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及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及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屈辱历史。
2.通过学习,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历时十四年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3.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树立报国志向。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难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时间:2024年6月6日
执教人:
教学过程
勿忘国耻
导入
了解本课的知识内容:两大部分内容,四个课时
2、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饱受苦难,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如: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都是国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中,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这里的国耻是指什么?为什么不能忘记。
新课
带着这两个问题,浏览本节课内容。
交流:这里的国耻是指什么?
生: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
引入:抗日战争时期,歌曲的力量
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歌曲在鼓舞中国人民投身抗日、奋勇杀敌方面的作用。你知道哪些抗日歌曲?
《九一八》 《松花江上》 《八路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大刀进行曲》 《决死队进行曲》 《游击队歌》 《义勇军进行曲》
抗战歌曲控诉了日寇侵华暴行,唱出了中华儿女悲愤交加、要求还我河山的心声。
抗战歌曲激发了人民军队舍生取义、前仆后继的豪迈斗志,鼓舞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进入第一个内容的学习:勿忘九一八,感受“国土沦丧”之辱
揭示知识点: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了解九一八事变
介绍残历碑,了解九一八事变。
拓展: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听唱《松花江上》歌曲,谈体会。
这首歌以呼喊似的音调、悲愤的情绪,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的滔天罪行,表达了东北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介绍卢沟桥事变
三个重要时间节点介绍: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进入第二个内容的学习:勿忘南京大屠杀,感受“生灵涂炭”之辱
介绍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罗伯特.威尔逊日记介绍
南京大屠杀抖音介绍
拓展:老师带给同学们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南京大屠杀,可以看电影《南京南京》,也可以去看一本书《南京大屠杀》
进入第三个内容的学习:理解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从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日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国家公祭现场情况介绍(视频播放)
国家公祭的意义:
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拓展:从纪念馆的1号门进入,墙面侧看好似一个断裂的军刀,但当我们从高空往下俯视整个馆时,它是一个和平之舟。正如建馆理念,寓意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课堂小结
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都是最屈辱的记忆,它是民族的苦难和国家的灾难,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永保和平,振兴中华。
巩固练习
( )9月至( )8月的( )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好河山。人民( ),( )惨遭蹂躏,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九一八事变、( )都是最( )的记忆,它是民族的苦难国家的灾难,我们要铭记历史,( ),永保和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以抗日战争中惨烈的国耻事件九一八、南京大屠杀为主线内容,让孩子们达到以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永保和平、振兴中华的情感。因内容过于悲惨,容量大,孩子们仅课堂难以完全消化,课堂难以把控,用了一节多课才完成。达到了孩子们认识历史、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振兴中华的情感认知目的,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价值的教育意义。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