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学案
【学习目标】
1.指出工厂制度确立的原因。
2.概括工厂制的特点,并分析其确立的影响。
3.概述中国工厂制度确立的过程。
4.从城市化、出行、乡村变化、时间观念、教育等方面了解工业革命对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
5.分析工业革命对民众生活的消极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方与生活方式
难点:辩证分析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的巨大影响
【预习新知】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1、形成:
(1)工业革命前,英国的手工工场由 向 发展,逐步实现了生产过程 化。
(2)18世纪60年代, 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大批产业工人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
(3) 期间,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 制度随即形成。
2、特点(内容):●将生产资料与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1)厂房要有一定规模,工人实行 制。
(2)制定 ,强化 意识,对工人进行管理。
(3)生产 线广泛应用,各部门 劳作,进行标准化生产。
(4)原料由 统一分发,合理调配。
(5)制定市场方案,开拓产品销售渠道。
3、历史作用:
(1)带来生产 和 形式的巨变,有利于提高生产 ,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 。
(2)使工业革命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
4、向中国扩展: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了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范旭东等人投身实业救国。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促进了 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 空间。
(1)城市人口猛增,不少小城镇发展为工业城市。曼彻斯特成为英国城市化的典型。
(2)鸦片战争后,上海、青岛等地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
(3)20世纪至今,西方国家逐渐重视城市规划,促使城市布局日益宜居化。
2、 业迅速发展,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1)英国兴建大量铁路;修建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是著名的水运枢纽。
(2)英国港口同陆上交通连接,形成了不列颠的水陆运输网,被称为“运输革命”。
3、 差别逐渐缩小。
英国等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村和城市连为一片。
4、人们的 观念空前加强,生活节奏加快。
坚持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许多人戴表,大城市多处设有标准钟。
5、 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1)英国等西方国家开始由政府发展教育,通过立法、经费支持等措施促进初等教育的发展。
(2)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推广义务教育,还出现了工人学校。
6、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如劳动 过长,工作和生活 恶劣, 病和 病时常发生等。
【巩固训练】
1.工业革命以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职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还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但到1850年时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
A.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B.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C.促进了男女平等实现 D.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2.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中的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人类活动 课程
直接保全自己 生理学、卫生学
间接保全自己 逻辑学、力学、数学、化学
抚养与教育子女 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培养公民 历史
娱乐休闲 美术、音乐
A.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 B.学校教育体系的成熟
C.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 D.自然科学体系的完善
3.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4.1801—1850年,英国住房压力巨大。1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反映了英国( )
A.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B.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
C.加速建设福利国家 D.阶级对立的日渐加剧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钢铁。石油、铁路、汽车、采煤、制糖、火柴、烟草等各个部门,都先后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托拉斯。1910年,托拉斯在美国一些工业部门的生产中所占比重是:纺织工业为50%,玻璃制造业为54%.棉布印染业为60%,食品制造业为60%,酿酒业为72%,金属工业(不包括钢铁)为77%,化学工业为81%,钢铁工业为84%.这则材料说明美国( )
A.钢铁工业竞争最为激烈 B.许多行业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C.纺织工业规模保持稳定 D.托拉斯是垄断组织的唯一形式
6.“日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致使贫富矛盾激化 D.推动了垄断组织产生
7.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8.如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9.图一、图二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英国( )
A.商品输出的特征显著 B.主要进口工业制造品
C.资本输出是主要方式 D.入超额度呈增长趋势
10.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题干主要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女性在工业革命之前和工业革命兴起之后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即工业革命之前,“女性鲜有在外谋职者”,在工业革命之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由1800年的5%增长到1850年的10%,这种现象充分说明工业革命使得家庭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变化:女性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很少到逐渐增加,故选D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女性就业比例的变化情况,不涉及城市化问题,排除A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工业革命前后,女性就业情况的变化,这不是人口流动的体现,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了女性就业的变化:由“鲜有在外谋职者”到1800年的“占女性总人口的5%”再到1850年的“增长至10%”不能据此过渡推论为男女平等的实现,排除C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英国”“直接保全自己……获取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抚养子女……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娱乐休闲”可知,体现了工业文明下,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故选A项;材料不能反映英国当时教育体系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根据材料“直接保全自己……获取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等可知,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需求,排除C项;材料“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文学、艺术”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无意发现”与材料中“有意的发明产物”不符,故A项错误;“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与材料中“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相符,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而材料中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
4.答案:答案:B
解析:题干提及工业革命期间,“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以应对工业化带来城市化带来的住房紧张问题,故选B项;政府大力干预经济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题干中“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可知是商品房,不是福利用房,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A.材料明显反映的是当时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垄断组织,并不能特别反映出钢铁工业竞争最为激烈;B.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当时的美国在很多行业出现了托拉斯,反映出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选项是正确的表述;C.材料并不能反映出纺织工业规模保持稳定;D.托拉斯只是垄断组织的形式之一。故选:B。
6.答案:B
解析:根据“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社会阶层日益分化成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改变,故选B;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排除D。
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说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0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内容,英国启用商业铁路后,对全国时间的统一有了迫切需求,促使英国立法规定全国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人们不能再和过去一样以日升日落周期为参照生活,而“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标准时间”,可见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B项正确;工业革命确实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但是材料重在说明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排除A项;C项没有涉及“工业革命”“技术发展”等引发因素,C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C项;材料重点在于统一时间有利于人们搭乘火车、发展商业、方便生活,不体现是否有利于“国家管理”,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18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纺织领域,所以对棉花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出现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故正确答案为C。
9.答案:A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其进口贸易以原材料为主,出口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符合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际贸易中商品输出的显著特征,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排除B项;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排除C项;此时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据题干“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可知,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