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第一轮复习——八下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复习课教学设计1、法治观念: 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知道如何珍视自由和如何践行平等。2、责任意识: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珍惜并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能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践行平等。3、政治认同:正确认识自由和平等,增强平等意识,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努力践行平等,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平等的含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涵“;掌握“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正确做法。2、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分组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课导入播放“新冠疫情下美国加州人民要求取消居家隔离令的抗议视频”展示材料:“视频中,参加抗议的美国人纷纷高呼‘自由!自由!自由!’,也有人说到‘我的事情,我要自己作主。’他们要求取消居家隔离令,还美国人民自由。截至2020年5月4日,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超115万,死亡人数超过6.7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课:“自由是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有没有限制?”二、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了解本单元、本课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单元综述:本单元是法治教育专册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体会法治价值,培养法治思维,引领法治行为,这是本单元的立意,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课标要求: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2、依据知识清单快速浏览课本内容,分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以“知识点+关键词”的结构,构建简要的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时间为2分钟。(第1组—是什么,第2组—为什么,第3组—怎么做)(1)自由的重要性、内涵 (2)为什么说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3)法治和自由的关系 (4)平等的法律含义、重要性及宪法规定(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涵 (6)我们应如何珍视自由 (7)特权的含义及反对特权的原因 (8)我们应如何践行平等 3、梳理本课知识点,理清知识间的关系4、分组速记知识点的关键词,限时2分钟(第1组—是什么,第2组—为什么,第3组—怎么做)5、根据速记,分组完成知识点的梳理填空。(相应知识点填空完成后,穿插4道与考点相关的选择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6、区分易错易混知识点(采用了希沃5的课堂活动—选词填空、分组竞争)(1)自由和规则的关系(八上第三课)法治和自由的关系(八下第七课)(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七下第九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涵(八下第七课)(3)练习巩固:判断正误并改正。①自由就是为所欲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②自由标定了法治的界限,是法治的保障。 ( )③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 )④要以道德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们享有绝对平等。 ( )⑥作为未成年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应该忍气吞声。 ( )(二)直面中考(复习要求:思考并作答,限时30秒。)(1名学生在白板上完成4道选择题,要求其勾画关键词,按照选择题的答题方法逐一审题,得出答案;其他同学在台下自行完成。)1、[2019连云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这说明( )A.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财产权就是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权C.公民所有财产一律受法律保护 D.损害公民财产权一律受民法处罚2、[2019安徽] 2019年我国政府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从平等角度看,对这些特殊群体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在我国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C.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人们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不同3、[2019河北]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其表达的理念是( )①崇尚自由 ②崇尚法治 ③权利重于义务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2④4、[安徽中考]一条题为“扒车门阻高铁事件再发酵”的信息在网络传播,经调查核实,该消息系谣言。目前,发帖人代某某已被合肥市警方查获。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①应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 ②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刑事处罚③公民的言论自由并不是绝对的 ④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三)拓展提升(复习要求:认真审题并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时间为5分钟。)材料一:2020年2月3日14点,南宁市公安局邕宁分局蒲庙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南宁市邕宁区防控部报称:有人在网络上发布“湖北省武汉市这次瘟疫已经死上10万人了”等不实言论。经调查,参与发布该不实信息的网民是居住在邕宁区百济镇红星街的一名村民梁某珠。梁某珠国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其秩序,已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10日、罚款500元。材料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些有关“吃XX可以预防新冠肺炎XX不要吃会引发新冠肺炎”的谣言在网络中迅速流传。一些网民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在网络上发布、转发不实信息,甚至制造传播谣言,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多地公安机关对此行为坚决依法严厉查处!警方呼吁: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请网友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不信谣、不传谣。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法治和自由的关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回答“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原因 (5分)(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2分)三、课堂小结1、播放“武汉解封重启”的短视频,鼓励学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们2020届毕业班同学正在经历“不一样”的中考备考:也许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也许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希望大家相信——坚持就是胜利!“2、结合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寄语学生“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电影、音乐中表现的青春,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奔涌吧,后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