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试题卷Ⅱ(华师大)考生须知:1. 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有4大题36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 请将学校、姓名、班级、试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3. 答题时,把试题卷I的答案在答题卷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规定区城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试题卷I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下列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天气的一般状况B.降水量是指降水的质量C.旱涝、台风、寒潮都属于气象灾害D.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变化的主要因素2. 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制成金属块的材料可能是( )A.铝 B.铁 C.银 D.铜3.某兴趣小组以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装置如下图。当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片为水果电池正极 B.电压表的示数为0.4VC.锌片为水果电池负极 D.电子从锌片经水果流向铜片4.激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较少,但是作用很大,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是由垂体、甲状腺、唾液腺等内分泌腺分泌的B.激素通过导管流入血液并被输送到全身各处C.胰岛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能会患上呆小症5. 现在很多智能设备都有声纹密码解锁功能,只有设置者才能用自己的声音打开设备,这种科技的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如图所示是设备正在进行声纹验证的情景,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6.每年3月3日是我国“全国爱耳日”。引起听力下降或损伤的原因很多,某同学经医生诊断是由于细菌进入中耳而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其原因为( )A.一定是听神经受到损伤 B.一定是听觉感受器受到损伤C.耳廓受到细菌感染而损伤 D.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7.手机无线充电技术逐步成熟,如图是手机无线充电的示意图,充电底座里的送电线圈接通交流电,从而产生变化的磁场,使手机内的受电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 ,完成充电。下列实验原理与受电线圈相同的是( )A. B.C. D.8.如图是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判断行进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上汽车里传出的歌声对盲人而言是乐音B.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D.盲人在耳内形成听觉9.2023年的春季,全国甲流大爆发。甲型流感病毒为常见的流感病毒,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B.发高烧时,可通过减少衣服来增加热量散失C.发高烧时,体温持续保持39℃是因为产热大于散热D.体温调节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进行的10.某研究员对实验狗的脊髓进行直接加温,引起狗的气喘、血管舒张和产热抑制等反应,而冷却其脊髓,又会引起寒战、血管收缩等反应,下列解释一定不正确的是( )A.脊髓中存在着温度感受器B.脊髓中存在着调节温度的效应器C.脊髓中有神经元参与该神经冲动的传出D.脊髓中有神经元参与该神经冲动的传人11.下列四个电路中,电流表能测量通过灯L1电流的是( )A. B.C. D.12. 在实像与虚像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A.人眼既能看到实像又能看到虚像,而屏幕上只能呈现实像,不能呈现虚像B.虚像是人们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不能用光屏得到,也不能直接用眼看到C.由光的反射只能形成虚像,由光的折射只能形成实像D.平面镜只能形成虚像,凸透镜只能形成实像13.小曙因感冒在家安静休息,他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其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曙服用了退烧药)。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小曙在家安静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B.小曙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C.小曙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D.小曙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14.整个晚会精彩纷呈,下图是截取的晚会精彩瞬间,其中包含一定的科学知识。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舞台后方冲上云霄的光束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B.图乙中游船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引起的C.图丙中运用投影技术打造花团锦簇的舞台效果用到了光的折射原理D.图乙中游船的倒影和图丙中呈现的花团锦簇都是实像15.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高墙上的小镜子,人在侧面看被照射部分( )A.墙和镜子看上去都较暗 B.墙和镜子看上去都较亮C.墙是白色明亮的,镜子是暗的 D.墙是暗的,镜子是明亮的16.如图, 将数枚一元硬币放在两根平行的条形磁铁上, 搭成一座漂亮的“硬币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硬币桥”上左右两端的硬币没有磁性 B.“硬币桥” 中间磁性最强C.“硬币桥”的搭建利用到了磁化的原理 D.两枚硬币相邻的部分是同名磁极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0~3V),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0~0.6A)。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缓慢向a端移动,直至某一电表的指针达到满偏。有关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2A~0.6A ③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2V~6V ④R2阻值变化范围为20Ω~10Ω ⑤指针达到满偏的是电流表A.只有②⑤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④正确 D.都正确18.如图所示,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曲线B点以下的范围内,则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A.在OB段范围内 B.在BD段范围内C.在CD段范围内 D.在DA段范围内19.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的移动情况是( )A.沿平行主轴方向远离透镜移动B.沿O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C.沿F2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D.沿F1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20.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由三段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均匀直导体EF、FG、GH连接而成,其中一段是铜导体,其电阻可忽略不计,另两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P是与R2良好接触并能移动的滑动触头。闭合开关S将P从H端移到E端时,电流表示数I与P向左移动距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R1=10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12VB.GH导体的电阻为10ΩC.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x的值为31cmD.P位于x=0cm时,R1两端的电压为4V试题卷Ⅱ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6分)21.如图所示为用来描绘某一磁体周围磁场的部分磁感线,由磁感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点的磁场比b点的磁场 (填“强”或“弱”)。若在b点放置一枚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则小磁针静止时,其N极指向 (填“P”或“Q”)处。22.疫情之前,湖州已连续多年举行了太湖半程马拉松比赛。开赛时,运动员听见枪声起跑,这种反射属于 (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完成这个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递的路径是 (用字母 A、B、C、D和“→"表示)。23.如图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 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等于 度。24.某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所用的电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A2的示数如图乙,那么R1的电流是 A,R2的电流是 A。25.如图所示是一架飞机在湖面上空飞行时的情景,飞机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平静的水面发生 (填“镜面”或“漫”)反射形成的,飞机上升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湖水深2m,飞机飞行到距水面100m时,飞机与它在水中的像相距 m。26.如图甲所示,地球相当于一个条形磁体,将小磁针放在赤道位置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 (填“北”或“南”);将小磁针放在地理北极附近,小磁针的N极指 (填“上”或“下”);如图乙所示,水平面上放一根条形磁铁,如果将这根磁铁沿图中的竖直虚线切成左右两部分,则两部分会相互 (填“吸引”或“排斥”)。27.生物体都能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1)植物的向光性与 分布有关。比较图一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该植物激素是由 部位产生的。(2)人体可以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大小或汗腺分泌多少来维持体温恒定。图二甲、乙中,能表示小明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口径大小的是图 (填“甲”或“乙”)。28.为了连续改变反射光的方向,并多次重复这个过程,方法之一是旋转由许多反射镜面组成的多面体棱镜(简称镜鼓),如图所示。当激光束以固定方向入射到镜鼓的一个反射面上时,由于反射镜绕竖直轴旋转,反射光就可在屏幕上扫出一条水平线。依次,每块反射镜都将轮流扫描一次。如果要求扫描的范围θ=40°且每秒钟扫描36 次,那么镜鼓的反射镜面数目是 个,镜鼓旋转的转速是 转/min。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4分)29.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根的向地性,做了如下实验:①将一株绿豆幼苗的幼根,从根尖的尖端开始每隔2mm做一个记号,分成10个区域。②在一个广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这株绿豆幼苗水平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如图甲,整个装置放置在23℃左右的黑暗房间里。③3小时内,每隔20分钟,拍摄一张幼根的照片,将照片处理汇总成如图乙。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一幅幼苗根尖细节的模型图,如图丙。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中要将整个装置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原因是 。(2)根据图丙,可知该幼根远地一侧的生长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近地一侧的生长速度,于是根就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受重力影响,所以水平放置的幼根近地部位生长素的浓度高于远地部位”,请你结个观察到的现象,解释本实验中生长素对根向地生长的影响: 。(4)本实验在设计上还存在的问题是 。30.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图1 图2(1)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2)在图1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 (填“左”或“右”)移动。(3)在图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5)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31.小明利用图一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电压表、电流表调零;②选用阻值为20欧的定值电阻接入MN间,按图一连接电路③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读取电表示数;④再依次将15欧、10欧、5欧的定值电阻接入MN间,分别获取实验数据;⑤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三中的曲线a。(1)小明在实验过③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小处,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二所示。发现错误后,小明及时进行改正,他的操作是 。(2)改正错误后,小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则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是 。(3)小红也利用相同的电路进行实验,却得到了图三中的曲线b。造成小红实验结果错误的原因是 。32.利用如图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其中电源电压3伏保持不变,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欧1A”。依次将阻值为5欧、10欧、20欧的定值电阻接入AB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实验组别 1 2 3电阻R(欧) 5 10 20电流I(安) 0.4 0.2 0.1请回答:(1)完成第一组实验后,断开开关,拆下5欧的电阻,改接10欧的电阻。继续进行以下操作:①闭合开关;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③记录电流表示数;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合适位置。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 ;(2)上述操作④中判断滑片已处于合适位置的依据是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为使结论更有说服力,某同学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将30欧的电阻接入电路,却没有取得成功。为此,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案,其中可行的有______。(选填字母)A.仅将电源电压调至2.5VB.仅将电源电压调到6VC.仅将滑动变阻器换为“20Ω 1A”D.仅将定值电阻两端控制的电压换为2.5V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33、35题每空2分,34题5分,36题9分,共30分)3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15V,电阻R1、R3的阻值分别为10Ω、15Ω,闭合开关S,断开S1、S2,电压表的示数为5V,求:(要有电路分析)(1)电流表的示数;(2)R2的阻值;(3)S、S1、S2都闭合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各是多少?34.(说理题)“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光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图甲是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楼”的图解。【资料1】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而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向上的。【资料2】如图乙所示,光从密度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密度较小的介质时,会偏离法线而改变传播方向。【资料3】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低,在一定的高度内,高度越高,温度越高,空气的密度越小.请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和所学光学知识对“海市蜃楼”现象做出解释。35. 下表是在短时间内观察不同水平切除猫脑的各组部位后,使猫的某些机能改变的情况(“+”表示完成,“一”表示不能完成)。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观察项目 手术前 首先去大脑两半球 再去间脑 再去中脑 再去掉延髓 最后破坏脊髓①条件反射 + - - - - -②体温调节 + + - - - -③心跳 + + + + + +④膝跳反射 + + + + + -(1)实验①证明了 。(2)体温调节中枢在 。(3)膝跳反射是 的功能。人与猫膝跳反射的功能基本相同,人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 。(4)中枢神经系统全部被破坏后心脏仍在跳动,说明 。36.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电子秤”的结构简图,其中的电磁铁和永磁体之间相互排斥,对秤盘产生向上的力。当秤盘上放置质量不同的物体时,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从而改变斥力大小,使指针始终指在“a”位置。此时,该电子秤所称量物体质量 m 与电路中电流I的关系可视为 m=kI(k为 500g/A)。据此原理,可将电 流表改装成“质量显示仪”达到称量质量的目的。(1)图中电磁铁和永磁体之间要产生斥力,则永磁体下端应为 极。(2)当放上物体后,为了使指针仍处在“a”位置,必须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 (填“A”或“B”)端移动。(3)图中电源电压为9V,线圈电阻为 10Ω,线圈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8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50Ω 2A”,电流表量程为 0~0.6A(假设弹簧等元件均能正常工作)。①计算该电子秤所能称量物体质量的范围 ②要增大该电子秤的称量范围,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填字母)。A. 增大电源电压B. 换用“100Ω 1A”的滑动变阻器C. 电流表的量程换用“0~3A”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天气指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天气状况变化,气候指长时间的天气状况。【解答】A.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天气的一般状况 ,故其正确;B.降水量指降水的深度;C. 旱涝、台风、寒潮都属于气象灾害 ;D. 太阳辐射影响地球上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变化。故答案为:B2.【答案】B【解析】【分析】能够被磁体吸引的物质叫铁磁性物质,包括铁、钴和镍等,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制成金属块的材料能够被磁体吸引,应该为铁磁性材料,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3.【答案】D4.【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五大内分泌腺是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和胰腺;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流入血液并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的功能;【解答】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五大内分泌腺是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和胰腺;唾液腺是外分泌腺,所以A错误;B. 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流入血液并被输送到全身各处,B错误;C.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D.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能会患上呆小症 ,D正确;故答案为:D.5.【答案】B6.【答案】D【解析】【分析】从耳朵结构和内部位置功能解答。【解答】在听觉形成过程中,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这一环节很重要,而口腔、咽、喉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这些部位发生炎症,病菌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损伤了鼓膜和听小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描述分析无线充电的工作原理,再与各个选项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手机无线充电技术是利用电磁感应来工作的。A.该图说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与电磁感应原理不同,故A不合题意;B.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与无线充电的原理相同,故B符合题意;C.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与电磁感应原理不同,故C不合题意;D.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与电磁感应原理不同,故D不合题意。故选B。8.【答案】B【解析】【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其三要素为响度,音调和音色。【解答】A. 路上汽车里传出的歌声对盲人而言是噪音;B.地砖振动发出声音;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D. 盲人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故答案为:B9.【答案】C【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当温度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时,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引起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调节骨骼肌、血管和汗腺等器官,从而调整产热和散热,达到人体产热和散热平衡的过程。【解答】A.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A正确B. 发高烧时,人体需要降温,可通过较少衣服来增加散热,B正确C. 体温持续保持39℃,说明体温恒定了,因此是产热等于散热,C错误D. 体温调节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因此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进行的,D正确故答案为:C10.【答案】B【解析】【分析】冷却其脊髓, 会引起寒战、血管收缩等反应, 说明脊髓中存在着温度调节的感受器, 不存在效应器。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解答】A、对狗的脊髓进行升温和降温处理,产生一系列反应,说明在脊髓内有感受器,不符合题意;B、产生的反应是在脊髓外发生的,如血管舒张、收缩等,说明效应器不在脊髓中,符合题意;C、该过程是反射过程,所以有传入神经元参与该神经冲动的传出,不符合题意;D、该过程是反射过程,所以脊髓中有神经元参与该神经冲动的传入,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1.【答案】D【解析】【分析】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题中要测通过灯L1的电流,所以电流表应该与灯L1串联。【解答】A、由图可见,灯L1短路,A错误;B、由图可见,L1、L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B错误;C、由图可见,L1、L2并联,电流表与L2串联即测L2的电流,C错误;D、由图可见,L1、L2并联,电流表与L1串联即测L1的电流,D正确;故答案为:D12.【答案】A【解析】【分析】(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会聚成的;(2)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实像与虚像都可以用眼睛接收到;(3)光的反射成的像是虚像,放大镜是光的折射,成的是虚像;(4)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光的折射看到水里的像是虚像,照相机、投影仪成的是实像,放大镜成的是虚像。【解答】A.虚像和实像人的眼睛都可以接收到,屏幕上只能呈现实像,不能呈现虚像,故A正确;B.虚像不能用光屏得到,可以用眼睛接收到,故B错误;C.平面镜成像和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成的像是虚像,凸透镜在成像过程中,是光的折射,可以形成虚像,如放大镜的使用,故C错误;D.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凸透镜可以成的虚像也可以成实像,如放大镜成虚像、照相机成实像,故D错误。故答案为:A。13.【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温度是维持动态的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体温的恒定是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的过程;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解答】A. 小曙在家安静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A正确;B. 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曙服用了退烧药 ,体温不断地下降,所以小曙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小于散热,B错误;C. 小曙在11:00~13:00间,温度保持恒定,说明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C正确;D. 小曙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正确;故答案为:B.14.【答案】D【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解答】A.图甲中舞台后方直线传播的光束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B.倒影是光的反射引起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故B不符合题意;C.投影技术应用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游船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图丙中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5.【答案】C【解析】【分析】光照射的光滑的面上时,会发生镜面反射,在特定的方向会看到很亮,其它的方向会比较暗;而光照射到粗糙的面上时,会发生漫反射,在各个方向会看到比较亮。【解答】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高墙上的小镜子,人在侧面看被照射部分,墙发生漫反射,墙是白色明亮的,镜子发生镜面反射,看到镜子是暗的。故答案为:C。16.【答案】C【解析】【分析】磁化后的硬币,和磁铁的极性有必然的关系,通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判断。【解答】当硬币都放在磁体的N极上时,会被磁体磁化,硬币也具有N极和S极,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因此硬币的S极会吸引在磁体的N极上,最外侧的硬币也有磁性;同理,当硬币都放在磁体的S极上时,会被磁体磁化,硬币也具有N极和S极,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两枚硬币的相邻部分是异名磁极,相当于条形磁铁,并且中间磁性最弱,因此硬币的N极会吸引在磁体的S极上;所以搭成了一座漂亮的“硬币桥”,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17.【答案】C【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①根据滑动变阻器的移动可知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变化;②③⑤当滑片在b端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表示数,结合电流量程判断达到满偏的仪表和变化范围;④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进而得出R2阻值变化范围。【解答】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①滑片由b端移到a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根据U=IR可知,R1两端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故①正确;②⑤当滑片在b端时,由串联电路电阻特点可知,电路的总电阻:R=R1+R2=10Ω+20Ω=30Ω,电路中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得,电压表的示数为:U1=IR1=0.2A×10Ω=2V;因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 0~3V,所以电压表示数为3V时,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故滑片由b端移到a端的过程中,达到满偏的仪表是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2A~0.3A,故②⑤错误;③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2V~3V,故③错误;④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因此R2阻值变化范围为20Ω~10Ω,故④正确。故选C。18.【答案】B【解析】【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同种植物不同器官敏感程度不同。【解答】由于重力作用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导致分布不均,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由图示可知,b侧生长速率快于a侧。已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曲线B点以下的范围内,则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高于B点,且作用效果是促进生长范围、速率快于点a侧,所以,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在BD段范围内。故答案为:B。19.【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结合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分析判断。【解答】由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知: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到A点时(始终保持u>f),物体始终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外,此时所成的像始终是倒立的实像,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像S′的移动情况是沿F2与S′连线方向远离透镜移动到S″.如图所示:故选C。20.【答案】C【解析】【分析】A.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中电流最大,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B.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电流最小,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最小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结合串联电路电阻规律求出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由图象可知滑片P从H端移到E端时出现拐点,据此确定GH、FG、EF的长度,滑片位于铜导线段时电流不变,据此确定铜导线的长度,根据图象得出滑片P位于F点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此时电路总电阻,根据电阻串联的特点求EF段电阻,进一步计算GH段导体的电阻;C.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计算此时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进一步计算R2接入电路中长度和x的值;D.根据U=IR计算P位于x=0cm时R1两端的电压。【解答】A.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当滑片位于E端时,电路中电流最大,由图象可知通过电路的最大电流为Imax=0.6A,由欧姆定律得电源的电压为U=ImaxR1=0.6A×10Ω=6V,故A错误;B.当滑片位于H端时,电路中电流最小,由图象可知通过电路的最小电流为Imin=0.2A,则电路中的总电阻为,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所以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EH=R总-R1=30Ω-10Ω=20Ω,滑片P从H端移到E端时出现拐点,由图象可知:GH=15cm,FG=25cm-15cm=10cm,EF=35cm-25cm=10cm,中间一段电流无变化,故FG是铜导线,由图象可知当滑片P位于F点时,电路中的电流I=0.4A,此时电路总电阻为,则EF段电阻为REF=R总'-R1=15Ω-10Ω=5Ω,GH段导体的电阻RGH=REH-REF=20Ω-5Ω=15Ω,故B错误;C.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此时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2=R总″-R1=12Ω-10Ω=2Ω,EF=10cm,REF=5Ω,则R2接入电路中长度为,则x的值为x=35cm-4cm=31cm,故C正确;D.P位于x=0cm时,R1两端的电压U1=IminR1=0.2A×10Ω=2V,故D错误。故选C。21.【答案】弱;Q【解析】【分析】磁感线的分布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的强弱,越密越强,反之越弱。磁感线是有方向的,磁感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跟小磁针放在该点的北极指向一致。【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的磁感线比b点的磁感线疏,故a点的磁场比b点的磁场弱。小磁针静止在b点时,其N极指向与该点磁感线的方向一致,故N极指向Q点。故本题答案为:弱;Q。22.【答案】条件反射;反射弧;D→C→B→A【解析】【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图中,A神经末梢、B轴突、C细胞体、D树突。【解答】开赛时,运动员听见枪声起跑,这种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发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图中,A神经末梢、B轴突、C细胞体、D树突。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递的路径是D树突→C细胞体→B轴突→A神经末梢。23.【答案】BO;3524.【答案】1;0.5【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比较两个电流表的示数大小,再根据图乙确定两个电流表的示数,最后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分别计算出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大小即可。【解答】根据甲图可知,两个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通过R2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电流表A1的示数小于A2的示数;根据乙图可知,A1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示数为0.5A;A2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则示数为1.5A;则通过R2的电流为0.5A,通过R1的电流为:I1=I总-I2=1.5A-0.5A=1A。25.【答案】镜面;不变;20026.【答案】北;下;排斥【解析】【分析】(1)当磁体自由转动时,一旦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为S极,指北的一端为N极;(2)(3)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解答】(1) 如图甲所示,地球相当于一个条形磁体,将小磁针放在赤道位置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北;(2) 将小磁针放在地理北极附近, 此时北极附近都是地磁南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N极指向下面;(3) 水平面上放一根条形磁铁,如果将这根磁铁沿图中的竖直虚线切成左右两部分, 则变成两个条形磁铁,上端都是S极,下端都是N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两部分相互排斥。27.【答案】(1)生长素;胚芽尖端(2)乙【解析】【分析】(1)生长素是由植物生长旺盛部位产生的,例如发育中的种子、嫩叶、根尖、萌发的芽、胚芽鞘尖端等。(2)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内血管舒张,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解答】(1)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有关.比较图中两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2)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如图2甲,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天热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因此在炎热环境中,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排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乙。故答案为:(1)生长素;胚芽尖端(2)乙28.【答案】18;120【解析】【分析】已知入射光线不变,根据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求出法线转过的角度,然后利用转过一圈的角度和法线转过的角度即可求出镜面的个数;又知道每秒钟扫描的次数和镜面的个数,求出每秒转的圈数,最后转化为一分钟转的圈数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要求扫描的范围θ=40°,入射光线不变,所以反射光线要转过40°,即法线转过的角度为×40°=20°;也就是每个镜面所对应的圆心角是20°,这样镜鼓每转20°就会让激光照射到下一块镜子上,又重新开始扫描,所以镜面的数目==18个;又因为每秒钟扫描36次,所以每秒钟转的圈数==2转。那么每分钟转的圈数为2×60=120转,故镜鼓旋转的转速为120转/min。29.【答案】(1)防止光照对幼苗生长造成影响(2)大于(3)生长素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由于近地部位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部位,所以远地部位生长速度大于近地部位生长速度,向地生长(4)只用了一种植物的幼根或实验次数少,具有偶然性【解析】【分析】植物在受到外界因素(如重力)的影响下会发生一些相性运动,如向地性等。根的向地下生长,其外在表现是其远地一侧的生长速度大于近地一侧,其实质原因是生长素的浓度不同。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解答】(1)植物还有别的向性运动,为了避免别的向性运动对植物的影响,应采取一些措施,题中在黑暗环境中,就是为了防止光照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2)根据图丙可知,根是向地下方向弯曲生长,那么远地面的一侧相对生长的速度就大于近地面的一侧。(3)植物根的向地性是其体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即其浓度不同引起的。水平放置的根内分布的生长素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近地部位生长素的浓度高于远地部位,生长素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由于近地部位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部位,所以远地部位生长速度大于近地部位生长速度,向地生长。(4)通过本实验,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根的向地性,但本实验只用了一种植物的幼根或实验次数少,具有偶然性。30.【答案】(1)上(2)左(3)右(4)<;L0-2L(5)像的亮度比原来弱【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倒立性可知,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2)根据近视眼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像距的变化即可;(3)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当物距和像距的数值交换时,光屏上仍然成清晰的实像;(4)根据光屏和蜡烛的距离不变,结合凸透镜成像特点分析解答。(5)注意凸透镜会聚光线多少对成像亮度的影响即可。【解答】(1)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 蜡烛火焰向下移动,根据成像倒立性可知,光屏上的像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2)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会使像距变大。要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上,就要使像距缩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要将蜡烛远离,即向左运动;(3)根据左图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将像距和物距交换后,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实像,即此时像距缩小,物距增大,那么凸透镜向右移动;(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f<u<2f,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当凸透镜移至B位置时,因为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屏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B的距离应为L,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L0-2L。(5)两个凸透镜的交际相同,则成像的特点相同,但是直径小的凸透镜会聚的光线少,因此成像没有原来明亮。31.【答案】(1)断开开关,将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上的导线交换连接,同时选择0-0.6A量程(2)变大(3)没有控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解析】【分析】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电压相同。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解答】(1)由图二可知,电流表的指针向零刻度线的左侧偏转,说明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改正的操作为:断开开关,将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上的导线交换连接。(2)由图一可知,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I=, 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大,电压表测电阻R的电压,U=IR, 则电压表示数变大。(3):由图三中的曲线b,电压值分别是:U1=I1R=0.6A ×5=3V,U2=I2R2=0.4Ax10=4V,U3=I3R3=0.3AX 15=4.5V,造成小红实验结立果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控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32.【答案】(1)②①④③(2)电压表示数为2V(3)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4)A;C【解析】【分析】(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只改变电阻,并记录对应的电流。在闭合开关前,为了避免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要求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据此分析解答。(2)根据表格,利用U=IR计算电压表保持不变的示数;(3)将电阻和对应的电流相乘,比较乘积大小,进而确定电流与电阻的数量关系;(4)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那么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也要保持不变,那么二者电压的比值相同。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当定值电阻增大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相应的增大。当变阻器的阻值较小不能满足需要时,就会出现电压表的示数过大的现象,据此分析判断。【解答】(1)完成第一组实验后,断开开关,拆下5欧的电阻,改接10欧的电阻。继续进行以下操作: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①闭合开关;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合适位置;③记录电流表示数。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 。(2)根据表格可知,U=IR=0.4A×5Ω=2V,则判断滑片已处于合适位置的依据是电压表示数为2V;(3)将电阻和对应的电流相乘,乘积都相等,那么得到结论: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4)将3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后,电压表的示数大于2V,那么应该是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所致,此时可以换用更大的变阻器,故C正确,D错误;如果变阻器不能更换,那么可以减小电源电压,从而减小电压表的示数,直至达到2V,故A正确,B错误。故选AC。33.【答案】(1)电流表的示数为1A(2)R2的阻值为5Ω(3)S、S1、S2都闭合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各为0V、2.5A。【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S,断开S1、S2,R1、R2串联,R3断路,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为5V,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1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的示数;(2)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2的阻值;(3)开关S、S1、S2都闭合时,R1、R3并联,R2和电压表短路,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流表的示数。【解答】(1)闭合开关S,断开 S1、S2,R1、R2串联,R3断路 ,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为5V,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1两端的电压U1=U-U2=15V-5V=10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的示数,(2)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2的阻值;(3)开关S、S1、S2都闭合时,R1、R3并联,R2和电压表短路,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短路,则电压表的示数为0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两电阻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电流表的示数IA=I1+I3=1.5A+1A=2.5A。34.【答案】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人的眼睛逆着入射光线看,看到的是景物的虚像。【解析】【分析】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据此分析。【解答】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人的眼睛逆着入射光线看,看到的是景物的虚像。35.【答案】(1)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2)下丘脑(间脑)(3)脊髓;脊髓(4)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性【解析】【分析】 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解答】(1)从表格中看出手术前能完成条件反射,去大脑两半球后不能完成条件反射,因此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两半球参与。(2)人体体温的主要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下丘脑位于脑干上端,由表格可知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或间脑。(3)膝跳反射是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是由脊髓控制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4)中枢神经系统全部被破坏后心脏仍在跳动,说明心脏由心肌构成,心肌能够自动有节律地收缩,不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36.【答案】(1)S(2)B(3)0.075~0.3kg;BC【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再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确定永磁体的下端的极性;(2)放上物体后,指针后向下移动,要使指针仍处在“A”位置,则应该增大电磁铁和永磁体之间的排斥力,要增大排斥力就要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分析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进而确定滑片的移动方向即可;(3)①电流表的最大量程为0.6A,利用公式m=kI计算出此时物体质量的最大值,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据此可知是否符合线圈和滑动变阻器的要求;当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的最小电流,然后利用m=kI求出此时的质量最小值,据此可知测量范围;②要增大电子秤的测量范围,根据公式m=kI可知,可以通过增大电路中电流的取值范围来实现,据此分析。【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电流从电磁铁的上端进入,从下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即为螺线管的N极,所以电磁铁的下端是N极,上端为S极;电磁铁和永磁体之间要产生斥力,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永磁体的下端应为S极;(2)放上物体后,指针后向下移动,要使指针仍处在“A”位置,则应该增大电磁铁和永磁体之间的排斥力,要增大排斥力就要增大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不变,则应该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所以须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移动;(3)①电流表的最大量程为0.6A,则当I大=0.6A时,电子秤所称量物体质量m大=kI大=500g/A×0.6A=300g=0.3kg,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滑=R总-R线=15Ω-10Ω=5Ω。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此时电子秤所称量物体质量m小=kI小=500g/A×0.15A=750g=0.075kg;则该电子秤所能称量物体质量的范围为0.075kg~0.3kg;②要增大电子秤的测量范围,根据公式m=kI可知,可以通过增大电路中电流的取值范围来实现,A.增大电源电压后,为了电流表安全,电路中的最大电流还是0.6A,所以电子秤所称量物体的最大质量不会变,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的电流最小值比原来更大,减小了该电子秤的称量范围,故A错误;B.换用“100Ω 1A”的滑动变阻器后,为了电流表安全,电路中的最大电流还是0.6A,所以电子秤所称量物体的最大质量不会变,由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更大,则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的电流最小值比原来更小,根据m=kI计算出的物体的最小质量比原来更小,可以增大该电子秤的称量范围,故B正确;C.电流表的量程换用“0~3安”,可以使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8A,利用m=kI计算出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比原来更大,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不变,所以电子秤的能测量最小质量不变,可以增大该电子秤的称量范围,故C正确;故选B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