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期末真题按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期末真题按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按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练
1.(2022二下·浉河期末)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
过端午,   ,粽香艾香满堂飘。   ,来乞巧牛郎会鹊桥。
2.(2023二下·涿州期末) 按原文填空。
(1)    ,拂堤杨柳醉春烟。
(2)    ,门泊东吴万里船。
(3)不知细叶谁裁出,   。
(4)接天莲叶无穷碧,    。
(5)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蝉一声也不出。
3.(2023二下·宁波期末)课文回放。
(1)春天来了,同学们来到郊外,看到一大片嫩绿的小草,想起了自己学过的诗句“野火烧不尽,   ”;看到高高的绿柳,又想到了“   ,   绿丝绦”;看到放风筝的孩子,不禁吟诵起“   归来早,   放纸鸢”。
(2)妈妈教育我要多帮助别人,因为“平时   ,急时   ”。爸爸也说做好事最快乐,因为“予人玫瑰,   ”。
(3)做小事情讲信用,就能够建立起很大的信用,正如《韩非子》中所说:“   。”
(4)   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小大寒。
4.(2023二下·仓山期末)根据内容填空。
(1)夏天,走进西湖的荷花塘,让我想起了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   。”
(2)我们要讲诚信,就像《韩非子》里所说的:“   。”
(3)   见渔灯,孤光    萤。(《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5.(2023二下·高密期末)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风一吹,枯黄一片的草地又有了生机,这真是“      烧不尽,               。”
(2)“                      ,忙趁       放纸鸢”出自《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    季生机勃勃的景象。
(3)      一粒粟,      万颗子。
6.(2022二下·无为期末)根据课文知识填空。
(1)   一树高,万条垂下   。(《咏柳》)
(2)接天   ,映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从《“贝”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古人把贝壳当作   ,所以“贝”字旁的汉字大都与   有关,我知道用“贝”字做偏旁的字有   、   。
(4)大象的耳朵像   ,是   (竖着 耷拉着)的,这样是为了   。
(5)《小马过河》中,   告诉小马河水很浅,   告诉小马河水很深。最后小马自己试了试才知道河水的深度。
(6)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
①端午节 ②清明节 ③元宵节 ④中秋节
   →   →   →   
7.(2023二下·天长期末)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莺飞   ,拂堤杨柳醉   。"这两句诗出自   代诗人高鼎写的《   》。
(2)春节到,   ,   ,放鞭炮。春节时,人们还会   。
(3)我们要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因为“予人玫瑰,   ”“平时肯帮人,   ”
(4)中华民族智慧多,春雨惊春   ,夏满芒夏暑   :中华民族生肖趣,丑   、辰   、酉   。我知道2023年是   年。(填生肖)
8.(2023二下·榕城期末)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   ,称中华,   美,可入画。中国传统节日有   、   、   ……中国美食有   、   等。
(2)《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3)我知道大自然的“指南针”有   、   、   ……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   方,枝叶稀的一面是   方。
(4)“满天的   ,   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这句话描写了   到来之前的景象。
9.(2023二下·惠州期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若   ,若   ,   ,勿生戚。
(2)接天莲叶无穷碧,   。
(3)   ,一行白鹭上青天。
(4)春种一粒粟,   。
(5)   ,夏满芒夏暑相连。
10.(2022二下·南海期末)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1)   莺飞   ,拂堤   醉春烟。
(2)野火烧不尽,   。
(3)重阳节,要   ,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   。
(4)告诫别人说话、做事要讲诚信时,我会说:“   ”。
11.(2022二下·廉江期末)按课文内容填空。
(1)   ,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
(3)毕竟西湖六月中,   。   ,映日荷花别样红。
(4)   ,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   。
(5)春种一粒粟,   。   ,农夫犹饿死。
12.(2023二下·无锡期末)按课文内容填空。
(1)“扌”的字大多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我知道含有“扌”的字有“   ” “   ”“   ”等。
(2)春天,柳树的枝条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这让我想到了《   》中的诗句“   ,   。”夏天来了,荷塘里的荷花竞相开放,远远看去,真是“   ,映日荷花别样红。”
(3)元宵节,   ,大街小巷人如潮。   ,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   ,粽香艾香满堂飘。我还知道的传统节日有   、   。
(4)根据《节气歌》填一填:“秋处露秋寒霜降,    。”
(5)我喜欢帮助别人,因为“予人玫瑰,   。”
13.(2023二下·湛江期末)我会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1)野火烧不尽,   。
(2)小信   则   。
(3)毕竟西湖六月中,   。
(4)予人玫瑰,   。
(5)窗含西岭   ,门泊东吴   。
14.(2023二下·南召期末)根据学过的知识填空。
(1)两个黄鹂鸣翠柳,   鹭   。
(2)看到满池塘碧绿的荷叶和美丽的荷花,我想起了杨万里写的两句诗“   ,   “。
(3)学了《黄帝的传说》这篇课文,我知道了   和   的发明,使水陆交通得到了发展,为人民相互往来提供了便利。
(4)”微微   簇浪,散作   。”这是   代诗人查慎行所写的《   》。
15.(2023二下·陆丰期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咏柳》一诗的作者是   代的   ,诗中整体描写柳树和柳枝的诗句是:   ,   。“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中把   比作   。
(2)《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赞美小草旺盛生命力的诗句是:   ,   。
(3)哪里需要献出   ,   就出现在哪里。
(4)与其锦上添花,不如   。
(5)我神州,称   ,   美,可入画。
(6)   ,来乞巧,   ,会鹊桥。
(7)子鼠、   、寅   、卯   、辰龙、巳   。
16.(2023二下·扶沟期末)精彩内容回放
(1)“亡羊补牢”中“亡”的意思是:   ,"牢”是指   。
(2)“毕竟西湖六月中,   。"出自宋代诗人   的《   》。
(3)   一粒粟,秋收   。
(4)秋处露秋   ,   小大寒。
17.(2022二下·海丰期末)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
(1)我站在河岸边,看到水面上灯光闪烁,不由得想起查慎行的诗句:“微微风簇浪,   。”
(2)“踏秋赏菊去登高”描写的是   (节日),我还知道的传统节日有   ,这一天人们会   。
(3)“不知细叶谁裁出,   。”诗句中有两个字意思相同,它们是“   ”和“   ”。
18.(2022二下·菏泽期末)按照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   莺飞   ,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2)野火   ,春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杜甫《绝句》)
(4)置冠服,   ,勿乱顿,致污秽。(《弟子规》)
(5)秋处露秋寒霜降,   。(《二十四节气歌》)
19.(2022二下·惠来期末)我能根据学过的知识填空。
(1)诚信者,   也。——《管子》
(2)十二生肖中,排名前四位的生肖是:   、   、   、   。(按顺序填序号)①寅虎 ②子鼠 ③卯兔④丑牛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窗含西岭   ,门泊东吴   。这首诗是唐朝的杜甫写的《   》
(4)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   、   、   和   这些天然的指南针都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20.(2022二下·高青期末)课文回顾。
(1)野火烧不尽,   。
(2)微微风簇浪,   。
(3)秋处露秋寒霜降,   小大寒。
(4)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中国美食,如   、   ,了解了很多中国传统节日,如   、   。
(5)我属龙,比我大一岁的人属   ,比我小两岁的人属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赛龙舟;七月七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内容,“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传说“七月七”乞巧节,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相会。
故答案为:赛龙舟;七月七。
【分析】题目考查对传统节日习俗的理解能力。作答是要结合课文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准确作答。
2.【答案】(1)草长莺飞二月天
(2)窗含西冷千秋雪
(3)二月春风似剪刀
(4)映日荷花别样红
(5)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3.【答案】(1)春风吹又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儿童散学;忙趁东风
(2)肯帮人;有人帮;手有余香
(3)小信成则大信立
(4)春雨;冬雪雪冬
4.【答案】(1)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信成则大信立
(3)月黑;一点
5.【答案】(1)野;火;春;风;吹;又;生
(2)儿;童;散;学;归;来;早;东;风;村;居;春
(3)春;种;秋;收
6.【答案】(1)碧玉妆成;绿丝绦
(2)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
(3)钱币;钱财;赔;购(货、贫)
(4)扇子;耷拉着;赶跑蚊子
(5)老牛;松鼠
(6)③;②;①;④
7.【答案】(1)草长;二月天;春烟;清;村居
(2)人欢笑;贴窗花;贴对联
(3)手有余香;急时有人帮
(4)清谷天;相连;牛;龙;鸡;兔
8.【答案】(1)神州;山川;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水煮鱼;烤鸭
(2)亡羊补牢
(3)太阳;北极星;大树;南;北
(4)乌云;黑沉沉;雷雨
9.【答案】(1)衣服;饮食;不如人
(2)映日荷花别样红
(3)两个黄鹂鸣翠柳
(4)秋收万颗子
(5)春雨惊春清谷天
10.【答案】(1)草长;二月天;杨柳
(2)春风吹又生
(3)敬老;热闹
(4)失信不立
11.【答案】(1)春雨惊春清谷天;冬雪雪冬小大寒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4)月黑见渔灯;散作满河星
(5)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
12.【答案】(1)拉;抽;指
(2)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接天莲叶无穷碧
(3)看花灯;清明节;龙舟;春节;中秋节
(4)冬雪雪冬小大寒
(5)手有余香
13.【答案】(1)春风吹又生
(2)成;大信立
(3)风光不与四时同
(4)手有余香
(5)千秋雪;万里船
14.【答案】(1)一行白;上青天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车;船
(4)风;满天星;清;舟夜书所见
15.【答案】(1)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剪刀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爱心;雷锋叔叔
(4)雪中送炭
(5)中华;山川
(6)七月七;牛郎织女
(7)丑牛;虎;兔;蛇
16.【答案】(1)逃忙;丢失
(2)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春种;万颗子
(4)寒霜降;冬雪雪地
17.【答案】(1)散作满河星
(2)重阳节;端午节;赛龙舟
(3)二月春风似剪刀;裁;剪
18.【答案】(1)草长;二月天
(2)烧不尽;吹又生
(3)两个;上青天
(4)有定位
(5)冬雪雪冬小大寒
【解析】【分析】(1)从下句“拂堤杨柳醉春烟 ”可知上句答案。
(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烧”不要写成形近字“饶”,“吹”不要写成形近字“次”。
(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不要写成形近字“晴”。
(4)结合题干“《弟子规》”和“置冠服”“勿乱顿,致污秽”可知填写的是“有定位”。
(5)从上句“ 秋处露秋寒霜降 ”可知下句答案。“寒”不要写成形近字“塞”。
故答案为:(1)草长、二月天;(2)烧不尽、吹又生;(3)两个、上青天;(4)有定位;(5)冬雪雪冬小大寒
【分析】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9.【答案】(1)天下之结也
(2)②;④;①;③
(3)上青天;千秋雪;万里船;《绝句》
(4)树的年轮;太阳;月亮;北极星
【解析】【分析】(1)从上句“ 诚信者 ”和“《管子》”可知下句答案。书写时要注意“结”不要写成同音字“洁”。
(2)从“ 十二生肖的顺序表。十二生肖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可知答案。
(3)从上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和“这首诗是唐朝的杜甫写的”可知下句答案。“青”不要写成形近字“清”,
(4)依据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知“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树的年轮、太阳、月亮和北极星这些天然的指南针都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
故答案为:(1) 天下之结也;(2)②④①③;(3)上青天;千秋雪;万里船;《绝句》;(4)树的年轮、太阳、月亮;北极星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20.【答案】(1)春风吹又生
(2)散作满河星
(3)冬雪雪冬
(4)北京烤鸭;红烧茄子;春节;端午节
(5)兔;马
【解析】【分析】(1)从上句“ 野火烧不尽”可知下句答案。书写时要注意“吹”不要写成形近字“次”。
(2)从上句“微微风簇浪”可知下句答案。“河”不要写成形近字“何”。
(3)从上句“ 秋处露秋寒霜降”可知下句答案。
(4)中国美食,如:北京烤鸭、红烧茄子、兰州拉面、四川串串香;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七夕节等。
(5)十二生肖: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故:人属兔,比我小两岁的人属马。
故答案为:(1)春风吹又生; (2)散作满河星;(3)冬雪雪冬;(4)北京烤鸭、红烧茄子;春节、端午节。(5)兔、马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