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导学案(缺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导学案(缺答案)

资源简介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程标准】
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
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社会面临的危机。
【重点难点】
重点:国家版图的奠定
难点:疆域的奠定内容
【课前准备】
1、清朝皇帝世系表。
庙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主要事迹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天命 1616-1626
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天聪 1627-1636
爱新觉罗·皇太极 崇德 1636-1643
成宗 爱新觉罗·多尔衮
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 1644-1661
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 1662-1722
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 1723-1735
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 1736-1795
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 1796-1820
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 1821-1850
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 1851-1861
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同治 1862-1874
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光绪 1875-1908
恭宗 爱新觉罗·溥仪 宣统 1909-1911
清朝前中期指 年至 年,晚清指 年至 年。
2. 梳理本课重大历史事件
3. 阅读课本,归纳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的表现,并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鼎盛 危机
认识:
【重点探究】
一、中国何以如此之大——疆域开拓与巩固
问题1:观察对比两幅地图的不同,指出清初在边疆管理上面临哪些问题,并用教材P83-84的相关史实说概括清朝统一全国和治理边疆的措施,并分析其特点。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地区 面临问题 军事手段 政治手段
台湾
中俄东部边界
蒙古族地区
新疆维吾尔族地区
西藏
归纳方式:
特点:
材料一 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雍正《大义觉迷录》
材料二 “嘉庆志”所描述的疆域,即1820年的清朝领土,是中国数千年来内在发展、自我完善、最终形成的产物。换言之,此时的清朝领土与主权,金瓯无缺,空前绝后,既得到了自我的学理与法理确定,又得到了邻邦俄罗斯等国的承认、强势的欧洲列强的认同。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问题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版图开拓的意义。
二、“大”中国何以治理——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1、军机处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出于此矣。……(此后)其司员亦不必皆由内阁入,凡部院之能事者皆得进焉。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
问题3:依据材料和图片分析军机处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2、奏折制度
问题4: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奏折制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三、”大中国“的统治危机初显——传统与现代
1. 内部传统危机
问题5:阅读课本85页,结合材料,分析白莲教起义的原因,并据此推导当时中国面临着
哪些内部危机。
2. 外部文明危机
问题6:结合马戛尔访华时间、路线、访华目的和乾隆帝的答复,谈谈你的认识。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