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2.通过对“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的学习,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认识新的商贸方式便利和扩大了人们贸易活动的空间。
3.通过对“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了解现代国际金融的发展及其风险,感受科技发展给金融活动带来的便捷。
【学习重难点】
重点:20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贸易发展与金融发展。
难点: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预习新知】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1.20世纪初,________________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2年,苏联成立,实施_____________,使经济得到恢复。列宁死后,斯大林掌握最高权力,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了经济大危机,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国通过_______________扭转了经济危机,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下,逐渐陷入困境。________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的探索,奠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摆脱殖民的国家,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但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问题,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主要问题: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表现:战争与经济危机时,各国通过提高关税等措施保护本国贸易)。
2、解决: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①1947年,23国在日内瓦签署了《 与 总协定》。
②1995年元旦,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 组织(WTO)成立。
3、影响:
(1)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2)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3)经济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
(4)贸易手段发生改变。20世纪90年代后,电子商务逐渐兴起。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_________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
课堂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职责分别是?
20世纪9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然而,国际金融也存在一定风险。
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2009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2016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巩固训练】
1.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洲新一轮经济危机成为世界金融的热点。为稳定金融秩序,各国可向哪一机构申请救助?(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联合国
2.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出一种在不危及国家安全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3.作为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的成立将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的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推进亚洲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与亚投行的宗旨类似的机构是( )
A.关贸总协定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4.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图。它反映了美国( )
A.科技发展推动就业率提高 B.经济结构存在严重失衡
C.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变革 D.产业结构出现新的变化
5.美国学者德鲁克在《下一个社会的管理》中写道:“电子商务像170年前的铁 路一样,创造了新的热潮……在电子商务创造的心智 地理中,距离已经消失,只有一个经济体,一个市场。” 这说明互联网应用( )
A.改变了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 B.加速了现代化交通的发展
C.加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B.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C.大国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联系密切
7.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 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
8.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成为新的商业媒介和营销渠道。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商业机会,企业可以将其信息、服务直接通过互联网传递给最终消费者。这直接反映了互联网( )
A.简化了企业的生产流程 B.优化了传统的经营模式
C.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理念 D.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9.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1926年关于国家财富及收入的报告显示:国内占人口总数1%的最大资本家占有的财富达 59%,占人口总数12%的小资本家占有的财富达33%,而占人口总数87%的广大人口(包括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仅占有8%的财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生产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B.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滑
C.生产和消费间矛盾激化 D.经济运行风险不断增加
10.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债务危机需要短期的资金救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故B项正确;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故A项错误;关贸总协定处理贸易纠纷,而且1995年已经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故C项错误;联合国是当今最大的政治组织,与稳定金融秩序无关,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模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马歌尔计划是在1947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故可以排除B、D两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亚投行对经济发展有困难的国家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能够为成员国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显著上升,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有所下降,这主要和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发展有关,即二战后美国的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下降,因此这一时期就业人口比重发生变化,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技发展和就业率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上升,说明美国经济发展符合正常的经济发展路径,而非经济结构存在严重失衡,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未发生重大变革,排除C项。
5.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电子商务”属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距离已经消失”“一个市场”说明电子商务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管理方式的改变、交通的发展和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改变,故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意味着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一定的突破,体现出全球化由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后美苏两国出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从战时合作关系走向了战后对抗关系;由于冷战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联系并不密切。故排除B、C、D三项。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并逐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综上所述我国能用38年时间达到或接近工业化中期阶段水平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A项正确;新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C项;城乡差别缩小是我国经济建设不断推进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由企业可以将其信息、服务直接通过互联网传递给最终消费者可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转变,得到了优化,B项正确;材料不能直接反映出简化了企业的生产流程,A项错误;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均与“直接反映”的设问考查要求不符,C、D项错误,排除。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1926年关于国家财富及收入的报告可知,当时少数的资本家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而广大人口(包括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却收入微薄,这种悬殊的贫富差距会限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美国的贫富差距比较大,没有反映生产结构的信息,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急剧下滑,故排除B项;当时美国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尚未激化,故排除C项。
10.答案:C
解析: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在1992年之前,故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故B项错误;1993年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故C项正确;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与材料的内容“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符,故D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