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期末复习专题21 月相(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下 期末复习专题21 月相(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1 月相、日食和月食 太阳系和宇宙
本专题考查的内容有月相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日食和月食、太阳和月球、太阳系和宇宙,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专题一、月相的成因及变化规律
1.月相是指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月相的形成原因是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以及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动。
2.月相的变化周期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下列关于月相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相变化是人所看到月球被太阳光照亮部分的形状有规律地变化
C.如果月球能自行发光,那么就不会有月相变化
D.月相变化是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引起的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为太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及看到的月相分别为(  )
A.黄昏、上弦月 B.清晨、上弦月
C.黄昏、下弦月 D.清晨、下弦月
2.读月相示意图(阴影表示暗部),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
(1)写出图甲所示的各月相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在一个农历月中,上述月相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填字母)。
(3)将图甲中各图所示月相与图乙中的日、地、月位置关系图相对应。
专题二、日食和月食的综合分析
1.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2.月食:当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食现象。
下列关于日全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日全食只能出现在农历初一
B.日全食出现时,观测者、太阳、月球在一条直线上
C.日全食出现的前后一定会出现日偏食
D.日全食出现的前后一定出现日环食
变式训练
1.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到( )位置,能发生日食现象。
A.B.C.
2.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月食,6月10日可以看到日食,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造成的
B.日食是月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C.发生日食当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
D.发生月食时,从月球的西缘开始,东缘结束
3.2022年11月8日晚,“月全食掩天王星”在夜空中上演。如图所示,发生该天象时,地球、月球、太阳和天王星恰好在一条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晚上的月相是新月
B.该天象每个月都会发生
C.形成该天象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D.该天象发生时,天王星应处于图中c的位置
4.2021年11月19日,宁波上空上演本世纪最长月偏食。下列关于该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天是农历的初一
C.其原因是月球发出的光线被地球挡住 D.其原因是太阳发出的光线被地球挡住
5.如图所示为“嫦娥一号”卫星在撞击月球之前从月球上拍摄的日食照片。下列对发生此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张照片可能是在正月初一拍摄的
C.同时在地球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D.同时在地球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6.2023年4月20日,上演了一次特殊的日食一日全环食。在日食发生时,人们在某些地区可以看到日环食,在某些地区可以看到日全食。
(1)如图是某地出现的日环食,挡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天体是________
(2)当天的月相是________。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7.2021年5月26日,“超级满月”和“月全食”同时在夜空上演。
(1)如图甲所示为太阳、地球、月球位置关系图,出现“超级满月”时,大致是农历四月______,月球最可能出现在位置______(选填序号);
(2)发生月全食的当天夜晚,人们可以看到的月球亮面形状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A”或“B”)。月食过程中月食轮廓的弯曲圆弧形状,也可以证明______是圆的。
8.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问题。
(1)图1、图2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图是___________ ,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
(2)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的西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可观测到“超级日环食”奇观,其他地区可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杭州小明看到的日食过程与下列图序相符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甲一丁一丙 C.丁一乙一丙一甲 D.丙一丁一甲一乙
专题三、太阳和月球
1.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由外到里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2.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无法传播声音。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即月坑。
3.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大,如磁暴增强时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在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着陆。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在月球上可以频繁地听到陨石撞击月面的声音
B.在月球上可以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C.飞船到达月球前需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产生热量
D.飞船需要有保温设计,因为夜晚的月面上到处是冰雪
变式训练
1.太阳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同时太阳活动也会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下列现象中,不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A.无线电通信受干扰 B.地磁场发生磁暴
C.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 D.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2.2021 年 6 月 10 日上演了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环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日环食很好看,直接用双筒望远镜观察效果更佳
B.太阳是一颗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C.日环食发生时,可能看到满天的星空下一轮淡淡的圆月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3.如图所示为太阳的示意图,①②③为常见的太阳活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②所在的太阳大气层为光球层
B.图中③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太阳是一颗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D.观测太阳时我们可以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
4.2022年的太阳活动非常活跃,并在七八月份达到了“爆发”。据天文学家估计,这种爆发极有可能在2023~2024年达到顶峰。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
B.太阳黑子是指在太阳表面不发热的地方
C.太阳活动没有周期性
D.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与太阳活动紧密相关,如极光现象
5.日、地、月是人类最熟悉的三个星球,关于三个星球认识正确的是(  )
A.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主要是色球层 B.地球从内到外的结构为地核、地幔、地壳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D.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行星
6.阅读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在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和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将全面启动“登月计划”。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2013年12月16日“嫦娥三号”任务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登月计划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材料二: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同地球的关系非常密切。古代的人们很早就根据月相的变化计时,目前人们已能够登上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1)我国实施探月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人们经过探测发现,月球上存在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液态的水 B.空气 C.植物 D.矿产资源
(2)假如你是宇航员,你在月球上会有哪些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四、太阳系和宇宙
1.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
2.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如图所示为我们熟悉的北斗七星10万年前、现在和10万年后的演变图,看了演变图后,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A.它们离地球太远了
B.它们是会运动的行星
C.恒星也在运动
D.它们会变成小熊座
变式训练
1.推理是常用的科学方法。如表所示为太阳系中部分行星的信息,据此推理可得出 (  )
A.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长
B.距太阳越远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长
C.体积越大的行星,其自转周期越长
D.距太阳越远的行星,其自转周期越长
2.如图是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所以能成为中心天体是因为___________;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___________;
(3)火星位于图中的___________;
人类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火星探测,为什么人类有可能在未来移居火星生活?( )
3.如图所示为天体系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表示________系,以________为中心;图丙表示银河系;图丁表示________系,以________为中心。
(2)图乙中成员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4.某同学在模拟月食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如图所示):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中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
(1)本实验可以观察到的月食类型有____________;当月球从A向B移动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当月球从B向C移动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月食时,能否观察到月环食?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1 月相、日食和月食 太阳系和宇宙
本专题考查的内容有月相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日食和月食、太阳和月球、太阳系和宇宙,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专题一、月相的成因及变化规律
1.月相是指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月相的形成原因是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以及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动。
2.月相的变化周期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下列关于月相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相变化是人所看到月球被太阳光照亮部分的形状有规律地变化
C.如果月球能自行发光,那么就不会有月相变化
D.月相变化是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引起的
【答案】 A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为太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及看到的月相分别为(  )
A.黄昏、上弦月 B.清晨、上弦月
C.黄昏、下弦月 D.清晨、下弦月
【概念】 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解析】 图中人所在位置马上要进入白天。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即图中的月相为下弦月。
【答案】 D
2.读月相示意图(阴影表示暗部),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
(1)写出图甲所示的各月相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在一个农历月中,上述月相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填字母)。
(3)将图甲中各图所示月相与图乙中的日、地、月位置关系图相对应。
【解析】 (3)新月出现在农历初一,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太阳之间;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七、初八;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此时地球位于月球、太阳之间;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月球绕地球自西向东转动,由此可判断各月相对应的日、地、月位置关系。
【答案】 (1)下弦月 新月 满月 上弦月
(2)BDCA (3)C A D B
专题二、日食和月食的综合分析
1.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2.月食:当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食现象。
下列关于日全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日全食只能出现在农历初一
B.日全食出现时,观测者、太阳、月球在一条直线上
C.日全食出现的前后一定会出现日偏食
D.日全食出现的前后一定出现日环食
【解析】 发生日食时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在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可以观看到日食现象;在月影区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日食类型可能不同;日全食和日环食出现前后一定会出现日偏食,但在同一地点同一次日食过程中,不会既出现日全食,又出现日环食。
【答案】 D
变式训练
1.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到( )位置,能发生日食现象。
A.B.C.
【答案】B
【详解】当太阳、月球、地球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阳光照不到的地球上,形成影,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便形成日食,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月食,6月10日可以看到日食,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造成的
B.日食是月球遮住太阳光造成的
C.发生日食当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
D.发生月食时,从月球的西缘开始,东缘结束
【解析】 月食总是在月轮东缘开始,于西缘结束。
【答案】 D
3.2022年11月8日晚,“月全食掩天王星”在夜空中上演。如图所示,发生该天象时,地球、月球、太阳和天王星恰好在一条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晚上的月相是新月
B.该天象每个月都会发生
C.形成该天象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D.该天象发生时,天王星应处于图中c的位置
【答案】D
【详解】A.月食是因为天体运行中,日、地、月处于同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地球的影子挡住了太阳光,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区形成,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对应的月相为满月,故A错误;B.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太阳、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所以月全食并不会每个月都发生,故B错误;C.月食的形成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不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D,天王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远,故判断“月全食掩天王星”在夜空中上演时,太阳、地球、月球、天王星处于同一直线,且天王星位于图中c位置,故D正确。
故选D。
4.2021年11月19日,宁波上空上演本世纪最长月偏食。下列关于该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天是农历的初一
C.其原因是月球发出的光线被地球挡住 D.其原因是太阳发出的光线被地球挡住
【答案】D
【详解】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光有一部分照不到月球上,有一部分月球在地球上看不到的现象就是“月偏食”,故AC错误,D正确。农历初一本来就看不到月亮,不可能看到月偏食,故B错误。
故选D。
5.如图所示为“嫦娥一号”卫星在撞击月球之前从月球上拍摄的日食照片。下列对发生此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张照片可能是在正月初一拍摄的
C.同时在地球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D.同时在地球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解析】 在月球上看到了日食,说明太阳被地球遮挡了,此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是农历的十五、十六,这个时候在地球上可能发生的是月食现象。
【答案】 C
6.2023年4月20日,上演了一次特殊的日食一日全环食。在日食发生时,人们在某些地区可以看到日环食,在某些地区可以看到日全食。
(1)如图是某地出现的日环食,挡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天体是________
(2)当天的月相是________。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月球 A
【详解】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发生日环食时,物体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如图是某地出现的日环食,挡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天体是月球;图示区域“不见月”为新月,故选A。
7.2021年5月26日,“超级满月”和“月全食”同时在夜空上演。
(1)如图甲所示为太阳、地球、月球位置关系图,出现“超级满月”时,大致是农历四月______,月球最可能出现在位置______(选填序号);
(2)发生月全食的当天夜晚,人们可以看到的月球亮面形状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A”或“B”)。月食过程中月食轮廓的弯曲圆弧形状,也可以证明______是圆的。
【答案】十五或十六 ② B 地球
【详解】(1)[1][2]满月一般出现在农历的十五或十六,因此出现“超级满月”时,大致是农历四月十五或十六,此时日地月三者连线成一直线,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此时月球最可能出现在图②位置。(2)[3]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因此当看到月面部分变暗的现象时,即发生月食现象;当月面全部变暗时,发生月全食现象,人们可以看到的月球亮面形状是图乙中的B。[4]月食过程中月食轮廓的弯曲圆弧形状,是地球遮挡了太阳光,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圆的。
8.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问题。
(1)图1、图2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图是___________ ,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
(2)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的西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可观测到“超级日环食”奇观,其他地区可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杭州小明看到的日食过程与下列图序相符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甲一丁一丙 C.丁一乙一丙一甲 D.丙一丁一甲一乙
【答案】图1 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且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 C
【分析】产生日食和月食现象是因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
【详解】(1)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正好位于或接近同一条直线时,月影就一直延伸到地球表面,被月影扫过的地带和区域,便能看到日食现象。图1反映的是日食现象的成因,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且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2)日食是月球遮挡太阳而出现的一种现象,由于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因此日食总是从太阳圆面的西侧(右侧)边缘开始从圆面的东侧(左侧)边缘结束,所以其顺序为:丁一乙一丙一甲,故选C。
专题三、太阳和月球
1.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由外到里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2.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无法传播声音。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即月坑。
3.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大,如磁暴增强时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在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着陆。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在月球上可以频繁地听到陨石撞击月面的声音
B.在月球上可以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C.飞船到达月球前需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产生热量
D.飞船需要有保温设计,因为夜晚的月面上到处是冰雪
【解析】 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故A、C、D错误。
【答案】 B
变式训练
1.太阳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同时太阳活动也会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下列现象中,不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A.无线电通信受干扰 B.地磁场发生磁暴
C.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 D.气候发生明显变化
【解析】 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的,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 C
2.2021 年 6 月 10 日上演了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环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日环食很好看,直接用双筒望远镜观察效果更佳
B.太阳是一颗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C.日环食发生时,可能看到满天的星空下一轮淡淡的圆月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答案】D
【分析】按距离太阳远近的位置,由近及远的排列顺数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太阳能发光、发热,太阳是一颗恒星。
【详解】A、不能通过望远镜直接对太阳进行观测,A不符合题意。B、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B不符合题意。C、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由于月亮本身本身不会发光,是通过太阳光的反射形成的月相,因此不能看到圆月,C不符合题意。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为太阳的示意图,①②③为常见的太阳活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②所在的太阳大气层为光球层
B.图中③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太阳是一颗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D.观测太阳时我们可以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
【解析】 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图中②所在的太阳大气层为色球层,故A错误。
【答案】 A
4.2022年的太阳活动非常活跃,并在七八月份达到了“爆发”。据天文学家估计,这种爆发极有可能在2023~2024年达到顶峰。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
B.太阳黑子是指在太阳表面不发热的地方
C.太阳活动没有周期性
D.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与太阳活动紧密相关,如极光现象
【答案】D
【详解】太阳是一个发出极度强光的天体,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需要借助适当减光设备的望远镜、双筒镜或相机等光学仪器,A错误;太阳黑子是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B错误;渐变型太阳活动具有很长的时间尺度,往往具有周期型,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C错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与太阳活动紧密相关,极光出现的强度和频繁程度与太阳活动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D正确;故选D。
5.日、地、月是人类最熟悉的三个星球,关于三个星球认识正确的是(  )
A.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主要是色球层 B.地球从内到外的结构为地核、地幔、地壳
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D.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行星
【答案】B
【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唯一绕地球转动的天体。地球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详解】A、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而平时肉眼能看到的只有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A不符合题意。B、地球由内到外:地核-地慢-地壳,B符合题意。C、地球自转是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D、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卫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阅读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在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和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将全面启动“登月计划”。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2013年12月16日“嫦娥三号”任务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登月计划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材料二: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同地球的关系非常密切。古代的人们很早就根据月相的变化计时,目前人们已能够登上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1)我国实施探月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人们经过探测发现,月球上存在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液态的水 B.空气 C.植物 D.矿产资源
(2)假如你是宇航员,你在月球上会有哪些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月球上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物体所受重力为地球上的。
【解析】 (1)月球是一个能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答案】 (1)D (2)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声音,天空背景是黑色的,步履轻松,到处可见环形山,没有生命迹象等
专题四、太阳系和宇宙
1.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
2.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如图所示为我们熟悉的北斗七星10万年前、现在和10万年后的演变图,看了演变图后,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A.它们离地球太远了
B.它们是会运动的行星
C.恒星也在运动
D.它们会变成小熊座
【解析】 虽然肉眼感受不到,但是通过北斗七星10万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可以得出恒星其实也在运动。
【答案】 C
变式训练
1.推理是常用的科学方法。如表所示为太阳系中部分行星的信息,据此推理可得出 (  )
A.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长
B.距太阳越远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长
C.体积越大的行星,其自转周期越长
D.距太阳越远的行星,其自转周期越长
【答案】 B
【技法】 根据表格所给信息,得出各物理量间正确的关系。
2.如图是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所以能成为中心天体是因为___________;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___________;
(3)火星位于图中的___________;
人类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火星探测,为什么人类有可能在未来移居火星生活?( )
【答案】(1)质量大,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意思对即可)
(2)自西向东
(3)d 地形地貌与地球非常相似、存在四季更替、有大气、有水存在的证据等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为背景,涉及太阳系相关概况,考察学生读图能力。
【详解】(1)太阳质量大,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质量决定其引力,所以为太阳系的中心。(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但并不是所有行星的自转方向也为自西向东。(3)太阳系行星位置为水金地火目土天王海王星,故d为火星,人类有可能在未来移居火星生活原因主要如下:①自然环境与地球相似②地形地貌与地球非常相似③火星上也有四季更替④像地球一样,火星也有大气⑤有水存在的明确证据⑥。
3.如图所示为天体系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表示________系,以________为中心;图丙表示银河系;图丁表示________系,以________为中心。
(2)图乙中成员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答案】 (1)太阳 太阳 地月 地球 (2)地球 木星 海王星
4.某同学在模拟月食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如图所示):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中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
(1)本实验可以观察到的月食类型有____________;当月球从A向B移动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当月球从B向C移动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月食时,能否观察到月环食?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观察图示,当月球从A→B→C方向移动时,先从月偏食向月全食变化,然后从月全食向月偏食变化。
(2)月食没有月环食,这跟地球直径大于月球以及日地距离和月地距离大小有关。
【答案】 (1)月全食、月偏食 月偏食向月全食变化 月全食向月偏食变化 (2)不能 地球比月球大,且日地距离远远大于月地距离,地球阻挡阳光产生的阴影总比月球大,故无法看到月环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