手搓土壤”的实验完毕后,要反复冲洗双手,是因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   。
(3)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会造成土壤缺少   ,从而影响根的   。
【答案】(1)有机物
(2)微生物
(3)空气;呼吸作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 (1)植物的枯叶落人泥土,成为土壤的 有机物 部分。
(2)“在用手搓土壤”的实验完毕后,要反复冲洗双手,是因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 微生物 。
(3)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会造成土壤缺少 空气 ,从而影响根的 呼吸作用 。
故答案为: (1) 有机物 ; (2) 微生物 ; (3) 空气 ; 呼吸作用 。
8.为了测定土壤成分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学在校园中采集了土壤的样品。经测定,其土壤成分的比例如下表:
空气 水 粉砂粒 砂粒 黏粒 有机物
25% 25% 14% 16% 15% 5%
(1)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   。
(2)该土壤的通气性   (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   (填“较好”或“较差”),对植物生长   (填“有利”或“不利”)。
【答案】(1)壤土类土壤
(2)较好;较好;有利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粘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
【解答】(1)该土壤类型是壤土类土壤;
(2) 该土壤的通气性较好,透水性较好,对植物生长有利。
故答案为:(1) 壤土类土壤 (2)较好;较好;有利
9.(2022八下·杭州期末)《诗经》中关于农业的研究记载,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1)“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意思是背起锋利的犁到田里耕地。因为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    。耕地松土,目的是使农作物根系的   作用增强,有利于吸收。
(2)“茶寥朽止”意思是将杂草等埋在田里,腐烂后可以做肥料。适量施肥有助于作物生长,如   肥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与运输。施肥过多,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植物根毛细胞就会失水。
【答案】(1)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呼吸
(2)钾肥;根毛细胞液浓度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1)根从土壤中吸收的主要是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养料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
(2)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的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当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解答】(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耕地松土,目的是使农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增强,有利于吸收。
(2)适量施肥有助于作物生长,如钾肥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与运输。施肥过多,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植物根毛细胞就会失水。
10.(浙教版科学八下 4.6 保护土壤)土壤污染
(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   和   。
(2)土壤污染的种类
①   污染: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导致土壤的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
②   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污染。
(3)土壤资源的过度开发   、   、   和   等,都会造成土壤资源的流失。
【答案】(1)土壤的污染;过度开发
(2)化学;生物
(3)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种类以及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解答】(1)土壤资源受到多方面威胁,其中最大的威胁来自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2)土壤污染的种类有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前者是 因为工厂和生活废水以及固体污染物的排放等造成的。后者是病菌或者寄生虫和病毒产生的;
(3)突然资源流失原因较多,例如过度的开发,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等等。
故答案为(1)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2)化学,生物;(3)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水土沙漠化、盐渍化。
三、实验探究题
11.(2021八下·柯桥期末)某研究小组在常温下设计如图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的加热操作的作用是   ;
(3)预测两天后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泥土中有无微生物
(2)杀死微生物,作对照
(3)甲瓶中无明显现象,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1)由甲乙实验装置可知,该实验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现象,来验证土壤中是否存在微生物;
(2)强热处理的土壤中的微生物都被杀死了,与乙组形成对照;
(3)甲组中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甲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而乙组土壤中存在微生物,其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乙组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故答案为:(1)泥土中有无微生物;(2)杀死微生物,作对照;(3)甲瓶中无明显现象,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1 土壤的成分 同步测试(1))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答案】(1)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
(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初步得出答案。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土壤中的动物有蚯蚓、蜈蚣、蟋蟀等等,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解答】(1) 通过题图可知,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2) 未经加热的泥土中含有土壤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土壤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 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故答案为:(1)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四、解答题
13.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 10 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 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给根   。
【答案】(1)650毫升;750毫升
(2)土壤有空隙
(3)20%
(4)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 土壤空气是存在于土壤中气体,是土壤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壤形成有重大意义。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量筒的量程为200mL,甲图的读数为:50mL;乙图的读数为:150mL;则盛有铁块烧杯加水量为:3×200mL+50mL=650mL;盛有土壤烧杯加水量为:3×200mL+150mL=750mL;
(2)相同的烧杯底面积相同,铁块和土壤块的体积相同、高度相同,加水至淹没,烧杯和物块之间的空间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相同。盛有土壤的烧杯中加入的水的体积更大,只有一种可能,即土壤有空隙,可以容纳一定量的水。
(3)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就是盛有土壤的烧杯中加入的水的体积与盛有铁块的烧杯中加入的水的体积之差,即:750mL-650mL=100mL;
土壤的总体积为:10cm×10cm×5cm=500mL;
则土壤中所含空气的体积分数为:100mL/500mLX100%=20%。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为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给植物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