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0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应何运而生?资本主义剥削下的残酷现实小组讨论:漫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这一现状会加剧什么的对立?残酷现实之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畅想未来理想社会……(一)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1.背景(1)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2)一些先进分析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进步性)这样下去,迟早会出大事,理想的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他们的思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代表作是《自然法典》。在这部被称为“共产主义法典”的书里,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公有制才是符合人类天性的制度。莫尔摩莱里代表作《乌托邦》,虚构了一个航海家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欧文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早期阶段(16-17世纪)中期阶段(18世纪)高级阶段(19世纪初)文学——感性法律——理性初步实践议学情境---视频议学情境——视频19世纪初,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但是,他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还是以失败告终。欧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视频: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实验任务: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要想从“空想”变成“科学”需要哪些条件?总结:空想社会主义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为什么是空想)①根本原因(补充):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1.失败原因P122.历史意义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缺乏理论)③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缺乏主体力量)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英国宪章运动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意义:斗争基本形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武装斗争)、思想理论斗争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二、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名称 时间 纲领(口号) 斗争形形式 结果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1—1834 不能劳动而生,就要战斗而死!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 武装起义 失败英国宪章运动 1836—1848 要求取得普选权,工人 参与国家管理 集会、罢工、起义、和平请愿 失败德国西西里岛织工起义 1844 反对私有制社会 武装起义 失败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怎么就失败了呢 咱们没文化!缺指导呗!寻找有文化的人!总结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2.历史前提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0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为何科学?(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编辑标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德国古典哲学大V-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大V-费尔巴哈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要研究社会历史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内容:1.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3.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内容:1.从经济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2.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3.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4.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创立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1、唯物史观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内容: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2、剩余价值学说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内容: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3、历史进步性:(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原文片段:1.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2.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原文片段:4.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6.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因此,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7.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小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请尝试总结《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共产党宣言》“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的部分;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无产阶级运动的正确方向,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两个必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一个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策略、原则,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个目标阐述了未来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主要标志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特征: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消除了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的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第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将消失。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第六,国家消亡。(四)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1、时间\历史意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主要内容:(1)《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必然)(2)《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一个政党)(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一个目标)二、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二、 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特点1234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站在时代前沿指引人民改造世界为人类求解放揭示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有理)(有人)(有路)(有未来)总结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2.历史前提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1.理论基石2.诞生标志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总结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能力提升:对比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阶级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科学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革命斗争 否认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群众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肯定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状态 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0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科学社会主义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议学提示——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0102030405初试飞跃发展曲折上升(一)初试: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1.措施:摧毁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采取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限制公职人员等方式,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2.结局:仅仅存在72天,就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3.意义和价值: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伟大尝试,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建立: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二)建立: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1917年(1)对俄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2)对世界:①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③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1.时间:2.领导:3.历史意义: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1)生产资料归谁所有:(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产品如何分配: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剥削、互助合作按劳分配小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议学提示——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0102030405初试飞跃发展曲折上升二战后,有十多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了人民民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 宣告成立。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五)新生: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社会主义的实践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具有远大发展前途(坚定制度自信)的原因:本课小结理论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一)尝试:巴黎公社(二)建立:十月革命(理论到现实)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一)思想来源:(二)历史前提:(四)诞生标志:(三)理论基石:实践证明我是对的!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四)曲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五)新生: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发展: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三)发展: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945年建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46年建立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1947年建立的: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48年建立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1949年建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实现了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四)曲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上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越南朝鲜老挝古巴小组讨论: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共产主义是否只是理想?我们究竟应如何应用科学社会主义?(五)新生: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的巨大成就证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仍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是不过时的。目前仅剩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从人均GDP来看,只有中国超过10000美元,越南、老挝、朝鲜的人均GDP都不到3000美元。中国经过数数十年的改革,逐渐也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数据显示,1979~2019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9.4%,远超世界2.9%平均增长水平,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习近平知识整合: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尝试一国成功多国实践遭遇挫折巴黎公社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THANKS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