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真题练习(青岛版六三制)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真题练习(青岛版六三制)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太阳与影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2-23山东青岛期末)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早晨,学校旗杆的影子在( )。
A.东边 B.南边 C.西边
2.(22-23山东青岛期末)在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手电筒代替的是( )。
A.屏 B.太阳光 C.遮挡物
3.(22-23山东聊城期末)日晷的晷针和晷面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垂直 C.没有关系
4.(22-23山东青岛期末)日晷是古人计时的一种仪器,它是利用( )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A.太阳投射的影子 B.太阳投射的光线 C.晷面上的晷针
5.(22-23山东济宁期末)关于影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子总是在有光的一面
B.医生手的影子影响手术
C.有光源和不透明物体就一定有影子
6.(22-23山东济南期末)研究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时不能用来模拟太阳的是( )。
A.手电筒 B.蜡烛 C.乒乓球
7.(22-23山东济南期末)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我们的影子在(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8.(22-23山东德州期末)小科发现:早晨、傍晚旗杆的影子会投射在不同一边的方向。她问老师,影子方向和太阳位置有什么关系?在以上这一段话中,没有用到的科学探究技能是( )。
A.提出问题 B.对比实验 C.观察
9.(22-23山东青岛期末)一天中,影子比较短的时间是(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二、填空题
10.(22-23山东济宁期末) 是我国古人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变化和方向移动规律制作的计时工具。
11.(22-23山东临沂期末)日晷是古人 的一种仪器,它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
12.(22-23河南洛阳期末)日晷是古人用来计时的一种仪器,晷面是倾斜的,晷针朝 。
13.(22-23山东济宁期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 ),中午影子比较( )。
14.(20-21山东德州期末)一天中,影子的方向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影子的( )也随之变化,中午影子( )。并且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子( )。
15.(21-22山东济宁期末)日晷是古人( )的一种仪器,晷针和晷面要( ),晷针朝向( )。
三、判断题
16.(22-23山东德州期末)日晷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计时。( )
17.(22-23山东德州期末)日晷的晷面是倾斜的,晷针朝北。( )
18.(22-23五年级下山东东营期末)用圭表测量时,圭表要放在向阳的地方,方向可以随意。( )
19.(22-23山东济宁期末)灯光下发现飞蛾的影子越来越大,说明飞蛾和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
20.(22-23山东德州期末)日晷是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它的晷面是倾斜的,晷针朝北。( )
四、实验题
21.(22-23山东德州期末)模拟实验: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实验目的:探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2.实验材料:硬纸板、手电筒、铅笔、橡皮泥。
3.实验步骤:(1)在硬纸板上写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把铅笔用橡皮泥坚直固定在硬纸板上。
(2)手电筒距离铅笔30厘米,打开手电简,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
(3)将手电筒沿A-B-C的轨迹移动,每移动一段距离,注意停下来观察铅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并将影子画下来。
4.根据实验步骤和下面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手电筒在实验中模拟了 。
(2)手电筒移动轨迹的方向是 。
(3)手电筒位置在不断变化,铅笔影子的方向也随着在不断变化,而且始终与手电筒的方向 (相同或者相反)。
(4)当手电筒在A地、C地时,铅笔的影子比较 ;当手电筒在B地时,铅笔的影子比较 。
5.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
参考答案
1.C
详解: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直接关系,影子与太阳的位置是相反的,太阳的方向在不断发生变化,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方向也随之变化,且与太阳变化方向相反。所以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学校旗杆的影子西边,而且影子较长。故C选项正确。
2.B
详解: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光屏。在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中,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光。故B选项符合题意。
3.B
详解: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晷针与晷面垂直。故选B。
4.A
详解: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日影的方向变化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5.B
详解: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所以影子形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位于光源和屏之间。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在物体的背面形成影子,所以影子都是在背光一侧。故A错误;
B、影子是一个暗区,会影响人的视线,医生手术时手的影子会影响手术,所以医院手术室采用的是无影灯,尽可能的消减影子的影响,故B正确;
C、影子形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其中遮挡物是不透明的,这样光线无法通过才会形成影子,且必须有屏让影子呈现,故C错误。
6.C
详解:研究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时模拟太阳的必需是能够发光的光源,手电筒和蜡烛都是光源,可以模拟太阳;乒乓球不能发光,不可以模拟太阳。故选C。
7.B
详解: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到西。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西到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我们的影子在西方。
8.B
详解:在科学课上,我们通过各种活动,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如观察、记录.预测、分类对比实验、设计与制作、建立模型、信息搜集和整理、表达与交流等。早晨、傍晚旗杆的影子会投射在不同一边的方向。她问老师,影子方向和太阳位置有什么关系?这一段话中,用到了观察和提出问题科学探究技能。
9.B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刚升起时,物体的影子最长,并在物体的西侧,随着太阳的升高,影子会越来越短,并逐渐向西北移动,在中午时分,影子最短,朝向北方,然后太阳向西方落下,影子越来越长,朝向东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影子方向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一天中中午太阳位置最高,物体影子最短。
10.日晷
详解: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太阳的影子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11.计时
详解:日晷是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工具,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面是倾斜的,晷针朝北,并且晷针和晷面是垂直的。
12.北
详解: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面是倾斜的,晷针朝北,并且晷针和晷面是垂直的。
13. 长 短
详解:一天中,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4. 长度 短 短
详解:一天中,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5. 计时 倾斜的 北
详解: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面是倾斜的,晷针朝北,并且晷针和晷面是垂直的。
16.×
详解: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是古代人民根据太阳在地面投影长度、角度随时间变化的不同的规律而制造出来的计时工具。日晷的计算时间原理是利用太阳下不同时间影子的长度不同计时的。日晷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计时,这种说法错误,在晚上就无法计时。
17.√
详解:日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日晷的晷面是倾斜的,晷针与晷面垂直,且要朝向正北。
18.×
详解:中国古代用来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是圭表,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互相搭配,南北平放的叫作“圭”,南端直立的叫作“表”,整体要放在向阳的地方。题干表述错误。
19.×
详解:影子是物体遮挡光线后留下的阴影。在物体边缘任意选定两个点,从点光源照向这两点的光线存在一个夹角,物体离点光源越近,这个夹角越大,被挡住的光线也就越多,阴影也就越大。飞蛾的影子越来越大,说明飞蛾离电灯的距离越来越近。
20.√
详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晷”,它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在制作日暑模型时应注意晷针和暑面垂直,利用指南针使晷针指向正北方。
21. 太阳 东-南-西 相反 长 短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
分析:一天中影子方向和长度与太阳的方向和位置有关。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详解:(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手电筒在实验中模拟了太阳;
(2)手电筒在实验中模拟了太阳,由于太阳一天的方向变化是东→南→西,所以手电筒移动轨迹的方向是东→南→西;
(3)一天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所以手电筒位置在不断变化,铅笔影子的方向也随着在不断变化,而且始终与手电筒的方向相反;
(4)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时候,影子较长。。所以当手电筒在A地、C地时,铅笔的影子比较长;当手电筒在B地时,铅笔的影子比较短;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所以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